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第一儿媳 第732节
第923章 勿击堂堂之阵
在商如意忧心忡忡的叮嘱和不舍的目光下,宇文晔起身跟着玉公公出了千秋殿,迎面吹来的一阵冷风让他的思绪更清醒了几分。
一边往前走,他一边问道:“消息是谁禀报的?”
玉公公一手握着拂尘,目不斜视的往前走着,轻声道:“秦王殿下岂会不知?兵部的消息,自然是兵部尚书禀报。”
“太子也在?”
“太子殿下忧心国事,自然处处留心。”
宇文晔点点头:“劳烦公公了。”
他不再问什么,玉公公也就安安静静的,两人一路沉默着走到了宣政殿。这里殿门敞开着,一走近就看到宇文愆和董越站在大殿中央,刚刚才和他打过照面的吕千峰站在大殿的一侧,低着头垂着双手,应该还没机会开口说话。
当然,即便他不开口,整个大殿的气氛已经足够压抑了。
宇文晔走进去之后,立刻对着宇文渊跪下叩拜:“儿臣拜见父皇。”
宇文渊眼神阴沉,脸上更是掩饰不住的怒意,眉头几乎都拧到了一处,但看着宇文晔,还是深吸了一口气,尽量放缓了口吻道:“你知道,朕让你过来是为何事吗?”
宇文晔侧过脸看了一眼董越,然后道:“董尚书在此,莫非是前线有了战报?”
宇文渊道:“这个时候,你倒会看人。”
这句话令宇文晔的心口更沉了一下,但他没接着这话,只说道:“不知三弟此回出征,可有大获全胜。”
宇文渊的眼神更阴沉了几分,董越则上前一步,沉声说道:“秦王殿下,齐王攻打洛阳不利,五万人马折损了近一半,如今只能退回慈涧勉强固守,实在算不上大获全胜。”
宇文晔一听,立刻皱起了眉头:“怎么会这样?”
宇文渊道:“你这话,是问谁?问董尚书,还是问朕?”
宇文晔立刻道:“儿臣只是不明白,前些日子才听说三弟顺利拿下慈涧镇,此地离洛阳城不足百里,且是涧河上的一处重镇,占领此地,攻克洛阳已有几分胜算,却为什么还是——”
宇文渊冷冷道:“是啊,但你该问的是,他手下的人,做了些什么。”
宇文晔此刻心中已经透亮,但抬起头的时候,神情仍旧茫然。一旁的宇文愆上前一步,轻声说道:“二弟还不知道,身为此回行军副总管的申屠泰和记室参军沈无峥竟然并未依照原定计划与齐王合兵,而是在齐王攻打洛阳城的时候固守慈涧不出,导致齐王最终兵败。”
宇文晔深吸了一口气,刚要开口,就听见宇文渊冷冷道:“你,会看人啊。”
“……”
“之前,是你极力保举申屠泰,朕疑人不用,让他担任了此回出征的行军副总管,可他竟然在阵前和齐王对着干,导致齐王兵败,还险些被俘。”
宇文愆道:“父皇,二弟保举申屠泰,也是事出有因。毕竟申屠泰曾经——也是威名远播,能征善战。”
一听到“曾经”二字,宇文渊的眼神立刻锋利了起来:“是了,朕倒是差一点忘了,他曾经落草为寇,还在王岗寨跟着萧元邃那伙人反叛朝廷,闹了几年。”
“……”
“他做这些事,难道就一点风都没跟你透?”
这话一出,宇文晔立刻听到大殿内有人倒抽了一口冷气。
他低着头,目光看向站在身后的吕千峰,整个大殿上唯有他跟这件事无关,但因为来得凑巧,只能被迫听着,这个时候却是更深的埋头下去,不仅不动声色,更是连喘息的声音都放轻了,好像生怕有人注意到他。
宇文晔收回目光,沉声道:“没有。”
“……”
“不过儿臣想问,三弟难道只是被洛阳城的守军击败的?之前有消息传回,洛阳城的守军不足三万,三弟既然是率领五万人出征,又怎么会遭遇如此惨败?”
听到这句话,宇文渊的脸色更难看了一些,但他也明白,自己这个儿子通晓兵法,行军布阵的本事更在朝中所有将帅之上,这些旁枝末节和因果自然瞒不了他,于是道:“他是被大谷关和伊阙关的援军阻击,再加上洛阳守军合围击败的。”
“原来如此。”
宇文晔点点头,又想了一想,然后说道:“兵法有云,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
“……”
“从洛阳八关的守军布阵来看,这就是摆了一个请君入局的堂堂之阵,在这种情况下——儿臣猜想,申屠泰他们之所以会固守慈涧,就是为了留存实力,毕竟东都城池坚固,非一时一刻能攻克下的。”
“……”
“若不能克,留守慈涧就很有必要,尚有可退之地,以保再起之兵。”
他这话,说得极为委婉,中间顿的那一下,也正好顿在了宇文渊的心里。
虽然登基为帝之后已经不会再领兵出征,但过去战场上的峥嵘岁月和积累下来的将兵经验并不会轻易的消退忘却,宇文渊一看这个局面也明白,不论申屠泰和沈无峥怎么做,宇文呈这一次直接攻打洛阳都是轻敌冒进,哪怕此战被他幸运的攻破了城池,拿下洛阳城,周围那么多关隘,十数万的守军若立刻回防,他就算守也守不住几天。
但——
军事是一回事,若有人怀有私心,或者暗通敌人,又是另一回事。
申屠泰的来历和此回慈涧兵败,已经深深刺激了宇文渊自从汤泉宫事件之后就愈发敏感的心,尤其现在姜洐和梁又楹已经劫走裴行远逃离大盛王朝,他对王岗寨的人的猜疑也就更深了一步。
思及此处,宇文渊冷笑了一声:“这么说,朕不仅不该罚申屠泰和沈无峥,还该重重的赏赐他们了?”
宇文晔立刻低头道:“儿臣不敢。”
宇文渊冷冷道:“你最好是真的不敢。”
“……”
“那朕也问你,这件事,这两个人,依你,该如何处置?”
宇文晔抬起头来,郑重的道:“儿臣认为,父皇不论如何,都不能处置申屠泰和沈无峥。”
宇文渊脸色微沉:“为何?”
第924章 偏偏,有了两个
宇文晔抬起头来,反问道:“儿臣敢问,父皇接下来,是再要继续对东都用兵,还是就此,放弃中原。”
一听这话,宇文渊的眉头拧了起来。
他没想到宇文晔一下子把最敏锐的问题直接问了出来——事实上,在神武郡公死后,他的心里的确荒芜苍凉,甚至在某些时候,脑海里也闪过放弃东进,仅守着关中一地偏安一隅的念头,可内心里的渴望与当前局势的紧迫,让这个念头只是一闪便立刻被击碎。
他心里很清楚,若不打出去,迟早有一天,梁士德是会打进来的。
他的雄心壮志,也绝不该止于关中一地。
于是冷冷道:“你问这个,何意?”
宇文晔道:“儿臣需要父皇的答案。”
宇文渊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却还是深吸了一口气,道:“朕既然出兵,自然是要获胜,断无至此放弃中原的道理。”
“这就好,”
宇文晔点了点头,不等宇文渊再开口发问,立刻又问道:“那儿臣斗胆再问父皇,若要继续用兵,该如何用?”
宇文渊的脸上已经露出了明显的不悦,毕竟他身为皇帝,只有他发问,别人回答的道理,可这个儿子却一次又一次的反问他。但他还是耐着性子,沉沉道:“自然是增派兵马,驰援慈涧。”
宇文晔道:“也就是说,父皇下一次用兵,还是要从慈涧出发。”
“这是自然。”
“父皇,儿臣认为,此番战败虽损兵折将,但毕竟还保有慈涧一处重镇以为依凭,此地,正是申屠泰和沈无峥所守。父皇若要治他们的罪,那跟随他们留守慈涧的人马,是否都应当一同论罪?”
“……”
宇文渊沉默了下来。
一旁的宇文愆闻言,脸色也微微一沉。
他原以为宇文晔会以守住了慈涧这个将来的根据地为凭,功过相抵,恳求宇文渊不要责罚申屠泰和沈无峥,如果他真的这么说,虽然功过相抵无可厚非,却给人胁迫之感,再加上申屠泰敏感的来历和身份,只要有人加一把火,宇文渊定然不会饶过王岗寨的“余孽”申屠泰!
但,宇文晔却放过了“功过相抵”这个突破口,反倒牵连出了他们率领的人马。
要知道,军心,本来就是前线战场上最重要的东西,如今宇文呈发回的战报上哪怕说得再委婉,他也知道是一场惨败,而且损耗绝对不止急报上所写的五万人折损近半,若在此时惩治了行军副总管和记室参军,跟着他们坚守慈涧的那批人会不会动摇军心?
如果这些人动摇军心,他们还能不能继续守住慈涧?
若慈涧守不住,那这场仗还能怎么打?
果然,宇文渊虽然没说话,目光却剧烈的闪烁了起来,仿佛此刻的心潮也在不停的涌动着,但他的脸上仍未有半分的气愤,只是在沉默了许久之后,才慢慢抬眼看了一眼宇文愆:“愆儿,你意下如何?”
“……”
宇文愆站着一动不动,可在袖子里的手,已经握紧了拳头。
挣扎了许久,他终于道:“二弟的话,有理。”
“……”
“父皇,军心要紧。”
宇文渊深吸了一口气,点头道:“是啊,军心要紧。”
“……”
“朕可以不惩治他们,但申屠泰不能再领兵,也不能再任行军副总管。”
“……”
“当务之急,要立刻加派人马驰援慈涧,不能让齐王落入梁士德大军的包围之中。”
宇文晔抬起头来:“不知父皇要派谁前去?”
宇文渊看了他一眼,神情微微一凝,却还是将目光撇开,而一旁的宇文愆上前一步,拱手道:“父皇,儿臣保举一人。”
宇文渊立刻道:“谁?”
宇文愆道:“宁远将军楼应雄。”
听到他的话,宇文渊似乎也并不意外,却还是迟疑了一下,而宇文晔已经转过头看向宇文愆,眼神淡漠中透着几分锋利,道:“臣弟一直以为皇兄任人唯贤,没想到这一次,会举荐宁远将军。”
宇文愆道:“举荐他,难道就不是任人唯贤吗?”
“……”
“所谓举贤不避亲,虽然他是楼良娣的父亲,但二弟应该也没有忘记,他曾镇守安阳数年之久,要说如今朝中将帅里跟王岗寨的人交过手的,即便是二弟你,也不及他的次数多。”
宇文晔道:“这一次出兵,攻打的是梁士德,跟王岗寨有多大的关系?”
宇文愆道:“可梁士德跟王岗寨的人马早已经合为一体,更何况,之前的姜洐和梁又楹也已经脱逃,若我没猜错的话,他们应该是要回洛阳的。到那个时候,不是正好遇上了吗?”
说完,他不等宇文晔再说什么,立刻转头对着宇文渊道:“父皇,儿臣认为,不能再给王岗寨的人可趁之机!”
在商如意忧心忡忡的叮嘱和不舍的目光下,宇文晔起身跟着玉公公出了千秋殿,迎面吹来的一阵冷风让他的思绪更清醒了几分。
一边往前走,他一边问道:“消息是谁禀报的?”
玉公公一手握着拂尘,目不斜视的往前走着,轻声道:“秦王殿下岂会不知?兵部的消息,自然是兵部尚书禀报。”
“太子也在?”
“太子殿下忧心国事,自然处处留心。”
宇文晔点点头:“劳烦公公了。”
他不再问什么,玉公公也就安安静静的,两人一路沉默着走到了宣政殿。这里殿门敞开着,一走近就看到宇文愆和董越站在大殿中央,刚刚才和他打过照面的吕千峰站在大殿的一侧,低着头垂着双手,应该还没机会开口说话。
当然,即便他不开口,整个大殿的气氛已经足够压抑了。
宇文晔走进去之后,立刻对着宇文渊跪下叩拜:“儿臣拜见父皇。”
宇文渊眼神阴沉,脸上更是掩饰不住的怒意,眉头几乎都拧到了一处,但看着宇文晔,还是深吸了一口气,尽量放缓了口吻道:“你知道,朕让你过来是为何事吗?”
宇文晔侧过脸看了一眼董越,然后道:“董尚书在此,莫非是前线有了战报?”
宇文渊道:“这个时候,你倒会看人。”
这句话令宇文晔的心口更沉了一下,但他没接着这话,只说道:“不知三弟此回出征,可有大获全胜。”
宇文渊的眼神更阴沉了几分,董越则上前一步,沉声说道:“秦王殿下,齐王攻打洛阳不利,五万人马折损了近一半,如今只能退回慈涧勉强固守,实在算不上大获全胜。”
宇文晔一听,立刻皱起了眉头:“怎么会这样?”
宇文渊道:“你这话,是问谁?问董尚书,还是问朕?”
宇文晔立刻道:“儿臣只是不明白,前些日子才听说三弟顺利拿下慈涧镇,此地离洛阳城不足百里,且是涧河上的一处重镇,占领此地,攻克洛阳已有几分胜算,却为什么还是——”
宇文渊冷冷道:“是啊,但你该问的是,他手下的人,做了些什么。”
宇文晔此刻心中已经透亮,但抬起头的时候,神情仍旧茫然。一旁的宇文愆上前一步,轻声说道:“二弟还不知道,身为此回行军副总管的申屠泰和记室参军沈无峥竟然并未依照原定计划与齐王合兵,而是在齐王攻打洛阳城的时候固守慈涧不出,导致齐王最终兵败。”
宇文晔深吸了一口气,刚要开口,就听见宇文渊冷冷道:“你,会看人啊。”
“……”
“之前,是你极力保举申屠泰,朕疑人不用,让他担任了此回出征的行军副总管,可他竟然在阵前和齐王对着干,导致齐王兵败,还险些被俘。”
宇文愆道:“父皇,二弟保举申屠泰,也是事出有因。毕竟申屠泰曾经——也是威名远播,能征善战。”
一听到“曾经”二字,宇文渊的眼神立刻锋利了起来:“是了,朕倒是差一点忘了,他曾经落草为寇,还在王岗寨跟着萧元邃那伙人反叛朝廷,闹了几年。”
“……”
“他做这些事,难道就一点风都没跟你透?”
这话一出,宇文晔立刻听到大殿内有人倒抽了一口冷气。
他低着头,目光看向站在身后的吕千峰,整个大殿上唯有他跟这件事无关,但因为来得凑巧,只能被迫听着,这个时候却是更深的埋头下去,不仅不动声色,更是连喘息的声音都放轻了,好像生怕有人注意到他。
宇文晔收回目光,沉声道:“没有。”
“……”
“不过儿臣想问,三弟难道只是被洛阳城的守军击败的?之前有消息传回,洛阳城的守军不足三万,三弟既然是率领五万人出征,又怎么会遭遇如此惨败?”
听到这句话,宇文渊的脸色更难看了一些,但他也明白,自己这个儿子通晓兵法,行军布阵的本事更在朝中所有将帅之上,这些旁枝末节和因果自然瞒不了他,于是道:“他是被大谷关和伊阙关的援军阻击,再加上洛阳守军合围击败的。”
“原来如此。”
宇文晔点点头,又想了一想,然后说道:“兵法有云,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
“……”
“从洛阳八关的守军布阵来看,这就是摆了一个请君入局的堂堂之阵,在这种情况下——儿臣猜想,申屠泰他们之所以会固守慈涧,就是为了留存实力,毕竟东都城池坚固,非一时一刻能攻克下的。”
“……”
“若不能克,留守慈涧就很有必要,尚有可退之地,以保再起之兵。”
他这话,说得极为委婉,中间顿的那一下,也正好顿在了宇文渊的心里。
虽然登基为帝之后已经不会再领兵出征,但过去战场上的峥嵘岁月和积累下来的将兵经验并不会轻易的消退忘却,宇文渊一看这个局面也明白,不论申屠泰和沈无峥怎么做,宇文呈这一次直接攻打洛阳都是轻敌冒进,哪怕此战被他幸运的攻破了城池,拿下洛阳城,周围那么多关隘,十数万的守军若立刻回防,他就算守也守不住几天。
但——
军事是一回事,若有人怀有私心,或者暗通敌人,又是另一回事。
申屠泰的来历和此回慈涧兵败,已经深深刺激了宇文渊自从汤泉宫事件之后就愈发敏感的心,尤其现在姜洐和梁又楹已经劫走裴行远逃离大盛王朝,他对王岗寨的人的猜疑也就更深了一步。
思及此处,宇文渊冷笑了一声:“这么说,朕不仅不该罚申屠泰和沈无峥,还该重重的赏赐他们了?”
宇文晔立刻低头道:“儿臣不敢。”
宇文渊冷冷道:“你最好是真的不敢。”
“……”
“那朕也问你,这件事,这两个人,依你,该如何处置?”
宇文晔抬起头来,郑重的道:“儿臣认为,父皇不论如何,都不能处置申屠泰和沈无峥。”
宇文渊脸色微沉:“为何?”
第924章 偏偏,有了两个
宇文晔抬起头来,反问道:“儿臣敢问,父皇接下来,是再要继续对东都用兵,还是就此,放弃中原。”
一听这话,宇文渊的眉头拧了起来。
他没想到宇文晔一下子把最敏锐的问题直接问了出来——事实上,在神武郡公死后,他的心里的确荒芜苍凉,甚至在某些时候,脑海里也闪过放弃东进,仅守着关中一地偏安一隅的念头,可内心里的渴望与当前局势的紧迫,让这个念头只是一闪便立刻被击碎。
他心里很清楚,若不打出去,迟早有一天,梁士德是会打进来的。
他的雄心壮志,也绝不该止于关中一地。
于是冷冷道:“你问这个,何意?”
宇文晔道:“儿臣需要父皇的答案。”
宇文渊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却还是深吸了一口气,道:“朕既然出兵,自然是要获胜,断无至此放弃中原的道理。”
“这就好,”
宇文晔点了点头,不等宇文渊再开口发问,立刻又问道:“那儿臣斗胆再问父皇,若要继续用兵,该如何用?”
宇文渊的脸上已经露出了明显的不悦,毕竟他身为皇帝,只有他发问,别人回答的道理,可这个儿子却一次又一次的反问他。但他还是耐着性子,沉沉道:“自然是增派兵马,驰援慈涧。”
宇文晔道:“也就是说,父皇下一次用兵,还是要从慈涧出发。”
“这是自然。”
“父皇,儿臣认为,此番战败虽损兵折将,但毕竟还保有慈涧一处重镇以为依凭,此地,正是申屠泰和沈无峥所守。父皇若要治他们的罪,那跟随他们留守慈涧的人马,是否都应当一同论罪?”
“……”
宇文渊沉默了下来。
一旁的宇文愆闻言,脸色也微微一沉。
他原以为宇文晔会以守住了慈涧这个将来的根据地为凭,功过相抵,恳求宇文渊不要责罚申屠泰和沈无峥,如果他真的这么说,虽然功过相抵无可厚非,却给人胁迫之感,再加上申屠泰敏感的来历和身份,只要有人加一把火,宇文渊定然不会饶过王岗寨的“余孽”申屠泰!
但,宇文晔却放过了“功过相抵”这个突破口,反倒牵连出了他们率领的人马。
要知道,军心,本来就是前线战场上最重要的东西,如今宇文呈发回的战报上哪怕说得再委婉,他也知道是一场惨败,而且损耗绝对不止急报上所写的五万人折损近半,若在此时惩治了行军副总管和记室参军,跟着他们坚守慈涧的那批人会不会动摇军心?
如果这些人动摇军心,他们还能不能继续守住慈涧?
若慈涧守不住,那这场仗还能怎么打?
果然,宇文渊虽然没说话,目光却剧烈的闪烁了起来,仿佛此刻的心潮也在不停的涌动着,但他的脸上仍未有半分的气愤,只是在沉默了许久之后,才慢慢抬眼看了一眼宇文愆:“愆儿,你意下如何?”
“……”
宇文愆站着一动不动,可在袖子里的手,已经握紧了拳头。
挣扎了许久,他终于道:“二弟的话,有理。”
“……”
“父皇,军心要紧。”
宇文渊深吸了一口气,点头道:“是啊,军心要紧。”
“……”
“朕可以不惩治他们,但申屠泰不能再领兵,也不能再任行军副总管。”
“……”
“当务之急,要立刻加派人马驰援慈涧,不能让齐王落入梁士德大军的包围之中。”
宇文晔抬起头来:“不知父皇要派谁前去?”
宇文渊看了他一眼,神情微微一凝,却还是将目光撇开,而一旁的宇文愆上前一步,拱手道:“父皇,儿臣保举一人。”
宇文渊立刻道:“谁?”
宇文愆道:“宁远将军楼应雄。”
听到他的话,宇文渊似乎也并不意外,却还是迟疑了一下,而宇文晔已经转过头看向宇文愆,眼神淡漠中透着几分锋利,道:“臣弟一直以为皇兄任人唯贤,没想到这一次,会举荐宁远将军。”
宇文愆道:“举荐他,难道就不是任人唯贤吗?”
“……”
“所谓举贤不避亲,虽然他是楼良娣的父亲,但二弟应该也没有忘记,他曾镇守安阳数年之久,要说如今朝中将帅里跟王岗寨的人交过手的,即便是二弟你,也不及他的次数多。”
宇文晔道:“这一次出兵,攻打的是梁士德,跟王岗寨有多大的关系?”
宇文愆道:“可梁士德跟王岗寨的人马早已经合为一体,更何况,之前的姜洐和梁又楹也已经脱逃,若我没猜错的话,他们应该是要回洛阳的。到那个时候,不是正好遇上了吗?”
说完,他不等宇文晔再说什么,立刻转头对着宇文渊道:“父皇,儿臣认为,不能再给王岗寨的人可趁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