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第一儿媳 第54节
到了第二天,一切如常。
两个人早早起身,穿衣洗漱,做这一切的时候都十分平和,只是一直无话可说,直到坐下用早饭的时候,宇文晔才问道:“我放在桌上的信呢?”
商如意道:“我昨天让人送走了,还有那些点心。”
说到这里,她便又接着道:“昨天慧姨来跟我说起府中要采买冬天用的碳火的事,今年爹娘都不在家,就商量着比往年少定了两成,我觉得这样也好,你看如何?”
“还有三弟念书的书斋,爹走之前已经定下了一个,慧姨已经让人准备了束脩,过两日,就由我们两个一道送他过去吧。”
“还有就是……”
她有条不紊的说着府中的几件事,都是在昨天回来之后处理的。
说完这些,她再抬头看向宇文晔,却见对方仍然是用那种锐利得好像能把她身上看出一个洞的目光紧盯着她,和昨晚那种感觉一样。
她正有些怔忪,就听见宇文晔沉声道:“怎么不等我回来?”
“啊?”
“我说,你做这些事,为什么不等我回来?”
商如意迟疑了一下,才道:“我以为,你昨晚不会回来。”
“……”
宇文晔的脸色顿时一沉。
商如意想了想,又笑着找补道:“不过这些事情,本来就是我身为国公儿媳应该做的,我只是想着,自己年轻不懂事,所以跟你商量一下。”
国公儿媳……
这四个字,像是触到了宇文晔心里的什么东西,他沉沉的看着商如意,半晌,冷冷道:“你对自己的位置,倒是,找得很准。”
商如意闻言一愣,又立刻笑了笑。
这一点,她从出嫁,不,应该是从决定这桩婚事开始,就很清楚——她要做的不是某个人的妻子,甚至爱人,而是盛国公宇文渊的儿媳——中间或许有了一点不清醒的时候,可现在,舅父舅母落难,最亲的人陷落绝境,她已经没有不清醒的余地了。
便柔声道:“你放心吧,这些事情哪怕你不在家,我也会尽量处理好的。”
说完,低头喝了一口粥,又想起什么来,问道:“对了,为什么洛阳突然开始戒严了,你可有问清楚?”
宇文晔伸手捧着碗,不知为什么手指格外的用力,几乎快要将手中的碗捏碎了,听到这话,又抬头瞪了她一眼,然后长出了一口气,冷冷道:“皇帝陛下准备巡幸北疆。”
“什么?!”
商如意一听,立刻皱起了眉头。
一边要攻打辽东,一边又要巡幸北疆?
这位皇帝陛下,他也太跳脱,太——
更加大逆不道的话,商如意说不出口,可一直以来对朝廷的不满这个时候已经盈满了整个胸膛,她放下手中的碗筷,沉声道:“朝廷到底有没有考虑过老百姓要如何活下去!”
“……”
宇文晔脸色一沉,道:“你大胆。”
商如意抬头看了他一眼,也知道自己触到了他的雷区,毕竟,两人新婚第一天,她跟他谈起对朝廷的看法,就引得宇文晔当场翻脸抛下她一个人走了。
现在想来,他的心里想要维护的,不仅仅是朝廷的体面。
大概,也还有新月公主吧……
商如意淡淡一笑,道:“我失言了。”
说完,便老老实实又拿起碗筷来,只是,胸口仍旧有些堵得慌,一粒米都吃不下去了。
就在这时,宇文晔却也慢慢的放下了手中的碗筷,拿着手帕擦拭了一下嘴角,然后说道:“这两天,你让下面的人准备一下。”
商如意抬头看他:“准备什么?”
“准备收拾行李。”
“又要收拾行李?我们不是刚回洛阳吗?”
宇文晔道:“我们本来就是牵制辽西辽东一线的人,这一次出巡,皇上也必定要将我们所有人控制在他的掌握之下,才能安心。”
商如意叹了口气。
宇文晔又道:“不论如何,做好准备。如果我们真的要随行,那大家最好都提高一点警惕。”
商如意抬头看向他:“什么意思?”
“……”
宇文晔沉默半晌,道:“我对突厥,不放心。”
第124章 能依靠的,只有彼此
突厥,是生活在北方广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其族民生性剽悍,骁勇善战,时常南下越过长城滋扰边关,劫掠财物,甚至数次直逼都城大兴,一直以来都是悬在大业王朝头顶的一把利剑。
不过,这种情况,却在二十多年前出现了一次转机。
当时,时任左勋卫骠骑将军的商若鸿出使突厥,恰逢突厥内部王权更迭,凶狠残暴的突厥左御王阿史那刹黎准备即位,此人向来对大业王朝丰富物产垂涎三尺,若他即位,必将对南方用兵,造成更大的兵乱。
商若鸿抓住时机,联络嫁到突厥和亲的千城公主在突厥内部制造混乱,同时扶持千城公主的长子,阿史那通即位,从此,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实力大大减弱,再加上互相掣肘,大业王朝也得到了长时间相对和平的时期。
但,这也只是相对而言。
即便被分裂,西突厥仍然对大业王朝有着不可忽视的威胁,尤其在阿史那刹黎弭平内部叛乱,重新将矛头对准南方之后,边疆也时常有战火燃起。
因此,皇帝此次出巡北疆,在很多人看来,都不是一次简单的出巡。
只怕——
|
事情还正如宇文晔所猜测的。
两天后,朝廷便颁布了旨意,皇帝陛下要巡幸北疆,除了四品以上的文武官员,还钦点了此时已经赴辽西准备作战的数名武将的家眷随行。
而这其中,排在第一列的,便是盛国公的儿子与儿媳。
商如意是和宇文晔一道将宇文呈送去书院拜了老师之后,刚回到家就接到了让他们第二天一大早出发的旨意,幸好她听了宇文晔的话,提前两天开始收拾好了行李,倒也并不慌乱。
可家里的人还是十分担忧。
慧姨这个时候也忧心忡忡的说道:“要不要修书告诉国公和夫人?”
宇文晔坐在大堂上与家人商议这件事,只一想便立刻说道:“父亲在前线督运粮草,不能分心;如今辽西那边也快要入冬了,母亲体虚畏寒,受不得惊扰,这些事情都不要告诉他们。”
慧姨道:“那这次北疆之行——”
宇文晔道:“既然是让我和如意随行,自然不能懈怠。慧姨,家中的事就劳烦您多费心了。”
慧姨笑道:“这是老身的本分。”
说着,她又抬头看向商如意,微笑着说道:“少夫人可还有什么要交代的?”
商如意是坐在宇文晔身侧的,听见这话忙摇头道:“并没有什么,家中的事务还是慧姨比我更熟悉一些,一切就劳烦慧姨了。”
慧姨也笑着点点头。
宇文晔又转头对着早已经坐不安稳的宇文呈道:“我们不在家,你要好好念书,今天带你去那个书院你也看到了,那里的学生都是些寻常人家的孩子,没有人陪着你斗鸡走狗的,你若再像在太原的时候,那就别怪我回来重责你!”
宇文呈不耐烦的道:“二哥,我知道了。”
慧姨也在一旁笑道:“二公子放心,三公子早就懂事了。”
于是,宇文晔起身对商如意道:“走吧,早点休息,明天一早就要出发。”
“嗯。”
这个夜晚,众人在各自的不安与忐忑中度过。
第二天一大早,大家都早早起身,吃过早饭之后便准备出发,商如意走到门口,看见停在大门外的也只有一辆马车,还有穆先手下的几个人,几匹马。
虽然这一次是要去北疆,但因为是随圣驾,所以每一个随行人员都必须精简身边的人,宇文晔只带了穆先和他手下的几个人,而商如意更是只带着图舍儿一个人,连卧雪都留在了家里。
站在大门口,商如意又跟卧雪交代,让她多听慧姨的话,不要惹事,卧雪都一一听了。
图舍儿则将整理好的行李大包大包的放到马车上。
宇文晔原本还想再叮嘱宇文呈几句,但回头看这孩子已经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只能叹了口气,又对慧姨说道:“家中的事,就劳慧姨多费心了。”
慧姨笑道:“二公子请放心。”
交代完一些事情,两人便走到马车前。
早有人搬了一张小凳来放在车驾前,商如意刚踩上去,就有一只手伸过来扶着她,回头一看,却是宇文晔站在她的伸手,温热的手正捉着她的指尖。
那暖意,在有些清冷的早晨,立刻便驱散了人身上大半的寒意。
似乎是感觉到商如意的目光,他也抬起头来看着她。
两个人的目光交汇,却没有立刻避开彼此的目光,反倒都停留在对方的眼睛里,过了片刻,宇文晔才轻声道:“小心。”
商如意轻轻的点头:“嗯。”
不管他们之间是交易也罢,出现过什么龃龉也罢,在这个时候,能够依靠的,似乎也只有彼此。
很快,在他的搀扶下,商如意上了车,坐在车厢里。
就在宇文晔也要准备登上马车的时候,突然,前方传来了一阵马蹄声,一下子便踏碎了这条长街上的寂静。
不知为什么,商如意下意识的觉得那马蹄声有些刺耳。
她撩开帘子探头一看,只见一个眼熟的小太监骑马过来,堪堪停在了他们的马车前,然后翻身下马走到了宇文晔的面前俯身行了个礼:“二公子。”
正是那天新月公主派来请宇文晔入宫的那个小太监。
一看到他,商如意的心顿时一沉。
宇文晔问道:“什么事?”
那小太监轻声道:“殿下有事,想请二公子过去说两句话。”
“我要随陛下出行,不能耽误时辰。”
“公子放心,这一次巡幸北疆,殿下也随行的。”
“哦……”
两个人早早起身,穿衣洗漱,做这一切的时候都十分平和,只是一直无话可说,直到坐下用早饭的时候,宇文晔才问道:“我放在桌上的信呢?”
商如意道:“我昨天让人送走了,还有那些点心。”
说到这里,她便又接着道:“昨天慧姨来跟我说起府中要采买冬天用的碳火的事,今年爹娘都不在家,就商量着比往年少定了两成,我觉得这样也好,你看如何?”
“还有三弟念书的书斋,爹走之前已经定下了一个,慧姨已经让人准备了束脩,过两日,就由我们两个一道送他过去吧。”
“还有就是……”
她有条不紊的说着府中的几件事,都是在昨天回来之后处理的。
说完这些,她再抬头看向宇文晔,却见对方仍然是用那种锐利得好像能把她身上看出一个洞的目光紧盯着她,和昨晚那种感觉一样。
她正有些怔忪,就听见宇文晔沉声道:“怎么不等我回来?”
“啊?”
“我说,你做这些事,为什么不等我回来?”
商如意迟疑了一下,才道:“我以为,你昨晚不会回来。”
“……”
宇文晔的脸色顿时一沉。
商如意想了想,又笑着找补道:“不过这些事情,本来就是我身为国公儿媳应该做的,我只是想着,自己年轻不懂事,所以跟你商量一下。”
国公儿媳……
这四个字,像是触到了宇文晔心里的什么东西,他沉沉的看着商如意,半晌,冷冷道:“你对自己的位置,倒是,找得很准。”
商如意闻言一愣,又立刻笑了笑。
这一点,她从出嫁,不,应该是从决定这桩婚事开始,就很清楚——她要做的不是某个人的妻子,甚至爱人,而是盛国公宇文渊的儿媳——中间或许有了一点不清醒的时候,可现在,舅父舅母落难,最亲的人陷落绝境,她已经没有不清醒的余地了。
便柔声道:“你放心吧,这些事情哪怕你不在家,我也会尽量处理好的。”
说完,低头喝了一口粥,又想起什么来,问道:“对了,为什么洛阳突然开始戒严了,你可有问清楚?”
宇文晔伸手捧着碗,不知为什么手指格外的用力,几乎快要将手中的碗捏碎了,听到这话,又抬头瞪了她一眼,然后长出了一口气,冷冷道:“皇帝陛下准备巡幸北疆。”
“什么?!”
商如意一听,立刻皱起了眉头。
一边要攻打辽东,一边又要巡幸北疆?
这位皇帝陛下,他也太跳脱,太——
更加大逆不道的话,商如意说不出口,可一直以来对朝廷的不满这个时候已经盈满了整个胸膛,她放下手中的碗筷,沉声道:“朝廷到底有没有考虑过老百姓要如何活下去!”
“……”
宇文晔脸色一沉,道:“你大胆。”
商如意抬头看了他一眼,也知道自己触到了他的雷区,毕竟,两人新婚第一天,她跟他谈起对朝廷的看法,就引得宇文晔当场翻脸抛下她一个人走了。
现在想来,他的心里想要维护的,不仅仅是朝廷的体面。
大概,也还有新月公主吧……
商如意淡淡一笑,道:“我失言了。”
说完,便老老实实又拿起碗筷来,只是,胸口仍旧有些堵得慌,一粒米都吃不下去了。
就在这时,宇文晔却也慢慢的放下了手中的碗筷,拿着手帕擦拭了一下嘴角,然后说道:“这两天,你让下面的人准备一下。”
商如意抬头看他:“准备什么?”
“准备收拾行李。”
“又要收拾行李?我们不是刚回洛阳吗?”
宇文晔道:“我们本来就是牵制辽西辽东一线的人,这一次出巡,皇上也必定要将我们所有人控制在他的掌握之下,才能安心。”
商如意叹了口气。
宇文晔又道:“不论如何,做好准备。如果我们真的要随行,那大家最好都提高一点警惕。”
商如意抬头看向他:“什么意思?”
“……”
宇文晔沉默半晌,道:“我对突厥,不放心。”
第124章 能依靠的,只有彼此
突厥,是生活在北方广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其族民生性剽悍,骁勇善战,时常南下越过长城滋扰边关,劫掠财物,甚至数次直逼都城大兴,一直以来都是悬在大业王朝头顶的一把利剑。
不过,这种情况,却在二十多年前出现了一次转机。
当时,时任左勋卫骠骑将军的商若鸿出使突厥,恰逢突厥内部王权更迭,凶狠残暴的突厥左御王阿史那刹黎准备即位,此人向来对大业王朝丰富物产垂涎三尺,若他即位,必将对南方用兵,造成更大的兵乱。
商若鸿抓住时机,联络嫁到突厥和亲的千城公主在突厥内部制造混乱,同时扶持千城公主的长子,阿史那通即位,从此,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实力大大减弱,再加上互相掣肘,大业王朝也得到了长时间相对和平的时期。
但,这也只是相对而言。
即便被分裂,西突厥仍然对大业王朝有着不可忽视的威胁,尤其在阿史那刹黎弭平内部叛乱,重新将矛头对准南方之后,边疆也时常有战火燃起。
因此,皇帝此次出巡北疆,在很多人看来,都不是一次简单的出巡。
只怕——
|
事情还正如宇文晔所猜测的。
两天后,朝廷便颁布了旨意,皇帝陛下要巡幸北疆,除了四品以上的文武官员,还钦点了此时已经赴辽西准备作战的数名武将的家眷随行。
而这其中,排在第一列的,便是盛国公的儿子与儿媳。
商如意是和宇文晔一道将宇文呈送去书院拜了老师之后,刚回到家就接到了让他们第二天一大早出发的旨意,幸好她听了宇文晔的话,提前两天开始收拾好了行李,倒也并不慌乱。
可家里的人还是十分担忧。
慧姨这个时候也忧心忡忡的说道:“要不要修书告诉国公和夫人?”
宇文晔坐在大堂上与家人商议这件事,只一想便立刻说道:“父亲在前线督运粮草,不能分心;如今辽西那边也快要入冬了,母亲体虚畏寒,受不得惊扰,这些事情都不要告诉他们。”
慧姨道:“那这次北疆之行——”
宇文晔道:“既然是让我和如意随行,自然不能懈怠。慧姨,家中的事就劳烦您多费心了。”
慧姨笑道:“这是老身的本分。”
说着,她又抬头看向商如意,微笑着说道:“少夫人可还有什么要交代的?”
商如意是坐在宇文晔身侧的,听见这话忙摇头道:“并没有什么,家中的事务还是慧姨比我更熟悉一些,一切就劳烦慧姨了。”
慧姨也笑着点点头。
宇文晔又转头对着早已经坐不安稳的宇文呈道:“我们不在家,你要好好念书,今天带你去那个书院你也看到了,那里的学生都是些寻常人家的孩子,没有人陪着你斗鸡走狗的,你若再像在太原的时候,那就别怪我回来重责你!”
宇文呈不耐烦的道:“二哥,我知道了。”
慧姨也在一旁笑道:“二公子放心,三公子早就懂事了。”
于是,宇文晔起身对商如意道:“走吧,早点休息,明天一早就要出发。”
“嗯。”
这个夜晚,众人在各自的不安与忐忑中度过。
第二天一大早,大家都早早起身,吃过早饭之后便准备出发,商如意走到门口,看见停在大门外的也只有一辆马车,还有穆先手下的几个人,几匹马。
虽然这一次是要去北疆,但因为是随圣驾,所以每一个随行人员都必须精简身边的人,宇文晔只带了穆先和他手下的几个人,而商如意更是只带着图舍儿一个人,连卧雪都留在了家里。
站在大门口,商如意又跟卧雪交代,让她多听慧姨的话,不要惹事,卧雪都一一听了。
图舍儿则将整理好的行李大包大包的放到马车上。
宇文晔原本还想再叮嘱宇文呈几句,但回头看这孩子已经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只能叹了口气,又对慧姨说道:“家中的事,就劳慧姨多费心了。”
慧姨笑道:“二公子请放心。”
交代完一些事情,两人便走到马车前。
早有人搬了一张小凳来放在车驾前,商如意刚踩上去,就有一只手伸过来扶着她,回头一看,却是宇文晔站在她的伸手,温热的手正捉着她的指尖。
那暖意,在有些清冷的早晨,立刻便驱散了人身上大半的寒意。
似乎是感觉到商如意的目光,他也抬起头来看着她。
两个人的目光交汇,却没有立刻避开彼此的目光,反倒都停留在对方的眼睛里,过了片刻,宇文晔才轻声道:“小心。”
商如意轻轻的点头:“嗯。”
不管他们之间是交易也罢,出现过什么龃龉也罢,在这个时候,能够依靠的,似乎也只有彼此。
很快,在他的搀扶下,商如意上了车,坐在车厢里。
就在宇文晔也要准备登上马车的时候,突然,前方传来了一阵马蹄声,一下子便踏碎了这条长街上的寂静。
不知为什么,商如意下意识的觉得那马蹄声有些刺耳。
她撩开帘子探头一看,只见一个眼熟的小太监骑马过来,堪堪停在了他们的马车前,然后翻身下马走到了宇文晔的面前俯身行了个礼:“二公子。”
正是那天新月公主派来请宇文晔入宫的那个小太监。
一看到他,商如意的心顿时一沉。
宇文晔问道:“什么事?”
那小太监轻声道:“殿下有事,想请二公子过去说两句话。”
“我要随陛下出行,不能耽误时辰。”
“公子放心,这一次巡幸北疆,殿下也随行的。”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