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大厨[八零] 第124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好的。”
  岳宁不紧不慢地去下了面条,端出来,打开电视机,给蔡致远家里打电话,这个时候他应该在应酬吧?给他留个言吧!
  “喂!”
  蔡致远接电话了?岳宁问:“你没出去花天酒地啊?”
  “什么话?说得我好像成天在外……”
  他矢口否认,不过岳宁听出声音不对劲,她问:“怎么?感冒了?”
  “嗯。最近流感。”蔡致远说,“跟你说个正事,下一期是上届厨王,李欣荣的徒弟上场,你帮我想想,能搞出个爆点来吗?你们前两集暴热,这两场比赛平淡无奇,观众已经流失了。”
  《厨王大赛》初赛第一第二集 ,很吸引人的眼球,这两集中规中矩。
  “大哥,这是初赛,你这个时候场场都要爆,那最后拿什么给人看精彩的?”岳宁吃着面条说。
  “话是这么说,观众的呼声很高。”蔡致远呼出一口气,“算了。”
  “行吧!我打个电话问问荣叔,他们那里要不要帮助。”
  “谢了!”蔡致远说道。
  岳宁挂了电话,见电视里放着张家的新闻,经过一整天的发酵。
  之前是张安康一家子一直活跃在屏幕前,现在张家一家五口全部都闭口不言,拒绝采访。
  从股市上来说,天祥珠宝今天股价大涨,主要是尘埃落定,天祥珠宝未来会在张安乐手里,市场对张安乐的经营有信心。
  新闻结束,岳宁和大黑一起在客厅里看电视。
  接下去的访谈节目,也是关于这次事件的分析,傅丹琴用回本名,被说成是:这是港城首次,活人跟死人离婚。
  电视台请了港中大的一位中国历史方面的教授来分析这件事。
  这位教授说:“在普遍意义上,女性守寡是从道德上对女性的约束。实际上还有财产上的考量。我们可以看到,宋代,张汝舟为了拿到赵明诚留下的藏品,精心策划娶了李清照。但是到了明朝,律法就改变了,《大明会典》(卷十九)载:‘其改嫁者,夫家财产及原有妆奁,并听前夫之家为主。’,也就是说,寡妇改嫁,不仅仅是夫家,还有她的嫁妆,也全部变成夫家所有物了。这是古代封建社会为了保证男性利益的一种方式。这就形成了固有观念,寡妇的钱,默认都是夫家的。但是社会在改变,清朝末年,《大清律》……”
  电视里教授解释了女子继承权的改变,女性地位的提高,法律对女性财产的保护,这位教授最后说:“实际上,以今日港城的发达,却还有人对一位靠着自己双手发家的女性,分配自己挣来的财产指指点点,甚至认为她应该把这些财产给妾生子,逼得这样一位成功女性,不得不宣布跟亡夫离婚,实在是封建到可笑的地步。”
  门外有声音,大黑站了起来,门被推开,岳宝华走进来。
  大黑只在西北见过岳宝华,它仔细认了一下,摇着尾巴跑过去,岳宝华蹲下,伸手挠它的下巴。
  大黑抬头伸出舌头舔了一下岳宝华的脸。
  岳宝华摸了摸它的狗头,跟孙女说:“宁宁,今天胜华楼的房东来找我,他跟张丽丽和丁胜强的纠纷已经理清楚了,最终他损失了大半年的房租。这些日子,他一直想要找租客,但是胜华楼要是整租的话,能有这个实力的人家不多,要是重新分开租,估计年前是没什么希望了。他就来问我要不要?我去里面看了一下。他们实际上也就开了一年多,里面的装修还都很新,就是外头几块玻璃被砸了,里面的墙壁上也有一些痕迹,修补一下就好了。我说要回来找你商量一下,你看要不要?”
  “要。”岳宁说,“粤城那里跟我说大概还有三十个候选厨师,现在我们这里已经陆续接收了二十五个内地厨师,目前来说宁宴和宝华楼够了,所以我没有再要人。明年我打算在中环或者铜锣湾再开一家宁宴,同样宝华楼也要开到港岛去,到时候人抽调过去就不够了。现在阿松叔他们轮班当值,是为了培养他们的管理能力。现在看来阿松叔,已经有能力单独带一个班底了,胜华楼就在一条街对过,我们刚好可以两边看着,两边指导。宁小厨面馆,开店速度会更快,到时候烧腊和卤水的需求量也会上去。”
  现在宁小厨只有一家门店,还不至于能建立中央厨房,所以烧腊和卤水依赖于宝华楼,宝华楼每日将已经风干好烧腊坯子送往宁小厨,宁小厨现烤现卖。
  祖孙俩商量完,岳宁给李欣荣打了个电话,问他要不要帮忙?李欣荣也在为徒弟头疼,今年小师弟强得过分,又冒出来这么一个他们根本不了解的对手。
  不过他们这一场的对手,他还是熟悉的,暂时到没什么,他说:“我不怕这一场,我担心下一场,遇到那个陆培德。”
  “叔,只要有记忆点,哪怕被淘汰了也没事,您看春风楼不也没影响吗?这次我来想一道新式菜品?”
  “那我就替阿辉谢谢你了。”
  “都是自家人,客气什么?”
  第138章 叶应漪的烦恼
  宝华楼收下胜华楼,将开宝华楼二店这个消息,电视台报纸纷纷报道。
  不过这个消息让港岛的市民有些失望,原本大家还期待宝华楼能来港岛,让大家不用为了吃一口饭,还要过隧道,晚高峰的时候,隧道堵得厉害。
  岳宁出来解释,这只是老酒楼拓展,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二店,第二店还在选址当中,一定满足大家的期待,在港岛开。
  她顺便为自家的宁小厨面馆宣传了一下。宁小厨面馆还要宣传吗?
  圆仔和宁小厨联名速食面的广告已经播出了。港城的背景,中村美伊歌曲的背景音乐,深夜一张暖人的笑脸,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面,汤面上还盖了烧鸭和烧肉。
  真正有烧鸭和烧肉的宁小厨面馆,试营业期间就天天爆满。
  前天开业,更是人山人海,很多人是冲着岳宁会连着三天在宁小厨亲自炒豉油鸡面来的。
  这已经是第三天下午了两点了,总算人少了,岳宁今天已经连着炒了三个小时的豉油鸡面,她换下宁小厨的制服,刚想要自己吃个面,看见叶应漪带着两个人从外面进来,岳宁迎了上去:“姨妈,您来了。”
  叶应漪笑着说:“来吃点东西。”
  “我也没吃呢!一起?”岳宁陪着叶应漪点了餐。
  她和叶应漪面对面坐着,叶应漪仔细看了一下店里的装修风格,她说:“日式风?”
  宁小厨说是港式面馆,里面装修采用原木风,确实带着日式小清新的风格,背景音乐还是中村美伊的歌曲,按照岳宁自己的说法就是要搞得倭里倭气。
  “就是想要配合慧仪姐的速食面进入日本市场,湾仔现在日资百货公司聚集,已经被称为小东京,融入整个环境吗!”岳宁说。
  听见“小东京”这三个字,叶应漪头疼。
  她们的汤面上来,叶应漪喝了一口汤:“日式拉面的味道。”
  连吃碗面都是日本味道,叶应漪现在已经被“日本”两个字烦透了。
  “现在风靡日本的日式拉面,在三四十年前,是叫中华面,或者叫广东面,是源自于日本中华风物街的餐食。”岳宁舀起一口汤,汤里飘着蒜酥,“而我们认为的日式特征,比如这个蒜酥,实际上是台湾过去的味道。”
  “小丫头,你再狡辩,也无法说自己不是在以日式为卖点。”叶应漪说道。
  “可现在就是日本最辉煌的时期,日本文化输出非常厉害。”
  就在这时有两个一眼就是日本人的客人进来,店里会日语的服务生里面说:“欢迎光临!”
  叶应漪听见日语都烦,偏偏岳宁说:“这是日本经济全盛时期,日本的文化,日本的产品无孔不入,而且港城的日本游客也多。”
  叶应漪的目光看着玻璃窗外,百米开外是一家新开的日本百货公司,这已经是日资在港城的第八家百货公司,随着本港的百货公司倒下,鸿安百货现在凭着供应链优势,还能维持不亏,在港城本土百货公司里已经算是独树一帜了。只是,鸿安现在被日资百货公司包围,现在日货盛行,接下去日货以质优价廉会进一步占领市场,以经营全球百货为卖点的鸿安,恐怕会更艰难。
  叶应漪微微叹了口气,儿子说要去日本,看见小家电,顺带看看日本的百货业。
  其实日本的百货业,在港城就能知道是如何气势汹汹,如日中天了。
  大哥大姐让她心放在肚子里顺势而为,大姐说她当年一心想要造中国人的汽车,一看五六十年代日本汽车起来,新马地区根本无法形成产业,她索性就专心于船舶修理了。
  大哥的意思也是如此,传统百货上如果干不过日本人,那就专心大卖场经营。只是鸿安百货是她爷爷一手创立的,港城又是鸿安百货从上海撤出后最大的一家百货公司,这里承载了叶家几代人的心血,要放弃她多少还是不舍得。
  叶应漪抬头岳宁,小朋友也是这个意思,要顺势而为,她笑自己一把年纪还想不明白。
  岳宁不知道姨妈为什么一下子忧心忡忡,一会儿又笑了。
  岳宁听乔君贤说他妈最近很忙,这次去日本,乔君贤也想一起去看看日本百货业的情况,帮他妈一起想想办法。
  叶应漪见她的两个下属也都吃好了,她说:“行,我走了。”
  岳宁这里也差不多了,跟叶应漪一起走出店面,出了店面前面的那家日资百货公司的广场上正在表演劲歌辣舞。姨妈是出来看这家新开的百货公司?
  “姨妈,现在鸿安也被冲得很激烈吗?”
  “销售额在下降,而且日货现在成了主流,日妆、日本服饰配饰、日本家电销售量很大,老牌的英资百货公司,以经营高端产品为主,都已经抵挡得很吃力,不过他们现在有名品销售撑着,所以看上去还是很红火。鸿安的大多数货品,实际上还是走中档路线跟日资本百货,刚好正面竞争,就更难了。”叶应漪无奈地笑了笑,“不过没关系,你大姨说,要是干不过,就别硬干。顺势而为,她十几二十年前……”
  岳宁听三姨说,大姨看见日本已经形成完整产业链,哪怕大姨当年的货车厂已经有了一定积累,她还是果断从造车转向船舶修理,如今经营着新加坡最大的船坞。
  两人一起往鸿安百货走,鸿安隔壁,跟鸿安打了几十年擂台的大新百货已经关门歇业了。
  “姨妈,你说英资百货的名品是指?”
  “luxury。你知道吗?就是……”
  “高档奢侈品?对吧?”
  “对。”
  “姨妈,英资百货,面对的客户是港城的富裕人群,而日资百货则是面对港城的中等收入人群,鸿安大卖场则是面对普罗大众。对不对?”岳宁问。
  叶应漪觉得自己生怕孩子不是这个行业的,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孩子怎么还问一遍,可不像是平时思路特别清晰,一点就透的宁宁,她还是点头:“对。”
  岳宁抱住叶应漪的胳膊:“姨妈,我们去前面聊聊。”
  叶应漪让两位下属先回去,岳宁说:“慧仪姐和我都想要进军日本市场,想要吃一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汤。所以宁小厨系列,港式为基调,贴近日本人的口味。日资百货来吃掉港城传统百货的份额,咱们就不能反向把货卖给日本人。鸿安不是有全球采购六十多年的经验吗?我们不是跟全球各大厂商有很好的关系吗?我们能不能拿到各大名品的工厂尾货?”
  “尾货?”叶应漪笑起来,她就知道这个丫头不会仅仅重复问,果然有好点子等着她,“我去参观过好几家厂商,这些厂商一般会在工厂里开一家仓库店,卖这些尾货,便宜的打一折,贵的也在原价上打三折。但是,大部分都是过季,断码的产品。”
  “如果我们把鸿安转型为专门售卖各种折扣名品的商店呢?”岳宁问叶应漪。
  岳宁上辈子学商业运营的时候,就学过奥特莱斯这种运营模式,工厂折扣店这种形式早就存在了,但是真的把品牌集中起来,要到九十年代左右,真正飞速发展是九十年代中后期。
  奢侈品对刚刚富裕起来的人群来说,是极度有吸引力的东西。
  上辈子她玩珠宝,市场上有一类很高性价比的珠宝,就是日本八九十年代的珠宝,里面不乏个大品质好的货色。这些东西也从侧面反映了日本经济泡沫时期是如何疯狂。
  这么一个国家,有大量的人一下子跨入中高产阶层,对未来有无限希望的时候,怎么能克制买买买的欲望?尤其是象征着自己消费能力的奢侈品,买奢侈品变成了一种风潮。
  “而且港城自身发展,市民也有这方面需求。”岳宁看着被日资百货公司包围的鸿安,“让他们赚港人的钱,我们赚日本人的钱。这叫和气生财。”
  岳宁一语双关,叶应漪舒畅地笑起来:“是啊!港城做这一块有天然的优势,箱包围巾皮具之类的产品,日本大约征收10-20%的关税,在关税基础上,还有10%的消费税,就是钟表这些不征收关税的产品,也起码要征收10%的消费税。这些港城都没有。就算是进价一模一样的情况下,港城的价格至少比日本本土低10%-30%,中位值是20%。而且港城自身这块也有很大的需求。日本人去欧美一趟不容易,来港城很容易。”
  “关键是日资百货,他们不会守着自己的擅长的日本产品,来跟我们走这条路竞争。”岳宁对叶应漪说。
  叶应漪笑着抱住岳宁:“我不过说了一句英资百货公司的名品,你竟然给我想出了这么一条路?”
  “其实,原来我跟君贤在讨论的时候,我是想说让您考虑在服务和业态上跟日本百货公司差异化竞争。比如传统的百货公司,卖货就是卖货,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冰室、咖啡店、快餐店、小吃店也综合进商场。让客人逛累了,可以喝一杯咖啡,喝一杯冻柠茶。可您提了一句名品,就让我想到君贤处理他那些库存电风扇的事。再结合我和慧仪姐想要做日本市场,不就来了吗?”岳宁跟她解释。
  “这个想法也不错,跟我仔细说说。”
  两人仔细聊了会儿,叶应漪看着倒闭的老对手,不免物伤其类。
  岳宁看着热闹的日本百货公司:“姨妈,日本现在发展太快了,进攻性太强了,家电业、汽车行业,都在挤占欧美的基本盘,而他军事又受限。现在美国受通胀所累,为了维护美元信仰,开始了高强度加息。等美国走出通胀,必然会对日本下手,未来的十几年是日本最好的十几年,他们风生水起,我们搭顺风车。他们盛极而衰,这些百货公司,终究会到港资手里。”
  这话明明像是神棍预言,又说得极有道理,叶应漪最终点头说了一句:“顺势而为。”
  自己的顺势而为是避其锋芒,小丫头的顺势而为是另辟蹊径,到底是比自己高了许多。
  能帮姨妈解决烦恼,岳宁很开心:“姨妈,我回宁宴了,明天我荣叔的徒弟要比赛,我得让他再练一下两个新菜。”
  “去吧!”
  叶应漪回鸿安,穿过一家日资百货公司,听见一声:“私密马赛。”
  日语其实也挺悦耳的,宁宁说得对,“和气”生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