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808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是年前最后一桩大事,接下来除了少部分官员需要值守衙门,余者都能享受到一个喜庆愉悦的年节。
  城内处处洋溢着欢快热闹的气氛,秦王府自然也不例外,而且相较于别处更加忙碌。
  朝中官员加上各大望族送来的礼品一车又一车,库房几乎都堆不下,前宅几位大管家忙得脚不沾地,因为除了少数来客需要陆沉亲自接见,其他人都由他们招待。
  后宅也好不到哪里去,虽然那些高门大族的诰命夫人不敢轻易踏足叨扰,但是因为陆沉这一年太努力,秦王妃、三位侧妃和两位庶妃都有了身孕,那些丫鬟和仆妇谁敢轻忽大意?要是出了一点差错,那可是了不得的大事。
  照秋院,正房之中。
  “慢点,慢点,别着急。”
  陆沉搀扶着厉冰雪的手臂,显得十分紧张。
  厉冰雪无奈地说道:“又不是马上就要生了,王爷怎么跟个老婆子一样。”
  此刻她一只手被陆沉扶着,另一只手撑着腰,七个多月的身孕让她的肚子挺了起来。
  旁边的丫鬟不禁嘴角含笑。
  陆沉闻言也不介意,赔笑道:“你是第一次怀孕,再怎么小心都不为过。”
  厉冰雪看着他眉眼间的疲倦,叹道:“也真是难为你了,一大家子孕妇全都挺着大肚子,你又不会特意偏心哪一个,恨不能一个人化身成六个人。我听林姐姐说,前天夜里你是上半夜陪她,下半夜去守着初珑姐姐?”
  陆沉搀着她慢慢前行,点头道:“是的。”
  厉冰雪好奇地问道:“不累?你白天也是一刻都难歇,那些文官、武将、望族、乡老、大儒,要见你的人都已经排成长队了。”
  “确实有点累,不过心里不累。”
  陆沉微微一笑,轻声道:“只要你们平平安安心情愉悦,我就算再累也高兴。”
  厉冰雪眼波盈盈,握住了他的手。
  夫妻二人不紧不慢地来到前面的会客厅,一位三旬左右的男子立刻站起来,他的视线先是在厉冰雪日渐圆润的面庞上稍作停留,然后才对陆沉行礼道:“下官参见王爷。”
  陆沉连忙摇头道:“大舅哥,你这是做什么?我现在可没有多余的手去扶你,快免礼。”
  来人正是厉良玉。
  厉冰雪亦嗔道:“兄长,这是小妹的院子,不是秦王的书房,一家人何必如此见外?”
  “礼不可废。”
  厉良玉笑容和煦,他看得出来妹妹过得很幸福,原本有些忐忑的心立刻安定下来。
  陆沉先将厉冰雪扶到软榻边坐下,然后和厉良玉对面而坐,诚恳地说道:“岳丈仙逝一载,论理我不该影响你守孝之期,只是如今朝廷百废待兴,新政推行亟需助力,因此我只能奏请太后,让你夺情起复,还祈见谅。”
  厉良玉回道:“王爷这话言重了,将门子弟本就只需守孝百日,而且先严临终之时特意交待过,希望我能继续为国效力。”
  听到两人这番简短的对答,厉冰雪不禁红了眼眶。
  因为她很思念自己的父亲。
  陆沉本想嘱咐几句,毕竟厉冰雪现在不宜出现太大的情绪波动,不过厉良玉性情沉稳绝非冒失之人,因此他便起身道:“我去前面办点事情,你们兄妹二人好好说会话。”
  厉冰雪微微点头,厉良玉起身相送。
  陆沉示意他不必多礼,然后给了厉冰雪一个劝慰的眼神,这才迈步离去。
  小半个时辰后,秦子龙带着厉良玉来到前宅书房。
  陆沉放下手里的卷宗,注意到这位大舅哥面色如常,显然已经将父亲离世、兄妹重逢的伤感情绪很好地压下去,便颔首道:“坐。”
  厉良玉不卑不亢地说道:“是,王爷。”
  “岳丈离世之前,你是兵部左侍郎,朝廷没有同意你的辞官之请,只是让你挂职回府照顾岳丈。此番夺情,论理你该回到兵部当值,但是如今随着军机处的建立,以及各位军机大臣的权责进一步划分明确,其实兵部的重要性会越来越低。”
  陆沉语调平静,继而问道:“但是我肯定要先问一问你自己的想法,如果你想回到兵部当值,我不会反对,且这是真心话。”
  厉良玉陷入沉思之中,陆沉亦不催促。片刻过后,厉良玉抬头看着陆沉,坦然道:“王爷,你知道下官不是进士出身,这个兵部左侍郎的官职也是朝廷看着先严的面上赏的,那些文官和下官不是一路人。说到底,就算将来靠着王爷的提携让下官当上兵部尚书,在朝中文官的眼里依然是个异类。与其跟他们勾心斗角,下官还是希望能来王府做事。当然如果王爷需要下官留在兵部,下官同样愿意留下。”
  从始至终他都没有刻意提起厉冰雪的存在,也没提当年厉天润对陆沉的帮助。
  陆沉微笑道:“既然如此,你就不要留在兵部了,那只会浪费你的才能。”
  厉良玉沉稳地应道:“是。”
  “开年之后,我会奏请太后新设一处衙门,专门负责各项新政的筹备和监督,具体施行则由中书和各部衙负责。简单而言,新政的统筹规划出自这个衙门,事中的监察更是重中之重,由我本人主理这个衙门。”
  陆沉简略介绍一番,然后满含期许地说道:“不过你也知道我很忙,没办法做到事必躬亲,所以需要一个人帮我打理新政衙门的日常政务,不知你是否愿意屈就?”
  厉良玉一怔。
  虽然他还不知道新政的具体内容,但是从这一年大江南北的新田赋之策便知道,接下来陆沉肯定会进行大刀阔斧的变法,这个新政衙门必然权柄深重,而陆沉给他安排的官职几乎是一人之下,这份信任无需多言。
  他深吸一口气,正色道:“承蒙王爷信重,下官岂敢不竭尽全力?”
  陆沉对这位大舅哥的能力十分看重,当年他虽然不曾像厉冰雪一样上阵厮杀,却全权负责整个靖州都督府的庶务和后勤供给,他能在边军立足靠的是能将这些事情打理得井井有条,而非只是厉天润的长子这个身份。
  陆沉将新政的大略框架和厉良玉分说一遍,后者听得十分认真,不仅能跟上陆沉的思维节奏,还能给出一些查缺补漏的有效建议。
  两人这一谈便是两个多时辰,不知不觉天色已经渐暗。
  “大抵便是如此,开年之后还会有几位能人来京,届时我们再细谈。”
  陆沉面带微笑,看得出来他对今天这场谈话非常满意。
  厉良玉应下,随即说道:“王爷,下官这里还有一封信,乃是先严离世之前所书,叮嘱下官一定要亲手交给王爷。”
  陆沉目光微凝,从他手中接过那封火漆完好的密信。
  厉良玉不复多言,行礼告退。
  握着手中这封轻飘飘又沉甸甸的密信,陆沉静坐良久,眼神晦涩难明。
  入夜之后,他再度来到照秋院。
  厉冰雪靠在榻上,没有问他和厉良玉究竟谈了何事。
  陆沉走过来坐在边缘,先是俯身将耳朵贴在厉冰雪隆起的小腹上,轻声道:“小家伙今天很安分,莫非是因为感觉到舅舅来了?”
  厉冰雪莞尔道:“哪有这么神奇。”
  陆沉直起身来,从怀中取出那封仍旧没有拆开的信,徐徐道:“大舅哥临走时留下这封信,说是岳丈写给我的。”
  厉冰雪没有立刻接过这封信,反而有些担忧地看着自己的丈夫。
  她很清楚父亲对大齐的忠诚,尤其是他和李端之间的君臣情义,如果说那些年李端在朝中是靠着薛南亭、秦正和许佐的支持,那么厉天润在边疆打造的坚固防线就是他最大的底气。
  而以厉天润的城府和眼界,当他知道陆沉在雷泽战场杀死景帝,他便可以预见接下来大齐这艘巨舰会发生怎样的变故。
  站在厉天润的立场上,这封信的内容恐怕不难猜测,即便陆沉可以不受影响,厉冰雪又如何置身事外?
  望着妻子明眸中的忧色,陆沉微笑道:“别担心,岳丈如果真要我效仿杨大帅,这封信就会直接交到你手上,而不是特意指明给我。”
  厉冰雪颤声道:“真的?”
  “我们一起看。”
  陆沉和她肩并肩坐着,然后打开那封信,夫妻二人的视线同时落在纸上。
  不多时,厉冰雪眼中不禁滑落清泪,陆沉亦百感交集,伸手将她揽在怀中。
  只见厉天润在信末尾写着这样一番话:“忠于一家一姓,是为小忠,吾之道也。造福天下苍生,是为大忠,汝之道也。陆沉贤婿,望汝忠于自身之道,勿犹疑,勿却步。诚然,吾亦有私心,若汝退让而天家复掌权柄,汝一家满门必丧,而汝掌权则能留天家血脉一条生路,此举于汝亦有大益,且斟酌之。”
  “前人之事,无论忠奸恩怨,与汝无关,盼汝秉持心之所向,造就煌煌盛世,福泽黎民百姓。”
  “待天下一统四海升平,汝与冰雪携儿女来吾坟前,一杯水酒酹地而祭之。”
  “吾愿足矣。”
  第994章 【螳臂当车】
  大齐永宁三年,元月。
  随着京城花灯会落下帷幕,这场天家与民同乐的年节终于宣告结束。
  新年伊始,朝廷也迎来一番新气象。
  在秦王陆沉的举荐下,原先暂代灵州刺史一职的刘元返京升任左御史中丞。
  原定州刺史丁会返京接任吏部左侍郎,原广陵知府詹徽升任定州刺史,原定州都督府长史黄显峰升任渭州刺史。
  王衡升任青州刺史,高汝励升任灵州刺史。
  与此同时,经由陆沉奏请,宁太后批准,朝廷正式设立一个单独的新政衙门革新司,全权负责各项新政的规划统筹,以及施行过程中的监察和考核,具体施行则由中书二相和朝廷各部衙负责。
  革新司由陆沉主理,日常工作则由厉良玉负责,此外还有一大批过去一年在江北历练出来的年轻俊杰加入,譬如崔浩、王翰、魏惜云等人。
  他们出身各异性情不同,但是过去一年当中都非常优秀地完成陆沉交待的任务,尤其是曾经提出利民十五策的崔浩,他在王翰的配合下,将青州治理得欣欣向荣,愈发得到陆沉的认可和器重。
  在陆沉的主持下,革新司很快便拿出新政第一阶段的计划。
  首先第一条便是今年春天加开恩科,凡江南和江北三州有功名者,江北故土各地受官府举荐者,皆可赶赴河洛参加恩科,此谓不拘一格提拔人才。
  第二条便是肃清吏治,针对朝廷多年来臃肿的官员体系进行修正,御史台将会在各州、府、县建立监察体系,哪怕是最低阶的选御史都有直接上折中枢的权利。
  第三条是朝廷将在全国设定田赋的水准线,即根据农户所拥有田地的数量和成色,设立不同的征收水准。
  这是一个极其明确的户等制,朝廷将民户分为上上、上中、中上、中中、下上、下中、下下七等,上上户需要缴纳的田赋额度最高,余者依次递减,下下户可酌情免除。
  原本这项新政推行的难度极大,光是统计现有的田产情况就是一桩大麻烦,但是得益于经界法在江南推行数年,江北巨户又被陆沉折磨得没了脾气,再加上过去一年已经完成各地田亩的清丈和统计,因此即便有不少朝臣认为户等制存在一些问题,仍旧能够强硬地推行下去。
  光这一项就能极大地充实国库。
  第四条是在户部之下设立农事司,专门负责培育良种、改良耕具、研究沤肥技术和轮作之法,而不再像之前那样只是喊着劝课农桑的口号,不能给百姓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农事司还与工部增设的水利司合作,实地考察兴修水利,工部不再只负责给天家修缮殿宇和给百官建造官邸,他们需要为百姓做一些实事,否则等待他们的就是被弹劾罢官,重则身首异处。
  第五条是调整太医院的职事,新设一处医疗局,主要借助官府的渠道建立遍布各州县的医馆和药铺,同时大量招募学徒,编写简单有效的卫生条例。
  一辈子超然物外的薛怀义到老反而入了官场,成为医疗局首任主官。
  第一阶段的新政共有八条,此外还有兴办学堂、厘定商税、鼓励商贸这三项。
  陆沉很清楚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他没想过一口气就能实现跨越,因此在认真总结前世的一些经验教训之后,在许佐、高焕、陈循和刘元等人的协助下,先将目标对准这个国家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再加上几条温水煮青蛙的政策。
  增开恩科和肃清吏治是相辅相成的手段,通过前者让官员们认清朝廷这次新政的决心,后者则是针对性地罢免和问罪一部分官员,又给予一部分官员将功补过的机会,从而避免酿成大规模惰性对抗的局面。
  这一点陆沉尤其叮嘱过刘元,弹劾官员需要掌握一个尺度,水至清则无鱼的现状虽然无奈,总得一步一步来。
  新政的推行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更不可能光靠陆沉一个人就能完成,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泥沙俱下是可以预见的情况。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