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系学霸 第777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能力就是地位,这里现实得很。”
  “高薪不养闲人,厚禄不遇庸者。权当是历练了吧。”顾毅也看得很开。
  这里本来就是他毕业之后的一段旅程,待不了多久的。
  但能待一段时间是一段时间,这里的薪资待遇,是极好的。比他同学王元奇可好得多了。
  方子业闻言,若有所思。
  而后就没有回复了。
  回去之后,继续查阅文献,继续磨那一台下肢短缩病人的手术规划。
  这个病人,拟定的是十二月二十四日,下周一手术。
  今天是二十一日,还有几天时间,得慢慢想解决的方案。
  晚上,大家一起在食堂里吃过饭之后,就又凑到了方子业的别墅里!
  这一回,不仅是宮家和等人来了,手外科的杜东临和姚占忠教授也来了。
  就算发表不了什么意见,单纯地听一听方子业的思路也是极好的。
  听宮家和与房志宽教授说,方子业的理论和思维,也是一等一的,直接学习不了,借鉴一二,也受益匪浅!
  学习和进步,到了他们这个层级,不就是这么一点一滴的积累的么?
  方子业准备了方案,顾毅则是准备了病例资料。
  其他人准备了耳朵和笔记本,在临近周末的几天时间里,这样的场景,持续了三次。
  每次的持续时间虽然都不长,只有两三个小时,但这样的讨论,也足以显得,这个手术的复杂!
  不过,这么磨,也磨不出来个所以然。
  很快,周一就到了。
  早上,巡查完之后,宮家和便道:“方教授,时间还是太紧迫了,我们去手术吧,这种病种的新治疗突破,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
  “我觉得方教授你提的第二个方案就极好了。”
  方子业点头道:“嗯,那就先这样吧。我们去手术室……”
  一行人,终于是组队进了手术室,开启了方子业到了之后的,又一台疑难杂症的手术治疗。
  第547章 常规手术也与众不同
  “伊里扎洛夫矫形技术是比较经典的矫形技术,在我们创伤外科,已经应用了多年。”
  “方教授,虽然目前我们国家对这一项技术严格地进行了把控,而且对于适应征的选择也越来越狭窄,但这个患者,是比较典型的。”宮家和教授一边走进手术间,一边道。
  麻醉医生的团队目前还在进行椎管内持续麻醉,这台手术的时间会持续比较长,腰麻肯定不合适。
  要么就是椎管内持续麻醉,要么就是转全麻。
  伊里扎洛夫(ilizarov)技术是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肢体再生与功能重建的理论,被一致认同为近代矫形骨科的第四个里程碑。
  它在华国还有一项别称,叫‘断骨增高术’,目前被列为‘禁术之一’。
  当然,任何一个手术,也不会严格禁止。只是它的适应征会被无限缩窄,单纯为了增高而开展这样的手术,是违法行为。
  早在2006年,华国原国家卫生部就出台了《关于对“肢体延长术”实施严格管理的通知》!
  明确规定肢体延长术的适应症为先天畸形、外伤、肿瘤、感染等原因所致的骨缺损或肢体不等长,以及因疾病引起的肢体畸形。由于该手术创伤大、后遗症多、费用高,且存在较高的致残风险,国家明令禁止将其用于美容项目!
  可用于治疗,不适用于美容,增高的目的是美容的一种。(在此,笔者建议,增高术大部分人都不要去碰这种手术,因为能做的人不会去做,在做的人大部分技术不行!)
  这位患者,也是部队里出来的。
  之前训练的时候,得了恶性胫骨骨髓炎,下肢短缩了将近二十厘米。
  不是没有治疗过,进入到部队里后,都是全额报销治疗的,只要能去治的地方,都可以去。
  不仅有军属医院,还有外面的医院,同样全额报销,但最后效果依旧不明显。
  短缩了二十厘米之后,再要正常行走的话,无疑就是一种“噩梦”。
  并且,短缩了这么长,手术的难度无疑增加了,而且,因为骨髓炎的原因,患者还遗留了其他的一些问题,导致了很多创伤外科的医生,都不愿意再碰!
  没有人愿意给自己惹麻烦啊。
  他便只能再回军区相应的医疗机构碰运气,之前属于是继续保守治疗,寻找专家做治疗。
  方子业闻言,感慨了一句:“宫教授,我最近一段时间,有非常详细地去查过一些资料。”
  “也列举了一些方案,不过最终还是觉得,就用经典的术式吧!”
  “截骨矫形骨科,目前的发展,还不支持我们去应用新的办法。”
  “伊里扎洛夫(ilizarov)教授,是一个天才医生,几乎是将近几十年的矫形技术都给做没了。”方子业这么说着,又道。
  “不过我最近查询文献的时候,倒是也有一些新的感悟。”
  方子业如今的创伤外科基础理论是6级,这样的理论水平,基本上就是去看什么理论,可能都有新的感悟和自己的理解。
  因为知识储备太深厚了,方子业也写了一些心得。
  如果不是手术时间将近,方子业可能还有其他的想法,不过,患者也不想再等了,有经典的术式可以用的话,做一点微创新也够用!
  “伊里扎洛夫教授最大的贡献,应该说是张力应力法则(lts)!”
  “我们的生物组织被缓慢牵拉时,会刺激组织的脏生和活跃生长,这样的生长方式,竟然可以如同胎儿组织一般地进行细胞分裂。”
  “骨骼与上皮组织、结缔组织一样,有非常强大的再生潜力。”
  “骨骼、附属的肌肉、筋膜、血管和神经,都能同步生长,这一发现,可谓是?”
  “天才!!!”宮家和教授夸奖道。
  “不过,这项技术的开展难度看起来不高,真正要做到精通,还是不容易的。”
  伊里扎洛夫教授的主要贡献,不仅仅是外固定支架和这个术式,更重要的是他发现的这个基本原理,可以说是现代截骨矫形的基石之一,属于是开辟者。
  方子业道:“我之前在中南医院的时候,也接触过一例,不过难度没有这台手术这么高,他的短缩程度只有八厘米,而且年纪比较小。”
  “所以术后两年左右,就恢复了正常的高度,我预计,这个病人的术后康复期,可能有六到七年。”
  “这段时间内,患肢依旧会存在短缩,行动也是颇为不便的。”
  方子业一边说着,双手拍着腿。
  宮家和教授闻言,立刻就笑了起来,一边将手机放在了置物台上,一边道:“方教授,这就是你的厉害之处了。”
  “你是怎么会想到,在患者短缩问题没有解决之前,提前做一个应力性的足底假体这种思路的?”
  “一般来讲,义肢假体,多用于截肢术后的患者,给正常人再做一个义肢,增加患肢的应力,这种做法,一般人是不敢去想的。”
  方子业闻言,思维略有漂浮。
  还能怎么想,就是自己那位看起来沉默寡言,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师爷,在没事的时候,在自己的科研前程断掉后,闲暇无事时想的。
  自己的师爷楚教授的离世,没有任何一个“胜利者”,自己的师爷自己就不用说了,意外离世。
  自己的老师袁威宏,包括几位师伯,遭遇都不容易。
  即便是当时身为主任的董耀辉教授,之后的经历也不开心,这也让方子业更加笃定,董耀辉除非是脑子有坑,才会想着去坑害楚教授。
  在董耀辉师爷的文档里,连人工智能的义肢都有过考虑,更何况是给正常人上一个义肢?
  “踩高跷,我小时候常玩。”
  “宫教授,你也知道,我就是恩市本地人,巴县山高,我记得我小时候经常下雪,那时候家里也不富裕,冬天穿鞋走在地上就很冷。”
  “上下学不容易,我们那些孩子,就喜欢砍了竹子做高跷,一是为了好玩,二则是为了方便赶路。”
  “只要下雪过后,地面就格外泥泞。”
  “有时候想着想着,就会往这方面想。”方子业回道。
  方子业并没有刻意去提董耀辉老教授,不是说方子业想要夺走他的“思维”,而是与人聊天的时候,根本没有必要把自己的师爷带出来。
  真正有成果出现的时候,方子业自然是会将其放入贡献者之一的,也不知道,目前的专利申请,发表文章是不是可以写过世的人了。
  因从现有的著作权而言,主要看参与人的贡献,与在世与否无关。
  “方教授还是年轻啊,这思维就比较活泛。”宮家和教授道。
  “已经麻醉好了,各位教授!”麻醉组的一位医生回道。
  不过,在说完之后,他又补充了一句:“这个患者,你们要是用非开放性的手术操作就能解决问题的话,那还是真的功德无量了。”
  伊里扎洛夫外固定矫形技术,其实是可以无创操作的。
  其理论基础强调该手术能有效保留局部的血供、骨膜和髓管,从而促进骨组织的形成。
  不同于传统的手术方法,伊里扎洛夫疗法在进行穿针接骨和外固定时,避免了完全切开复位,而是采取半闭合性微切口进行操作,仅进行切骨和皮质切开,以实现矫正和延长骨骼的功能。
  麻醉科的医生可能见识过,不过,这一次的手术,与普通的手术不一样,还是要开放的。
  以上只是单纯的下肢短缩畸形。
  如果说,患者的膝关节是等长的,是胫骨的萎缩,是可以不截骨开刀的,可他是从股骨到胫骨的全程短缩,为了设计好下肢的长度比,是需要进行截骨矫形之后,再行‘骨搬运术’的!
  这种技术,也是特殊的骨搬运术之一。
  方子业闻言道:“这位老师,那您也太高看我了,这个患者要是能用普通的手术治好的话,我也不可能遇到了。”
  这句话算谦虚,可也没那么谦虚。
  “嘿,小伙子有冲劲!~”
  “行了,也别闲聊了,赶紧手术吧,这边都准备好了。”麻醉科的教授上下一边说着,一边上下扫量方子业。
  而后又低声补了一句:“方教授有没有想过换个女朋友?”
  方子业本来是打算出去消毒洗手的,听到这话幽幽地回过头,递给了他一双耐人寻味的眼神。
  对方先耐不住方子业的刮视,先偏过头去。
  手术室里的人,全当做什么都没有听见。
  其实有与他差不多想法的人多了去,与他们不同的是,这个老阴比说了出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