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逃荒老妇,我抱回福宝旺全家 第49节
“我只是想用我的真实经历告诉你们,防人之心不可无,不要以为读书人就有多清高,他们同样满肚子的花花肠子,多半读书人都是为名为利,不为名不为利,他们为什么寒窗苦读数十载?”
“没有利益的事情,人们是不会去做的,和他们是做什么的没有关系。”
“就好比你们家里开的酒楼,如果不盈利还能不能开得下去?不盈利为什么要开下去?”
“有时候读书人比没读过书的黑心眼还要多,人懂得多了,心就容易杂,能不能守得住初心,端看他们自己如何选择。”
“你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要小心这样的人,也要谨防自己变成这样的人,你们可明白?”
于德带着于家的几个孩子齐齐向于文渊行礼,“学生省的,多谢先生赐教!”
于才义愤填膺的说,“先生,学生一定会好好努力,考个状元回来为先生申冤!”
他实在是为先生抱不平,明明先生的学问很好,怎么可能只是一个秀才,做个举人完全绰绰有余!
于才能有这番心,于文渊很高兴,但他还是拒绝了于才的一番好意,“事情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早就没有办法了,你的心意我领了。别想这些了,你眼前最需要的是准备接下来的府试,要是能考过,你将成为他们之中年纪最小的童生!”
满打满算,于才今年也才十岁,十岁的童生很少,于才要是能考上,绝对会轰动整个考场!
“先生,以后的事儿是以后的事儿,您把那个抄袭您文章的坏蛋告诉我!等我以后考取了功名,我好去奚落他!”
于德也帮腔,“是啊,先生,您就告诉我们吧,抄袭你文章的人叫什么姓什么,要是他当了官,我们也好防着他点儿。”
架不住几个孩子歪缠,于文渊只能说了,“说起来,那人和咱们一样都姓于,那时候还是我的同窗好友,名叫于博轩。”
于德喃喃自语,“于博轩……这名字好熟悉啊……”
于才听到这个名字惊讶的眼球都要掉在地上!
“于博轩!?先生,您没说错吧!您确定是于博轩!?”
“当啷”一声!
盆碗落地的声音在门口响起。
于文渊扭头一看,门口站着苦夏,脚边滚了一地的银耳莲子汤,显然是来给他们送汤水了。
苦夏又确认一遍似的问于文渊,“你……你刚才说那人叫于博轩?”
“是,老嫂子,您怎么了?”
于文渊看苦夏的情况有点儿不对劲儿。
于德这时候两手相击,恍然大悟的说,“啊!我想起来了!我那个没见过面的爷爷就叫于博轩!我听爹说过!”
于才赶紧偷摸给了哥哥一巴掌,小声说,“嘘……哥!你别吵这么大声!”
没看见奶奶的情绪不对,咋还这么乍哄。
于文渊也惊讶了,“老嫂子,于德说的可是真的?您的丈夫,真的叫于博轩?”
苦夏沉默着点了点头。
于文渊紧接着又追问一句,“您的婆家在平安县的于家庄子?”
苦夏又点了点头。
于文渊一时间梗住,不知道该说什么,他踉跄几步,跌坐在椅子上,这个消息让他一时半会儿难以消化。
一起生活相处这么久的一家人,竟然是十几年前导致他落榜的于博轩的家人,一时间让他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于家人了。
于博轩可以说是他的仇人了,他教仇人的孙辈两年书?
于德比较虎,现场尴尬的气氛仿佛和他没有任何关系,他走到于文渊身边,特别老成的拍了拍于文渊的肩膀,安慰他,“先生,您别伤心,我没见过我爷爷,比起爷爷,我更亲的是您,这么多年,我连爷爷长什么样都不知道,想来这个爷爷也不是什么好人,将来要是你们遇到打起来了,我肯定帮着先生!”
第114章 府试开始了
于才坐在椅子上无奈扶额,他这个哥哥总是对外界的感知没那么敏感,导致他看不清此时屋子里的尴尬气氛。
于德没想那么多,他说的都是实话,爷爷这个称呼在他的生活里是陌生的,他连爷爷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当然是一直教他读书习字的于文渊更为亲近。
如果于文渊说的于博轩真是他的爷爷,那么他的爷爷就已经是举人了,可这么多年他连爷爷的面都没有见过,爹说爷爷在两个姑姑和四叔出生的时候就离开家了,明明已经中举人却抛下一家老小不管,这个爷爷也不是什么好人!
他才不要认!
于大丫坐在于才旁边,看看这个,看看那个,觉得现在不是她该插话的时候,便闭嘴不语,睁大眼睛看戏。
被于德这么一闹,于文渊和苦夏之间的尴尬气氛有所缓解。
于文渊先开口说话了,“大嫂子,兴许只是巧合……”
这句话连他都不信,一个于家庄子才多大点,怎么可能有两个人叫于博轩?
他们国家的平安县更是只有一个,平安县里的于家庄子也只有这一个。
“呵……”
苦夏现在心里感觉好像有一万头草泥马狂奔而过!
杀千刀的于博轩!
自己中举人过上好日子了,扔下一个烂摊子给她,现在让她面对这种尴尬的情景该怎么办?
谁能想到她一时收留的一个穷苦秀才竟然和她的“丈夫”是这种关系!
于博轩,听这个名字就不是什么好东西,渣男,呸!
苦夏愤愤的想着。
这也就不是在现代,要是在现代她早就把于博轩这个渣男给挂到网上去,让大家伙喷死他了!
真希望他中举人后太高兴笑死了!
既然已经中了举人却没有回家,这狗东西一定在外边儿找了别人!不稀罕原主这个杀猪匠的女儿和他们所生的孩子了!
这渣男简直渣到没边儿了!
拿着原主杀猪得来的银子,吃着原主杀猪的肉,然后还嫌弃原主家是杀猪的,靠着原主家的供给读书考中举人却连点儿钱都没给原主,也不想想原主一个女人带着六个孩子可怎么活!
苦夏深吸了一口气,缓缓说道,“先生,您不用多说,这件事情是他于博轩对不起您在先,您怪罪他是理应当,我们不会说您什么。
但是我得先和您说好,于博轩是于博轩,我们是我们,这两年咱们相处出来的感情不是假的,您教导我们家的几个孩子不遗余力,几个孩子的进步我都看在眼里,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
于文渊赶忙摆了摆手,“大嫂子您言重了,当初是文渊快要饿死了,您给了文渊一口饭吃,您又开办了学堂,让文渊在这儿教书,有了生活下去的根本,让文渊找到生活的方向,您对文渊有救命之恩,这两年您家更是对待文渊犹如一家人,逢年过节有什么好吃的好用的从来不落下,该是文渊感谢您才是!”
苦夏舒一口气,“先生能这么想就很好,我还怕先生因为这件事儿与我们生分了。”
于文渊苦笑一声,“怎么会?大嫂子把文渊想成什么人了,我只是一时间不能接受,实在是于博轩他……他和您家格格不入。”
想了半天,于文渊只能想出格格不入这么一个词儿来。
在他看来,苦夏他们一大家子都是厚道人,不论是年老的苦夏,还是年小的娃娃,各顶各的心肠好。
而于博轩从他给他在考前分享的食物和水,抢了他的文章成为举人来看,就知道他是一个心胸狭隘的卑劣小人!
这样一个人实在是和苦夏他们不能混为一谈,把他们放在一起,于文渊都觉得是对苦夏他们家的侮辱。
可事实就是如此,这个他很讨厌的于博轩是于大嫂子的丈夫,他的学生们的爷爷和父亲。
“老嫂子,文渊是什么样的人你们应该有所了解,正如您所说,于博轩是于博轩,你们是你们,于博轩犯下的错,我不会让你们来承担,孩子们我照样会用心的教导。”
苦夏赶紧接上话,“先生,看您说的这是哪里话!我们很信任您的人品!把孩子交给您,我们放心!还有一个多月就府试了,接下来还请先生多多费心!”
苦夏对于才他们说的很不客气,用一种大家长的气势训话道,“你们几个也听到了,于博轩,就是你们的爷爷,他考中了举人,却抛弃了我们一大家子,连回来看一眼都没有,这样一个人咱们不用认他,你们几个也不许管他叫爷爷!你们只有俺这个奶奶!听到了没!”
苦夏的威严在于德他们这儿比于文渊还要强,全都乖乖立正站好,整齐的应,“知道了!”
“你们都得好好读书!争取高中状元!气死你们那个不要脸的爷爷!老娘供他吃,供他穿,供他读书,结果他自己得了好前程,扔下咱们一大家子跑了!这么一个无耻负心汉,绝对不能给他脸!咱们要让他看看,没有他咱们过得不知道很好,咱们的日子是他高攀不起的!”
三个孩子整齐划一,说的话掷地有声,“我们一定好好读书!给奶奶争光!给家里争光!成为让于博轩高攀不起的人!”
“行了,你们赶紧好好读书,我先走了。”
苦夏给于德于才他们灌了一波鸡血,把地上撒了的银耳莲子汤收拾干净,这才离开。
别看她表面平静,其实心里已经把于博轩那个混蛋玩意儿骂了个千八百遍!
就这依然不能解气!
以后可千万别让她见着他!不然非把他打个满脸桃花开!就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人!
于德于才他们得了苦夏的激励都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读出个样来,中举人算什么,他们要中状元!把他们那个不负责任的爷爷给比下去!
四月份就要府试了,于才更加刻苦用功,没事儿就拉着于文渊探讨学问,苦夏给他淘弄来了很多书,又把她自己所知道的她那个世界的历史改成故事给他讲了不少,恨不得把她知道的所有知识都装进于才的脑子里。
于家的学习气氛被于才带动的空前浓厚,就连于大林和于二林这两个最不爱读书的也说要陪着儿子和侄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在一家人的紧张备考中,府试这一天终于来了。
第115章 于才是案首
县试地点在南岭县,府试地点在承灵郡最大的北山县。
苦夏早就带着一大家子去了北山县暂居,就为了让于才提早适应环境。
苦夏也是想事先考察一下,看北山县有没有适合他们家在这边发展的地方,客云来在南岭县已经站住脚,她打算把客云来向外发展了。
之前本想在南岭县定居的,但苦夏现在觉得直接一步到位把家挪到北山县来就很不错。
北山县作为最大的城镇可比南岭县富裕多了,不仅人口众多,有钱人也多,郡首的府邸就设在北山县。
南岭县那种小地方也就才两万多人,北山县可是有二十多万人口!
人多劳力就多,经济发展的很快,走入城镇就能明显感觉出来,北山县的路都是用大青石板铺就的,不像南岭县还只是一下雨就泥泞的土路。
苦夏想着家里还有几个孩子在文渊书院读书,留两个人在家里边儿看着就行了,顺便照顾着那些在他家地里干活儿的人。
他们家现在是越过越好了,不能总窝在那个小村子里。
别的不说,家里的几个小辈儿可得好好培养,不管是男是女,都要走出家门,长长见识,这样将来才能有出息。
于才要考试,一大家子都过来送,一直把他送进了考场苦夏他们也没有放松,考试可是苦的很,要连着在里边儿考三天。
考试场地条件艰苦,吃喝拉撒都在那么一个小屋子里,于才还只是一个小孩儿,很多大人都受不了这样恶劣的环境,有的还没等考完就晕菜了,不知道于才的小身子骨能不能坚持到考试结束。
苦夏他们买下来的房子离考场很近,就是为了等于才方便,没事儿的时候,苦夏就要到考场门口溜达两圈儿,即使知道什么也看不见,还是踮着脚向里面跳望。
她现在可算是体会到了她当年考学的时候父母家人在考场外等着的心情,那叫一个焦灼,那叫一个紧张,有心也使不上劲儿,只能等在外边儿干著急。
“没有利益的事情,人们是不会去做的,和他们是做什么的没有关系。”
“就好比你们家里开的酒楼,如果不盈利还能不能开得下去?不盈利为什么要开下去?”
“有时候读书人比没读过书的黑心眼还要多,人懂得多了,心就容易杂,能不能守得住初心,端看他们自己如何选择。”
“你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要小心这样的人,也要谨防自己变成这样的人,你们可明白?”
于德带着于家的几个孩子齐齐向于文渊行礼,“学生省的,多谢先生赐教!”
于才义愤填膺的说,“先生,学生一定会好好努力,考个状元回来为先生申冤!”
他实在是为先生抱不平,明明先生的学问很好,怎么可能只是一个秀才,做个举人完全绰绰有余!
于才能有这番心,于文渊很高兴,但他还是拒绝了于才的一番好意,“事情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早就没有办法了,你的心意我领了。别想这些了,你眼前最需要的是准备接下来的府试,要是能考过,你将成为他们之中年纪最小的童生!”
满打满算,于才今年也才十岁,十岁的童生很少,于才要是能考上,绝对会轰动整个考场!
“先生,以后的事儿是以后的事儿,您把那个抄袭您文章的坏蛋告诉我!等我以后考取了功名,我好去奚落他!”
于德也帮腔,“是啊,先生,您就告诉我们吧,抄袭你文章的人叫什么姓什么,要是他当了官,我们也好防着他点儿。”
架不住几个孩子歪缠,于文渊只能说了,“说起来,那人和咱们一样都姓于,那时候还是我的同窗好友,名叫于博轩。”
于德喃喃自语,“于博轩……这名字好熟悉啊……”
于才听到这个名字惊讶的眼球都要掉在地上!
“于博轩!?先生,您没说错吧!您确定是于博轩!?”
“当啷”一声!
盆碗落地的声音在门口响起。
于文渊扭头一看,门口站着苦夏,脚边滚了一地的银耳莲子汤,显然是来给他们送汤水了。
苦夏又确认一遍似的问于文渊,“你……你刚才说那人叫于博轩?”
“是,老嫂子,您怎么了?”
于文渊看苦夏的情况有点儿不对劲儿。
于德这时候两手相击,恍然大悟的说,“啊!我想起来了!我那个没见过面的爷爷就叫于博轩!我听爹说过!”
于才赶紧偷摸给了哥哥一巴掌,小声说,“嘘……哥!你别吵这么大声!”
没看见奶奶的情绪不对,咋还这么乍哄。
于文渊也惊讶了,“老嫂子,于德说的可是真的?您的丈夫,真的叫于博轩?”
苦夏沉默着点了点头。
于文渊紧接着又追问一句,“您的婆家在平安县的于家庄子?”
苦夏又点了点头。
于文渊一时间梗住,不知道该说什么,他踉跄几步,跌坐在椅子上,这个消息让他一时半会儿难以消化。
一起生活相处这么久的一家人,竟然是十几年前导致他落榜的于博轩的家人,一时间让他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于家人了。
于博轩可以说是他的仇人了,他教仇人的孙辈两年书?
于德比较虎,现场尴尬的气氛仿佛和他没有任何关系,他走到于文渊身边,特别老成的拍了拍于文渊的肩膀,安慰他,“先生,您别伤心,我没见过我爷爷,比起爷爷,我更亲的是您,这么多年,我连爷爷长什么样都不知道,想来这个爷爷也不是什么好人,将来要是你们遇到打起来了,我肯定帮着先生!”
第114章 府试开始了
于才坐在椅子上无奈扶额,他这个哥哥总是对外界的感知没那么敏感,导致他看不清此时屋子里的尴尬气氛。
于德没想那么多,他说的都是实话,爷爷这个称呼在他的生活里是陌生的,他连爷爷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当然是一直教他读书习字的于文渊更为亲近。
如果于文渊说的于博轩真是他的爷爷,那么他的爷爷就已经是举人了,可这么多年他连爷爷的面都没有见过,爹说爷爷在两个姑姑和四叔出生的时候就离开家了,明明已经中举人却抛下一家老小不管,这个爷爷也不是什么好人!
他才不要认!
于大丫坐在于才旁边,看看这个,看看那个,觉得现在不是她该插话的时候,便闭嘴不语,睁大眼睛看戏。
被于德这么一闹,于文渊和苦夏之间的尴尬气氛有所缓解。
于文渊先开口说话了,“大嫂子,兴许只是巧合……”
这句话连他都不信,一个于家庄子才多大点,怎么可能有两个人叫于博轩?
他们国家的平安县更是只有一个,平安县里的于家庄子也只有这一个。
“呵……”
苦夏现在心里感觉好像有一万头草泥马狂奔而过!
杀千刀的于博轩!
自己中举人过上好日子了,扔下一个烂摊子给她,现在让她面对这种尴尬的情景该怎么办?
谁能想到她一时收留的一个穷苦秀才竟然和她的“丈夫”是这种关系!
于博轩,听这个名字就不是什么好东西,渣男,呸!
苦夏愤愤的想着。
这也就不是在现代,要是在现代她早就把于博轩这个渣男给挂到网上去,让大家伙喷死他了!
真希望他中举人后太高兴笑死了!
既然已经中了举人却没有回家,这狗东西一定在外边儿找了别人!不稀罕原主这个杀猪匠的女儿和他们所生的孩子了!
这渣男简直渣到没边儿了!
拿着原主杀猪得来的银子,吃着原主杀猪的肉,然后还嫌弃原主家是杀猪的,靠着原主家的供给读书考中举人却连点儿钱都没给原主,也不想想原主一个女人带着六个孩子可怎么活!
苦夏深吸了一口气,缓缓说道,“先生,您不用多说,这件事情是他于博轩对不起您在先,您怪罪他是理应当,我们不会说您什么。
但是我得先和您说好,于博轩是于博轩,我们是我们,这两年咱们相处出来的感情不是假的,您教导我们家的几个孩子不遗余力,几个孩子的进步我都看在眼里,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
于文渊赶忙摆了摆手,“大嫂子您言重了,当初是文渊快要饿死了,您给了文渊一口饭吃,您又开办了学堂,让文渊在这儿教书,有了生活下去的根本,让文渊找到生活的方向,您对文渊有救命之恩,这两年您家更是对待文渊犹如一家人,逢年过节有什么好吃的好用的从来不落下,该是文渊感谢您才是!”
苦夏舒一口气,“先生能这么想就很好,我还怕先生因为这件事儿与我们生分了。”
于文渊苦笑一声,“怎么会?大嫂子把文渊想成什么人了,我只是一时间不能接受,实在是于博轩他……他和您家格格不入。”
想了半天,于文渊只能想出格格不入这么一个词儿来。
在他看来,苦夏他们一大家子都是厚道人,不论是年老的苦夏,还是年小的娃娃,各顶各的心肠好。
而于博轩从他给他在考前分享的食物和水,抢了他的文章成为举人来看,就知道他是一个心胸狭隘的卑劣小人!
这样一个人实在是和苦夏他们不能混为一谈,把他们放在一起,于文渊都觉得是对苦夏他们家的侮辱。
可事实就是如此,这个他很讨厌的于博轩是于大嫂子的丈夫,他的学生们的爷爷和父亲。
“老嫂子,文渊是什么样的人你们应该有所了解,正如您所说,于博轩是于博轩,你们是你们,于博轩犯下的错,我不会让你们来承担,孩子们我照样会用心的教导。”
苦夏赶紧接上话,“先生,看您说的这是哪里话!我们很信任您的人品!把孩子交给您,我们放心!还有一个多月就府试了,接下来还请先生多多费心!”
苦夏对于才他们说的很不客气,用一种大家长的气势训话道,“你们几个也听到了,于博轩,就是你们的爷爷,他考中了举人,却抛弃了我们一大家子,连回来看一眼都没有,这样一个人咱们不用认他,你们几个也不许管他叫爷爷!你们只有俺这个奶奶!听到了没!”
苦夏的威严在于德他们这儿比于文渊还要强,全都乖乖立正站好,整齐的应,“知道了!”
“你们都得好好读书!争取高中状元!气死你们那个不要脸的爷爷!老娘供他吃,供他穿,供他读书,结果他自己得了好前程,扔下咱们一大家子跑了!这么一个无耻负心汉,绝对不能给他脸!咱们要让他看看,没有他咱们过得不知道很好,咱们的日子是他高攀不起的!”
三个孩子整齐划一,说的话掷地有声,“我们一定好好读书!给奶奶争光!给家里争光!成为让于博轩高攀不起的人!”
“行了,你们赶紧好好读书,我先走了。”
苦夏给于德于才他们灌了一波鸡血,把地上撒了的银耳莲子汤收拾干净,这才离开。
别看她表面平静,其实心里已经把于博轩那个混蛋玩意儿骂了个千八百遍!
就这依然不能解气!
以后可千万别让她见着他!不然非把他打个满脸桃花开!就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人!
于德于才他们得了苦夏的激励都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读出个样来,中举人算什么,他们要中状元!把他们那个不负责任的爷爷给比下去!
四月份就要府试了,于才更加刻苦用功,没事儿就拉着于文渊探讨学问,苦夏给他淘弄来了很多书,又把她自己所知道的她那个世界的历史改成故事给他讲了不少,恨不得把她知道的所有知识都装进于才的脑子里。
于家的学习气氛被于才带动的空前浓厚,就连于大林和于二林这两个最不爱读书的也说要陪着儿子和侄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在一家人的紧张备考中,府试这一天终于来了。
第115章 于才是案首
县试地点在南岭县,府试地点在承灵郡最大的北山县。
苦夏早就带着一大家子去了北山县暂居,就为了让于才提早适应环境。
苦夏也是想事先考察一下,看北山县有没有适合他们家在这边发展的地方,客云来在南岭县已经站住脚,她打算把客云来向外发展了。
之前本想在南岭县定居的,但苦夏现在觉得直接一步到位把家挪到北山县来就很不错。
北山县作为最大的城镇可比南岭县富裕多了,不仅人口众多,有钱人也多,郡首的府邸就设在北山县。
南岭县那种小地方也就才两万多人,北山县可是有二十多万人口!
人多劳力就多,经济发展的很快,走入城镇就能明显感觉出来,北山县的路都是用大青石板铺就的,不像南岭县还只是一下雨就泥泞的土路。
苦夏想着家里还有几个孩子在文渊书院读书,留两个人在家里边儿看着就行了,顺便照顾着那些在他家地里干活儿的人。
他们家现在是越过越好了,不能总窝在那个小村子里。
别的不说,家里的几个小辈儿可得好好培养,不管是男是女,都要走出家门,长长见识,这样将来才能有出息。
于才要考试,一大家子都过来送,一直把他送进了考场苦夏他们也没有放松,考试可是苦的很,要连着在里边儿考三天。
考试场地条件艰苦,吃喝拉撒都在那么一个小屋子里,于才还只是一个小孩儿,很多大人都受不了这样恶劣的环境,有的还没等考完就晕菜了,不知道于才的小身子骨能不能坚持到考试结束。
苦夏他们买下来的房子离考场很近,就是为了等于才方便,没事儿的时候,苦夏就要到考场门口溜达两圈儿,即使知道什么也看不见,还是踮着脚向里面跳望。
她现在可算是体会到了她当年考学的时候父母家人在考场外等着的心情,那叫一个焦灼,那叫一个紧张,有心也使不上劲儿,只能等在外边儿干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