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第一儿媳 第380节
她突然想起来,昨夜,他们幕天席地的夜宿在野外,正当她快要入睡的时候,好像看到了头顶的苍穹中突然闪过一道光,而那一道光也像是她脑海中的一道灵光乍现,她突然开始怀疑,那些离开村庄,留下一座空村的老百姓们,真的是因为兵乱而离开的吗?
只是,那个疑问,没有答案。
毕竟那些老百姓已经走得十室十空,一个都没留下,她想要问也没有人给她答案,所以只能作罢,而那道光,她也以为只是自己脑海中突然闪过的一道灵光罢了,并没有当做一回事。
没想到,没想到竟是真的!
不过——
孛星现世,是为不祥,这几个字在此刻听来,有一种异样的沉重和不安。
对这个时候的大业王朝来说,这个“不祥”是什么呢?
这时,宇文渊似乎也这么想着,拧着眉头沉沉的说道:“如果这个星象是前些日子出现,那这‘不祥’所指的,可能是薛献东进和扶风的战事;但现在,晔儿已经大胜归来,薛献被杀,陇西再无大的兵患,看来这个不祥所指的,就不是西边的事了。”
宇文晔想了想,道:“那,东都最近的情况如何?”
宇文渊道:“梁士德最近倒是没什么军事上的行动,不过,他开始在东都颁布了几项很得民心的举措。”
“哦?都有哪些?”
“占领东都之后,他不仅没有杀戮城中留下的一个百姓,反倒把离开东都的富户们留下的田地重新收编,分给留在城中那些穷苦的人家,又规定自己军中的将士不得侵犯百姓的田产,让他们平时练兵,闲时务农,这样一来,东都的情况反倒比——”
他大概想说,反倒比皇帝在的时候更好些,但这话,也终究没出口。
商如意的心头微微一沉。
似乎是感到了她的异样,宇文晔低头看了商如意一眼,倒也没多说什么,但其实,所有人的心里都明白,楚旸也许是个聪明绝顶的人,也是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可这一切都掩饰不了在他的统治下,王朝千疮百孔,百姓生不如死的现实。
他想了一会儿,道:“这么看来,我们不能给梁士德太多时间。”
“……”
“否则,再这么下去,东都就很难再收复了。”
宇文渊沉沉的点了点头。
宇文晔又道:“那,王绍及他们呢?”
宇文渊道:“他们虽然已经开始北上,但前些日子,如意在大岩寺内将他们弑君的恶行说出来之后,朝廷已经发布了檄文,昭告天下。所以,沿途州县都开始调遣兵马,阻击他们的队伍。”
“……”
“听说这一路上,不仅朝廷南下的兵马逃散了不少,连禁卫军中也走了不少人。”
“……”
“不过——先帝带去江都的人马本就不少,哪怕已经削减了这些,剩下的也有数十万之众,是不亚于薛献的人马。”
商如意的气息又是一沉。
只是这一次,她低沉的气息中更多的是一份从未消散过的愤怒,毕竟,直到现在,她还时常陷落在江都宫光明大殿内,那血海般的噩梦中,虽然噩梦中从未出现过王绍及和王绍裘这对兄弟凶狠狡诈的面孔,可她心里很清楚,那场噩梦,就是他们带给自己的!
迟早,她要把这场噩梦里的血色都清洗干净。
用他们的血!
提起这两个人,宇文晔的脸色自然也更阴沉了几分,但他也没多说什么,只沉吟一番,然后道:“也就是说,短时间内,他们也还未能抵达东都,更不可能到达大兴。”
“没错。”
“那么,太史令口中的‘不祥’,也就不是这些兵乱。”
宇文渊轻轻的点了点头。
宇文晔微微蹙眉:“那会是什么?”
商如意也忍不住皱起眉头陷入沉思。
而就在膳厅中的气氛陷入一时的沉闷的时候,一个低沉却平和的声音在众人的耳边响起——
“孛星现,灾祸起。”
听到这个声音,商如意微微一战。
她抬起头来一看,说话的正是一直沉默不语的宇文愆,只见他抬起一双清明的眼瞳,慢慢道:“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当年在文皇帝宾天前夕,似乎也有天象异常。太史监的人也奏报了几乎同样的内容,说的就是——孛星现,灾祸起。”
“……”
“父亲,是不是?”
宇文渊倒是有些意外的看向他:“你怎么知道?”
宇文愆道:“哦,前些日子,听宫中一些守卫说的。”
他口中的守卫,应该就是虞定兴,或者与之相交的人,毕竟关于文皇帝的事情,也只有大兴宫中的旧人才会知晓。
这时,一阵晚风忽的从窗外吹了进来,吹得四周烛台上的烛火都开始摇晃了起来,那摇曳的烛光映照着宇文渊深邃的面孔,在这一刻,却映出了几分晦暗难明的神情来。
他沉默半晌,然后道:“是有这么回事。”
“……”
“不过,这都已经过去十几年了,为父都快忘记这回事了。”
宇文愆道:“我也是听一些老人提起的。说是当年,先帝——文皇帝宾天前夕,已经重病卧榻,而太史令夜观星象,发现孛星现东南,于是上奏文皇帝,预示将有大难降下。”
“……”
“文皇帝大惊,立刻吩咐太史监的人寻求化解之法。”
“……”
“只不过——”
说到这里,他神情一沉,话也断在了这里,商如意下意识的道:“不过什么?找到化解之法了吗?”
宇文愆抬头看向她,那双清明的眼瞳在摇曳的火光的映照下,似也闪烁了起来,形成了一抹淡淡的笑意划过眼底。
正当他要说什么,一个冷冷的声音突然横插过来——
“若找到了,父亲也就不会刚刚才回来了!”
第496章 化解之法
“……?”
商如意一愣,转头看向他,只见宇文晔冷冷瞥了她一眼,又转过头去。
像是,又在生气似得。
一时间商如意也有些反应不过来,就听见一声轻笑,再抬头时,只见宇文愆温和的笑了笑,道:“果然还是凤臣最清醒。”
“……”
“没错,当年文皇帝应该是没有找到化解之法的,因为,就在孛星出现的两天后,文皇帝驾崩了。”
“……”
“若是当年找到了,那父亲今天也就更容易应对陛下了。父亲,您说是吗。”
语毕,众人也都看向了宇文渊。
提起那些往事,宇文渊的神情比刚刚更深了几分,但他也还是足够的清醒,并没有陷入对往事的回忆不可自拔,只是轻叹了口气,然后说道:“没错,今天听到太史令的奏报之后,陛下年少,也吓坏了。他将为父留下来,也是为了寻求化解之法。”
“……”
“只是,为父这辈子都是跟兵将打交道,从未听过天象之事,要说化解之法,就更不知道了。”
“……”
“为父也让人去查阅了当年留下的一些文书,都没有记录。向来,文皇帝应该是没有找到化解之法的,陛下心慌意乱,就一直将我留在身边;直到后来,听说晔儿带着大胜的军队进城,这件事倒是让陛下宽慰了些许,也才放为父回家了。”
宇文晔轻哼了一声。
不过,他这一声很轻,几乎只有坐在身边的商如意才能听见,她下意识的抬头看了他一眼,却见宇文晔仍旧不看他,只对着宇文渊道:“虽说如此,但这件事,怕还是得给陛下一个交代才行。”
“……”
“父亲今天查阅过去的文书,就一点记录都没有吗?”
宇文渊摇了摇头。
他想了想,又说道:“不过,当年文皇帝宾天的时候,有几个大臣是轮班守在陛下的身边,也许,听闻了一些只字片语,陛下打算明日召这些老臣进宫,询问清楚。”
宇文晔道:“有哪些人?”
宇文渊道:“有纳言纪泓,左光禄大夫裴恤——正好,前两天他刚回大兴城,还有就是,治礼郎。”
“……!”
商如意的心微微一动,而宇文渊已经抬头看向她,道:“如意,就是你舅父。”
“舅父也在?”
“嗯。只是不知道,他知不知道当年的事了。”
“……”
商如意倒是有些意外——这些年来她在舅父的身边长大,倒是时不时会听他发表一些对朝政的看法,尤其看到当时的皇帝穷兵黩武,又骄奢淫逸的做法时,会怀念似得说起文帝朝的一些事,说那个时候政通人和,上下齐心。但从来没听他说起过,文皇帝宾天前的事。
但想来,皇帝宾天本就事关重大,更涉及一些宫廷秘辛,他不妄言也不奇怪。
只是不知道,他到底知不知道那所谓的,化解之法。
这时,宇文渊轻叹了一声,道:“就看明天,陛下问询他们的结果吧。”
说到这里,他抬手轻轻的摆了摆,这个话题也就到此结束了。
不过,众人的心情显然没有到此结束,毕竟,这件事非同凡响,且不说那个有些虚无缥缈的“化解之法”,单说太史令那一句“孛星现,灾祸起”,就够他们思绪难平了。
如果东都的梁士德和江都的王绍及都暂时不足为惧,那到底,还有什么灾祸,值得孛星现世呢?
上一次孛星现后,没两天,文皇帝宾天,这一次的孛星现世,难道会——
众人一时陷入了沉思。
不过,这到底是为宇文晔和商如意举行的接风宴,也不能一直为这件事郁郁不快,于是,宇文渊便打破了沉闷的气氛,跟他们喝了几杯,又谈起了扶风的战事。虽然与薛献为敌,但他对薛献在军事上的能力还是颇为赞赏,也就自然对这对能打败薛献的佳儿佳妇愈加满意。
说着说着,他又想起了什么,便问宇文晔道:“你带回来的人马——”
宇文晔道:“朝廷的人马已经交割。”
只是,那个疑问,没有答案。
毕竟那些老百姓已经走得十室十空,一个都没留下,她想要问也没有人给她答案,所以只能作罢,而那道光,她也以为只是自己脑海中突然闪过的一道灵光罢了,并没有当做一回事。
没想到,没想到竟是真的!
不过——
孛星现世,是为不祥,这几个字在此刻听来,有一种异样的沉重和不安。
对这个时候的大业王朝来说,这个“不祥”是什么呢?
这时,宇文渊似乎也这么想着,拧着眉头沉沉的说道:“如果这个星象是前些日子出现,那这‘不祥’所指的,可能是薛献东进和扶风的战事;但现在,晔儿已经大胜归来,薛献被杀,陇西再无大的兵患,看来这个不祥所指的,就不是西边的事了。”
宇文晔想了想,道:“那,东都最近的情况如何?”
宇文渊道:“梁士德最近倒是没什么军事上的行动,不过,他开始在东都颁布了几项很得民心的举措。”
“哦?都有哪些?”
“占领东都之后,他不仅没有杀戮城中留下的一个百姓,反倒把离开东都的富户们留下的田地重新收编,分给留在城中那些穷苦的人家,又规定自己军中的将士不得侵犯百姓的田产,让他们平时练兵,闲时务农,这样一来,东都的情况反倒比——”
他大概想说,反倒比皇帝在的时候更好些,但这话,也终究没出口。
商如意的心头微微一沉。
似乎是感到了她的异样,宇文晔低头看了商如意一眼,倒也没多说什么,但其实,所有人的心里都明白,楚旸也许是个聪明绝顶的人,也是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可这一切都掩饰不了在他的统治下,王朝千疮百孔,百姓生不如死的现实。
他想了一会儿,道:“这么看来,我们不能给梁士德太多时间。”
“……”
“否则,再这么下去,东都就很难再收复了。”
宇文渊沉沉的点了点头。
宇文晔又道:“那,王绍及他们呢?”
宇文渊道:“他们虽然已经开始北上,但前些日子,如意在大岩寺内将他们弑君的恶行说出来之后,朝廷已经发布了檄文,昭告天下。所以,沿途州县都开始调遣兵马,阻击他们的队伍。”
“……”
“听说这一路上,不仅朝廷南下的兵马逃散了不少,连禁卫军中也走了不少人。”
“……”
“不过——先帝带去江都的人马本就不少,哪怕已经削减了这些,剩下的也有数十万之众,是不亚于薛献的人马。”
商如意的气息又是一沉。
只是这一次,她低沉的气息中更多的是一份从未消散过的愤怒,毕竟,直到现在,她还时常陷落在江都宫光明大殿内,那血海般的噩梦中,虽然噩梦中从未出现过王绍及和王绍裘这对兄弟凶狠狡诈的面孔,可她心里很清楚,那场噩梦,就是他们带给自己的!
迟早,她要把这场噩梦里的血色都清洗干净。
用他们的血!
提起这两个人,宇文晔的脸色自然也更阴沉了几分,但他也没多说什么,只沉吟一番,然后道:“也就是说,短时间内,他们也还未能抵达东都,更不可能到达大兴。”
“没错。”
“那么,太史令口中的‘不祥’,也就不是这些兵乱。”
宇文渊轻轻的点了点头。
宇文晔微微蹙眉:“那会是什么?”
商如意也忍不住皱起眉头陷入沉思。
而就在膳厅中的气氛陷入一时的沉闷的时候,一个低沉却平和的声音在众人的耳边响起——
“孛星现,灾祸起。”
听到这个声音,商如意微微一战。
她抬起头来一看,说话的正是一直沉默不语的宇文愆,只见他抬起一双清明的眼瞳,慢慢道:“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当年在文皇帝宾天前夕,似乎也有天象异常。太史监的人也奏报了几乎同样的内容,说的就是——孛星现,灾祸起。”
“……”
“父亲,是不是?”
宇文渊倒是有些意外的看向他:“你怎么知道?”
宇文愆道:“哦,前些日子,听宫中一些守卫说的。”
他口中的守卫,应该就是虞定兴,或者与之相交的人,毕竟关于文皇帝的事情,也只有大兴宫中的旧人才会知晓。
这时,一阵晚风忽的从窗外吹了进来,吹得四周烛台上的烛火都开始摇晃了起来,那摇曳的烛光映照着宇文渊深邃的面孔,在这一刻,却映出了几分晦暗难明的神情来。
他沉默半晌,然后道:“是有这么回事。”
“……”
“不过,这都已经过去十几年了,为父都快忘记这回事了。”
宇文愆道:“我也是听一些老人提起的。说是当年,先帝——文皇帝宾天前夕,已经重病卧榻,而太史令夜观星象,发现孛星现东南,于是上奏文皇帝,预示将有大难降下。”
“……”
“文皇帝大惊,立刻吩咐太史监的人寻求化解之法。”
“……”
“只不过——”
说到这里,他神情一沉,话也断在了这里,商如意下意识的道:“不过什么?找到化解之法了吗?”
宇文愆抬头看向她,那双清明的眼瞳在摇曳的火光的映照下,似也闪烁了起来,形成了一抹淡淡的笑意划过眼底。
正当他要说什么,一个冷冷的声音突然横插过来——
“若找到了,父亲也就不会刚刚才回来了!”
第496章 化解之法
“……?”
商如意一愣,转头看向他,只见宇文晔冷冷瞥了她一眼,又转过头去。
像是,又在生气似得。
一时间商如意也有些反应不过来,就听见一声轻笑,再抬头时,只见宇文愆温和的笑了笑,道:“果然还是凤臣最清醒。”
“……”
“没错,当年文皇帝应该是没有找到化解之法的,因为,就在孛星出现的两天后,文皇帝驾崩了。”
“……”
“若是当年找到了,那父亲今天也就更容易应对陛下了。父亲,您说是吗。”
语毕,众人也都看向了宇文渊。
提起那些往事,宇文渊的神情比刚刚更深了几分,但他也还是足够的清醒,并没有陷入对往事的回忆不可自拔,只是轻叹了口气,然后说道:“没错,今天听到太史令的奏报之后,陛下年少,也吓坏了。他将为父留下来,也是为了寻求化解之法。”
“……”
“只是,为父这辈子都是跟兵将打交道,从未听过天象之事,要说化解之法,就更不知道了。”
“……”
“为父也让人去查阅了当年留下的一些文书,都没有记录。向来,文皇帝应该是没有找到化解之法的,陛下心慌意乱,就一直将我留在身边;直到后来,听说晔儿带着大胜的军队进城,这件事倒是让陛下宽慰了些许,也才放为父回家了。”
宇文晔轻哼了一声。
不过,他这一声很轻,几乎只有坐在身边的商如意才能听见,她下意识的抬头看了他一眼,却见宇文晔仍旧不看他,只对着宇文渊道:“虽说如此,但这件事,怕还是得给陛下一个交代才行。”
“……”
“父亲今天查阅过去的文书,就一点记录都没有吗?”
宇文渊摇了摇头。
他想了想,又说道:“不过,当年文皇帝宾天的时候,有几个大臣是轮班守在陛下的身边,也许,听闻了一些只字片语,陛下打算明日召这些老臣进宫,询问清楚。”
宇文晔道:“有哪些人?”
宇文渊道:“有纳言纪泓,左光禄大夫裴恤——正好,前两天他刚回大兴城,还有就是,治礼郎。”
“……!”
商如意的心微微一动,而宇文渊已经抬头看向她,道:“如意,就是你舅父。”
“舅父也在?”
“嗯。只是不知道,他知不知道当年的事了。”
“……”
商如意倒是有些意外——这些年来她在舅父的身边长大,倒是时不时会听他发表一些对朝政的看法,尤其看到当时的皇帝穷兵黩武,又骄奢淫逸的做法时,会怀念似得说起文帝朝的一些事,说那个时候政通人和,上下齐心。但从来没听他说起过,文皇帝宾天前的事。
但想来,皇帝宾天本就事关重大,更涉及一些宫廷秘辛,他不妄言也不奇怪。
只是不知道,他到底知不知道那所谓的,化解之法。
这时,宇文渊轻叹了一声,道:“就看明天,陛下问询他们的结果吧。”
说到这里,他抬手轻轻的摆了摆,这个话题也就到此结束了。
不过,众人的心情显然没有到此结束,毕竟,这件事非同凡响,且不说那个有些虚无缥缈的“化解之法”,单说太史令那一句“孛星现,灾祸起”,就够他们思绪难平了。
如果东都的梁士德和江都的王绍及都暂时不足为惧,那到底,还有什么灾祸,值得孛星现世呢?
上一次孛星现后,没两天,文皇帝宾天,这一次的孛星现世,难道会——
众人一时陷入了沉思。
不过,这到底是为宇文晔和商如意举行的接风宴,也不能一直为这件事郁郁不快,于是,宇文渊便打破了沉闷的气氛,跟他们喝了几杯,又谈起了扶风的战事。虽然与薛献为敌,但他对薛献在军事上的能力还是颇为赞赏,也就自然对这对能打败薛献的佳儿佳妇愈加满意。
说着说着,他又想起了什么,便问宇文晔道:“你带回来的人马——”
宇文晔道:“朝廷的人马已经交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