第20章
都怪自己的笨嘴笨舌,她想,如若自己有白藏那样会说,会不会就能说服对方呢?
“罢了。”她听见白藏说,“这样吧,多说无益,正好我二人——”
白藏回头看了一眼,她立刻与白藏对视,生怕错过。
白藏对她笑了一下。
“我二人初到扬州,并没有什么别的事,不如就帮各位前辈找一找这东西罢。”
这话一出,刚才几乎停滞的空气又重新流动起来。居觐看着众人,有人表情终于松弛,有人微笑着点头,但那个卢亟,似乎并没有什么好脸色。居觐在她脸上只看到了层层叠叠的忧虑,像是长在石头上苔藓一般。
“不过,既然要一道找,雪宫主,卢姑姑,我总要知道我要找的到底是什么吧?”
白藏说完,卢天园立刻看一眼对面的雪怡,居觐这时才看见雪怡严肃的脸上有一丝松动。
雪怡缓缓道:“是白玉床。”
“白玉床?”
“练功用的。本是塞外苦寒之地出产,乃是整块的玉石雕塑而出,形态巨大,样式美丽,但是非常沉重,而且寒气四溢,工匠们必须在生起数堆炭火的洞中雕刻,运输时需要层层包裹才不至于寒气外泄,否则便会伤人、暴露行踪。此床本有三架,清凉宫雪栏山上有两架。后来我派大乱时,一架被毁,一架失踪。经多年追查寻找,前年终于由——”雪怡瞟了一眼白藏,与其说是看,不如说是剜,“雪莹师妹,打探到最后一架流落至渤海国境内。宫中遂派人采购。此物巨大不可拆解,只能通过水路船运或者大车拉动,所以,为方便快速且避人耳目,便南下走海船至神鼋岛,由神鼋岛负责押运至扬州。后面的事,你已知道了。”
听到这里,居觐忍不住问道:“练功所用,有什么神秘功效吗?对其他门派的功夫也有用吗?”她知道自己问得不太客气,如果是师尊在,必然要出声制止她,说她怎么又来了——但她偏要。哪怕于事无补,于情至少让她自己舒服。
她已站在一侧,此刻自然看见白藏低下头去轻笑。
雪怡闻言摇了摇头,萨迦立刻代为答道:“我清凉宫武功刚劲,内功修炼尤其凶险,如欲突破最高层次,非坐此白玉床上不可。要说有没有其他门派需要此物,以我派所知……”萨迦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师傅,收到点头确认之后方道,“也只有崆峒派才需要。但是,崆峒派近年来广文子已死,后继无人,恐怕谁也没有练到那个份上。”
这话说完,居觐发现白藏的笑容简直要藏不住——不知道是在笑“臭道士”的什么——白藏一边笑着一边接着她的话头问道:“那有没有别的可能,我是说,被别的什么人出于别的目的给劫走了?我听雪宫主说,想此物必然硕大而美丽,会不会是被拿去送礼了?当然,我也不是说……”并没有继续说下去。
居觐知道白藏是指卢家走漏风声,导致贵重物品被看上,但碍于现在尴尬的状态,不好明着说。这是为了保护什么来着?是台阶还是面子?
没想到卢亟往后一靠,将长辫子拽到面前来,放在手里一边把玩一边道:“走漏风声是不可能的。因为前后只有七个人接触过白玉床,姑姑,我,翊儿,两个在渤海国负责送货上船押运到神鼋来的船工,两个这边码头的船工。后面这四个船工根本不知道是白玉床,对他们说得都是‘这是朝廷某位大官要的花石纲’。要是走漏风声,那得有非常大的胆子,才敢劫这东西。”
居觐并未听明白,朝廷,花石纲,这些东西对她来说太过遥远,于是后来众人说的内容,她也没明白多少。
向晚,众人在同一家大客栈投宿,由卢家全部买单。居觐收拾好东西,望着在床上打坐的白藏,胸中种种思绪复杂纠缠。当然,她不愿意承受不白之冤,尤其是那清凉宫的众人一看也不相信卢家的说法,却执意要她们一起,就像当初明知是自己儿子干的好事、却偏要栽赃给自己的那个秀才一样,别提多可恶;更不要说卢家,她似乎能想明白卢家的想法,似乎又想不明白,末了只能归结于平白无故污人清白的可恨:但是在纷乱之中,又有一丝快乐在,就像篝火堆塌下去之后有火星还在燃烧一样——这样,她就不得不继续和白藏在一起了。
不得不。这多好啊。快乐不需要追逐,是强加给你的。
她于是不能分辨这件事的好坏了。这已经超过她对因祸得福的理解,毕竟白藏她——
“你的内伤,”见白藏睁开了眼睛,她立刻问道——但话说出口,却又后悔自己的唐突,“要紧吗?”
“不碍事。总也要动一动才知道好没好。倒是你,我该向你道歉。”白藏伸腿下床,坐到她身边来,“要不是和我一道,没人会怀疑你。”
居觐心里一时有一江春水,一时又觉得脸烧红,特别是白藏此刻离她这么近的情况下:“要是没你,我更无法解释。她们把我当作一个来历不明的人,更可以随意栽赃我了。”
白藏笑着摇摇头,“你别在意她们。清凉宫做事,向来如此蛮不讲理。至于卢家,谁知道她们呢?总之我们可以解决此事,自证清白。我们一定可以,你相信我。”
居觐抬头看着白藏的眼睛。她想说我不在乎清白,我在乎你的健康。但不知道为什么,就像不知道这话是哪里来的一样,她没把这真心话说出口。
第十三章
卢亟头戴斗笠,眼上蒙纱,一身粗布衣服,和穿着下山时那件玄色粗布衣服居觐一道,站在扬州码头的路口,手里还拄着一根破木头手杖。她,是又哑又瞎的姐姐,居觐就是她可怜的妹妹——往这一站,看着真挺像的。
“走吗?”居觐低声问道。
她拉两下居觐的衣袖,二人于是迈步上前。凭她自己的感觉,两个人应该演得很像,黑纱下面,她能模糊地看见别人好奇和可怜的目光。
到了下一个路口,她挽着居觐胳膊的右手用食指按了一下,两人于是往右拐,先问那边较大的码头仓库。按这一下按得很长,等于是从近往远一家一家打听。两人在第一个仓库门口停下,居觐在看招牌,她则假装自己在轻轻转头听四下的声音。实际上呢?实际上她当然是在演戏,居觐在准备——以她看来,应该是在准备说辞,像她刚才教的那样——涉世不深的小姑娘的伪装。
她不觉得对于居觐来说那是伪装,在她看来那就是居觐的真实状态。
“大爷————”又脆又甜。她忍不住想笑,心满意足。
里面有人应声,苍老的男子问干什么的,居觐就开始说她们商量好的故事,什么说两人从乡下来,收到信件,来扬州找做生意的、答应带姐妹去长安的表哥。说着就从袖子里掏出伪造的信件,假装递给那老头。老头不识字,也就不打算看。实际上看了也无所谓,信中言语极其模糊,没说清楚是在码头还是驿站。而二人,已经准备好装作不认识几个字的样子。
“大爷,可有看见我们家表哥?”居觐的嗓音听上去比她本人还小三岁。“我们姐妹就是为了投奔他来了,现也不知道他在哪里。”
“这是码头!走的都是船!你家表哥,做的什么买卖,你总该知道吧?”
“我们女儿家...哪知道那么详细!”但这句还不够软,卢亟想,不过也怪自己,自己本就不够软,大概教得也不够好。“只说是什么大件的东西,大爷你可见了大件的东西?”
“大的?这码头天天,都是大的东西!就比如那个......”
也不知道是她们的确装得比较好,还是这个大爷本就话唠,如此竟然叽里呱啦说了起来。卢亟分出神智去听,但也只有五分神智,因为她相信居觐的能力。这个安排,说起来有点居心叵测,但本质上还是有效的。
卢天园让她和居觐一组,在码头驿站四处打听表哥的下落,借此来寻找线索。乡下来的又哑又瞎的姐妹,妹妹天真无知,负责说话,只要不说错,只要打听出来东西就好;姐姐假装是个瞎子,暗中观察,用手上的暗语指挥,这样的组合可靠而安全,非常不引人注目。而卢天园自己,则和白藏一组,以白家的药铺为引子,试图通过达官贵人买药和看诊来打听内情,也不管是什么内情,打听到什么算什么;至于清凉宫的人?她们显然不适合抛头露面,于是“负责”和卢翊在一起,既是看管,也是照顾,更是守着人质:这样的安排可以说既照顾了合理性,也形成了相互之间的制衡。
卢亟理解这样的安排,这是姑姑一直想传授给她和弟弟的智慧与老谋深算。但她谈不上喜欢这样的安排,因为换成她,大概不想这么做。
要是姑姑知道了她的想法,必然会说,难道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更好的也许没有了。或者姑姑会说,哦?你居然不喜欢?我还以为你喜欢呢,要不是你——
是啊,要不是她......
这个不识字的大爷帮了蛮大的忙,至少指出有几家仓库是近来走过大件货物的,她们可以去问问。还算个好人,她想,于是用腹语告诉居觐,“不过还是要再问,不可尽信。”居觐晃了晃手腕表示知道了,动作很轻,一如她教的那样。
“罢了。”她听见白藏说,“这样吧,多说无益,正好我二人——”
白藏回头看了一眼,她立刻与白藏对视,生怕错过。
白藏对她笑了一下。
“我二人初到扬州,并没有什么别的事,不如就帮各位前辈找一找这东西罢。”
这话一出,刚才几乎停滞的空气又重新流动起来。居觐看着众人,有人表情终于松弛,有人微笑着点头,但那个卢亟,似乎并没有什么好脸色。居觐在她脸上只看到了层层叠叠的忧虑,像是长在石头上苔藓一般。
“不过,既然要一道找,雪宫主,卢姑姑,我总要知道我要找的到底是什么吧?”
白藏说完,卢天园立刻看一眼对面的雪怡,居觐这时才看见雪怡严肃的脸上有一丝松动。
雪怡缓缓道:“是白玉床。”
“白玉床?”
“练功用的。本是塞外苦寒之地出产,乃是整块的玉石雕塑而出,形态巨大,样式美丽,但是非常沉重,而且寒气四溢,工匠们必须在生起数堆炭火的洞中雕刻,运输时需要层层包裹才不至于寒气外泄,否则便会伤人、暴露行踪。此床本有三架,清凉宫雪栏山上有两架。后来我派大乱时,一架被毁,一架失踪。经多年追查寻找,前年终于由——”雪怡瞟了一眼白藏,与其说是看,不如说是剜,“雪莹师妹,打探到最后一架流落至渤海国境内。宫中遂派人采购。此物巨大不可拆解,只能通过水路船运或者大车拉动,所以,为方便快速且避人耳目,便南下走海船至神鼋岛,由神鼋岛负责押运至扬州。后面的事,你已知道了。”
听到这里,居觐忍不住问道:“练功所用,有什么神秘功效吗?对其他门派的功夫也有用吗?”她知道自己问得不太客气,如果是师尊在,必然要出声制止她,说她怎么又来了——但她偏要。哪怕于事无补,于情至少让她自己舒服。
她已站在一侧,此刻自然看见白藏低下头去轻笑。
雪怡闻言摇了摇头,萨迦立刻代为答道:“我清凉宫武功刚劲,内功修炼尤其凶险,如欲突破最高层次,非坐此白玉床上不可。要说有没有其他门派需要此物,以我派所知……”萨迦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师傅,收到点头确认之后方道,“也只有崆峒派才需要。但是,崆峒派近年来广文子已死,后继无人,恐怕谁也没有练到那个份上。”
这话说完,居觐发现白藏的笑容简直要藏不住——不知道是在笑“臭道士”的什么——白藏一边笑着一边接着她的话头问道:“那有没有别的可能,我是说,被别的什么人出于别的目的给劫走了?我听雪宫主说,想此物必然硕大而美丽,会不会是被拿去送礼了?当然,我也不是说……”并没有继续说下去。
居觐知道白藏是指卢家走漏风声,导致贵重物品被看上,但碍于现在尴尬的状态,不好明着说。这是为了保护什么来着?是台阶还是面子?
没想到卢亟往后一靠,将长辫子拽到面前来,放在手里一边把玩一边道:“走漏风声是不可能的。因为前后只有七个人接触过白玉床,姑姑,我,翊儿,两个在渤海国负责送货上船押运到神鼋来的船工,两个这边码头的船工。后面这四个船工根本不知道是白玉床,对他们说得都是‘这是朝廷某位大官要的花石纲’。要是走漏风声,那得有非常大的胆子,才敢劫这东西。”
居觐并未听明白,朝廷,花石纲,这些东西对她来说太过遥远,于是后来众人说的内容,她也没明白多少。
向晚,众人在同一家大客栈投宿,由卢家全部买单。居觐收拾好东西,望着在床上打坐的白藏,胸中种种思绪复杂纠缠。当然,她不愿意承受不白之冤,尤其是那清凉宫的众人一看也不相信卢家的说法,却执意要她们一起,就像当初明知是自己儿子干的好事、却偏要栽赃给自己的那个秀才一样,别提多可恶;更不要说卢家,她似乎能想明白卢家的想法,似乎又想不明白,末了只能归结于平白无故污人清白的可恨:但是在纷乱之中,又有一丝快乐在,就像篝火堆塌下去之后有火星还在燃烧一样——这样,她就不得不继续和白藏在一起了。
不得不。这多好啊。快乐不需要追逐,是强加给你的。
她于是不能分辨这件事的好坏了。这已经超过她对因祸得福的理解,毕竟白藏她——
“你的内伤,”见白藏睁开了眼睛,她立刻问道——但话说出口,却又后悔自己的唐突,“要紧吗?”
“不碍事。总也要动一动才知道好没好。倒是你,我该向你道歉。”白藏伸腿下床,坐到她身边来,“要不是和我一道,没人会怀疑你。”
居觐心里一时有一江春水,一时又觉得脸烧红,特别是白藏此刻离她这么近的情况下:“要是没你,我更无法解释。她们把我当作一个来历不明的人,更可以随意栽赃我了。”
白藏笑着摇摇头,“你别在意她们。清凉宫做事,向来如此蛮不讲理。至于卢家,谁知道她们呢?总之我们可以解决此事,自证清白。我们一定可以,你相信我。”
居觐抬头看着白藏的眼睛。她想说我不在乎清白,我在乎你的健康。但不知道为什么,就像不知道这话是哪里来的一样,她没把这真心话说出口。
第十三章
卢亟头戴斗笠,眼上蒙纱,一身粗布衣服,和穿着下山时那件玄色粗布衣服居觐一道,站在扬州码头的路口,手里还拄着一根破木头手杖。她,是又哑又瞎的姐姐,居觐就是她可怜的妹妹——往这一站,看着真挺像的。
“走吗?”居觐低声问道。
她拉两下居觐的衣袖,二人于是迈步上前。凭她自己的感觉,两个人应该演得很像,黑纱下面,她能模糊地看见别人好奇和可怜的目光。
到了下一个路口,她挽着居觐胳膊的右手用食指按了一下,两人于是往右拐,先问那边较大的码头仓库。按这一下按得很长,等于是从近往远一家一家打听。两人在第一个仓库门口停下,居觐在看招牌,她则假装自己在轻轻转头听四下的声音。实际上呢?实际上她当然是在演戏,居觐在准备——以她看来,应该是在准备说辞,像她刚才教的那样——涉世不深的小姑娘的伪装。
她不觉得对于居觐来说那是伪装,在她看来那就是居觐的真实状态。
“大爷————”又脆又甜。她忍不住想笑,心满意足。
里面有人应声,苍老的男子问干什么的,居觐就开始说她们商量好的故事,什么说两人从乡下来,收到信件,来扬州找做生意的、答应带姐妹去长安的表哥。说着就从袖子里掏出伪造的信件,假装递给那老头。老头不识字,也就不打算看。实际上看了也无所谓,信中言语极其模糊,没说清楚是在码头还是驿站。而二人,已经准备好装作不认识几个字的样子。
“大爷,可有看见我们家表哥?”居觐的嗓音听上去比她本人还小三岁。“我们姐妹就是为了投奔他来了,现也不知道他在哪里。”
“这是码头!走的都是船!你家表哥,做的什么买卖,你总该知道吧?”
“我们女儿家...哪知道那么详细!”但这句还不够软,卢亟想,不过也怪自己,自己本就不够软,大概教得也不够好。“只说是什么大件的东西,大爷你可见了大件的东西?”
“大的?这码头天天,都是大的东西!就比如那个......”
也不知道是她们的确装得比较好,还是这个大爷本就话唠,如此竟然叽里呱啦说了起来。卢亟分出神智去听,但也只有五分神智,因为她相信居觐的能力。这个安排,说起来有点居心叵测,但本质上还是有效的。
卢天园让她和居觐一组,在码头驿站四处打听表哥的下落,借此来寻找线索。乡下来的又哑又瞎的姐妹,妹妹天真无知,负责说话,只要不说错,只要打听出来东西就好;姐姐假装是个瞎子,暗中观察,用手上的暗语指挥,这样的组合可靠而安全,非常不引人注目。而卢天园自己,则和白藏一组,以白家的药铺为引子,试图通过达官贵人买药和看诊来打听内情,也不管是什么内情,打听到什么算什么;至于清凉宫的人?她们显然不适合抛头露面,于是“负责”和卢翊在一起,既是看管,也是照顾,更是守着人质:这样的安排可以说既照顾了合理性,也形成了相互之间的制衡。
卢亟理解这样的安排,这是姑姑一直想传授给她和弟弟的智慧与老谋深算。但她谈不上喜欢这样的安排,因为换成她,大概不想这么做。
要是姑姑知道了她的想法,必然会说,难道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更好的也许没有了。或者姑姑会说,哦?你居然不喜欢?我还以为你喜欢呢,要不是你——
是啊,要不是她......
这个不识字的大爷帮了蛮大的忙,至少指出有几家仓库是近来走过大件货物的,她们可以去问问。还算个好人,她想,于是用腹语告诉居觐,“不过还是要再问,不可尽信。”居觐晃了晃手腕表示知道了,动作很轻,一如她教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