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系学霸 第929节
“甚至,我们目前的医学水平和认知,对于人体内的很多细胞都没有彻底定论,只有大概的分型。”
“比如说内皮细胞、基质细胞、t细胞、b细胞等……”
“与基因测序类似,如果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定位新的、罕见的内皮细胞亚群,观测它们与遗传特性之间的关系……”
“张教授,之前我拜读您的论文时,在您的论文中,曾经提到了这么一个观念,那就是肿瘤的遗传性,可能与t细胞有关。”
“单细胞转录的部分基因与全基因组关联性,目前也没有一个严格的定论,如果以我一个外行的思维去观察的话……”
方子业也就不客气地慢慢推进着自己的思路。
方子业这一开口,隔壁坐着的谭孟然教授以及跟着张利民来的胡齐中副教授二人就马上面面相觑了起来。
不管张利民教授有没有抬举方子业,或者说方子业是不是为了讨好张利民教授,提前准备了太多的东西。
就这份知识储备,为了与张利民教授见面而做的前期工作就不一般呐。
听说方子业不是基因测序方面的从业人员,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外科医生,还花费这么多时间做这件事,也值得张利民教授高看一筹了。
“基因测序和单细胞转录组的分析,旨在揭露遗传特性的相关性,为新的靶点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对人类肿瘤的遗传进行预防,意义重大。”
“治大于防。”
“但预防也要讲究相关性,所以,我有一个不成熟的建议就是,我们可能要对临床中的现有结直肠切除患者的单细胞进行分析。”
“可能他们不是肿瘤患者,但如果可以揭露,这种遗传信息,究竟与哪些细胞相关,也可能是一条不错的思路……”
张利民闻言,眉头紧皱:“先不研究肿瘤细胞,先研究正常细胞?”
一般人的常识就是,既然是研究肿瘤,那么对象必然先是肿瘤细胞才行啊。
你研究男人,你不能先从女人研究开始吧?
倒也不是绝对不能!
“张教授,这也是我的一个不成熟思路,我还打算将这条思路,到时候在学术会议上进行分享,但我自己也拿不准。”
“所以这才提前和张教授您沟通一二,免得到时候贻笑大方了!”方子业回得谨慎。
“可以啊!~”
“这个思路很新奇,科研就是要求同存异,我觉得非常好。”张利民看了看身侧的谭孟然教授。
谭孟然此刻已经抛开了张利民对方子业的夸奖,单独审视方子业的思维以及其理论结构。
抛开张利民教授重视的因素,方子业在基因测序和细胞转录这方面也是一个见解比较深的学者了。
学术水平值得尊敬。
“这倒是另辟蹊径的思路,以前我们一般没往这个方向想过……”谭孟然道。
“所以说,方教授的思维敏锐啊。”
“即便是试错,也是值得一试的,好像试错成本也不高。方教授,谢谢你啊。”张利民微微拱手。
有时候,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方子业以局外人的角度来看,反而可以提供新鲜的思路,求同存异。
……
几个人都非常客客气气地将方子业送出了实验室大楼,张利民教授本提议要亲自送方子业去酒店的。
可方子业婉拒了,他暂时还没有这么大咖的咖位。
让一位院士亲自送你一个方子业去酒店,你多大脸啊?张利民也没有和方子业寒暄推诿,就让胡齐中副教授去送方子业了。
方子业也就没拒绝了。
自己异位后,来者是客,张利民教授作为东道主,如果什么都不表示,倒显得他不太会为人。
张利民转头问道:“谭教授,怎么样?我给你说过的方教授,见识不一般吧?”
谭孟然眼皮微垂,目光谨慎;“至少也是单学科内最顶级的学者了,见识广,积累厚,阅读量非常广。”
谭孟然给了一个非常高度的评价后,又唏嘘感慨:“只惜不是身边人呐!”
张利民笑了笑,回头回了一声耐人寻味的话:“别多想了谭教授,他还想点我跟着他一起做事。”
谭孟然瞬间一个趔趄,差点摔倒。
嘴唇微颤。
方子业这到底是有大的心脏,才会想着点名院士去跟他做课题?
疯了吧?
第607章 老母鸡与鸡崽子
谭孟然纠结良久,还是觉得不可思议,便问了出来:“张教授,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误会呀?”
“方教授是年轻了些,可能做事比较孟浪?是不是张老师您曲解了其中意思?”
真正有学问的人大多爱才,谭孟然不希望方子业这个颇有天赋的人被张利民另类看待。
一个副教授点射院士去跟他屁股后面,这要是张利民教授反弹几下,方子业就算能逃掉,也得满头大包。
无论是国内一些尊崇论资排辈的老古董,还是正当之年的教授们,只要与方子业没有特别亲密关系者,都会很直接地站队。
尊重他人的学术成就就是尊重自己。
谁也不希望自己好不容易爬到了最高殿堂里后,被一个副教授玩弄于鼓掌之中。
张利民是了解谭孟然的:“谭教授你不必旁敲侧击,我没有那种心思。”
“即便不去,也不会生气,更不会因此而迁怒。只是觉得好笑。”
“这方教授的胆子比我更大!”
张利民与方子业都不是同一条赛道里的,张利民是很欣赏方子业的学术造诣,但也没到对其格外尊崇或者膜拜的程度。
即便是这样,如果不深入接触,张利民也不愿意屈居于人下。
他现在的位次,已经不需要别人给自己领路了。
谭孟然见张利民并未生气,便才缓了一口气:“张教授,可能方教授没有其他办法,所以才急着剑走偏锋。”
“本心应该还是不坏的。”
谭孟然与方子业也是初识,只能看到方子业的学术水平,学术造诣不掩人品,也不敢肯定地说方子业的人品非常好。
“今天方教授提出来的这些论点,你如何看待?”张利民问谭孟然。
谭孟然仔细审视了一圈,回道:“不失为一条备选的方向。”
谭孟然与张利民才是基因测序里面最权威的专家,如果方子业一席话就直接让他们修正研究方向,并且恭敬从之,两人都可以卷铺盖滚蛋了。
真正的学者,在做每一个课题时,都至少会备下不下于三条可行的研究方向。
“是啊,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把这个idea记下来吧。”
“我明天还在华清那边有个会,如果方教授还没有回去的话,你记得和方教授联系一下。”
“他在骨科方面取得的学术造诣,可能比我们在基因测序里还要更高。”张利民吩咐了一句,便走出了实验室。
谭孟然闻言一惊,送走张利民后,快速地再次搜索与方子业有关的话题与论文。
看完,谭孟然依旧没办法比较客观地去了解方子业学术成就的实用性,但他毕竟是教授,交友广泛,很快就找到了熟悉的好朋友。
只是稍微编辑了几个简单的关键词。
谭孟然看着对方的回复,便沉默下来,且久久不能释怀……
过了一会儿,谭孟然才打电话让自己的学生们再来实验室里开组会。
虽然时间很晚了,但跟着他的博士和硕士,都是学术型,学术型研究生是没有早晚一说的。
几个人都到齐了之后,谭孟然才道:“我一直给你们强调了,做学术啊,有两种不同的形式。”
“第一种就是加速追赶,努力地追近国际顶级水平,在这条赛道里,与他们拼体力、耐力、冲刺力。”
“第二种就是自己创造赛道……”谭孟然开始给自己的学生科普起来,然后就正好把方子业当作了典型示范案例。
……
方子业回到了酒店后,先洗漱了一番,而后才一边擦头发,一边给洛听竹等人回复信息,并且再用电脑审核了一遍自己的邮箱。
审完邮件后,方子业对着裘正华老教授和唐福培老教授二人的聊天页面盯了很久,终究还是没有发信息和打电话过去。
拜访前辈不是一件特别低声下气和下作的事情,只是自己的行程着实太满了。
与本专业内的几位老院士相比,争取到其他专业院士的帮扶,难度会更大一些,所以需要多游走一番。
不过,下周再来京都时,这两位老教授也要拜访一下的。
并非方子业清高,不懂人情世故。
按照道理,去年裘正华老院士和谷元东老院士二人对他帮扶如此之大,方子业是该登门拜访道谢的。
不过,终究方子业只是在休假期间只到京都拜访了裘正华老院士,而没有去魔都。
这一次,两位老院士都不远千里地去到了恩市,方子业还只是言语表态的话,就有点太过于傻波一了。
“下周吧,下周末多飞几趟!”方子业笃定。
……
翌日,上午九点五十分,方子业才匆匆赶到了中南医院的骨科楼下,而后快速地与唐僿副教授取得了联系,知道这一次的博士研究生的面试考核是在关节外科的示教室进行。
九点五十九分,方子业才拿到了自己的白大褂与胸牌,而后挤进了示教室里,坐在了导师位置。
袁威宏在国外,所以就没有出席。
今年,创伤外科拥有博导名额的,是方子业、韩元晓教授、袁威宏副教授,邓勇教授都因课题序贯不接,暂没有上博导招生名单。
另外一些,就是关节外科、手外科等专科的教授了。
“子业,过来,这边。”看到方子业后,刘煌龙就堂而皇之地对方子业招手。
韩元晓见状只能停下了自己将发出的动作苦笑。
本来方子业是他们创伤外科的学生,他之前还干过创伤外科主任位置,但由于自己的‘野望’,导致如今方子业与他是一点都不亲近。
“比如说内皮细胞、基质细胞、t细胞、b细胞等……”
“与基因测序类似,如果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定位新的、罕见的内皮细胞亚群,观测它们与遗传特性之间的关系……”
“张教授,之前我拜读您的论文时,在您的论文中,曾经提到了这么一个观念,那就是肿瘤的遗传性,可能与t细胞有关。”
“单细胞转录的部分基因与全基因组关联性,目前也没有一个严格的定论,如果以我一个外行的思维去观察的话……”
方子业也就不客气地慢慢推进着自己的思路。
方子业这一开口,隔壁坐着的谭孟然教授以及跟着张利民来的胡齐中副教授二人就马上面面相觑了起来。
不管张利民教授有没有抬举方子业,或者说方子业是不是为了讨好张利民教授,提前准备了太多的东西。
就这份知识储备,为了与张利民教授见面而做的前期工作就不一般呐。
听说方子业不是基因测序方面的从业人员,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外科医生,还花费这么多时间做这件事,也值得张利民教授高看一筹了。
“基因测序和单细胞转录组的分析,旨在揭露遗传特性的相关性,为新的靶点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对人类肿瘤的遗传进行预防,意义重大。”
“治大于防。”
“但预防也要讲究相关性,所以,我有一个不成熟的建议就是,我们可能要对临床中的现有结直肠切除患者的单细胞进行分析。”
“可能他们不是肿瘤患者,但如果可以揭露,这种遗传信息,究竟与哪些细胞相关,也可能是一条不错的思路……”
张利民闻言,眉头紧皱:“先不研究肿瘤细胞,先研究正常细胞?”
一般人的常识就是,既然是研究肿瘤,那么对象必然先是肿瘤细胞才行啊。
你研究男人,你不能先从女人研究开始吧?
倒也不是绝对不能!
“张教授,这也是我的一个不成熟思路,我还打算将这条思路,到时候在学术会议上进行分享,但我自己也拿不准。”
“所以这才提前和张教授您沟通一二,免得到时候贻笑大方了!”方子业回得谨慎。
“可以啊!~”
“这个思路很新奇,科研就是要求同存异,我觉得非常好。”张利民看了看身侧的谭孟然教授。
谭孟然此刻已经抛开了张利民对方子业的夸奖,单独审视方子业的思维以及其理论结构。
抛开张利民教授重视的因素,方子业在基因测序和细胞转录这方面也是一个见解比较深的学者了。
学术水平值得尊敬。
“这倒是另辟蹊径的思路,以前我们一般没往这个方向想过……”谭孟然道。
“所以说,方教授的思维敏锐啊。”
“即便是试错,也是值得一试的,好像试错成本也不高。方教授,谢谢你啊。”张利民微微拱手。
有时候,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方子业以局外人的角度来看,反而可以提供新鲜的思路,求同存异。
……
几个人都非常客客气气地将方子业送出了实验室大楼,张利民教授本提议要亲自送方子业去酒店的。
可方子业婉拒了,他暂时还没有这么大咖的咖位。
让一位院士亲自送你一个方子业去酒店,你多大脸啊?张利民也没有和方子业寒暄推诿,就让胡齐中副教授去送方子业了。
方子业也就没拒绝了。
自己异位后,来者是客,张利民教授作为东道主,如果什么都不表示,倒显得他不太会为人。
张利民转头问道:“谭教授,怎么样?我给你说过的方教授,见识不一般吧?”
谭孟然眼皮微垂,目光谨慎;“至少也是单学科内最顶级的学者了,见识广,积累厚,阅读量非常广。”
谭孟然给了一个非常高度的评价后,又唏嘘感慨:“只惜不是身边人呐!”
张利民笑了笑,回头回了一声耐人寻味的话:“别多想了谭教授,他还想点我跟着他一起做事。”
谭孟然瞬间一个趔趄,差点摔倒。
嘴唇微颤。
方子业这到底是有大的心脏,才会想着点名院士去跟他做课题?
疯了吧?
第607章 老母鸡与鸡崽子
谭孟然纠结良久,还是觉得不可思议,便问了出来:“张教授,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误会呀?”
“方教授是年轻了些,可能做事比较孟浪?是不是张老师您曲解了其中意思?”
真正有学问的人大多爱才,谭孟然不希望方子业这个颇有天赋的人被张利民另类看待。
一个副教授点射院士去跟他屁股后面,这要是张利民教授反弹几下,方子业就算能逃掉,也得满头大包。
无论是国内一些尊崇论资排辈的老古董,还是正当之年的教授们,只要与方子业没有特别亲密关系者,都会很直接地站队。
尊重他人的学术成就就是尊重自己。
谁也不希望自己好不容易爬到了最高殿堂里后,被一个副教授玩弄于鼓掌之中。
张利民是了解谭孟然的:“谭教授你不必旁敲侧击,我没有那种心思。”
“即便不去,也不会生气,更不会因此而迁怒。只是觉得好笑。”
“这方教授的胆子比我更大!”
张利民与方子业都不是同一条赛道里的,张利民是很欣赏方子业的学术造诣,但也没到对其格外尊崇或者膜拜的程度。
即便是这样,如果不深入接触,张利民也不愿意屈居于人下。
他现在的位次,已经不需要别人给自己领路了。
谭孟然见张利民并未生气,便才缓了一口气:“张教授,可能方教授没有其他办法,所以才急着剑走偏锋。”
“本心应该还是不坏的。”
谭孟然与方子业也是初识,只能看到方子业的学术水平,学术造诣不掩人品,也不敢肯定地说方子业的人品非常好。
“今天方教授提出来的这些论点,你如何看待?”张利民问谭孟然。
谭孟然仔细审视了一圈,回道:“不失为一条备选的方向。”
谭孟然与张利民才是基因测序里面最权威的专家,如果方子业一席话就直接让他们修正研究方向,并且恭敬从之,两人都可以卷铺盖滚蛋了。
真正的学者,在做每一个课题时,都至少会备下不下于三条可行的研究方向。
“是啊,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把这个idea记下来吧。”
“我明天还在华清那边有个会,如果方教授还没有回去的话,你记得和方教授联系一下。”
“他在骨科方面取得的学术造诣,可能比我们在基因测序里还要更高。”张利民吩咐了一句,便走出了实验室。
谭孟然闻言一惊,送走张利民后,快速地再次搜索与方子业有关的话题与论文。
看完,谭孟然依旧没办法比较客观地去了解方子业学术成就的实用性,但他毕竟是教授,交友广泛,很快就找到了熟悉的好朋友。
只是稍微编辑了几个简单的关键词。
谭孟然看着对方的回复,便沉默下来,且久久不能释怀……
过了一会儿,谭孟然才打电话让自己的学生们再来实验室里开组会。
虽然时间很晚了,但跟着他的博士和硕士,都是学术型,学术型研究生是没有早晚一说的。
几个人都到齐了之后,谭孟然才道:“我一直给你们强调了,做学术啊,有两种不同的形式。”
“第一种就是加速追赶,努力地追近国际顶级水平,在这条赛道里,与他们拼体力、耐力、冲刺力。”
“第二种就是自己创造赛道……”谭孟然开始给自己的学生科普起来,然后就正好把方子业当作了典型示范案例。
……
方子业回到了酒店后,先洗漱了一番,而后才一边擦头发,一边给洛听竹等人回复信息,并且再用电脑审核了一遍自己的邮箱。
审完邮件后,方子业对着裘正华老教授和唐福培老教授二人的聊天页面盯了很久,终究还是没有发信息和打电话过去。
拜访前辈不是一件特别低声下气和下作的事情,只是自己的行程着实太满了。
与本专业内的几位老院士相比,争取到其他专业院士的帮扶,难度会更大一些,所以需要多游走一番。
不过,下周再来京都时,这两位老教授也要拜访一下的。
并非方子业清高,不懂人情世故。
按照道理,去年裘正华老院士和谷元东老院士二人对他帮扶如此之大,方子业是该登门拜访道谢的。
不过,终究方子业只是在休假期间只到京都拜访了裘正华老院士,而没有去魔都。
这一次,两位老院士都不远千里地去到了恩市,方子业还只是言语表态的话,就有点太过于傻波一了。
“下周吧,下周末多飞几趟!”方子业笃定。
……
翌日,上午九点五十分,方子业才匆匆赶到了中南医院的骨科楼下,而后快速地与唐僿副教授取得了联系,知道这一次的博士研究生的面试考核是在关节外科的示教室进行。
九点五十九分,方子业才拿到了自己的白大褂与胸牌,而后挤进了示教室里,坐在了导师位置。
袁威宏在国外,所以就没有出席。
今年,创伤外科拥有博导名额的,是方子业、韩元晓教授、袁威宏副教授,邓勇教授都因课题序贯不接,暂没有上博导招生名单。
另外一些,就是关节外科、手外科等专科的教授了。
“子业,过来,这边。”看到方子业后,刘煌龙就堂而皇之地对方子业招手。
韩元晓见状只能停下了自己将发出的动作苦笑。
本来方子业是他们创伤外科的学生,他之前还干过创伤外科主任位置,但由于自己的‘野望’,导致如今方子业与他是一点都不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