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夫妻种田忙 第74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91章
  距离火灾几天后, 镇上传来消息,孙本强一家砸锅卖铁也凑不齐一百多两,狗蛋年纪又小, 最后刑罚便全部落在孙本强和朱桂花头上,少不了要打板子,甚至还要坐好几年的牢!
  打板子那天有许多人驻足围观, 村里有不少人都在现场, 回来就直奔老槐树下, 跟村里人大肆渲染那个血腥的场景, 听说屁股都开了花,流一地的血,眼看半条命都快没了!
  狗蛋因为年纪太小, 被释放出来, 听说后来朱桂花娘家人将狗蛋跟金桃一起领回去了。
  又听村里人说,狗蛋那个脑残的熊孩子,经过这回变故,性格变了不少, 不过这也纯属正常。
  经过这次事件,村里人私底下说法很多, 有人说宋平生两口子做的对, 孙本强一家子就是欠治治, 可也有人觉得他们两口子心肠太硬, 做人不留情面, 还有人不关心这事, 却对姚三春两口子心存几分忌惮, 毕竟那日宋平生跟衙差称兄道弟的, 可就连里正都要称衙差“大人”哩!
  吴二妮听到消息便是这么个反应, 隐隐有些后悔,早知道她怎么也没胆子去姚三春家门口骂娘啊!
  瓦沟镇安宁这么久,孙本强两口子被打去半条命,且还要坐牢的消息一经确认,就跟插上翅膀似的传开了。
  姚庄的姚大志和范氏也听到这个消息,回想他们俩在大牢里过的苦日子,刚冒出头的那点小心思瞬间熄个干净!
  大丫头这两口子真是越来越心狠了啊!他们哪里还敢腆着脸上门打秋风?
  老槐树村,甚至是瓦沟镇这阵子都热闹得很,但是姚三春两口子并不在乎那么多,觉得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
  核桃种种下没多久,后面的事情还很多,首先为了看管,肯定要盖两间屋子,这种屋子不需要太好,他们自己上山伐木盖屋就行。
  第二,要想核桃等果树茁壮成长,大量的肥料必不可少,同时沼气池也需要粪肥,所以即使姚三春两口子用生命在拒绝半个月挑一回大粪的任务,最后还是不得不妥协,花钱请赵山石给他们修建一个干净的公共茅厕,以积攒粪肥养地。
  忙忙碌碌中,小雪节气悄然而至,宋平生的胳膊也好得七七八八。
  近日没怎么出太阳,偏偏又不下雨,只一个劲地刮阴风,外头的风吹在身上冷飕飕的,有不少人被冻感冒流鼻涕,姚三春姐妹便是其中一员。
  对此,姚三春很不服气,近段时间她和宋平生在艺术领域的配合越发默契,他拉二胡,自己挑广场舞,已然快达到曲舞合一的境界。
  她甚至敢断言,论广场舞,瓦沟镇,整个大晋,甚至这个时空,都没人能与她匹敌!
  这样厉害的她,每日早上跳得挥汗如雨似的,小胳膊都粗了,怎么就感冒了呢?
  宋平生听她说完,默默将一碗红糖姜水放下,示意她多喝水少说话。
  不过这日新院里注定不会太安静,因为姚三春夫妻拜托过的刘媒婆来了。
  姚小莲见到刘媒婆,当即羞得躲回自己屋里,姚三春夫妻俩笑着请刘媒婆去堂屋坐下谈。
  刘媒婆从踏进院子里的那一刻起,眼睛便不住地打量这打量那,心中忍不住啧啧称赞。
  这姚小莲姐姐家的屋子,当真是敞亮又气派啊,论起来恐怕已经是附近五六个村最气派的那一个!
  姚三春这个亲姐姐亲自操办妹妹的终生大事,可见对姚小莲重视的很,到时候陪嫁肯定不会少,再想想姚三春两口子许她的银钱,刘媒婆的心更是火热。
  姚三春率先开口:“刘婶子,你这次来,是有消息了?”
  刘媒婆快笑出一脸褶子来,一拍手:“是的哦!过了这么久,要是再没好消息,我都快没脸过来找你们咯!呵呵……”
  姚三春笑道:“刘婶子,你这话说的,你这么久才有信,更能说明你谨慎负责任!对了刘婶子,不知这回是什么样的人家,家住哪里,家中几人,父母兄弟可是好相处的?”
  刘媒婆一手拍在大腿上,喜滋滋地道:“哎哟,我就是按照你们的要求找的这家,保证你们会满意!这位年轻后生叫许成,是邻省固马县牛头镇上的人家,他父母就在镇上卖烧饼,名叫老许烧饼,在他们镇上很多人知道哒!”
  “说起来许成这后生条件真不差,长得是浓眉大眼,人高马大的!我知道三春你最看重男方人品,还有对方父母的人品,这个我着重打听了,许成老成朴实,人又勤快,绝对是个过日子的人!”
  “至于他的父母,在镇上卖烧饼卖了二十多年,在镇上名声很不错,对待家里两个媳妇儿更是没话说!许成跟自己那些个兄弟,关系都好得很,从来就没闹过红脸!你说这样的人家,那还不好吗?”
  姚三春与宋平生对视一眼,略有些迟疑,“听刘婶子这么一说,这许家当真是难得的好人家,只是他家倒是不愁娶不着媳妇儿,怎的还求娶到外地来了?”
  刘媒婆纵横瓦沟镇媒婆界这么多年,什么牛鬼蛇神没见过,面上丝毫不乱,笑着回道:“这便是我接下来要说的,这许家啥都好,就是孩子多了些,兄弟姐妹加起来八个,其中儿子就有五个。”
  姚三春夫妻俩当即震惊地睁大眼,八个兄弟姐妹,这未免有些太多了!
  刘媒婆忙描补道:“不过正是因为儿子太多,许家父母负担不起太多彩礼,所以早早就分了家!而且许成还不是老大,如果三春你家妹子嫁过去,那便是关起门过自己的小日子,不必在公婆眼下过活,也不必跟妯娌朝夕相对,日子还不知道有多自在,三春你说呢?”
  姚三春听许成已经分出来,心里略好受一些,可是兄弟姐妹八个?五个儿子?那姚小莲嫁过去岂不是有一对公婆,四个妯娌,外加三个大姑小姑!这般复杂的家庭关系,姚三春心中并不太满意。
  她沉吟半晌,道:“刘婶子,外地的就没有其他人选了?”
  刘媒婆笑容都未变过:“哎哟,三春哎!你说这山高皇帝远的,想找个合眼缘的哪有那么容易?我手里倒是还有人选,但是人家要么家境贫寒,想分文不出娶媳妇儿,甚至想靠媳妇儿贴补的,要么就是年纪大死了老婆,在家乡又找不着,就把注意打到外地,到处都是这种人家,我能介绍给你吗?”
  姚三春心中一凉,她早就知道给姚小莲找一个合适的外省夫家可能不太容易,可是刘媒婆已然是瓦沟镇门路最广的媒婆,如果她都找不到更好的,别的媒婆就更不用说了!
  一时间,姚三春心中不免有些郁闷和挫败。
  刘媒婆也不急,而是用苦口婆心的态度道:“我知晓你心疼妹妹,但是刘婶子说两句你不爱听的,小莲长相一般,身上也没多少资产,娘家还不知道是不是个拖累,这样的条件,大抵配一些农夫比较合适,若是还想配一些更好的人家,那恐怕不是一时半会能办妥的事情!”
  姚三春叹口气,“刘婶子,我不是那个意思,只是在我眼里,嫁妹子就如同嫁女儿,总是担心这担心那的,您别见怪!”
  刘媒婆摆手,“那哪能呢?你对自己妹子,那真是没话说!”说话时还竖起大拇指,“只是我还要多说一句,许成这个条件真不错,你要是多犹豫,我就怕他被别人看上啦!”
  姚三春笑着点头,道:“我知道了,不过这事我还得征求我妹妹的想法,毕竟是她自己的日子。”
  刘媒婆大概知道姚三春的想法,于是点头:“当然。”
  刘媒婆离开后,姚三春去姚小莲屋子里找她,然后便将刘媒婆介绍那人情况都一股脑说了。
  “……条件是这样,但是我还是觉得他家兄弟姐妹太多,虽然刘媒婆说得好听,但我就是怕许家事太多,嫁人是一辈子的事情,万一没选好,以后就受罪了!”
  姚小莲却笑着安抚她,道:“姐,按照你这样挑选,还不知道挑到啥时候!我有爹娘这样的父母,不介意的能有几个人?所以我对未来夫家的要求没变过,能吃饱穿暖过日子就行。如果他家父母兄弟都是和善人,那我自然也开心。但是我不强求,因为我有自知之明,在家乡想嫁出去已经不容易,更何况要嫁到外地。姐,刘媒婆今日介绍的,我觉得很不错!真的!”
  姚三春听姚小莲这么点大的孩子不知在劝她还是劝自己,说着过于懂事甚至于残酷的事实,她心里一阵心酸难受。
  姚小莲强打精神,好笑道:“姐,许成都分出来过了,条件真的不差啊,你干嘛这个样子?”
  姚三春怎么好意思让小孩子姚小莲想尽办法安慰自己,便尽量收拾好心情,道:“既然你觉得还行,左右我跟你姐夫想出去游玩,便顺便去牛头镇逛一圈!”
  毕竟是媒婆的嘴,三分能说成六分,六分便说成九分,她当然不能全然相信,还是亲眼所见更靠谱!
  姚小莲知道姚三春说的游玩是假,替她把关才是真,可是这一路山高水长,真正能为她做到这一步的人又有几个呢?
  这一刻,姚小莲甚至有流泪的冲动,父不父,母不母,但是姐对她是百分百真心!
  下午姚三春跟宋平生就在家收拾东西,准备出远门的行礼干粮这些,因为邻省牛头镇距离相当远,不做好准备可不行!
  而当宋茂山意外得知二房儿媳妇为嫁妹子鞍前马后,似是有了苗头,他表面没什么,心里却有些急,因为宋婉儿也该找人家了,可是他到现在都没找到最合适的人家!
  【作者有话要说】
  写着写着睡着了┑( ̄Д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朱砂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92章
  姚三春宋平生一路向北, 冷意逐渐明显,路上甚至还遇到下小冰雹和大风的天气,一路过来并不安稳顺利。
  且去往牛头镇这一路并非全是坦途, 沿途还需经过几处无人的荒野,所以夫妻俩有两晚是在野外度过。
  晚上在荒郊野外睡觉,点燃一堆柴火, 烤上一只野兔、野鸡、野鱼, 再来一瓶烈酒, 大块吃肉大口喝酒, 可惜这只是武侠片里才会出现的情景,实际上他们两口子哪里有这样的闲情雅致?
  宋平生要给媳妇儿守夜,姚三春处于陌生的环境只能半睡半醒, 第二日醒来, 他俩便顶着一对傲人的夫妻同款黑眼圈。
  连续颠簸八天之久,眼见屁股都快颠成大饼状,夫妻俩终于到达牛头镇上!
  牛头镇和瓦沟镇差不多,镇上算热闹, 也有好几家打尖住店的客栈,姚三春两口子在客栈好好休整半天, 第二日早上跟客栈伙计打听卖烧饼的吃食小摊, 成功打听到老许烧饼的所在位置。
  到达老许烧饼摊的时, 前来买烧饼的顾客不算少, 全是冲着这股麦面的清香味而来。
  姚三春跟宋平生站在一旁观望了一会儿, 这许家卖的烧饼不仅有在烧饼炉子里烤的, 还有一种是一口大锅里装满了黑色石子, 饼子埋在石子中间被烤熟, 烤出来的饼子凹凸不平, 但是受热更均匀,看起来很脆的样子。
  食摊上,一对老夫妻一个卖饼收钱,另一个负责贴饼,还有一个二十左右的年轻人不停地揉面,一家三口人忙得手一刻不得歇。
  生意忙归忙,但是三个人对待客人都是客客气气,脸上一直带笑,时不时跟顾客搭两句,看起来脾气都不错。
  待客人少了些,杨氏见姚三春两口子还在那站着,眼巴巴望着他们家刚出炉还冒着热气的烧饼,便笑着招呼道:“二位面生的很,想来肯定没尝过我家的老许烧饼!”说着将新鲜的烧饼掰开分为两半,放在两人方向,“婶子请你们尝个鲜,要是觉得好吃就买几个,要是哪里不符合口味也可以跟婶子说,我们老许烧饼就是这样才能一做就做二十多年的!来,快趁热吃,呵呵……”
  杨氏做这么多年生意,当然有眼力见,眼前这两位年轻夫妻一看穿着便知道不是啥穷苦人家,买几个饼根本不在话下!
  当然,人家更没往瓦沟镇女方家人那边,毕竟是两个省份,地方太远了,并且来这边还要花不少钱哩!
  姚三春两口子不是扭捏人,道了声谢后各自吃起半块烧饼来,还别说,这烧饼还挺好吃!
  所以吃完后,姚三春跟着花八文钱买了四个烧饼,杨氏还特意询问他们的口味,然后再推荐他们买哪几种烧饼,而不是一股脑地乱来,如此看来,杨氏做生意还是挺有章法。
  不过许家并没有准备桌椅,所以姚三春夫妻便拿着饼去隔壁卖粥的小摊上坐下,一面喝粥吃烧饼,一面注意老许烧饼摊的动向。
  就他们一早上的观察,许家这一早上生意不错,大概卖了有几百烧饼,按理说应该赚了不少,就是不知道许家爹娘身上怎么还有不少补丁,且夫妻俩人偏瘦,精神头一般,看样子有些苍老。
  中间老许烧饼摊没什么客人,就听杨氏跟老她头子许高地说话。
  “老头子,累没累着,待会我来贴饼,你来收钱?”
  许高地摆手,“你可拉倒吧,贴个饼子累啥?最累的是老三!”
  杨氏便又道:“老三,现在没人你歇一会儿,喝口水,我来揉面!”
  人高马大的许老三闷不做声揉面,过了一会儿才道:“我不累,娘,你身体才好些,不要累着自己,都交给我吧!”
  杨氏自然舍不得累着儿子,不过现在没人,便坐下来揉揉腰捶捶膝盖,脸上的笑十分柔和。
  姚三春默默点头,才出场的许家三人看起来都不错,是个好相处的!
  都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既然来了,姚三春和宋平生便不急着回去,听粥摊老板说许家是每日换着人卖饼,所以他们夫妻俩便准备多待上几日,再来看看许家其他人脾性又是如何?
  不是他们夫妻多心苛刻,只是在这里嫁人于女人太过重要,若是成亲前没能擦亮眼睛,可能导致后半辈子都过得不幸福,所以为了姚小莲,他们必须更谨慎小心些。
  夫妻俩在镇上逛了一天,第二日早晨再次来到老许烧饼摊,今日卖烧饼的是两对夫妻,看年纪应当就是许家老大和老二。
  姚三春和宋平生照样去买四个烧饼,马脸的妇人笑呵呵地给他们装好,姚三春见其中一个烧饼一面有些糊焦,柔声道:“大姐,给我换一个吧,我看这个有些黑了?”
  马脸妇人面上还是笑着,只是笑容底下藏着敷衍,“大妹子,这么点黑没关系的,我保证烧饼照样好吃呢!”
  姚三春拿着饼一抖,这位许家媳妇儿说话怎么就跟上一世的某宝客服似的呢?
  另一个妇人见姚三春脸上没了笑,忙中抽空给她拿了一个刚出炉的,动作毫不拖泥带水,很是利落,完了还朝姚三春两口子笑了笑。
  姚三春夫妻俩在粥摊坐下,隔壁隐隐约约有争执声传开。
  “大嫂,人家说换你就给换啊?不就糊了一小块,又什么要紧的,也没见其他人这般斤斤计较啊?万一这个饼没卖掉,损失可是我们两个!”
  “二弟妹,爹娘说了很多次,咱们老许烧饼能卖这么多年,就是名声好,客人放心,今儿个就为了一个烧饼惹得客人心里不舒坦,说不定以后再也不来买,那多划不来,你说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