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754节
如果平阳守军只需要应对一面之敌,自然会非常轻松。
古里甲摇头道:“不妥,你带一支孤军南下,万一被齐军包围,我们如何施救?”
兀颜雄道:“难道齐军还敢出城厮杀?”
古里甲无奈地笑了笑,继而道:“兀颜将军,南齐即便处于劣势,还不至于连几万兵马都凑不出来。”
“有理。”
庆聿恭见众人都有为难之色,便平静地说道:“我军从西冷关到平阳城,一路三百里可谓畅通无阻,齐军好似完全放弃了抵抗,只待在这座闻名天下的雄城一决生死。在本王看来,齐军有可能是以平阳城为诱饵,吸引我军停留在此,然后暗中调兵遣将施行反围之策。诸位亦知攻城之难,为防落入敌军陷阱,本王之意……”
他后面的话没有说完,其他人却听懂了言外之意。
古里甲连忙说道:“王爷,倘若齐军真有这个打算,对于我军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现在不怕他们不来战,就怕他们一直龟缩。陛下的旨意里说得很明白,齐军能够动用的兵力已经不多,我军何惧之有?”
余者纷纷附和。
庆聿忠望见状不由得暗暗冷笑。
“也好。”
庆聿恭没有驳斥众将的意见,不紧不慢地说道:“古里甲,明日你领兵攻城,试一试平阳守军的成色。”
古里甲朗声道:“末将遵命!”
庆聿恭又对术虎说道:“你调一千轻骑前往西边的沙河城,若是有大股敌军从西南而来,立刻回来禀报。”
众将心中一凛。
西南方向?
沙州二字在他们脑海中浮现,但是沙州撑死只有数千战兵,在当下的战局中影响不大。
术虎拱手应下。
庆聿恭随即拨转马头,望北边大营而去,众将及亲兵连忙跟上。
平阳之战,于大齐永宁元年十一月初四拉开帷幕。
衡江以南,道州境内。
一支延绵数里的辎重车队行于官道之上,数千步卒随行护卫,往来旅人无不避让。
队伍后半段一辆看似平平无奇的马车里,坐着一位略显老态的男人。
车厢内还有两人,其中一名年过三旬的稳重男子禀道:“国公爷,成州都督童世元亲率两万步卒,汇同沙州八千勇士,从衡江南岸沿路进发,将于五日后抵达平阳西边的沙河城。”
老人便是大齐首席军务大臣、荣国公萧望之。
他前段时日因为身染重病不得不归府休养,将军事院一应大权暂时委托给李景达,却不知为何出现在这辆马车里。
听到下属的禀报,萧望之稍作思忖,道:“飞鸟关不容有失。”
下属垂首道:“请国公爷放心,童都督留下了一万步卒,协助沙州人镇守飞鸟关,再加上那边有沙州之主洛耀宗亲自坐镇,断然不会出现上次的危局。”
萧望之微微颔首。
下属又道:“骁勇大营四万步卒将于三天后抵达平阳城南面,另外临江侯陈澜钰将率两万余锐卒横穿双峰古道,他们会在国公爷规定的十一月十二日之前赶赴平阳城外。”
萧望之听到陈澜钰这个名字,面上微露感慨之意。
他想起当年在淮州的峥嵘岁月,亦想起陈澜钰入京后的种种曲折,最终对方没有辜负他的殷切期望,及时拨乱反正,给李适之的棺材钉上一颗钉子。
时光倥偬,他们终于又能并肩而战。
注意到下属欲言又止的神情,萧望之收敛心神,微笑问道:“有心事?”
下属鼓起勇气说道:“国公爷,淮安郡王这样安排是否过于行险?庆聿恭即便用兵如神,他想打下平阳城也没那么容易,我军何不将所有机动兵马调去定淮交界之处?”
萧望之不置可否,看向旁边那个一直沉默的中年男人:“你怎么看?”
尉迟归言简意赅地说道:“陆沉从来不是自负之人,想来一定有战胜景帝的办法。”
“庆聿恭此番孤军深入,这是景帝有意为之,也是庆聿恭擅于隐忍的表现,如果错过这次的机会,将来想要再在战场上困住他可就难了。”
萧望之半是解释半是感叹,继而道:“如今再犹豫迟疑已经没有任何意义,想要将这对景国君臣同时留下,我们总得冒一点风险,这世上当然没有十全十美的好事。”
尉迟归沉默片刻,略显凝重地问道:“国公有几分胜算?”
“事在人为罢了。”
萧望之将手中的军报放在小几上,平静地说道:“二十年前我便听说过庆聿恭的威名,后来我们在淮州交手多次,勉强算是不分胜负。现如今我已老迈,这一战打完估计也活不了几年,既然这一生都在为大齐搏命,奉献最后的热血亦是理所应当,马革裹尸当为我辈的归宿。”
下属面上浮现悲戚之色,尉迟归的神情也变得凝重起来。
萧望之微微一笑,眼中泛起雄壮之色:“让那位景国军神陪我共赴黄泉,亦是一桩传世美谈。”
第928章 【生子当如陆静安】
藤县以北,三十余里处。
景军旗帜招展,军阵延绵,好似遮天蔽日一般。
从十月下旬离开河洛,迄今已过去十五天,景军往南行进了四百余里,这个速度显然称不上快。
傍晚时分,景军就地扎营。
天子行在之内,一众将帅济济一堂。
撒改和阿布罕两位大头人,阿速该、苏孛辇、珠格、纥石烈、术不列等忠心耿耿的虎将尽皆在座。
景帝身穿玄色常服,神态平静地端坐帅位,聆听着信使的禀报。
这段时间各处战场的情报往来不断,和半个月前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
定州北部战况激烈,善阳和沈谷都是老成持重之辈,虽然目前还未洞穿齐军的防线,至少将南齐飞云军、宁远军和七星军一部死死缠住,不给对方任何辗转腾挪的空间。
定州西部亦是如此,即便齐军在尧山关和清流关守得十分坚决,景军看起来难以建功,却也让南齐镇北军和来安军这两支精锐苦不堪言。
现在双方都已绷紧那根弦,就看哪边先坚持不住。
“启奏陛下,常山郡王领兵于十月十七攻破西冷关,稍事休整之后继续南下,于十一月初二抵达平阳城北,现已遵照陛下的旨意展开进攻。”
信使毕恭毕敬地禀报。
景帝微微颔首,随即命其退下。
他看下左右两边的将帅们,不疾不徐地问道:“说说看,陆沉在打什么算盘?”
阿布罕当先说道:“回陛下,此人虽然智谋深远,但当今局势已经容不得他筹谋算计。此番我军主力徐徐南下,给了对方充足的应对时间,倘若陆沉暗藏杀机,无论他从哪出战场调兵,我军都能取得决定性的突破。目前看来,从南齐靖州全线到定州两处战场,齐军都没有任何动作,可见对方再无余力。”
景帝笑了笑,问道:“你想说陆沉已然无计可施?”
阿布罕稍稍犹豫,垂首道:“陛下,臣觉得他总不能凭空变出兵马。”
景帝不置可否,起身走到沙盘之边,众将连忙站起身来。
望着沙盘上越来越清晰的战局,景帝悠然道:“太康之战结束后,齐军随即转为全面防守的态势,这并不奇怪,只不过后续半年时间里,那位以奇谋妙计出名的南齐帅才没有任何动作,仿佛从战场上彻底消失。无需朕多言,你们应该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事出反常必有妖。
众将眉头紧锁。
“陛下,臣实在想不到南齐陆沉还能做什么。”
撒改看起来有些牙疼,沉声道:“如今大势在我朝这边,齐军的兵力已经被完全困住,难道他有足够的自信以弱胜强?”
周遭一片安静。
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撒改身上,看得他心里发毛。
景帝忽然笑道:“虽然是一个最不动脑子的猜测,却也可能是最接近真相的分析。”
撒改茫然地摸摸脑门,然后才意识到自己应该高兴。
便在这时,一名禁卫将领大步而入,拱手道:“启奏陛下,南面军情送到。”
景帝双手负于身后,淡然道:“讲。”
将领恭敬地说道:“陛下,我军斥候侦查探知,齐军于宁陵城东北面设立大营数座,背靠城池而立,中军帅旗乃南齐淮安郡王陆沉之属。”
众将的眼神都亮了起来。
景帝问道:“这支齐军有多少兵马?”
将领应道:“回陛下,我军斥候不敢太过靠近,因为敌军的游骑颇为凶狠,目前只能确定南齐两支骑兵皆在,另外步卒约有五六万人。”
景帝粗略一算,这应该是陆沉目前可以动用的所有机动兵力,暂时没有异常之处。
“陛下,臣请战!”
以凶狠暴戾闻名的大将苏孛辇当即拱手而言,其他将领也都跃跃欲试。
此番景帝亲率大军十三万余南下,行军速度较慢,本就是要给南边一定的反应时间。
只要陆沉愿意率军摆开架势正面相对,这些大景虎将又有何惧?
“不急。”
景帝淡然一笑,看向一旁的待诏学士说道:“你现在草拟一封诏书,告诉南齐陆沉,只要他肯率军来降,朕便封他为世袭罔替之齐王,将江南永嘉城赐给他做封地,世世代代享尽荣华富贵。朕言出必行,且会昭告天下,让他不必担心。”
学士立刻躬身道:“臣遵旨!”
一众大将面面相觑,眼中既有艳羡之色,又有茫然不解。
天子这封诏书端的大方豪气,直接一步到位,许给陆沉人臣之极的地位,更不必说封地放在江南永嘉城,可谓诚意满满。
他们心里也清楚,如果一个王爵加一块封地就能劝降陆沉,确实是非常划算的交易。
即便齐军目前处于明显的劣势,即便陆沉看起来没有足够逆转局势的后手,景军想要征服大江南北,依然要付出极其沉重的代价。
如果陆沉引军来降,倒是可以彻底瓦解南齐边军的抵抗意志,景军能够更加轻松地席卷天下。
问题在于对方会投降吗?
从陆沉过往的表现来看,这个年轻人心比天高,绝非贪慕权势的无能之辈。
众将心情复杂,一方面嫉妒陆沉,另一方面隐隐觉得天子是在做无用功。
景帝对他们的心思了如指掌,只是不屑多做解释。
诏书很快拟定,加盖天子大印之后,迅速往南送去。
古里甲摇头道:“不妥,你带一支孤军南下,万一被齐军包围,我们如何施救?”
兀颜雄道:“难道齐军还敢出城厮杀?”
古里甲无奈地笑了笑,继而道:“兀颜将军,南齐即便处于劣势,还不至于连几万兵马都凑不出来。”
“有理。”
庆聿恭见众人都有为难之色,便平静地说道:“我军从西冷关到平阳城,一路三百里可谓畅通无阻,齐军好似完全放弃了抵抗,只待在这座闻名天下的雄城一决生死。在本王看来,齐军有可能是以平阳城为诱饵,吸引我军停留在此,然后暗中调兵遣将施行反围之策。诸位亦知攻城之难,为防落入敌军陷阱,本王之意……”
他后面的话没有说完,其他人却听懂了言外之意。
古里甲连忙说道:“王爷,倘若齐军真有这个打算,对于我军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现在不怕他们不来战,就怕他们一直龟缩。陛下的旨意里说得很明白,齐军能够动用的兵力已经不多,我军何惧之有?”
余者纷纷附和。
庆聿忠望见状不由得暗暗冷笑。
“也好。”
庆聿恭没有驳斥众将的意见,不紧不慢地说道:“古里甲,明日你领兵攻城,试一试平阳守军的成色。”
古里甲朗声道:“末将遵命!”
庆聿恭又对术虎说道:“你调一千轻骑前往西边的沙河城,若是有大股敌军从西南而来,立刻回来禀报。”
众将心中一凛。
西南方向?
沙州二字在他们脑海中浮现,但是沙州撑死只有数千战兵,在当下的战局中影响不大。
术虎拱手应下。
庆聿恭随即拨转马头,望北边大营而去,众将及亲兵连忙跟上。
平阳之战,于大齐永宁元年十一月初四拉开帷幕。
衡江以南,道州境内。
一支延绵数里的辎重车队行于官道之上,数千步卒随行护卫,往来旅人无不避让。
队伍后半段一辆看似平平无奇的马车里,坐着一位略显老态的男人。
车厢内还有两人,其中一名年过三旬的稳重男子禀道:“国公爷,成州都督童世元亲率两万步卒,汇同沙州八千勇士,从衡江南岸沿路进发,将于五日后抵达平阳西边的沙河城。”
老人便是大齐首席军务大臣、荣国公萧望之。
他前段时日因为身染重病不得不归府休养,将军事院一应大权暂时委托给李景达,却不知为何出现在这辆马车里。
听到下属的禀报,萧望之稍作思忖,道:“飞鸟关不容有失。”
下属垂首道:“请国公爷放心,童都督留下了一万步卒,协助沙州人镇守飞鸟关,再加上那边有沙州之主洛耀宗亲自坐镇,断然不会出现上次的危局。”
萧望之微微颔首。
下属又道:“骁勇大营四万步卒将于三天后抵达平阳城南面,另外临江侯陈澜钰将率两万余锐卒横穿双峰古道,他们会在国公爷规定的十一月十二日之前赶赴平阳城外。”
萧望之听到陈澜钰这个名字,面上微露感慨之意。
他想起当年在淮州的峥嵘岁月,亦想起陈澜钰入京后的种种曲折,最终对方没有辜负他的殷切期望,及时拨乱反正,给李适之的棺材钉上一颗钉子。
时光倥偬,他们终于又能并肩而战。
注意到下属欲言又止的神情,萧望之收敛心神,微笑问道:“有心事?”
下属鼓起勇气说道:“国公爷,淮安郡王这样安排是否过于行险?庆聿恭即便用兵如神,他想打下平阳城也没那么容易,我军何不将所有机动兵马调去定淮交界之处?”
萧望之不置可否,看向旁边那个一直沉默的中年男人:“你怎么看?”
尉迟归言简意赅地说道:“陆沉从来不是自负之人,想来一定有战胜景帝的办法。”
“庆聿恭此番孤军深入,这是景帝有意为之,也是庆聿恭擅于隐忍的表现,如果错过这次的机会,将来想要再在战场上困住他可就难了。”
萧望之半是解释半是感叹,继而道:“如今再犹豫迟疑已经没有任何意义,想要将这对景国君臣同时留下,我们总得冒一点风险,这世上当然没有十全十美的好事。”
尉迟归沉默片刻,略显凝重地问道:“国公有几分胜算?”
“事在人为罢了。”
萧望之将手中的军报放在小几上,平静地说道:“二十年前我便听说过庆聿恭的威名,后来我们在淮州交手多次,勉强算是不分胜负。现如今我已老迈,这一战打完估计也活不了几年,既然这一生都在为大齐搏命,奉献最后的热血亦是理所应当,马革裹尸当为我辈的归宿。”
下属面上浮现悲戚之色,尉迟归的神情也变得凝重起来。
萧望之微微一笑,眼中泛起雄壮之色:“让那位景国军神陪我共赴黄泉,亦是一桩传世美谈。”
第928章 【生子当如陆静安】
藤县以北,三十余里处。
景军旗帜招展,军阵延绵,好似遮天蔽日一般。
从十月下旬离开河洛,迄今已过去十五天,景军往南行进了四百余里,这个速度显然称不上快。
傍晚时分,景军就地扎营。
天子行在之内,一众将帅济济一堂。
撒改和阿布罕两位大头人,阿速该、苏孛辇、珠格、纥石烈、术不列等忠心耿耿的虎将尽皆在座。
景帝身穿玄色常服,神态平静地端坐帅位,聆听着信使的禀报。
这段时间各处战场的情报往来不断,和半个月前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
定州北部战况激烈,善阳和沈谷都是老成持重之辈,虽然目前还未洞穿齐军的防线,至少将南齐飞云军、宁远军和七星军一部死死缠住,不给对方任何辗转腾挪的空间。
定州西部亦是如此,即便齐军在尧山关和清流关守得十分坚决,景军看起来难以建功,却也让南齐镇北军和来安军这两支精锐苦不堪言。
现在双方都已绷紧那根弦,就看哪边先坚持不住。
“启奏陛下,常山郡王领兵于十月十七攻破西冷关,稍事休整之后继续南下,于十一月初二抵达平阳城北,现已遵照陛下的旨意展开进攻。”
信使毕恭毕敬地禀报。
景帝微微颔首,随即命其退下。
他看下左右两边的将帅们,不疾不徐地问道:“说说看,陆沉在打什么算盘?”
阿布罕当先说道:“回陛下,此人虽然智谋深远,但当今局势已经容不得他筹谋算计。此番我军主力徐徐南下,给了对方充足的应对时间,倘若陆沉暗藏杀机,无论他从哪出战场调兵,我军都能取得决定性的突破。目前看来,从南齐靖州全线到定州两处战场,齐军都没有任何动作,可见对方再无余力。”
景帝笑了笑,问道:“你想说陆沉已然无计可施?”
阿布罕稍稍犹豫,垂首道:“陛下,臣觉得他总不能凭空变出兵马。”
景帝不置可否,起身走到沙盘之边,众将连忙站起身来。
望着沙盘上越来越清晰的战局,景帝悠然道:“太康之战结束后,齐军随即转为全面防守的态势,这并不奇怪,只不过后续半年时间里,那位以奇谋妙计出名的南齐帅才没有任何动作,仿佛从战场上彻底消失。无需朕多言,你们应该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事出反常必有妖。
众将眉头紧锁。
“陛下,臣实在想不到南齐陆沉还能做什么。”
撒改看起来有些牙疼,沉声道:“如今大势在我朝这边,齐军的兵力已经被完全困住,难道他有足够的自信以弱胜强?”
周遭一片安静。
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撒改身上,看得他心里发毛。
景帝忽然笑道:“虽然是一个最不动脑子的猜测,却也可能是最接近真相的分析。”
撒改茫然地摸摸脑门,然后才意识到自己应该高兴。
便在这时,一名禁卫将领大步而入,拱手道:“启奏陛下,南面军情送到。”
景帝双手负于身后,淡然道:“讲。”
将领恭敬地说道:“陛下,我军斥候侦查探知,齐军于宁陵城东北面设立大营数座,背靠城池而立,中军帅旗乃南齐淮安郡王陆沉之属。”
众将的眼神都亮了起来。
景帝问道:“这支齐军有多少兵马?”
将领应道:“回陛下,我军斥候不敢太过靠近,因为敌军的游骑颇为凶狠,目前只能确定南齐两支骑兵皆在,另外步卒约有五六万人。”
景帝粗略一算,这应该是陆沉目前可以动用的所有机动兵力,暂时没有异常之处。
“陛下,臣请战!”
以凶狠暴戾闻名的大将苏孛辇当即拱手而言,其他将领也都跃跃欲试。
此番景帝亲率大军十三万余南下,行军速度较慢,本就是要给南边一定的反应时间。
只要陆沉愿意率军摆开架势正面相对,这些大景虎将又有何惧?
“不急。”
景帝淡然一笑,看向一旁的待诏学士说道:“你现在草拟一封诏书,告诉南齐陆沉,只要他肯率军来降,朕便封他为世袭罔替之齐王,将江南永嘉城赐给他做封地,世世代代享尽荣华富贵。朕言出必行,且会昭告天下,让他不必担心。”
学士立刻躬身道:“臣遵旨!”
一众大将面面相觑,眼中既有艳羡之色,又有茫然不解。
天子这封诏书端的大方豪气,直接一步到位,许给陆沉人臣之极的地位,更不必说封地放在江南永嘉城,可谓诚意满满。
他们心里也清楚,如果一个王爵加一块封地就能劝降陆沉,确实是非常划算的交易。
即便齐军目前处于明显的劣势,即便陆沉看起来没有足够逆转局势的后手,景军想要征服大江南北,依然要付出极其沉重的代价。
如果陆沉引军来降,倒是可以彻底瓦解南齐边军的抵抗意志,景军能够更加轻松地席卷天下。
问题在于对方会投降吗?
从陆沉过往的表现来看,这个年轻人心比天高,绝非贪慕权势的无能之辈。
众将心情复杂,一方面嫉妒陆沉,另一方面隐隐觉得天子是在做无用功。
景帝对他们的心思了如指掌,只是不屑多做解释。
诏书很快拟定,加盖天子大印之后,迅速往南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