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对!我们保家卫国是为了保大渝的百姓能安居乐业。
那老五做了什么?
他为了一点利益残害了我们辛苦保护着的百姓。
还是那种为了大渝的驻军辛苦筹集药材心中有大义的百姓。
老五必须死!
他要是不死的话,不止是对不住那些被他们害死的百姓,更对不起边疆的将士们。
他做的一切是把将士们的战果给踩碎了。
这是让大渝的将士们的血都白流了。
老五……他没有想过这些,他的眼里只有谋算和利益,很多时候,他连个人都算不上。”萧宣帝气道。
看着萧宣帝都有点发抖的手,赵王心里的怒气也到了顶点。
不管是西南还是北地,将士们为了守住边疆流了多少血,搭上了多少条命。
结果呢,吴王在京城却一点都没把百姓的命放在心上。
在北地的这段日子里,赵王是真切感受到将士们的热血。
不管是将士还是那些帮着处理大军杂务的人,每个人的心里都是一个念头。
那就是守好边疆,守好大渝的一切。
忍辱负重的凌家众人,以边疆为家的沈老将军,还有那个埋满了大渝将士的那个山头。
吴王如果不死,都对不起那些人。
赵王总算能明白父皇当初为什么要杀周王了。
周王触碰的是国本,是大渝君王的底线!
“父皇!老五该死!他无视大渝律法,残杀百姓,残暴无度,必须死!”赵王正色说道。
萧宣帝点点头。
“还有一本折子,朕刚刚让菀菀送去给沈老将军了。
怀衍啊,你知道那折子上是什么事情吗?”萧宣帝突然问道。
赵王心头一凛。
“儿臣不知!”赵王忙说道。
萧宣帝笑了两声。
“那折子也是监察司卿送来的。
折子上说,当初宋开远押送粮草遇到的其实不是番邦的队伍。
而是大渝的一些人假扮的。
现在的线索正好查到了那个吴建德身上。
怀衍,这事情和你应该也没有关系吧!”萧宣帝看着赵王。
赵王心猛的往下一沉。
第188章 孰轻孰重
赵王想都不想就跪了下来,此刻的他心里乱的一塌糊涂。
父皇能问出这个问题出来,那肯定是查到什么东西了。
他也不想隐瞒什么,但是很多事情真的不是他做的啊!
“父皇,儿臣不想瞒着您,要是儿臣说和吴建德没有关系,这就是欺君之罪。
儿臣和吴建德有关系,而且还是来往很密切的那种。
儿臣府里的一个侧妃就是吴建德的侄女,儿臣平时也算是对他宠爱。
不止是那个侧妃经常在儿臣面前说着吴建德的好话,别人也会时常在儿臣面前说到吴建德。
说起来,儿臣结识了吴建德,还是老五牵线才认识的。
老五又是经过蔡伯驹认识的。
当初儿臣纳了吴建德的侄女也是有私心的。
儿臣想去军中历练,对威远军又崇拜,所以儿臣就有了结交军中武将的心思。
正好老五那边机缘巧合之下结实了吴建德,后来他又把吴建德引荐到儿臣这边。
再后来儿臣就纳了吴建德的侄女为侧妃。
也是因为这样,吴建德经常往赵王府跑,给赵王府送节礼。
儿臣想着,有了这样算是亲眷的关系了,来往的话应该也不会被人诟病,这样来往的才多了点。
父皇,儿臣发誓,和吴建德的来往只有基本的来往。
至于军中的事情……儿臣知道轻重的,皇子不可干涉军务,这是铁律。
儿臣不可能犯这种错误啊!”赵王言辞恳求,眼神真挚。
萧宣帝看着赵王辩解的样子,良久都没有说话。
赵王的心也是惴惴的,他知道现在自己解释什么父皇心里肯定都会有疑虑的。
和吴建德结交他的确有私心,但是……
“宋开远和那些押送粮草将士的死真的和你无关?”萧宣帝又问了一遍。
赵王立刻挺直身板。
“父皇,儿臣做过的事情儿臣会认,但是没做过的儿臣无法认。
儿臣的确不知道宋开远和那些将士怎么会出事的。
儿臣从小就仰慕威远军。
在儿臣的心里,威远军是守护大渝北面安危的勇士,对于这些人,儿臣只有敬仰,怎么可能会想着法子加害呢!
后来儿臣长大了一点,也跟着您来过北地巡视。
只要看到威远军,哪怕是火头军,儿臣心里都是敬佩的。
父皇,儿臣发誓,要是儿臣做了对不起威远军的事情,就让儿臣万箭穿心,不得好死!”赵王再次举起手发誓。
萧宣帝闭上了眼睛。
他在看到那份折子的时候心里也是震惊的。
宋开远和那些押送粮草的将士居然不是死在番邦人手里的。
对这些人下手的居然是大渝人,还是威远军的参将。
他仿佛又看到了周王当初勾结番邦偷袭威远军的场面……
再次翻了翻手上的折子,萧宣帝的心沉到了谷底。
这些事情是叶云舒查出来的,她查账一向有自己的办法,只要她想查,账务后面那些见不得人的事情都会被查出来。
但这次她偏偏只查到吴建德身上之后就不查了。
不止是不查,反而是把查到的东西都送到自己这边来,让自己接着查。
萧宣帝心里有点欣慰,还好,这个女儿现在知道为大局着想了。
要是搁以前,她会不管不顾的把所有查出来的东西公之于众。
在这个节骨眼上,威远军要是爆出来这种事情,对威远军来说简直是一种打击。
这也是为什么自己看到那份折子之后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让人把折子送到了沈老将军那里。
威远军的事务还是让沈老将军来处置。
即使他是皇帝,也最好不要在这事情上多做什么。
“怀衍,你要记住了,这事情最好和你没有关系。
沈老将军那边现在应该把吴建德叫过去问话了。
沈老将军眼里揉不得沙子。
如果那些事情真的是吴建德做的,吴建德必定会被军法处置。
但如果牵涉到皇子了……
朕也保不了你!”萧宣帝紧紧盯着赵王。
赵王没有任何犹豫。
“父皇,儿臣是有自己的心思,儿臣也想坐上那个位置。
但儿臣也知道,要坐上那个位置必须要保证大渝国泰民安。
孰轻孰重,儿臣心里清楚。
威远军不能动,不能有任何不好的事情。
所以,儿臣不会去做那些事情。”
萧宣帝笑了笑。
“你倒是挺坦诚的。
怎么?现在还在心里认为太子是个废物太子吗?”萧宣帝盯着赵王。
赵王沉默了一会儿后轻轻摇了摇头。
“虽然太子不能上马打仗,但儿臣也不得不承认,太子在料理朝政方面,的确非常出色。
这也是父皇御驾亲征,还能放心的把朝政交给太子的原因吧!
太子……将来肯定是治国的明君!”赵王轻声说道。
萧宣帝点点头,随即就拍了拍还跪着的赵王的肩膀。
“你虽然治国不行,但打仗可以。
好了,起来吧!
等着沈老将军那边把事情处理了吧!
至于你府里的那个吴建德的侄女……
你知道怎么办的!”
赵王点点头。
那个侧妃不能留了,只能是暴毙……
……
大帐里,萧宣帝继续看京城那边送来的折子。
在得知两大书院的学子都往京城奔丧后,他还是叹了口气。
上官老大人怎么就能没了呢?
吴王的胆子也太大了,对于这位老大人,就连他身为皇帝都要对老大人以礼相待。
吴王居然敢把老大人抓到刑部大牢……
果然是蠢透了!
“怀衍,你给你母妃去封信吧!”萧宣帝突然开口。
“父皇,写什么?”赵王忙问道。
“让她知道轻重,不要想着给别人出头,她以前不是挺聪明的吗?怎么当了贵妃之后反倒是笨了起来?
还有,不要没事去找叶大人的麻烦,那样只会让她更难堪。”萧宣帝不紧不慢的说道。
赵王……
将事情应了下来的赵王准备等会儿回自己的营帐后立刻就写信回京。
至于叶云舒的身份……他也知道了。
他的心里除了震惊还是震惊。
怪不得父皇对监察司卿好像是和别人不一样呢!
……
“陛下,沈老将军押着吴参将过来了!”一直守在帐外的薛公公突然进来回禀。
萧宣帝看了赵王一眼,立刻说道。
那老五做了什么?
他为了一点利益残害了我们辛苦保护着的百姓。
还是那种为了大渝的驻军辛苦筹集药材心中有大义的百姓。
老五必须死!
他要是不死的话,不止是对不住那些被他们害死的百姓,更对不起边疆的将士们。
他做的一切是把将士们的战果给踩碎了。
这是让大渝的将士们的血都白流了。
老五……他没有想过这些,他的眼里只有谋算和利益,很多时候,他连个人都算不上。”萧宣帝气道。
看着萧宣帝都有点发抖的手,赵王心里的怒气也到了顶点。
不管是西南还是北地,将士们为了守住边疆流了多少血,搭上了多少条命。
结果呢,吴王在京城却一点都没把百姓的命放在心上。
在北地的这段日子里,赵王是真切感受到将士们的热血。
不管是将士还是那些帮着处理大军杂务的人,每个人的心里都是一个念头。
那就是守好边疆,守好大渝的一切。
忍辱负重的凌家众人,以边疆为家的沈老将军,还有那个埋满了大渝将士的那个山头。
吴王如果不死,都对不起那些人。
赵王总算能明白父皇当初为什么要杀周王了。
周王触碰的是国本,是大渝君王的底线!
“父皇!老五该死!他无视大渝律法,残杀百姓,残暴无度,必须死!”赵王正色说道。
萧宣帝点点头。
“还有一本折子,朕刚刚让菀菀送去给沈老将军了。
怀衍啊,你知道那折子上是什么事情吗?”萧宣帝突然问道。
赵王心头一凛。
“儿臣不知!”赵王忙说道。
萧宣帝笑了两声。
“那折子也是监察司卿送来的。
折子上说,当初宋开远押送粮草遇到的其实不是番邦的队伍。
而是大渝的一些人假扮的。
现在的线索正好查到了那个吴建德身上。
怀衍,这事情和你应该也没有关系吧!”萧宣帝看着赵王。
赵王心猛的往下一沉。
第188章 孰轻孰重
赵王想都不想就跪了下来,此刻的他心里乱的一塌糊涂。
父皇能问出这个问题出来,那肯定是查到什么东西了。
他也不想隐瞒什么,但是很多事情真的不是他做的啊!
“父皇,儿臣不想瞒着您,要是儿臣说和吴建德没有关系,这就是欺君之罪。
儿臣和吴建德有关系,而且还是来往很密切的那种。
儿臣府里的一个侧妃就是吴建德的侄女,儿臣平时也算是对他宠爱。
不止是那个侧妃经常在儿臣面前说着吴建德的好话,别人也会时常在儿臣面前说到吴建德。
说起来,儿臣结识了吴建德,还是老五牵线才认识的。
老五又是经过蔡伯驹认识的。
当初儿臣纳了吴建德的侄女也是有私心的。
儿臣想去军中历练,对威远军又崇拜,所以儿臣就有了结交军中武将的心思。
正好老五那边机缘巧合之下结实了吴建德,后来他又把吴建德引荐到儿臣这边。
再后来儿臣就纳了吴建德的侄女为侧妃。
也是因为这样,吴建德经常往赵王府跑,给赵王府送节礼。
儿臣想着,有了这样算是亲眷的关系了,来往的话应该也不会被人诟病,这样来往的才多了点。
父皇,儿臣发誓,和吴建德的来往只有基本的来往。
至于军中的事情……儿臣知道轻重的,皇子不可干涉军务,这是铁律。
儿臣不可能犯这种错误啊!”赵王言辞恳求,眼神真挚。
萧宣帝看着赵王辩解的样子,良久都没有说话。
赵王的心也是惴惴的,他知道现在自己解释什么父皇心里肯定都会有疑虑的。
和吴建德结交他的确有私心,但是……
“宋开远和那些押送粮草将士的死真的和你无关?”萧宣帝又问了一遍。
赵王立刻挺直身板。
“父皇,儿臣做过的事情儿臣会认,但是没做过的儿臣无法认。
儿臣的确不知道宋开远和那些将士怎么会出事的。
儿臣从小就仰慕威远军。
在儿臣的心里,威远军是守护大渝北面安危的勇士,对于这些人,儿臣只有敬仰,怎么可能会想着法子加害呢!
后来儿臣长大了一点,也跟着您来过北地巡视。
只要看到威远军,哪怕是火头军,儿臣心里都是敬佩的。
父皇,儿臣发誓,要是儿臣做了对不起威远军的事情,就让儿臣万箭穿心,不得好死!”赵王再次举起手发誓。
萧宣帝闭上了眼睛。
他在看到那份折子的时候心里也是震惊的。
宋开远和那些押送粮草的将士居然不是死在番邦人手里的。
对这些人下手的居然是大渝人,还是威远军的参将。
他仿佛又看到了周王当初勾结番邦偷袭威远军的场面……
再次翻了翻手上的折子,萧宣帝的心沉到了谷底。
这些事情是叶云舒查出来的,她查账一向有自己的办法,只要她想查,账务后面那些见不得人的事情都会被查出来。
但这次她偏偏只查到吴建德身上之后就不查了。
不止是不查,反而是把查到的东西都送到自己这边来,让自己接着查。
萧宣帝心里有点欣慰,还好,这个女儿现在知道为大局着想了。
要是搁以前,她会不管不顾的把所有查出来的东西公之于众。
在这个节骨眼上,威远军要是爆出来这种事情,对威远军来说简直是一种打击。
这也是为什么自己看到那份折子之后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让人把折子送到了沈老将军那里。
威远军的事务还是让沈老将军来处置。
即使他是皇帝,也最好不要在这事情上多做什么。
“怀衍,你要记住了,这事情最好和你没有关系。
沈老将军那边现在应该把吴建德叫过去问话了。
沈老将军眼里揉不得沙子。
如果那些事情真的是吴建德做的,吴建德必定会被军法处置。
但如果牵涉到皇子了……
朕也保不了你!”萧宣帝紧紧盯着赵王。
赵王没有任何犹豫。
“父皇,儿臣是有自己的心思,儿臣也想坐上那个位置。
但儿臣也知道,要坐上那个位置必须要保证大渝国泰民安。
孰轻孰重,儿臣心里清楚。
威远军不能动,不能有任何不好的事情。
所以,儿臣不会去做那些事情。”
萧宣帝笑了笑。
“你倒是挺坦诚的。
怎么?现在还在心里认为太子是个废物太子吗?”萧宣帝盯着赵王。
赵王沉默了一会儿后轻轻摇了摇头。
“虽然太子不能上马打仗,但儿臣也不得不承认,太子在料理朝政方面,的确非常出色。
这也是父皇御驾亲征,还能放心的把朝政交给太子的原因吧!
太子……将来肯定是治国的明君!”赵王轻声说道。
萧宣帝点点头,随即就拍了拍还跪着的赵王的肩膀。
“你虽然治国不行,但打仗可以。
好了,起来吧!
等着沈老将军那边把事情处理了吧!
至于你府里的那个吴建德的侄女……
你知道怎么办的!”
赵王点点头。
那个侧妃不能留了,只能是暴毙……
……
大帐里,萧宣帝继续看京城那边送来的折子。
在得知两大书院的学子都往京城奔丧后,他还是叹了口气。
上官老大人怎么就能没了呢?
吴王的胆子也太大了,对于这位老大人,就连他身为皇帝都要对老大人以礼相待。
吴王居然敢把老大人抓到刑部大牢……
果然是蠢透了!
“怀衍,你给你母妃去封信吧!”萧宣帝突然开口。
“父皇,写什么?”赵王忙问道。
“让她知道轻重,不要想着给别人出头,她以前不是挺聪明的吗?怎么当了贵妃之后反倒是笨了起来?
还有,不要没事去找叶大人的麻烦,那样只会让她更难堪。”萧宣帝不紧不慢的说道。
赵王……
将事情应了下来的赵王准备等会儿回自己的营帐后立刻就写信回京。
至于叶云舒的身份……他也知道了。
他的心里除了震惊还是震惊。
怪不得父皇对监察司卿好像是和别人不一样呢!
……
“陛下,沈老将军押着吴参将过来了!”一直守在帐外的薛公公突然进来回禀。
萧宣帝看了赵王一眼,立刻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