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当天边那抹殷红似血的残阳终于被暗黑的夜幕吞噬时,太子终于将已然疼痛不堪的凤目收回来,看向廊道尽头,不知何时,那群兵卫,那不可一世的宁王,那驾乘坐了自己心爱之人的马车……已通通消失不见。
太子想竭力狂吼一声,却终于还是没能吼出来……
-----------------------
作者有话说:太子要黑化了么?
第124章 重获至宝
戌时过半, 皇城的宵禁鼓声已响了第二道,巡夜金吾卫整齐的脚步声在空旷的街道上回荡。
宁王一马当先,与一队玄甲骑兵一道, 护了那辆载有菀菀的马车来到十六卫衙署深处, 在一处森严的戟门前停下。
戟门门楣上悬了块冷硬铁牌, 上书“右卫官廨”几个板正的楷字。
此处乃是南衙十六卫供当值的高级将领所居的官署宿舍, 整体是一座三进式的院落。前院处理公务;中院属核心区域, 有数间厢房可供居住;后院设马厩、伙房及一片校场。
整个右卫官廨布局极尽实用与森严,全院青砖铺地、高墙耸立,墙角的望楼上, 时时皆有持弩卫兵的身影。
自宁王李贽前次被皇帝亲授营州都督、松漠道行军大总管之职, 前往漠北平乱, 他原本所在十六卫衙署之职,便虚衔直升作右卫大将军, 方便他直接于军中调用十六卫资源。
李贽此次回京后,位于胜业坊街那座已被整葺装点得峻宇豪奢的宁王府,他压根没想踏入,因他丝毫未曾将那处当做自己的府邸。
入得京城,李贽除了第一时间与暗卫沟通完徐菀音之事外,他先是入觐了皇帝,蒙李卓垂询后,便直接回了镇国公府, 与冯太夫人待了小半日,诸般过问了“祖母”的生活起居等情。
随即便开始安排北征突厥之事——皇帝其实已在见到宁王的第一时间, 便已与他交待了突厥战情,并已特授他可执符先行筹划北征之事。至于今日晨间,皇帝召齐众相关朝臣、及太子李琼俊一同商议, 已无非是个必要的过场了。
李贽从筹划北征之始,便整个住进了这右卫官廨。此时接回徐菀音,他自然也是直接将她带入了此处。
中院东侧最安静、平日里阳光最足的一进厢房澄心院内,早已候于此处的京畿名医杜彻,来来回回替徐菀音把了半个时辰脉,随即对宁王絮絮叨叨说了好半天病情。
杜名医见柳妈妈在一旁也不太能听明白,着急个不住,便令她先去煎药。因宁王心细,找人带杜名医前来时,特意嘱咐将各味药都抓些带来。那办事的小队兵头,生怕漏了哪味药,竟着着实实带回满满一车药来。此刻那杜名医便一边对宁王解释徐姑娘病情,一边龙飞凤舞地写了方子,令他的跟班药僮带柳妈妈去依方抓药。
柳妈妈在马车上一路陪护着徐菀音过来时,早已心疼得流了好几场泪。见这往日里娇美玲珑的小女郎,如今被折磨得苍白瘦削干枯不说,一直昏昏沉沉、神魂不明的,时而惊跳一下,张开眼皮时,眼神涣散,也不知是否看见了周围人事,只作不省不明,便又阖了眼皮,继续进入她模糊昏暗的混沌世界。
柳妈妈此刻又是一边流泪一边煎药,中间仍是没忍住去往澄心院,见杜名医已离开,宁王正将小姐拢在怀中,替她按摩着人中、十宣、内关等穴位。因杜名医交待,应辅以推拿手法替徐菀音放松经络,促进气血上行于头,为其苏醒供以能量。
李贽数日以来,经历了自己痴恋痛爱之人由死返生、又从太子手中将她救回,那颗心便如茫茫大海当中的一叶扁舟,被惊涛骇浪颠翻又甩落了成百上千次,自己也曾数度吐血昏迷,实在靠着年轻气盛、体质精壮,才一径撑到此刻。
如今终于将心爱之人安安稳稳地搂在怀中,他自己那颗心,才算是落膛归窍,一时间觉着好生幸然安逸。
方才他详细听了杜名医判症释病,知道菀菀此番虽则元气大伤,寒毒郁邪盘踞日久,诸脉皆见克损之象,好在她身体底子还算不错,又正值及笄之年,乃是“春木勃发、生机最盛”之时,如今外邪已去,只要用药得当,辅以食补,温养阳气,调和营卫,顺其生机,内外兼治,不出两月,便能康健如初。
那杜名医尤其叮嘱,需助她安神定志。他目光恳切地看向宁王,殷殷说道:
“王爷,这用药调理,老夫自有把握。然药力终归只属外力,有一事,关乎根本,甚至重于汤药……”
他看回时而惊抖的徐菀音,“姑娘此番症候,根子在于‘惊骇伤神’。心神之伤,非草木金石所能尽愈。汤药可补其气血,却难安其惊魂。故而,安神定志,乃是第一要务!”
“若要这‘安神定志’见效,”杜名医语速放缓,强调道:“非赖药力,实赖人功。若她身边能有极其熟悉、绝对亲密信任之人,日夜用心陪伴,其效胜服良药十倍。”
宁王李贽听得一阵心神荡漾,暗忖自己能否算得上菀菀心中绝对亲密信任之人呢?竟是稍许有些不确信,不由得带了些酸意地庆幸,多亏深想了一层,将柳妈妈从岭南接了过来……
杜名医兀自还在喋喋交待:“待姑娘醒来,神智初回之际,最是惊怯恍惚,如惊弓之鸟,露水之花。陪伴之人,万万不可急切,不可追问过往,更不可有半分言辞、神色上的刺激。”
“需得以极致的温柔,无比的耐心待之。与她言语,当如春风拂耳;行动举止,当似暖玉温煦。饮食汤药,亲手缓缓喂之;夜寐不安,便在榻边温声安抚。要让她所处之所,所见之人,所感之意,无一处不妥帖,无一刻不温暖。”
“唯有让她从骨子里感到自己已身处极安全、极被珍爱之境,惊魂方能慢慢归位,郁结之气得以疏解,心神得以安宁。这心结一开,气血自然顺畅,药力方能事半功倍,恢复之期方可大大提前。”
“此乃心药,非至亲至信之人,不能予之。王爷,此中轻重,望您深察。”
这杜名医交待得细致动情,确乎不愧为既通病理、亦通心理之名医。
宁王李贽更是听得入心又入魂,他面上虽是神色如常,内里却已千百回地点头称是。心想自己终于好不容易得了菀菀,自然要对她百般疼爱、万分珍惜,拼尽自己全力,也要护她周全、令她欢喜,决不再让她经一丝风雨、受一毫委屈,往后无论她想什么、要什么,自己必通通满足了她心愿;至于日夜陪伴,自己当然求之不得,只是出征在即,军务繁忙,如今幸而已将她安在了身边,就便日间处理军务,也知她之所在,于她,自然安稳,于自己,更是心中熨帖便利……
杜名医见这俊朗至极的年轻王爷,看向床榻之上美丽女子的眼神,温柔深邃得简直要滴出水来,知道自己这番交待,宁王爷必能十足十地执行完备,便不再多说,又写了几大页食补清单放于桌案之上,方告辞离去。
待柳妈妈煎好了药,端了药碗叩门进来,见宁王轻抚着小姐的脸,唤她“菀菀……”,柳妈妈忙放下药碗,脚下无声地走过去。
宁王便将杜名医交待的那番话,对柳妈妈说了一遍。又道:
“柳妈妈,先头几日最是关键,本王会尽量陪在菀菀身边。但数日后朝廷军便要开拔,诸般军务甚多,还需柳妈妈不离身地照看菀菀。此处乃是右卫官廨,虽是安全,但……对方毕竟是太子,说不得能使出哪样的手段!本王已派了一队绝对可靠的亲卫守护于这澄心院外。至于煎药与备食等事,已接了原来镇国公府上栖羽阁的几名丫头过来,柳妈妈便不用过多操忙那些,只陪好护好菀菀即可。”
柳妈妈红着眼圈,感动得一塌糊涂地只是点头应是。宁王见她这般情状,却说道:“柳妈妈,菀菀如今已是本王之妻,本王视她如若珍宝,这般安排,只属寻常。你一向对菀菀尽心尽力,应当是本王感激你才是。”
柳妈妈听他这般言语,忙跪下来磕了个头,答道:“王爷对小姐情深爱重,老奴看在眼里,感念在心。老奴服侍小姐十余年,便将这条命给了小姐也是甘愿;如今小姐有了王爷,老奴这条命便是王爷和小姐的,自然是王爷如何吩咐,老奴便如何做,必是拼着性命也要护好小姐的。”
柳妈妈人精一个,如何看不出,这位宁王殿下,如今是要百般坐实自己乃是菀菀的夫君一事。他不仅要在岭南徐家敲定;回到京中,于太子和林皇后面前敲定;便是在菀菀的贴身奴婢面前,也要密密实实地敲定。
先前,徐菀音刚回到郁林徐府当夜,因不满父母不愿拒婚于二皇子,夤夜投奔至郁林驿宇文贽那处,柳妈妈是知道的。
太子想竭力狂吼一声,却终于还是没能吼出来……
-----------------------
作者有话说:太子要黑化了么?
第124章 重获至宝
戌时过半, 皇城的宵禁鼓声已响了第二道,巡夜金吾卫整齐的脚步声在空旷的街道上回荡。
宁王一马当先,与一队玄甲骑兵一道, 护了那辆载有菀菀的马车来到十六卫衙署深处, 在一处森严的戟门前停下。
戟门门楣上悬了块冷硬铁牌, 上书“右卫官廨”几个板正的楷字。
此处乃是南衙十六卫供当值的高级将领所居的官署宿舍, 整体是一座三进式的院落。前院处理公务;中院属核心区域, 有数间厢房可供居住;后院设马厩、伙房及一片校场。
整个右卫官廨布局极尽实用与森严,全院青砖铺地、高墙耸立,墙角的望楼上, 时时皆有持弩卫兵的身影。
自宁王李贽前次被皇帝亲授营州都督、松漠道行军大总管之职, 前往漠北平乱, 他原本所在十六卫衙署之职,便虚衔直升作右卫大将军, 方便他直接于军中调用十六卫资源。
李贽此次回京后,位于胜业坊街那座已被整葺装点得峻宇豪奢的宁王府,他压根没想踏入,因他丝毫未曾将那处当做自己的府邸。
入得京城,李贽除了第一时间与暗卫沟通完徐菀音之事外,他先是入觐了皇帝,蒙李卓垂询后,便直接回了镇国公府, 与冯太夫人待了小半日,诸般过问了“祖母”的生活起居等情。
随即便开始安排北征突厥之事——皇帝其实已在见到宁王的第一时间, 便已与他交待了突厥战情,并已特授他可执符先行筹划北征之事。至于今日晨间,皇帝召齐众相关朝臣、及太子李琼俊一同商议, 已无非是个必要的过场了。
李贽从筹划北征之始,便整个住进了这右卫官廨。此时接回徐菀音,他自然也是直接将她带入了此处。
中院东侧最安静、平日里阳光最足的一进厢房澄心院内,早已候于此处的京畿名医杜彻,来来回回替徐菀音把了半个时辰脉,随即对宁王絮絮叨叨说了好半天病情。
杜名医见柳妈妈在一旁也不太能听明白,着急个不住,便令她先去煎药。因宁王心细,找人带杜名医前来时,特意嘱咐将各味药都抓些带来。那办事的小队兵头,生怕漏了哪味药,竟着着实实带回满满一车药来。此刻那杜名医便一边对宁王解释徐姑娘病情,一边龙飞凤舞地写了方子,令他的跟班药僮带柳妈妈去依方抓药。
柳妈妈在马车上一路陪护着徐菀音过来时,早已心疼得流了好几场泪。见这往日里娇美玲珑的小女郎,如今被折磨得苍白瘦削干枯不说,一直昏昏沉沉、神魂不明的,时而惊跳一下,张开眼皮时,眼神涣散,也不知是否看见了周围人事,只作不省不明,便又阖了眼皮,继续进入她模糊昏暗的混沌世界。
柳妈妈此刻又是一边流泪一边煎药,中间仍是没忍住去往澄心院,见杜名医已离开,宁王正将小姐拢在怀中,替她按摩着人中、十宣、内关等穴位。因杜名医交待,应辅以推拿手法替徐菀音放松经络,促进气血上行于头,为其苏醒供以能量。
李贽数日以来,经历了自己痴恋痛爱之人由死返生、又从太子手中将她救回,那颗心便如茫茫大海当中的一叶扁舟,被惊涛骇浪颠翻又甩落了成百上千次,自己也曾数度吐血昏迷,实在靠着年轻气盛、体质精壮,才一径撑到此刻。
如今终于将心爱之人安安稳稳地搂在怀中,他自己那颗心,才算是落膛归窍,一时间觉着好生幸然安逸。
方才他详细听了杜名医判症释病,知道菀菀此番虽则元气大伤,寒毒郁邪盘踞日久,诸脉皆见克损之象,好在她身体底子还算不错,又正值及笄之年,乃是“春木勃发、生机最盛”之时,如今外邪已去,只要用药得当,辅以食补,温养阳气,调和营卫,顺其生机,内外兼治,不出两月,便能康健如初。
那杜名医尤其叮嘱,需助她安神定志。他目光恳切地看向宁王,殷殷说道:
“王爷,这用药调理,老夫自有把握。然药力终归只属外力,有一事,关乎根本,甚至重于汤药……”
他看回时而惊抖的徐菀音,“姑娘此番症候,根子在于‘惊骇伤神’。心神之伤,非草木金石所能尽愈。汤药可补其气血,却难安其惊魂。故而,安神定志,乃是第一要务!”
“若要这‘安神定志’见效,”杜名医语速放缓,强调道:“非赖药力,实赖人功。若她身边能有极其熟悉、绝对亲密信任之人,日夜用心陪伴,其效胜服良药十倍。”
宁王李贽听得一阵心神荡漾,暗忖自己能否算得上菀菀心中绝对亲密信任之人呢?竟是稍许有些不确信,不由得带了些酸意地庆幸,多亏深想了一层,将柳妈妈从岭南接了过来……
杜名医兀自还在喋喋交待:“待姑娘醒来,神智初回之际,最是惊怯恍惚,如惊弓之鸟,露水之花。陪伴之人,万万不可急切,不可追问过往,更不可有半分言辞、神色上的刺激。”
“需得以极致的温柔,无比的耐心待之。与她言语,当如春风拂耳;行动举止,当似暖玉温煦。饮食汤药,亲手缓缓喂之;夜寐不安,便在榻边温声安抚。要让她所处之所,所见之人,所感之意,无一处不妥帖,无一刻不温暖。”
“唯有让她从骨子里感到自己已身处极安全、极被珍爱之境,惊魂方能慢慢归位,郁结之气得以疏解,心神得以安宁。这心结一开,气血自然顺畅,药力方能事半功倍,恢复之期方可大大提前。”
“此乃心药,非至亲至信之人,不能予之。王爷,此中轻重,望您深察。”
这杜名医交待得细致动情,确乎不愧为既通病理、亦通心理之名医。
宁王李贽更是听得入心又入魂,他面上虽是神色如常,内里却已千百回地点头称是。心想自己终于好不容易得了菀菀,自然要对她百般疼爱、万分珍惜,拼尽自己全力,也要护她周全、令她欢喜,决不再让她经一丝风雨、受一毫委屈,往后无论她想什么、要什么,自己必通通满足了她心愿;至于日夜陪伴,自己当然求之不得,只是出征在即,军务繁忙,如今幸而已将她安在了身边,就便日间处理军务,也知她之所在,于她,自然安稳,于自己,更是心中熨帖便利……
杜名医见这俊朗至极的年轻王爷,看向床榻之上美丽女子的眼神,温柔深邃得简直要滴出水来,知道自己这番交待,宁王爷必能十足十地执行完备,便不再多说,又写了几大页食补清单放于桌案之上,方告辞离去。
待柳妈妈煎好了药,端了药碗叩门进来,见宁王轻抚着小姐的脸,唤她“菀菀……”,柳妈妈忙放下药碗,脚下无声地走过去。
宁王便将杜名医交待的那番话,对柳妈妈说了一遍。又道:
“柳妈妈,先头几日最是关键,本王会尽量陪在菀菀身边。但数日后朝廷军便要开拔,诸般军务甚多,还需柳妈妈不离身地照看菀菀。此处乃是右卫官廨,虽是安全,但……对方毕竟是太子,说不得能使出哪样的手段!本王已派了一队绝对可靠的亲卫守护于这澄心院外。至于煎药与备食等事,已接了原来镇国公府上栖羽阁的几名丫头过来,柳妈妈便不用过多操忙那些,只陪好护好菀菀即可。”
柳妈妈红着眼圈,感动得一塌糊涂地只是点头应是。宁王见她这般情状,却说道:“柳妈妈,菀菀如今已是本王之妻,本王视她如若珍宝,这般安排,只属寻常。你一向对菀菀尽心尽力,应当是本王感激你才是。”
柳妈妈听他这般言语,忙跪下来磕了个头,答道:“王爷对小姐情深爱重,老奴看在眼里,感念在心。老奴服侍小姐十余年,便将这条命给了小姐也是甘愿;如今小姐有了王爷,老奴这条命便是王爷和小姐的,自然是王爷如何吩咐,老奴便如何做,必是拼着性命也要护好小姐的。”
柳妈妈人精一个,如何看不出,这位宁王殿下,如今是要百般坐实自己乃是菀菀的夫君一事。他不仅要在岭南徐家敲定;回到京中,于太子和林皇后面前敲定;便是在菀菀的贴身奴婢面前,也要密密实实地敲定。
先前,徐菀音刚回到郁林徐府当夜,因不满父母不愿拒婚于二皇子,夤夜投奔至郁林驿宇文贽那处,柳妈妈是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