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431节
要是被景军来一个请君入瓮,齐军的防线很可能不攻自破。
众人不知这是侯大勇的阿谀奉承,还是李景达对他的暗中授意,因此暂时保持沉默的态度。
如果李景达真要拿定州防线冒险,他们到时候肯定会站出来。
侯大勇对其他人的反应早有预料,但是他心里毫不在意。
如今东线齐军以李景达为首,他和奉福军都指挥使郑修齐立场一致,龚师望和柳江东二人纵然不配合,这边也是三对二的局面。
故此,他满怀期盼和热切地望着李景达。
“你的建议确有可取之处。”
李景达刚开口就让侯大勇心中大定,但是他随即皱眉道:“灭骨地和奚烈乃是景军成名大将,如果他们连防备奇袭的手段都没有,庆聿恭又怎会安心将东线景军交到他们手中?我军现在只需要坚守防线,还没到局势危急必须放手一搏的时候,因此不宜主动冒险将机会送到敌军手中。此议暂且搁置,各军务必用心防守。”
侯大勇脸上的笑意瞬间僵硬,他望着仿佛变了一个人的李景达,只觉得无比陌生,于是讷讷道:“大都督——”
“不必再说了。”
李景达神情坚决,环视众将道:“眼下我军的战略重心在靖州,这里要以不变应万变,稳守防线,不给敌人任何机会。各部按照先前的安排加强戒备,任何人都不可自作主张,否则军法从事!”
说到最后四个字的时候,他的视线停在侯大勇脸上。
柳江东等人立刻起身应下,眼中难掩惊讶之色。
侯大勇显然没有想到李景达会站在自己的对立面,这还是他记忆中那个一心沉醉功名的大将军吗?
但是他知道自己此刻没有再劝说的余地,只能起身行礼道:“末将领命!”众将退下之后,堂内一片幽静。
李景达看着面前的沙盘,轻声自语道:“萧望之和厉天润这样的人都在拼命,我又怎能拖他们的后腿呢?”
……
北面,景军大营。
灭骨地和奚烈这两位主帅的心情谈不上放松,虽说庆聿恭定下的目标是北边的七星军,但是如果景军可以一鼓作气攻破积善屯防线,未尝不能稍作调整。
其实他们对此颇有信心,萧望之将淮州军精锐撤走,这是一个最好的机会,然而齐军的坚韧出乎两人的意料。
帅帐之内,两人对面而坐,中间的小炉子里逐渐滚沸,里面是景廉族特有的茶汤。
奚烈倒了大半碗递到灭骨地面前,平静地说道:“南边没有异动。”
“想不到李景达能克制住内心的贪念。”
灭骨地接过瓷碗,似笑非笑地说着。
这次景军回缩自然是他的安排,强攻一时难以突破,他便尝试着改变策略引诱齐军出来。
如果南边现在还是萧望之坐镇,他倒不会做这个无用功,只因现在是李景达执掌指挥大权。从主奏司送来的情报可知,这个李景达好高骛远好大喜功,在南齐京城的时候就热衷于钻营,这几个月来被萧望之压制得悄无声息,现在翻身掌权岂会继续老老实实地死守?
故此,灭古在强攻无果之后顺势后撤,不像之前逼得那么紧,给齐军缓口气的空间,以此引诱他们主动出击。
奚烈笑了笑,淡然道:“人总是会成长的,李景达突然开窍也并非不可能。”
“可惜了。”
灭骨地悠悠感慨,但也没有太过失望,毕竟对于景军来说,能够有所突破自然最好,实在不行也无伤大雅,因为他们现在的目标是盯着北边山里那支草莽之师。
“报!”
帅帐外响起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一位千夫长带着两名斥候走进来。
“启禀将军,北边急报!”
“讲。”
“拔度将军派人来报,宝台群山之中的匪军有所动作,似有从群山南边大道出兵的迹象,拔度将军判断此乃疑兵之计。另外,世子殿下传来消息,在泸县郊外、盘玉岭、桂城以南等地相继发现匪军骑兵的踪迹,对方分为多部,每部各有千人左右,应该是从宝台山西南部小道而出。目前尚不清楚对方的具体目标,世子殿下判断这些匪军骑兵是想袭扰我军粮道,我军游骑会尽力盯住对方的行踪。”
“知道了,下去吧。”
灭骨地摆摆手,随即面带微笑地看向奚烈。
对于七星军骑兵的突然出现,这两人显然没有半点担心,反而有些如释重负。
奚烈由衷地感叹道:“王爷从一开始就对战局的变化了然于心,我辈远不及矣。”
灭骨地笑道:“先别忙着感慨,王爷替我等做好所有的铺垫,最后的收尾可不能让他老人家失望。七星军实力不容小觑,眼下行踪又飘忽不定,想要抓住这群人可不容易。”
奚烈若有所思地说道:“这是自然,你觉得这支骑兵究竟想做什么?”
“萧望之将大部分精锐撤走,齐军的压力陡增,七星军骑兵显然是要帮他们减轻压力。只不过,光是袭扰粮道就想动摇我军的决心,这只能是痴人说梦,除非他们能够……”
灭骨地转头看向不远处的沙盘。
奚烈顺势望过去,一字字道:“罗山县?”
灭骨地点了点头。
奚烈从容地说道:“这样一来,我们是得给这支匪军准备一份大礼,就是不知道南边的齐军会不会趁势捣乱。”
“李景达没有这个魄力,他这种人要么像个愣头青一样钻进死胡同,要么疑神疑鬼举棋不定,如果对面还是萧望之坐镇,我们倒是要小心一些,如今却没有这个必要,留出一部分兵力防备就行。”
灭骨地语调铿锵,起身走到沙盘旁边,指向罗山县的位置,成竹在胸地说道:“只要在这里布下天罗地网,一战解决七星军,拔度就可以领兵杀进宝台山了。”
奚烈没有反对这个设想,来到他身边说道:“七星军脱胎于草莽,个人武勇颇为不俗,又都是来去如风的骑兵,想要困住他们不太容易。”
“无妨。”
灭骨地眼神锐利,继而道:“别忘了,世子殿下率领的骑兵一直在等着他们呢。”
两人不由得相视一笑。
第542章 【大风起兮云飞扬】(十二)
罗山县。
这里原本只是一座很不起眼的小县城,居民不过三万余人,城墙高度不足一丈,城防设施形同虚设,更没有那些大城所拥有的内外瓮城。
这几个月罗山县很热闹,因为这里变成景军南侵的桥头堡。
景军的粮草源源不断地从北边转运而来,存放在罗山南城,然后分批次运往南边二十余里外的前线军营。
城内驻扎着三千景军步卒,他们的职责是保护那些堆积如山的粮草,至于城里生活的大齐百姓,这些人显然不会被蛮横凶狠的景军士卒放在眼里。
随着夜幕的降临,这座小县城在经过短暂的喧哗之后,逐渐陷入一片静谧。
早春的夜风仍旧带着几分凉意,尤其是在荒郊野外,平添些许阴冷之感。
县城西北方向二十里左右的平原上,悄然现出一片黑压压的骑士身影。
队伍前方,齐廉夫身披轻甲,腰间悬刀,他这样的装扮颇为罕见。
七星帮高手如云,齐廉夫能坐稳极其重要的阴堂堂主之位,手中掌握着遍布各地的情报网,其人肯定拥有一身高明的武功,但是见过他出手的人很少,因此就无法断定他究竟处于怎样的境界,能否和武榜三册的高手一较高下。
齐廉夫转头望着身边的年轻女子,镇定地说道:“大小姐,我们的人已经潜入罗山县了。”
溶溶月色之中,林溪将青丝扎成高马尾,单手提着那杆在江湖上声名斐然的斩马刀,轻声道:“齐叔,辛苦你陪我们走这一遭,接下来你不必随我去冲城。”
齐廉夫微微一怔,不解其意。
林溪不疾不徐地说道:“难道齐叔没有发现北边的景军骑兵太安静了?”
景军骑兵主力驻扎的营地距离封丘不远,他们的主要职责是震慑封丘城里的飞云军,但是七星军此番出山袭扰景军粮道,对方却没有展开疯狂的追击,只是派出一部分兵马守住辎重线。
齐廉夫沉吟道:“景军保护运粮队伍不需要太多的兵力,但是想要在这片广袤的平原上围住我们,光凭庆聿忠望手中的兵力很难做到,而且他还要兼顾盯住封丘的任务,所以我觉得景军骑兵的反应不算很古怪。”
“这个分析没有问题。”
林溪应了一声,继而道:“但我还是觉得有些反常。齐叔,你带着两千骑在城外接应,我带着三千骑冲城放火,假如事有不谐,我们不至于全部被困在城里。”
齐廉夫思忖片刻,慨然道:“既然如此,让我带人去罗山县,大小姐你在外接应。”
林溪摇了摇头,眸光清澈且坚定:“这件事是我提出来的,岂能让齐叔替我冒险?就这样,无论成与不成,我都会在一个时辰之内带着兄弟们退出来。”
齐廉夫很了解林溪的性情,见状也只好答应道:“好,大小姐务必保重。”
林溪道:“好。”
七星军骑兵随即分开,林溪率三千骑继续朝着罗山县进发,齐廉夫带着剩下两千人拖后随行。
裹甲衔枚,踏夜而行。
天地之间,一片静谧。
林溪脑海中悄然浮现几年前的那一幕。
夜色中的广陵城,前方是景军大营,她和陆沉率领五百人一往无前,破营斩将。
如今她和陆沉相隔天南地北,她甚至不知道此刻他身在何方,但是她心中没有半点惶恐,唯有平静从容。
夜风吹过她鬓边的青丝,拂过她明亮的双眸。
罗山县城隐约在望。
“准备。”
她轻声吐出两个字,身边的将士们依次往后传达。
三千骑维持着先前不太快的速度,然而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变得郑重起来,尽皆握紧了手中的兵器。
进入两里地后,林溪深吸一口气,修长的双腿夹紧马腹,上身朝前伏下。
逐渐加速,逐渐变快。
向前。
虽然他们已经提前做了隐蔽的准备,但是随着距离罗山北城越来越近,三千骑的动静依然无法掩盖。
驻守在北城的景军步卒还没有做出应对,下方猛地传来同袍的怒斥声。
“什么人?!”
无人应声,唯有风声呼啸。
三十余名黑衣人忽然出现在守门景军身后,刀光剑影之中,鲜血迸发!
这些突然发难的高手打了景军一个措手不及,片刻之间就已经夺占城门的控制权,与此同时,三千骑踏云赶月,冲到北门之外!
城墙上的景军只来得及放出一轮箭雨,立刻敲响铜锣发出示警的讯号,然而北门已经洞开,七星军骑兵踏城而入。
“陶叔,你带着五百人留守城门!”
众人不知这是侯大勇的阿谀奉承,还是李景达对他的暗中授意,因此暂时保持沉默的态度。
如果李景达真要拿定州防线冒险,他们到时候肯定会站出来。
侯大勇对其他人的反应早有预料,但是他心里毫不在意。
如今东线齐军以李景达为首,他和奉福军都指挥使郑修齐立场一致,龚师望和柳江东二人纵然不配合,这边也是三对二的局面。
故此,他满怀期盼和热切地望着李景达。
“你的建议确有可取之处。”
李景达刚开口就让侯大勇心中大定,但是他随即皱眉道:“灭骨地和奚烈乃是景军成名大将,如果他们连防备奇袭的手段都没有,庆聿恭又怎会安心将东线景军交到他们手中?我军现在只需要坚守防线,还没到局势危急必须放手一搏的时候,因此不宜主动冒险将机会送到敌军手中。此议暂且搁置,各军务必用心防守。”
侯大勇脸上的笑意瞬间僵硬,他望着仿佛变了一个人的李景达,只觉得无比陌生,于是讷讷道:“大都督——”
“不必再说了。”
李景达神情坚决,环视众将道:“眼下我军的战略重心在靖州,这里要以不变应万变,稳守防线,不给敌人任何机会。各部按照先前的安排加强戒备,任何人都不可自作主张,否则军法从事!”
说到最后四个字的时候,他的视线停在侯大勇脸上。
柳江东等人立刻起身应下,眼中难掩惊讶之色。
侯大勇显然没有想到李景达会站在自己的对立面,这还是他记忆中那个一心沉醉功名的大将军吗?
但是他知道自己此刻没有再劝说的余地,只能起身行礼道:“末将领命!”众将退下之后,堂内一片幽静。
李景达看着面前的沙盘,轻声自语道:“萧望之和厉天润这样的人都在拼命,我又怎能拖他们的后腿呢?”
……
北面,景军大营。
灭骨地和奚烈这两位主帅的心情谈不上放松,虽说庆聿恭定下的目标是北边的七星军,但是如果景军可以一鼓作气攻破积善屯防线,未尝不能稍作调整。
其实他们对此颇有信心,萧望之将淮州军精锐撤走,这是一个最好的机会,然而齐军的坚韧出乎两人的意料。
帅帐之内,两人对面而坐,中间的小炉子里逐渐滚沸,里面是景廉族特有的茶汤。
奚烈倒了大半碗递到灭骨地面前,平静地说道:“南边没有异动。”
“想不到李景达能克制住内心的贪念。”
灭骨地接过瓷碗,似笑非笑地说着。
这次景军回缩自然是他的安排,强攻一时难以突破,他便尝试着改变策略引诱齐军出来。
如果南边现在还是萧望之坐镇,他倒不会做这个无用功,只因现在是李景达执掌指挥大权。从主奏司送来的情报可知,这个李景达好高骛远好大喜功,在南齐京城的时候就热衷于钻营,这几个月来被萧望之压制得悄无声息,现在翻身掌权岂会继续老老实实地死守?
故此,灭古在强攻无果之后顺势后撤,不像之前逼得那么紧,给齐军缓口气的空间,以此引诱他们主动出击。
奚烈笑了笑,淡然道:“人总是会成长的,李景达突然开窍也并非不可能。”
“可惜了。”
灭骨地悠悠感慨,但也没有太过失望,毕竟对于景军来说,能够有所突破自然最好,实在不行也无伤大雅,因为他们现在的目标是盯着北边山里那支草莽之师。
“报!”
帅帐外响起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一位千夫长带着两名斥候走进来。
“启禀将军,北边急报!”
“讲。”
“拔度将军派人来报,宝台群山之中的匪军有所动作,似有从群山南边大道出兵的迹象,拔度将军判断此乃疑兵之计。另外,世子殿下传来消息,在泸县郊外、盘玉岭、桂城以南等地相继发现匪军骑兵的踪迹,对方分为多部,每部各有千人左右,应该是从宝台山西南部小道而出。目前尚不清楚对方的具体目标,世子殿下判断这些匪军骑兵是想袭扰我军粮道,我军游骑会尽力盯住对方的行踪。”
“知道了,下去吧。”
灭骨地摆摆手,随即面带微笑地看向奚烈。
对于七星军骑兵的突然出现,这两人显然没有半点担心,反而有些如释重负。
奚烈由衷地感叹道:“王爷从一开始就对战局的变化了然于心,我辈远不及矣。”
灭骨地笑道:“先别忙着感慨,王爷替我等做好所有的铺垫,最后的收尾可不能让他老人家失望。七星军实力不容小觑,眼下行踪又飘忽不定,想要抓住这群人可不容易。”
奚烈若有所思地说道:“这是自然,你觉得这支骑兵究竟想做什么?”
“萧望之将大部分精锐撤走,齐军的压力陡增,七星军骑兵显然是要帮他们减轻压力。只不过,光是袭扰粮道就想动摇我军的决心,这只能是痴人说梦,除非他们能够……”
灭骨地转头看向不远处的沙盘。
奚烈顺势望过去,一字字道:“罗山县?”
灭骨地点了点头。
奚烈从容地说道:“这样一来,我们是得给这支匪军准备一份大礼,就是不知道南边的齐军会不会趁势捣乱。”
“李景达没有这个魄力,他这种人要么像个愣头青一样钻进死胡同,要么疑神疑鬼举棋不定,如果对面还是萧望之坐镇,我们倒是要小心一些,如今却没有这个必要,留出一部分兵力防备就行。”
灭骨地语调铿锵,起身走到沙盘旁边,指向罗山县的位置,成竹在胸地说道:“只要在这里布下天罗地网,一战解决七星军,拔度就可以领兵杀进宝台山了。”
奚烈没有反对这个设想,来到他身边说道:“七星军脱胎于草莽,个人武勇颇为不俗,又都是来去如风的骑兵,想要困住他们不太容易。”
“无妨。”
灭骨地眼神锐利,继而道:“别忘了,世子殿下率领的骑兵一直在等着他们呢。”
两人不由得相视一笑。
第542章 【大风起兮云飞扬】(十二)
罗山县。
这里原本只是一座很不起眼的小县城,居民不过三万余人,城墙高度不足一丈,城防设施形同虚设,更没有那些大城所拥有的内外瓮城。
这几个月罗山县很热闹,因为这里变成景军南侵的桥头堡。
景军的粮草源源不断地从北边转运而来,存放在罗山南城,然后分批次运往南边二十余里外的前线军营。
城内驻扎着三千景军步卒,他们的职责是保护那些堆积如山的粮草,至于城里生活的大齐百姓,这些人显然不会被蛮横凶狠的景军士卒放在眼里。
随着夜幕的降临,这座小县城在经过短暂的喧哗之后,逐渐陷入一片静谧。
早春的夜风仍旧带着几分凉意,尤其是在荒郊野外,平添些许阴冷之感。
县城西北方向二十里左右的平原上,悄然现出一片黑压压的骑士身影。
队伍前方,齐廉夫身披轻甲,腰间悬刀,他这样的装扮颇为罕见。
七星帮高手如云,齐廉夫能坐稳极其重要的阴堂堂主之位,手中掌握着遍布各地的情报网,其人肯定拥有一身高明的武功,但是见过他出手的人很少,因此就无法断定他究竟处于怎样的境界,能否和武榜三册的高手一较高下。
齐廉夫转头望着身边的年轻女子,镇定地说道:“大小姐,我们的人已经潜入罗山县了。”
溶溶月色之中,林溪将青丝扎成高马尾,单手提着那杆在江湖上声名斐然的斩马刀,轻声道:“齐叔,辛苦你陪我们走这一遭,接下来你不必随我去冲城。”
齐廉夫微微一怔,不解其意。
林溪不疾不徐地说道:“难道齐叔没有发现北边的景军骑兵太安静了?”
景军骑兵主力驻扎的营地距离封丘不远,他们的主要职责是震慑封丘城里的飞云军,但是七星军此番出山袭扰景军粮道,对方却没有展开疯狂的追击,只是派出一部分兵马守住辎重线。
齐廉夫沉吟道:“景军保护运粮队伍不需要太多的兵力,但是想要在这片广袤的平原上围住我们,光凭庆聿忠望手中的兵力很难做到,而且他还要兼顾盯住封丘的任务,所以我觉得景军骑兵的反应不算很古怪。”
“这个分析没有问题。”
林溪应了一声,继而道:“但我还是觉得有些反常。齐叔,你带着两千骑在城外接应,我带着三千骑冲城放火,假如事有不谐,我们不至于全部被困在城里。”
齐廉夫思忖片刻,慨然道:“既然如此,让我带人去罗山县,大小姐你在外接应。”
林溪摇了摇头,眸光清澈且坚定:“这件事是我提出来的,岂能让齐叔替我冒险?就这样,无论成与不成,我都会在一个时辰之内带着兄弟们退出来。”
齐廉夫很了解林溪的性情,见状也只好答应道:“好,大小姐务必保重。”
林溪道:“好。”
七星军骑兵随即分开,林溪率三千骑继续朝着罗山县进发,齐廉夫带着剩下两千人拖后随行。
裹甲衔枚,踏夜而行。
天地之间,一片静谧。
林溪脑海中悄然浮现几年前的那一幕。
夜色中的广陵城,前方是景军大营,她和陆沉率领五百人一往无前,破营斩将。
如今她和陆沉相隔天南地北,她甚至不知道此刻他身在何方,但是她心中没有半点惶恐,唯有平静从容。
夜风吹过她鬓边的青丝,拂过她明亮的双眸。
罗山县城隐约在望。
“准备。”
她轻声吐出两个字,身边的将士们依次往后传达。
三千骑维持着先前不太快的速度,然而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变得郑重起来,尽皆握紧了手中的兵器。
进入两里地后,林溪深吸一口气,修长的双腿夹紧马腹,上身朝前伏下。
逐渐加速,逐渐变快。
向前。
虽然他们已经提前做了隐蔽的准备,但是随着距离罗山北城越来越近,三千骑的动静依然无法掩盖。
驻守在北城的景军步卒还没有做出应对,下方猛地传来同袍的怒斥声。
“什么人?!”
无人应声,唯有风声呼啸。
三十余名黑衣人忽然出现在守门景军身后,刀光剑影之中,鲜血迸发!
这些突然发难的高手打了景军一个措手不及,片刻之间就已经夺占城门的控制权,与此同时,三千骑踏云赶月,冲到北门之外!
城墙上的景军只来得及放出一轮箭雨,立刻敲响铜锣发出示警的讯号,然而北门已经洞开,七星军骑兵踏城而入。
“陶叔,你带着五百人留守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