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心腹公公瓦儿想要前去劝慰时,被皇帝一把推倒在地,随即将那双又长又沉的腿压在那瘦小公公的肚腹之上,口中胡乱而模糊地诉说着不大有人能听清的话,瓦儿竟是句句都听了个明白。那新皇翻来覆去说的是:
“朕不信……朕这个皇帝……便连要爱个女子……竟也随不得自己?……朕却是不信……朕偏就不信……朕怎的就爱不得她了?……朕……绝不能信……”
——
不日,于征北军主帅宁王大纛之下,全军肃立,由皇帝亲设于军中的监军执事代宣元熙帝特诏,声震四野,诏曰:
朕绍承大统,夙夜兢业,惟念四疆安堵,万民乐业。咨尔征北大元帅、宁王李贽,朕之肱骨,国之干城。尔膺阃外之重,挥师北指,旌旗所向,扬我天威,慑服群胡,朕心甚慰,殊堪嘉尚。
天朝待藩属向来宽厚,凡恭顺守义者,必以锦绣玉帛厚赐之;若存悖逆之心,王师斧钺亦不轻饶。尔向掌临机专断之权,北疆一应军务,皆听尔裁度。倘有藩属不臣,尔即代天行讨,可先斩后奏,朕必不之疑!
近闻朔野风尘偶警,跳梁小丑伺隙而动。朕与王爷肝胆相照,兄弟同气,岂容宵小离间?尔宜稳戍边陲,持重养锐,朕在九重,必使粮秣无缺,甲兵足用。
北地风霜凛冽,王爷宜善加珍摄。望尔早荡尘氛,克奏全功,振旅还朝之日,朕当亲解战袍,与尔共醉凌烟!
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元熙元年清和
玺书明发
此诏书明褒宁王,暗慑阔百,既展现天朝气度,又暗藏机锋;其以公开庄严之仪式予以宣读,不仅昭示全军,更是宣之于阔百汗或其眼线,再次强调新皇比之先皇更加赋予宁王大元帅绝对的最高军事决策权,直白地表达君臣互信无间、无条件支持宁王的一切决定。值此动荡时局,极是生动地表演了一场“兄弟情深、君臣相宜”之大戏。
此诏宣罢,其意震朔漠。不过一日,突厥汗阿史那·阔百亲率十余轻骑,卸甲弃刃,疾驰至征北军大营。
阔百汗手捧象征部落最高权柄的金狼头符节,于中军大帐之前,以草原臣服之最高礼节单膝触地,俯首言道,此前边境扰袭乃部将擅自妄为,自身驭下无方,愧对天朝厚恩。如今恳请王爷不计前嫌,允共讨秃鲁。他愿亲为前锋,所有缴获尽归天朝,只求重续盟好,绝无二心。
阔百汗深知,此刻若再有异动,不彻底服软,莫说借助天朝军力扫平草原他部,便是自身汗位,恐怕也难在宁王兵锋与内部离心之下保全。
宁王受其礼,允其请。草原与天朝之间的主导权,经此一番波折,终是彻底明晰。
第154章 疑
灰鹄谷的夜, 清冷静谧。徐菀音立于行辕帐外,深吸了一口清冽的空气,举目四望。
她已被送至这处特建的“王妃行辕”数日。
行辕坐落于灰鹄谷地势最高、最为平坦的北坡, 背靠陡峭的岩壁, 前方视野开阔, 可以俯瞰大半个山谷以及那条蜿蜒流入谷中的河流。
此地与其说是一所行辕, 不如说是一座依托天险、精心构筑的山中壁垒。宁王将她安置于此, 首要考虑的便是这视界开阔,易守难攻的地势,任何来自谷外的动向, 皆在守军监视之下。
想当初灰鹄谷一战, 宁王大破乌兰达, 也是靠了计策将其引出壁垒,才得了胜算并终于斩杀了酋首。宁王当时便对此处地势大是心折, 盘算须得将菀菀挪至此处方能安心。
灰鹄谷战毕后,此处已成宁王“仁德”之名的象征。乌洛兰残部人众被妥善安置于谷外,人人心存感激,直接构成了外围的一道眼线。谷内则仍由刘将军亲自坐镇,除了先前那支玄衣卫队伍,还有宁王亲选的一营精锐战兵守护。
由征北军将夯土与石块垒砌而成的碉墙与箭垛,构成了行辕的整体安防,其上有玄甲卫日夜值守;
王妃主帐旁边, 是扩建的军医营,徐菀音仍可在此继续发挥其长, 管理伤患、整理医案;
更远处,还有兵营、将领军帐、粮秣仓库与马厩。因了此处绝佳的地形地势与位置,宁王着意将之作为一个后勤节点和情报中转站, 来自后方的补给可在此集散,前方的情报也可在此汇总。
柳妈妈拿了件披风过来,爱怜不已地给徐菀音披上。宁王终于还是派人将柳妈妈接了来,在徐菀音到达此处的第二日,柳妈妈便风尘仆仆地赶到了。
“菀菀,夜深了,寒气重,快些进来吧。”柳妈妈将一碗刚温好的羊奶端入帐内。
徐菀音回过神,走进帐内,接过温热的羊奶,却没什么胃口,只捧在手里暖着:
“柳妈妈,你说……王爷此刻会在何处?是不是已经开拔去下一个战场了?”
柳妈妈看她一眼,竟是有些替宁王欣喜的眼神流露出来。
徐菀音眼眸中有些茫然之色:“白日里我问刘将军,他只板着脸说‘末将不知’,多一个字都不肯讲。”
柳妈妈在她身旁坐下,拿起一件未做完的针线活,就着灯火缝补起来,语气温和而笃定:
“菀菀,你这是关心则乱。王爷他年纪虽轻,可那份心思之缜密,思虑之周全,是老身活了大半辈子都极少见的。旁的不说,单说他特意派人千里迢迢,将我从京里接来陪你,这份心,还不够细么?”
她顿了顿,抬眼环顾这坚实而井然的帐殿,眼中满是赞叹之意:
“就说这处王妃行辕,菀菀你瞧,这哪里像个临时扎营的所在?外头那些墙垒、箭垛,那医营和仓库的布局,分明是照着能独立支撑的模样建的!老身虽不懂军国大事,可这过日子、防灾祸的道理是相通的。王爷把你安置在这处,那是把‘万无一失’四个字,掰开了揉碎了,一点点给你砌成了这座营盘!”
柳妈妈放下针线,拉过徐菀音微凉的手,轻轻拍着:
“王爷把刘将军和他最精锐的亲兵都留给了你,这灰鹄谷里外,怕是连只鸟儿飞过都得被盘问几遍。王爷这是把菀菀的安危,看得比他自己的命还重啊!他既能为你把此处经营得如此铁桶一般,那他在前头,定然也是算无遗策、自有分寸的。菀菀,你可莫要担心……”
徐菀音一抬秀眉,“我哪有说了一句担心?就惹得柳妈妈说出这一大堆来……”
正说到此处,只听外头传来一句:“真个一点不担心么?菀菀……”
帐帘被人从外头掀开,正是一身夜露、俊朗轩昂的宁王。
柳妈妈连忙起身下跪。宁王示意她起身,一双深眸已是精光四射地看向徐菀音。
乍见他出现,徐菀音自是惊喜,见他发间濡湿一片,身上一层寒气,问道:“阿哥……怎的是骑马来的么?一路寒气重,当坐马车啊……”
“骑马快,今日天快擦黑时动身,这不就到了?若坐马车,怕是半夜才能到呢……”宁王解了外氅,便要过来搂她。
柳妈妈甚是知趣,已掀帘出去。徐菀音却阻住宁王,朝外唤道:“柳妈妈,把汪大人给的驱寒酒端些来……”
又是要张罗宁王用些夜宵。
那宁王见她忙得不停身,干脆掀帘出去,直接将柳妈妈端来的驱寒酒接过来,其它夜宵一律不再要。
转头回来,将酒壶酒杯往桌上一搁,伸手揽住她腰,一把便将她搂坐到自己身上,稳稳坐在那处,扣住她下巴问她:“莫忙旁的,你还没回答我的问题,真个一点不担心本王么?”
洞房那夜之后,宁王始终未曾得空与菀菀好好待于一处,随即更是将她一行送往了灰鹄谷,一别已是数日。
今夜一路疾驰而来,只是想着快些再快些,能与菀菀在一处多得一刻便是一刻,因明日一早又须赶回,对秃鲁部的征讨已箭在弦上。
因而哪里还能安安稳稳地等她慢吞吞安排什么夜宵?
那小女郎却好似总有层叛逆之意在身上,尤其对了宁王更是如此。见他来得也急,问话也急,动作更急,根本不管自己心意若何,只一味要来与自己亲近,忍不住偏不愿遂了他意,挣开他捏着自己下巴的手,撅了小嘴答道:
“哪样才算担心王爷呢?怕王爷受了寒可算?怕王爷骑一夜马、身子疲累可算?怕王爷肚饿……又可算?”
宁王听得笑起来:“王妃真个有心了……本王不冷不累更不饿,路上被友铭催着吃了不少吃食呢……”
菀菀趁着他笑,却是瞅空从他身上站起来,到一旁的桌案边坐下,提了酒壶倒酒:“怎个不冷?那手不是冰凉?……这驱寒酒是韩医师泡制的,前几日寒潮,一大批伤兵抵抗不住,便是靠了这驱寒酒扛的。我与柳妈妈也每日都喝些,确是立时便浑身暖起来……”
“朕不信……朕这个皇帝……便连要爱个女子……竟也随不得自己?……朕却是不信……朕偏就不信……朕怎的就爱不得她了?……朕……绝不能信……”
——
不日,于征北军主帅宁王大纛之下,全军肃立,由皇帝亲设于军中的监军执事代宣元熙帝特诏,声震四野,诏曰:
朕绍承大统,夙夜兢业,惟念四疆安堵,万民乐业。咨尔征北大元帅、宁王李贽,朕之肱骨,国之干城。尔膺阃外之重,挥师北指,旌旗所向,扬我天威,慑服群胡,朕心甚慰,殊堪嘉尚。
天朝待藩属向来宽厚,凡恭顺守义者,必以锦绣玉帛厚赐之;若存悖逆之心,王师斧钺亦不轻饶。尔向掌临机专断之权,北疆一应军务,皆听尔裁度。倘有藩属不臣,尔即代天行讨,可先斩后奏,朕必不之疑!
近闻朔野风尘偶警,跳梁小丑伺隙而动。朕与王爷肝胆相照,兄弟同气,岂容宵小离间?尔宜稳戍边陲,持重养锐,朕在九重,必使粮秣无缺,甲兵足用。
北地风霜凛冽,王爷宜善加珍摄。望尔早荡尘氛,克奏全功,振旅还朝之日,朕当亲解战袍,与尔共醉凌烟!
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元熙元年清和
玺书明发
此诏书明褒宁王,暗慑阔百,既展现天朝气度,又暗藏机锋;其以公开庄严之仪式予以宣读,不仅昭示全军,更是宣之于阔百汗或其眼线,再次强调新皇比之先皇更加赋予宁王大元帅绝对的最高军事决策权,直白地表达君臣互信无间、无条件支持宁王的一切决定。值此动荡时局,极是生动地表演了一场“兄弟情深、君臣相宜”之大戏。
此诏宣罢,其意震朔漠。不过一日,突厥汗阿史那·阔百亲率十余轻骑,卸甲弃刃,疾驰至征北军大营。
阔百汗手捧象征部落最高权柄的金狼头符节,于中军大帐之前,以草原臣服之最高礼节单膝触地,俯首言道,此前边境扰袭乃部将擅自妄为,自身驭下无方,愧对天朝厚恩。如今恳请王爷不计前嫌,允共讨秃鲁。他愿亲为前锋,所有缴获尽归天朝,只求重续盟好,绝无二心。
阔百汗深知,此刻若再有异动,不彻底服软,莫说借助天朝军力扫平草原他部,便是自身汗位,恐怕也难在宁王兵锋与内部离心之下保全。
宁王受其礼,允其请。草原与天朝之间的主导权,经此一番波折,终是彻底明晰。
第154章 疑
灰鹄谷的夜, 清冷静谧。徐菀音立于行辕帐外,深吸了一口清冽的空气,举目四望。
她已被送至这处特建的“王妃行辕”数日。
行辕坐落于灰鹄谷地势最高、最为平坦的北坡, 背靠陡峭的岩壁, 前方视野开阔, 可以俯瞰大半个山谷以及那条蜿蜒流入谷中的河流。
此地与其说是一所行辕, 不如说是一座依托天险、精心构筑的山中壁垒。宁王将她安置于此, 首要考虑的便是这视界开阔,易守难攻的地势,任何来自谷外的动向, 皆在守军监视之下。
想当初灰鹄谷一战, 宁王大破乌兰达, 也是靠了计策将其引出壁垒,才得了胜算并终于斩杀了酋首。宁王当时便对此处地势大是心折, 盘算须得将菀菀挪至此处方能安心。
灰鹄谷战毕后,此处已成宁王“仁德”之名的象征。乌洛兰残部人众被妥善安置于谷外,人人心存感激,直接构成了外围的一道眼线。谷内则仍由刘将军亲自坐镇,除了先前那支玄衣卫队伍,还有宁王亲选的一营精锐战兵守护。
由征北军将夯土与石块垒砌而成的碉墙与箭垛,构成了行辕的整体安防,其上有玄甲卫日夜值守;
王妃主帐旁边, 是扩建的军医营,徐菀音仍可在此继续发挥其长, 管理伤患、整理医案;
更远处,还有兵营、将领军帐、粮秣仓库与马厩。因了此处绝佳的地形地势与位置,宁王着意将之作为一个后勤节点和情报中转站, 来自后方的补给可在此集散,前方的情报也可在此汇总。
柳妈妈拿了件披风过来,爱怜不已地给徐菀音披上。宁王终于还是派人将柳妈妈接了来,在徐菀音到达此处的第二日,柳妈妈便风尘仆仆地赶到了。
“菀菀,夜深了,寒气重,快些进来吧。”柳妈妈将一碗刚温好的羊奶端入帐内。
徐菀音回过神,走进帐内,接过温热的羊奶,却没什么胃口,只捧在手里暖着:
“柳妈妈,你说……王爷此刻会在何处?是不是已经开拔去下一个战场了?”
柳妈妈看她一眼,竟是有些替宁王欣喜的眼神流露出来。
徐菀音眼眸中有些茫然之色:“白日里我问刘将军,他只板着脸说‘末将不知’,多一个字都不肯讲。”
柳妈妈在她身旁坐下,拿起一件未做完的针线活,就着灯火缝补起来,语气温和而笃定:
“菀菀,你这是关心则乱。王爷他年纪虽轻,可那份心思之缜密,思虑之周全,是老身活了大半辈子都极少见的。旁的不说,单说他特意派人千里迢迢,将我从京里接来陪你,这份心,还不够细么?”
她顿了顿,抬眼环顾这坚实而井然的帐殿,眼中满是赞叹之意:
“就说这处王妃行辕,菀菀你瞧,这哪里像个临时扎营的所在?外头那些墙垒、箭垛,那医营和仓库的布局,分明是照着能独立支撑的模样建的!老身虽不懂军国大事,可这过日子、防灾祸的道理是相通的。王爷把你安置在这处,那是把‘万无一失’四个字,掰开了揉碎了,一点点给你砌成了这座营盘!”
柳妈妈放下针线,拉过徐菀音微凉的手,轻轻拍着:
“王爷把刘将军和他最精锐的亲兵都留给了你,这灰鹄谷里外,怕是连只鸟儿飞过都得被盘问几遍。王爷这是把菀菀的安危,看得比他自己的命还重啊!他既能为你把此处经营得如此铁桶一般,那他在前头,定然也是算无遗策、自有分寸的。菀菀,你可莫要担心……”
徐菀音一抬秀眉,“我哪有说了一句担心?就惹得柳妈妈说出这一大堆来……”
正说到此处,只听外头传来一句:“真个一点不担心么?菀菀……”
帐帘被人从外头掀开,正是一身夜露、俊朗轩昂的宁王。
柳妈妈连忙起身下跪。宁王示意她起身,一双深眸已是精光四射地看向徐菀音。
乍见他出现,徐菀音自是惊喜,见他发间濡湿一片,身上一层寒气,问道:“阿哥……怎的是骑马来的么?一路寒气重,当坐马车啊……”
“骑马快,今日天快擦黑时动身,这不就到了?若坐马车,怕是半夜才能到呢……”宁王解了外氅,便要过来搂她。
柳妈妈甚是知趣,已掀帘出去。徐菀音却阻住宁王,朝外唤道:“柳妈妈,把汪大人给的驱寒酒端些来……”
又是要张罗宁王用些夜宵。
那宁王见她忙得不停身,干脆掀帘出去,直接将柳妈妈端来的驱寒酒接过来,其它夜宵一律不再要。
转头回来,将酒壶酒杯往桌上一搁,伸手揽住她腰,一把便将她搂坐到自己身上,稳稳坐在那处,扣住她下巴问她:“莫忙旁的,你还没回答我的问题,真个一点不担心本王么?”
洞房那夜之后,宁王始终未曾得空与菀菀好好待于一处,随即更是将她一行送往了灰鹄谷,一别已是数日。
今夜一路疾驰而来,只是想着快些再快些,能与菀菀在一处多得一刻便是一刻,因明日一早又须赶回,对秃鲁部的征讨已箭在弦上。
因而哪里还能安安稳稳地等她慢吞吞安排什么夜宵?
那小女郎却好似总有层叛逆之意在身上,尤其对了宁王更是如此。见他来得也急,问话也急,动作更急,根本不管自己心意若何,只一味要来与自己亲近,忍不住偏不愿遂了他意,挣开他捏着自己下巴的手,撅了小嘴答道:
“哪样才算担心王爷呢?怕王爷受了寒可算?怕王爷骑一夜马、身子疲累可算?怕王爷肚饿……又可算?”
宁王听得笑起来:“王妃真个有心了……本王不冷不累更不饿,路上被友铭催着吃了不少吃食呢……”
菀菀趁着他笑,却是瞅空从他身上站起来,到一旁的桌案边坐下,提了酒壶倒酒:“怎个不冷?那手不是冰凉?……这驱寒酒是韩医师泡制的,前几日寒潮,一大批伤兵抵抗不住,便是靠了这驱寒酒扛的。我与柳妈妈也每日都喝些,确是立时便浑身暖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