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天大院搞科研[八零] 第354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云凝在心里感慨,原来领导画大饼的技能真的是与生俱来、无师自通、厚颜无耻、死皮赖脸的。
  不过云凝还是满心欢喜地接了大饼。
  接下来几个月,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写论文、开会、开会、写论文。
  首都的各个单位她几乎都跑了一遍,每次过去都要和领导专家们开会,然后在学过的知识里翻出能用的东西,尽量都告诉对方。
  专家不愧是专家,都是高学历的,云凝说的内容对他们来说很稀奇,但稍微一思考,便知道可行性很高。
  若是遇到接受程度高的,云凝还会多“剧透”几年的知识点,甚至直接把她生活年代的研究成果告诉对方。
  当然,这些都是要根据实际的发展水平和对方的性格来决定的。
  云凝可不想真的被当成外星人。
  几个月过去,云凝的名字在首都格外响亮。
  凡是研究单位,就没有不知道她的。
  一个研究火箭发动机的年轻女孩,每个科研单位都去了一遍,帮所有单位解决遇到的难题,还能提出未来的研究方案,想不出名都不行。
  然而即便云凝已经努力工作,每天还是有很多单位给一院打电话,请云凝同志前去洽谈。
  到最后,部分认为靠外人丢脸的单位也坐不住了,其他单位都有突破,总不能他们一直卡着吧?
  这部分人也开始打电话。
  除了首都,其他省市也有很多科研单位。
  他们不好意思让云凝跑来跑去,毕竟云凝是航天系统的,于是就自己挑选研究人员来首都和云凝“开会”。
  曾经的云凝听到开会就头大,现在已经完全适应。
  对方的人来了,一句废话都不要说,直接进入状态,然后换下一个。
  干净利落。
  类似的会议每天都开,邀约减少时已经是半年后。
  云凝的钢笔墨水都用光了好几瓶。
  努力是有成果的,很快,云凝就在报纸和新闻频道上看到各个领域有所突破的消息。
  在云凝的记忆里,这些内容起码要到九十年代才能实现,现在提前变成现实了。
  最可以证明的就是,研究小灵通的公司已经拿着样品机找到云凝。
  正常的时间线里,小灵通要在九十年代中期才出现,二十世纪初慢慢普及。
  这里说的普及也不是像后世人手一个,家里条件不好的人仍然用不起小灵通。
  就像云凝,她小的时候家里条件一般,整个家族只有稍微富裕点儿的舅舅有小灵通,每次过年舅舅回家,小灵通都会成为孩子们的玩具,他们可以用小灵通玩儿贪吃蛇和俄罗斯方块。
  小灵通是个人手持式电话系统引入国内后,才开始出现的,与固定电话相比,小灵通的优势最大。
  对此感兴趣的公司最先找到云凝,云凝对小灵通的技术还算了解,比如时间多址、时分双工等等。
  她把了解的知识告诉对方,样品就出来了。
  当然,要真正地让小灵通作为座机的补充,还需要在城市里密集部署大量基站,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但现在已经提前了。
  如果小灵通提前普及,对各个行业的人来说都是好事,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实时沟通!
  一想到这些,云凝就很有成就感。
  等她回到大院,高级工程师也评下来了。
  11所的人没有异议。
  倒是有其他研究所的人不太高兴,云凝毕竟没工作几年,年纪太小。
  每当有人腹诽,他们身边就会神奇地冒出11所的人。
  11所的人也不和他们吵架,只是追着他们提问——
  “你对所里有贡献吗?”
  “你有突出的成就吗?”
  “你会做发动机吗?”
  “你知道什么叫膨胀循环吗?”
  “捆绑式火箭怎么搞你懂吗?”
  “你懂卫星吗?”
  “……”
  念叨完这些事,就没人敢再说闲话了。
  但他们又得出一个结论——11所的人脑筋都不正常。
  云凝对此一无所知,成为高级工程师后,她只能感觉到一件事——工资高了。
  云凝看着到手的工资笑开花。
  汤凤玉很无奈,“咱家缺钱吗?”
  他们三人赚得都不少,尤其是汤凤玉,她赚得其实是最多的。
  家里该有的家电都有了,云凝怎么还是个财迷??
  云凝理直气壮道:“谁会嫌钱少?这可是我凭本事赚的!”
  陆凌道:“你这半年也没少赚钱。”
  她虽然是到各个单位“友情”交流,但人家也不能真让她白去,正常该有的劳务费是有的,感谢礼物也是有的。
  最开始云凝还不想收,总觉得这有……的嫌疑。
  但不收人家不高兴。
  他们是真心实意想感谢云凝,送的一般都是研究出的产品。
  云凝估摸着价值提心吊胆地收下礼物。
  果然她连做坏人的潜质都没有。
  在家休息了两天,云凝回到一院上班。
  这次她去的不是11所,常盼儿昨晚通知她,让她直接收拾东西来总部。
  从11所到总部,跨的步子有点儿大。
  总部是指华国整个航天系统的总部,不只是管一院,也是其他几个大院的上级。
  总部有很多部门,比如战略规划部、总体设计部、关键技术预研中心等等。
  与大院、研究所相比,总部的工作更具有战略性,要规划未来的发展路径、协调各个大院的工作。
  所有重要决策都由总部决定,像是一院,也是要由总部分配任务,再把任务下发到各个研究所。
  云凝还不知道自己的职位,只能先去找常盼儿。
  常盼儿正在看云凝的论文,在论文里,她总能看到一些有趣的东西。
  就好像看到了华国未来的样子。
  是她希望看到的样子。
  常盼儿示意云凝坐下,“东西还没搬?”
  云凝不好意思地摸摸头,“东西有点儿多,我先来报道,下午再搬。”
  常盼儿不以为意。
  东西再多能有多少?
  常盼儿说:“你先去总体设计部,要和同事们搞好关系,这对你未来的发展会有帮助。”
  云凝没想到常盼儿会说这种话。
  很显然这是为云凝好的肺腑之言。
  云凝感动道:“我明白的,我一定向您学习!”
  “我?”常盼儿诧异道,“我可懒得搞人际关系。”
  云凝:“……”
  啊?
  常盼儿说:“这不就是懒得搞人际关系,多吃了很多苦头吗?”
  云凝:“……”
  她小心翼翼问道:“您是想用自己的经验,让我少走弯路?”
  常盼儿点头。
  云凝更加感动了。
  常老对她是多么的信任!
  云凝当即表态,“谢谢您,我一定小心谨慎,弥补您的遗憾!”
  “遗憾?”常盼儿说,“我倒是没什么好遗憾的,我可不想处处哄着他们。”
  云凝:“那您……”
  常盼儿:“我是不可能向他们低头的!天天搞一些没用的东西,不如多搞研究!”
  云凝:“……”
  哦,原来就是单纯地提醒啊。
  常盼儿给总体设计部打去电话,让他们来人把云凝接走。
  来办公室的是个云凝没见过的工程师,也是总工。
  在总部,总工总师遍地都是,云凝刚评上的高级工程师一点儿都不耀眼。
  禄旭升五十多岁,曾在a国求学,十年前毅然放下在a国的一切回到华国,进入总部。
  他参与过的项目,两只手都数不过来,是绝对的骨干。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