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第一儿媳 第135节
王绍及冷笑道:“毛大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毛晓义道:“哦?那王将军又知道什么我们不知道的。”
王绍及只看了他一眼,却并不再对着他,而是转身又对着楚旸大声道:“陛下,微臣在上朝之前,刚刚得到前线禁卫军发回的消息——宇文晔叛国投敌,更斩杀了皇上亲封的监军寇匀良;如今,率领着那剩余的一万多兵马据守兴洛仓,动向不明!”
一听这话,整个朝堂都安静了下来。
楚旸的脸色也变了:“你说什么?”
王绍及道:“宇文晔,反了!”
这一句话,如同在水塘中丢下了一块巨大的石头,立刻将整个朝堂都炸开了花,两边的文臣武将们全都大声争执起来,有的说要立刻治宇文晔的罪,有的说要查明情况,有的甚至直接奏请皇帝灭了盛国公满门,也有人当即以人头和全家性命担保宇文家绝对不会反叛朝廷。
一时间,整个朝堂上乱成了一团。
楚旸的脸上,神色不断的变幻,一时恐慌,一时阴沉,再看着下面那些争吵不休的人,顿时铁青了脸,连眼睛都有些发红了。
王绍及又一次上前一步,大声说道:“陛下,宇文晔早有反心,此次作乱,更不能留!”
与此同时,另一边朝臣的队伍里,也走出一个人。
此人大概三十来岁,容貌清俊,气质沉稳,正是正议大夫官岙。他正色说道:“陛下,微臣认为是功是罪,言之尚早,贸然议定,恐有疏漏。”
王绍及一见他出列,立刻冷笑道:“官大人乃是盛国公的内侄,与宇文晔也是亲戚,你这么说,自然是亲友相护,陛下,不能轻信他的话。”
官岙却连看也不看他,仍旧说道:“陛下,微臣所言,皆是为陛下着想。”
“哦?”
楚旸微微挑眉,道:“官爱卿有何考量?”
官岙道:“宇文晔大获全胜是事实,斩杀监军也是事实,但前线事态瞬息万变,这一功一过,只怕事出有因,若不问因由便将劳苦功高之将定罪,未免伤了前线将士们的心,更于民心不利。不如,召回辅国大将军,问明缘由再定功罪不迟。”
王绍及冷笑道:“宇文晔手中有兵,仓中有粮,召他回来,只怕是召回一个祸端!”
一听这话,楚旸的眉头又是一皱。
群臣中也有人露出了忐忑的神情——要知道,斩杀皇帝亲封的官员,视同谋反,宇文晔既然敢这么做,就是视皇命如无物,这样的人有什么不敢做?更何况,他如今麾下有朝廷给的一万多兵马,还有盛国公自己的兵马,更打下了一整个兴洛仓,若他真的要做乱,只怕召他回来,东都城都保不住。
这么一想,立刻也有一群官员奏道:“请陛下三思。”
“宇文晔动向不明,不能不防。”
“这件事需要从长计议。”
眼看着周围的人都开始反跳,官岙的脸色也越来越凝重,可他没有立刻反驳,而是抬起头来,看向队列的前方,一个熟悉的高大的身影。
不是别人,正是神武郡公——董必正。
也就是盛国公的第一位夫人,董夫人的兄长,此刻,这位郡公皱着眉头,似是在纠结什么问题,但始终没有开口。
这样一来,更显得官岙在一群反对声中孤立无援。
而王绍及更是冷冷说道:“禁卫军回来的人还说,辅国大将军这一次出兵,连他的夫人也一道去了。将军出征带着女眷,岂不是早就对朝廷有所防备?”
楚旸的眉头一下子拧了起来:“什么?”
一听到这句话,连官岙的脸色也变了。
谁都知道,将军出征,军中不能有女眷,不仅仅是担心扰乱军心,延误战机等原因,更重要的是,将军出征,领兵领粮,是对敌人的威胁,也同样是对朝廷的威胁,若前线的将士生了反心,那么朝廷的兵马也会变成刺向朝廷的一把利剑。
所以,军人的女眷,在出征的时候必须留在城中,这是一种不成文的规定。
没想到,这一次,宇文晔竟然带着妻子出征!
他这么做,不论结果如何,对于朝堂之上的人来看,已经是一种叛变的先兆了!
王绍及大声说道:“臣请陛下,即刻派兵围剿兴洛仓,斩杀宇文晔!”
这时,官岙也急了,忙说道:“陛下,万万不可啊!”
楚旸一言不发,只冷冷的看着他们,那双细长的凤目微阖,里面流露出的阴冷的神情,令人望而生畏,所有人都屏住呼吸,似乎在等待他最后一刻的宣判。
第228章 一股阴谋的气息
就在这时,一个清甜的声音在朝堂上响起。
“父皇!”
大臣们们原本全都屏住呼吸,突然听到这个声音,就像是紧绷的情绪被一只手轻抚过去,全都不由自主的缓过一口气,甚至连楚旸阴沉的神情,也在这一刻缓和了下来。
回头一看,一个窈窕的身影从大殿外翩然走了进来。
这个身影不是别人,正是新月公主楚若胭,只见她一身彩衣,莲步姗姗,轻盈得如同一只美丽的蝴蝶翩然飞到了大殿中央,一瞬间便将这朝堂上阴沉紧绷的气氛一扫而空,使人有一种如沐春风之感。
大臣们都下意识的松了口气。
当然,也有些人忍不住皱起眉头。
在皇帝和朝臣们议事的时候,是不能有人随意的进出大殿的,更妄论打断朝议了,可这位公主殿下却不同,谁都知道,她是皇帝陛下最疼爱的女儿,在她小时候甚至还抱着她上朝议政,她一哭,连朝政的大事都能暂缓放下,谁又敢在这个时候说什么?
果然,楚旸不但没有生气,那张原本有些阴沉的脸上反倒立刻浮起了笑容:“你怎么来了?”
只见新月公主提起裙子,盈盈拜倒,对着皇帝行了个礼,然后跪直了身子说道:“父皇这些日子为了兴洛仓的事食不甘味睡不安寝,新月为了给父皇分忧,特地亲手准备了点心和梅子酒,就在暖坞那边,恭迎父皇大驾。”
“新月果然有孝心,可父皇——”
“父皇之前不是也答应了新月,只要兴洛仓打下来,就要空出一天时间陪新月赏雪作画的吗?新月日日期盼,总算盼来了大胜的这一天,怎么父皇反倒忘记了?”
“……”
“难道,粮仓打下来了,父皇的话就可以不作数了吗?”
她一边说着,一边撅起小嘴,委屈的望着龙椅上的九五至尊。
虽说是一脸怨怼的表情,可由这位貌美如花的新月公主做出来,仍旧娇俏可爱,不由得让人心生怜惜,楚旸只一看女儿的样子,立刻就忍不住笑了起来。
一边笑,一边道:“好,是父皇不对,父皇这就陪你去赏雪。”
说罢,扶着龙椅的扶手便站起身来。
见他这样,站在一旁的王绍及脸色立刻沉了下来,急忙道:“陛下,宇文晔造反的事,若不及时处理,只怕后患无穷!”
一听这话,楚旸的神色又沉了下来。
不过,不等他开口,这个时候已经站起身来的新月公主就对着王绍及说道:“造反?王大人,你说谁要造反啊?”
王绍及道:“公主殿下,微臣说的,自然是拥兵自重,挟功恃勇的宇文晔!”
他说着,又将刚刚的话重复了一遍。
新月公主眨着大眼睛听完,然后掩口轻笑道:“王将军真是思虑周全,只是,有一件事你好像遗漏了。”
王绍及皱起眉头:“什么事?”
新月公主道:“辅国大将军的妻子并非一开始出征就跟随他去,而是在他出征之后,见大雪数日不止,担心他给冻坏了,才出城去给他送冬衣的。更何况,宇文晔若真的要造反,为什么只带着自己的妻子,却连他的兄弟都不带呢?”
“兄弟?”
“是啊,盛国公家的小公子,还在城里读书呢。”
“……”
“谁家造反,连自己兄弟都不带的?”
见她一脸天真无邪,问得却是掷地有声的样子,王绍及虽然想要反驳,却又碍着皇帝的面子不好多说什么,只能用力的咬着牙,额头上青筋一股一股的暴起。
另一边的官岙见此情形,急忙说道:“是啊陛下,公主殿下的话有理。宇文晔若真有谋反之心,应该是早做准备,将家中大小迁出东都城,又怎么会只带着妻子?况且,他若要造反,就更不必还遵循陛下的旨意,一心一意拿下兴洛仓,更派人发回战报了。”
“……”
“所以,微臣认为,王将军的担忧纯属无稽之谈,请陛下圣裁!”
“……”
大殿之上,这个时候安静得已经连掉一根针都能听得见了。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小心的低着头。
不知过了多久,只见楚旸手扶着龙椅的扶手又慢慢的坐了回去,他居高临下的看着官岙满头大汗的样子,再看看王绍及铁青的脸,和自家爱女脸上那双闪烁着期盼光芒的大眼睛。
最后,他抬起头来,看了一眼大殿外。
沉默许久,他慢慢说道:“王爱卿,你的话不无道理——”
大殿上又发出了一声沉闷的叹息,好像许多人都忍不住倒抽了一口冷气,官岙已经抬起头来,有些惊恐的看向皇帝。
而下一刻,楚旸又道:“可宇文家世代忠良,辅国大将军这一次打下兴洛仓,更是劳苦功高。朕自认待他不薄,想来,他也不会置父辈声音与一家老小的性命于不顾,做出诛九族的恶行来。”
王绍及心一沉:“可是陛下——”
楚旸一挥手,打断了他的话,道:“先让尚书台拟旨,传辅国大将军回朝——所率兵马,俱留守兴洛仓,不必回城。”
“……”
“至于宇文晔斩杀监军一事,立刻交由大理寺审议,问清缘由,是功是过,议后再定!”
王绍及还想要说什么,而站在他身边的官岙已经跪下俯首:“陛下英明!”
其他一些官员也纷纷跪倒在地,山呼万岁,耳听着周围已经都是附和的声音,那王绍及的脸色阴沉下来,却也无话可说,只能咬着牙,跪拜道:“是。”
见事情已定,新月公主立刻欢快的走上前去,挽着楚旸的胳膊,父女两相携一道离开了大殿,而剩下的官员们在目送皇帝与公主离去之后,也都纷纷起身准备离开。
只有王绍及,他看着新月公主的的背影,眼中透出了一股阴狠之色,但下一刻,他就看到大殿之外,一个秀丽端庄的身影,一闪而过。
王绍及的脸色顿时一僵,随即明白过来什么。
半晌,又回过头去,目光看向了群臣当中,那个一直屹立不动,却也一言不发的身影。
一股阴谋的气息,在眼神中蔓延。
第229章 商如意,你不要得寸进尺!
而与此同时,在大雪纷飞的洛口渡,等待皇命的士兵们虽然没有出兵的任务,但每日还是例行操练,甚至连巡逻守备也一点都不落下。
几个年轻的士兵忍不住抱怨:“明明都没仗好打了,为什么还让我们操练,白冻坏了我们。”
另几个年长一些的却冷冷道:“你们懂什么。”
毛晓义道:“哦?那王将军又知道什么我们不知道的。”
王绍及只看了他一眼,却并不再对着他,而是转身又对着楚旸大声道:“陛下,微臣在上朝之前,刚刚得到前线禁卫军发回的消息——宇文晔叛国投敌,更斩杀了皇上亲封的监军寇匀良;如今,率领着那剩余的一万多兵马据守兴洛仓,动向不明!”
一听这话,整个朝堂都安静了下来。
楚旸的脸色也变了:“你说什么?”
王绍及道:“宇文晔,反了!”
这一句话,如同在水塘中丢下了一块巨大的石头,立刻将整个朝堂都炸开了花,两边的文臣武将们全都大声争执起来,有的说要立刻治宇文晔的罪,有的说要查明情况,有的甚至直接奏请皇帝灭了盛国公满门,也有人当即以人头和全家性命担保宇文家绝对不会反叛朝廷。
一时间,整个朝堂上乱成了一团。
楚旸的脸上,神色不断的变幻,一时恐慌,一时阴沉,再看着下面那些争吵不休的人,顿时铁青了脸,连眼睛都有些发红了。
王绍及又一次上前一步,大声说道:“陛下,宇文晔早有反心,此次作乱,更不能留!”
与此同时,另一边朝臣的队伍里,也走出一个人。
此人大概三十来岁,容貌清俊,气质沉稳,正是正议大夫官岙。他正色说道:“陛下,微臣认为是功是罪,言之尚早,贸然议定,恐有疏漏。”
王绍及一见他出列,立刻冷笑道:“官大人乃是盛国公的内侄,与宇文晔也是亲戚,你这么说,自然是亲友相护,陛下,不能轻信他的话。”
官岙却连看也不看他,仍旧说道:“陛下,微臣所言,皆是为陛下着想。”
“哦?”
楚旸微微挑眉,道:“官爱卿有何考量?”
官岙道:“宇文晔大获全胜是事实,斩杀监军也是事实,但前线事态瞬息万变,这一功一过,只怕事出有因,若不问因由便将劳苦功高之将定罪,未免伤了前线将士们的心,更于民心不利。不如,召回辅国大将军,问明缘由再定功罪不迟。”
王绍及冷笑道:“宇文晔手中有兵,仓中有粮,召他回来,只怕是召回一个祸端!”
一听这话,楚旸的眉头又是一皱。
群臣中也有人露出了忐忑的神情——要知道,斩杀皇帝亲封的官员,视同谋反,宇文晔既然敢这么做,就是视皇命如无物,这样的人有什么不敢做?更何况,他如今麾下有朝廷给的一万多兵马,还有盛国公自己的兵马,更打下了一整个兴洛仓,若他真的要做乱,只怕召他回来,东都城都保不住。
这么一想,立刻也有一群官员奏道:“请陛下三思。”
“宇文晔动向不明,不能不防。”
“这件事需要从长计议。”
眼看着周围的人都开始反跳,官岙的脸色也越来越凝重,可他没有立刻反驳,而是抬起头来,看向队列的前方,一个熟悉的高大的身影。
不是别人,正是神武郡公——董必正。
也就是盛国公的第一位夫人,董夫人的兄长,此刻,这位郡公皱着眉头,似是在纠结什么问题,但始终没有开口。
这样一来,更显得官岙在一群反对声中孤立无援。
而王绍及更是冷冷说道:“禁卫军回来的人还说,辅国大将军这一次出兵,连他的夫人也一道去了。将军出征带着女眷,岂不是早就对朝廷有所防备?”
楚旸的眉头一下子拧了起来:“什么?”
一听到这句话,连官岙的脸色也变了。
谁都知道,将军出征,军中不能有女眷,不仅仅是担心扰乱军心,延误战机等原因,更重要的是,将军出征,领兵领粮,是对敌人的威胁,也同样是对朝廷的威胁,若前线的将士生了反心,那么朝廷的兵马也会变成刺向朝廷的一把利剑。
所以,军人的女眷,在出征的时候必须留在城中,这是一种不成文的规定。
没想到,这一次,宇文晔竟然带着妻子出征!
他这么做,不论结果如何,对于朝堂之上的人来看,已经是一种叛变的先兆了!
王绍及大声说道:“臣请陛下,即刻派兵围剿兴洛仓,斩杀宇文晔!”
这时,官岙也急了,忙说道:“陛下,万万不可啊!”
楚旸一言不发,只冷冷的看着他们,那双细长的凤目微阖,里面流露出的阴冷的神情,令人望而生畏,所有人都屏住呼吸,似乎在等待他最后一刻的宣判。
第228章 一股阴谋的气息
就在这时,一个清甜的声音在朝堂上响起。
“父皇!”
大臣们们原本全都屏住呼吸,突然听到这个声音,就像是紧绷的情绪被一只手轻抚过去,全都不由自主的缓过一口气,甚至连楚旸阴沉的神情,也在这一刻缓和了下来。
回头一看,一个窈窕的身影从大殿外翩然走了进来。
这个身影不是别人,正是新月公主楚若胭,只见她一身彩衣,莲步姗姗,轻盈得如同一只美丽的蝴蝶翩然飞到了大殿中央,一瞬间便将这朝堂上阴沉紧绷的气氛一扫而空,使人有一种如沐春风之感。
大臣们都下意识的松了口气。
当然,也有些人忍不住皱起眉头。
在皇帝和朝臣们议事的时候,是不能有人随意的进出大殿的,更妄论打断朝议了,可这位公主殿下却不同,谁都知道,她是皇帝陛下最疼爱的女儿,在她小时候甚至还抱着她上朝议政,她一哭,连朝政的大事都能暂缓放下,谁又敢在这个时候说什么?
果然,楚旸不但没有生气,那张原本有些阴沉的脸上反倒立刻浮起了笑容:“你怎么来了?”
只见新月公主提起裙子,盈盈拜倒,对着皇帝行了个礼,然后跪直了身子说道:“父皇这些日子为了兴洛仓的事食不甘味睡不安寝,新月为了给父皇分忧,特地亲手准备了点心和梅子酒,就在暖坞那边,恭迎父皇大驾。”
“新月果然有孝心,可父皇——”
“父皇之前不是也答应了新月,只要兴洛仓打下来,就要空出一天时间陪新月赏雪作画的吗?新月日日期盼,总算盼来了大胜的这一天,怎么父皇反倒忘记了?”
“……”
“难道,粮仓打下来了,父皇的话就可以不作数了吗?”
她一边说着,一边撅起小嘴,委屈的望着龙椅上的九五至尊。
虽说是一脸怨怼的表情,可由这位貌美如花的新月公主做出来,仍旧娇俏可爱,不由得让人心生怜惜,楚旸只一看女儿的样子,立刻就忍不住笑了起来。
一边笑,一边道:“好,是父皇不对,父皇这就陪你去赏雪。”
说罢,扶着龙椅的扶手便站起身来。
见他这样,站在一旁的王绍及脸色立刻沉了下来,急忙道:“陛下,宇文晔造反的事,若不及时处理,只怕后患无穷!”
一听这话,楚旸的神色又沉了下来。
不过,不等他开口,这个时候已经站起身来的新月公主就对着王绍及说道:“造反?王大人,你说谁要造反啊?”
王绍及道:“公主殿下,微臣说的,自然是拥兵自重,挟功恃勇的宇文晔!”
他说着,又将刚刚的话重复了一遍。
新月公主眨着大眼睛听完,然后掩口轻笑道:“王将军真是思虑周全,只是,有一件事你好像遗漏了。”
王绍及皱起眉头:“什么事?”
新月公主道:“辅国大将军的妻子并非一开始出征就跟随他去,而是在他出征之后,见大雪数日不止,担心他给冻坏了,才出城去给他送冬衣的。更何况,宇文晔若真的要造反,为什么只带着自己的妻子,却连他的兄弟都不带呢?”
“兄弟?”
“是啊,盛国公家的小公子,还在城里读书呢。”
“……”
“谁家造反,连自己兄弟都不带的?”
见她一脸天真无邪,问得却是掷地有声的样子,王绍及虽然想要反驳,却又碍着皇帝的面子不好多说什么,只能用力的咬着牙,额头上青筋一股一股的暴起。
另一边的官岙见此情形,急忙说道:“是啊陛下,公主殿下的话有理。宇文晔若真有谋反之心,应该是早做准备,将家中大小迁出东都城,又怎么会只带着妻子?况且,他若要造反,就更不必还遵循陛下的旨意,一心一意拿下兴洛仓,更派人发回战报了。”
“……”
“所以,微臣认为,王将军的担忧纯属无稽之谈,请陛下圣裁!”
“……”
大殿之上,这个时候安静得已经连掉一根针都能听得见了。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小心的低着头。
不知过了多久,只见楚旸手扶着龙椅的扶手又慢慢的坐了回去,他居高临下的看着官岙满头大汗的样子,再看看王绍及铁青的脸,和自家爱女脸上那双闪烁着期盼光芒的大眼睛。
最后,他抬起头来,看了一眼大殿外。
沉默许久,他慢慢说道:“王爱卿,你的话不无道理——”
大殿上又发出了一声沉闷的叹息,好像许多人都忍不住倒抽了一口冷气,官岙已经抬起头来,有些惊恐的看向皇帝。
而下一刻,楚旸又道:“可宇文家世代忠良,辅国大将军这一次打下兴洛仓,更是劳苦功高。朕自认待他不薄,想来,他也不会置父辈声音与一家老小的性命于不顾,做出诛九族的恶行来。”
王绍及心一沉:“可是陛下——”
楚旸一挥手,打断了他的话,道:“先让尚书台拟旨,传辅国大将军回朝——所率兵马,俱留守兴洛仓,不必回城。”
“……”
“至于宇文晔斩杀监军一事,立刻交由大理寺审议,问清缘由,是功是过,议后再定!”
王绍及还想要说什么,而站在他身边的官岙已经跪下俯首:“陛下英明!”
其他一些官员也纷纷跪倒在地,山呼万岁,耳听着周围已经都是附和的声音,那王绍及的脸色阴沉下来,却也无话可说,只能咬着牙,跪拜道:“是。”
见事情已定,新月公主立刻欢快的走上前去,挽着楚旸的胳膊,父女两相携一道离开了大殿,而剩下的官员们在目送皇帝与公主离去之后,也都纷纷起身准备离开。
只有王绍及,他看着新月公主的的背影,眼中透出了一股阴狠之色,但下一刻,他就看到大殿之外,一个秀丽端庄的身影,一闪而过。
王绍及的脸色顿时一僵,随即明白过来什么。
半晌,又回过头去,目光看向了群臣当中,那个一直屹立不动,却也一言不发的身影。
一股阴谋的气息,在眼神中蔓延。
第229章 商如意,你不要得寸进尺!
而与此同时,在大雪纷飞的洛口渡,等待皇命的士兵们虽然没有出兵的任务,但每日还是例行操练,甚至连巡逻守备也一点都不落下。
几个年轻的士兵忍不住抱怨:“明明都没仗好打了,为什么还让我们操练,白冻坏了我们。”
另几个年长一些的却冷冷道:“你们懂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