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太子李琼俊闻言,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下意识地瞥了一眼身旁的宁王李贽。
李贽垂眸而立,玄色亲王袍服上的织金暗纹在殿内光线中微微流动,面色平静无波。
皇帝将一份来自突厥的国书轻轻推前:“阿史那·阔百,如今在突厥王庭坐上了头把交椅, 可惜,屁股底下着火了。几个大部联合起来, 要把他掀下去。他如今走投无路,想起了旧主。”
他看向众臣:“突厥阿史那·阔百此番求助,看似是他的危机, 实则是朝廷经营北疆的良机。朕传位太子之日不日便至,此事非比寻常,关乎新朝能否一举安定北境,非深谙突厥内情、威名足以震慑塞外之人不能办。”
他的目光先落在太子脸上:“琼俊,当年是你出面,给了他一条生路,让他有了今日。”
太子面上并无骄矜之色。他想起当年,他从宇文贽手中接过最后一战昭示胜利的旌旗,同时接过阔百跪呈的降书,从而收伏了阔百……
他心中有些抽痛地怀念那时他和宇文贽之间相互真挚的忠诚。
宇文贽是那般意气飞扬、毫不在意地将自己血战得来的胜果,呈给了还不是太子的他。
太子被父皇的轻咳声将他从回忆中拽回,听父皇往下说道:“阔百说了,只要即将登基的新皇,也就是太子你,愿意支持他,助他平息内乱,他阿史那·阔百,便代表整个突厥,向新皇献上最忠诚的臣服。这份从龙之功,他想送给太子,作为他站稳突厥的基石,也是……还太子的当年恩情。”
皇帝话语微顿,气息略显急促,方才这番话显是耗去了他不少力气。
隔了一会儿,李卓将目光缓缓转向宁王李贽,那锐利中难得地掺入了一丝复杂的温情,他声音低沉却清晰,足以让殿中每一人都听得明白:
“贽儿,你方才自漠北归来,身上征尘未洗,库莫伦的首级和营州大捷的战报,便是你献给朝廷、献给太子的最好贺礼。朕本意,是让你带着这赫赫战功回京,好生休整,参与太子……即将举行的即位大典,共享这份荣耀。”
皇帝眸色深沉了几分:“然,贽儿,三年前,是你在阵前将那阔百打得心服口服;去年冬,也是你千里奔袭,深入突厥王庭,查清了那桩谋叛冤案,把他从谋逆的泥潭里硬生生捞了出来,洗清了嫌疑,也助他站稳了脚跟。要应阿史那·阔百之请,没有人比你更合适!”
皇帝说完此话,在御座上坐直了身体,那扫视群臣的目光即刻变得天威如炬。底下众臣齐齐整整以双手执笏板,躬身以待。太子自然会意,皇帝既这般表了态,接下来便需自己这个即将即位的新皇说了话,朝臣们才方便往下接话。
太子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对着宁王李贽郑重拱手,语气似若僵硬,说出来的言语,他自己也知,都属实话:
“皇兄劳苦功高,为国奔波,琼俊……感激不尽!漠北大捷,已令朝野震动,如今突厥之事,关乎新朝气象,除皇兄外,确无人可担此重任。琼俊在此,先行拜谢皇兄!北疆诸事,皆托付于皇兄,但有所需,东宫及朝廷,必倾力相助,绝无掣肘!”
既有皇帝及太子两番话语说完,众臣子自是恭敬附议,纷纷开始从各自职衔范畴就突厥军务做出评估、协调与分派,确保该决策即能以最高效率转化为国家行动不提。
临出紫宸殿前,皇帝李卓拉着李贽的手,低声却郑重地说道:“上一次,你是代朕征讨不臣。这一次,朕希望你……是代你的皇弟、未来的新皇,去收取这份臣服。”皇帝看一眼已走到大殿门口,却停驻下脚步的太子李琼俊,声音愈加低沉,“朕……朕这个父亲,亏欠你良多。甫一归家,便让你征战不休,不得安歇。朕,多谢你了。”
——
太子如胸中压了一块巨岩般,刚走出紫宸殿,即被候在殿门口的礼部侍郎沈重瑜一把抓住,无可奈何地随了那面上笑嘻嘻却最是严格的沈大人又去了登基演礼现场。
整整一个下午,太子被那演礼折磨得口鼻生烟,浑身酸软。碍于那沈重瑜大人实在难缠,轻易不敢在他面前露了痛脚,只得强打了精神,一遍又一遍,如同个提线木偶般演练,着实比军中操练,还要令人难熬些。
好不容易又到一个暂歇的空暇,太子忙钻到为他特备的休憩帐篷中,四仰八叉地躺倒,连水也不想喝,就想一息也不要动弹地歇着,才好攒足气力进入下一场。
刚刚躺倒,便听外头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地过来,帐帘随即被人掀起,是那满脸急切又惶恐的瓦儿公公。
他一见到太子,便疾呼着“瓦儿死罪……”,“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咚咚咚”地一边磕头,一边快速禀报道:
“殿下快回东宫看看吧,宁王殿下他方才突然驾到,瓦儿拦不住他,只好赶紧来找殿下……”
太子“呼”地一声坐起身来,又急又怒地问:“他怎会进去的?东宫的人都是吃素的不成?”
瓦儿跪在地下答道:“是淑宁公主派人叫的门,哪想到宁王殿下跟在后面,便……便一路进了来……”
那淑宁公主李襄儿乃是皇帝李卓之兄李福的遗腹女,一直由林皇后教养。她一直钟情于宇文贽,先前还求过皇帝赐婚,自然是未果。前些日子知道了宇文贽其实是皇长子李贽,和太子哥哥一样都是自己的本家哥哥,才放下了执念。然而那层对李贽的喜爱,却仍如在她眼中加了层滤镜一般,令她拒绝不了这位大皇子哥哥。
因而这回李贽寻到她,请她和自己一同去太子东宫,她自然是二话不说地便随了他前往。
太子气急败坏地扑出帐篷,哪里还顾得上什么沈大人,健步如飞地便朝东宫方向奔去。却听瓦儿在身后追着喊道,“殿下,安侍卫备了马……”
飞身上马的太子仿似天都要垮塌了一般,策马驰回东宫,堪堪驰到东宫宫墙外廊道处,恰好赶上一辆马车从东宫门口起驾,心知那必是宁王李贽的马车,太子便心急如焚地一提马缰,纵马过去拦在了马车前面,不由分说冲那赶马车之人就是一鞭,厉声叱道:“大胆狂徒,到我东宫何为?”
那马夫被打得头脸流血,却并不停车,直到听见车内传出一声“暂且停车吧”,才“吁”一声叫停了马车。
只见宁王李贽从车内走出,冲着太子一个抱拳:“太子殿下这厢有礼。”
太子见果然是宁王,又是愤怒又是忌惮。他并不愿下马,便一提马缰,围着那马车转了一圈,一双凤目只死死盯着那层厚厚的车帘。最后回到李贽跟前,居高临下地说道:“皇兄怎会不告而至?孤疏于接待,还请皇兄随孤返回东宫一叙。”
宁王面上丝毫不露神色,眼中却邃暗得如同飓风中心那处寂静无形的风眼,危险至极。
他不疾不徐地说道:“本王要多谢太子殿下,替本王将吾妻徐菀音接至京中,已叨扰多日,今日本王便将她接回了。”
太子一听之下,浑身遽抖,再也顾不得太多,一抬腿便跃下马背,往那马车上跳去,一边怒道:“荒谬!徐菀音何时成了你宁王之妻?”
他却如何跳得上去,宁王牢牢守于车前,只一个抬脚便阻住太子身形。
太子自是毫不甘心。他平常里习练拳脚也是日日不息,此时又是被那深自嫉恨之人抢了自己心尖上那人去,心中只一个声音嗡嗡响着“绝不能让他将菀菀带走”,便沉肘出拳,向李贽击打过去。
李贽方才进得太子寝殿,见到昏迷不醒的徐菀音面色苍白,瘦得如纸片人儿一般,早已是心疼得如割如剜。他大约也从暗卫老宁那边知道了菀菀这些日子的遭遇,恨不能将那些遭遇全数施与太子身上。此刻见太子主动出手,如何还能忍得住,那于战场上喋过血的拳脚,便随了眼中怒火一同喷薄而出。
太子哪里招架得住宁王的回击,不到一个回合便被他牢牢制住,甚而被反剪了双手,腾空扔到马背上。宁王伸掌一拍马屁股,那马儿吃痛,刨蹄便奔,在东宫宫墙外的廊道上“哒哒哒”跑了一个来回。
待太子满面通红地重新驭马跑回来,双方兵卫已对峙在那条并不宽敞的廊道内。
太子又羞又急地叫道:“李贽,你想造反么?”
-----------------------
作者有话说:菀菀的真命天子宁王殿下终于驾到!
第123章 兄弟阋墙
只见宁王李贽轻轻敲了敲马车前框, 朝车内说道:“柳妈妈,请将东西拿出来吧。”
李贽垂眸而立,玄色亲王袍服上的织金暗纹在殿内光线中微微流动,面色平静无波。
皇帝将一份来自突厥的国书轻轻推前:“阿史那·阔百,如今在突厥王庭坐上了头把交椅, 可惜,屁股底下着火了。几个大部联合起来, 要把他掀下去。他如今走投无路,想起了旧主。”
他看向众臣:“突厥阿史那·阔百此番求助,看似是他的危机, 实则是朝廷经营北疆的良机。朕传位太子之日不日便至,此事非比寻常,关乎新朝能否一举安定北境,非深谙突厥内情、威名足以震慑塞外之人不能办。”
他的目光先落在太子脸上:“琼俊,当年是你出面,给了他一条生路,让他有了今日。”
太子面上并无骄矜之色。他想起当年,他从宇文贽手中接过最后一战昭示胜利的旌旗,同时接过阔百跪呈的降书,从而收伏了阔百……
他心中有些抽痛地怀念那时他和宇文贽之间相互真挚的忠诚。
宇文贽是那般意气飞扬、毫不在意地将自己血战得来的胜果,呈给了还不是太子的他。
太子被父皇的轻咳声将他从回忆中拽回,听父皇往下说道:“阔百说了,只要即将登基的新皇,也就是太子你,愿意支持他,助他平息内乱,他阿史那·阔百,便代表整个突厥,向新皇献上最忠诚的臣服。这份从龙之功,他想送给太子,作为他站稳突厥的基石,也是……还太子的当年恩情。”
皇帝话语微顿,气息略显急促,方才这番话显是耗去了他不少力气。
隔了一会儿,李卓将目光缓缓转向宁王李贽,那锐利中难得地掺入了一丝复杂的温情,他声音低沉却清晰,足以让殿中每一人都听得明白:
“贽儿,你方才自漠北归来,身上征尘未洗,库莫伦的首级和营州大捷的战报,便是你献给朝廷、献给太子的最好贺礼。朕本意,是让你带着这赫赫战功回京,好生休整,参与太子……即将举行的即位大典,共享这份荣耀。”
皇帝眸色深沉了几分:“然,贽儿,三年前,是你在阵前将那阔百打得心服口服;去年冬,也是你千里奔袭,深入突厥王庭,查清了那桩谋叛冤案,把他从谋逆的泥潭里硬生生捞了出来,洗清了嫌疑,也助他站稳了脚跟。要应阿史那·阔百之请,没有人比你更合适!”
皇帝说完此话,在御座上坐直了身体,那扫视群臣的目光即刻变得天威如炬。底下众臣齐齐整整以双手执笏板,躬身以待。太子自然会意,皇帝既这般表了态,接下来便需自己这个即将即位的新皇说了话,朝臣们才方便往下接话。
太子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对着宁王李贽郑重拱手,语气似若僵硬,说出来的言语,他自己也知,都属实话:
“皇兄劳苦功高,为国奔波,琼俊……感激不尽!漠北大捷,已令朝野震动,如今突厥之事,关乎新朝气象,除皇兄外,确无人可担此重任。琼俊在此,先行拜谢皇兄!北疆诸事,皆托付于皇兄,但有所需,东宫及朝廷,必倾力相助,绝无掣肘!”
既有皇帝及太子两番话语说完,众臣子自是恭敬附议,纷纷开始从各自职衔范畴就突厥军务做出评估、协调与分派,确保该决策即能以最高效率转化为国家行动不提。
临出紫宸殿前,皇帝李卓拉着李贽的手,低声却郑重地说道:“上一次,你是代朕征讨不臣。这一次,朕希望你……是代你的皇弟、未来的新皇,去收取这份臣服。”皇帝看一眼已走到大殿门口,却停驻下脚步的太子李琼俊,声音愈加低沉,“朕……朕这个父亲,亏欠你良多。甫一归家,便让你征战不休,不得安歇。朕,多谢你了。”
——
太子如胸中压了一块巨岩般,刚走出紫宸殿,即被候在殿门口的礼部侍郎沈重瑜一把抓住,无可奈何地随了那面上笑嘻嘻却最是严格的沈大人又去了登基演礼现场。
整整一个下午,太子被那演礼折磨得口鼻生烟,浑身酸软。碍于那沈重瑜大人实在难缠,轻易不敢在他面前露了痛脚,只得强打了精神,一遍又一遍,如同个提线木偶般演练,着实比军中操练,还要令人难熬些。
好不容易又到一个暂歇的空暇,太子忙钻到为他特备的休憩帐篷中,四仰八叉地躺倒,连水也不想喝,就想一息也不要动弹地歇着,才好攒足气力进入下一场。
刚刚躺倒,便听外头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地过来,帐帘随即被人掀起,是那满脸急切又惶恐的瓦儿公公。
他一见到太子,便疾呼着“瓦儿死罪……”,“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咚咚咚”地一边磕头,一边快速禀报道:
“殿下快回东宫看看吧,宁王殿下他方才突然驾到,瓦儿拦不住他,只好赶紧来找殿下……”
太子“呼”地一声坐起身来,又急又怒地问:“他怎会进去的?东宫的人都是吃素的不成?”
瓦儿跪在地下答道:“是淑宁公主派人叫的门,哪想到宁王殿下跟在后面,便……便一路进了来……”
那淑宁公主李襄儿乃是皇帝李卓之兄李福的遗腹女,一直由林皇后教养。她一直钟情于宇文贽,先前还求过皇帝赐婚,自然是未果。前些日子知道了宇文贽其实是皇长子李贽,和太子哥哥一样都是自己的本家哥哥,才放下了执念。然而那层对李贽的喜爱,却仍如在她眼中加了层滤镜一般,令她拒绝不了这位大皇子哥哥。
因而这回李贽寻到她,请她和自己一同去太子东宫,她自然是二话不说地便随了他前往。
太子气急败坏地扑出帐篷,哪里还顾得上什么沈大人,健步如飞地便朝东宫方向奔去。却听瓦儿在身后追着喊道,“殿下,安侍卫备了马……”
飞身上马的太子仿似天都要垮塌了一般,策马驰回东宫,堪堪驰到东宫宫墙外廊道处,恰好赶上一辆马车从东宫门口起驾,心知那必是宁王李贽的马车,太子便心急如焚地一提马缰,纵马过去拦在了马车前面,不由分说冲那赶马车之人就是一鞭,厉声叱道:“大胆狂徒,到我东宫何为?”
那马夫被打得头脸流血,却并不停车,直到听见车内传出一声“暂且停车吧”,才“吁”一声叫停了马车。
只见宁王李贽从车内走出,冲着太子一个抱拳:“太子殿下这厢有礼。”
太子见果然是宁王,又是愤怒又是忌惮。他并不愿下马,便一提马缰,围着那马车转了一圈,一双凤目只死死盯着那层厚厚的车帘。最后回到李贽跟前,居高临下地说道:“皇兄怎会不告而至?孤疏于接待,还请皇兄随孤返回东宫一叙。”
宁王面上丝毫不露神色,眼中却邃暗得如同飓风中心那处寂静无形的风眼,危险至极。
他不疾不徐地说道:“本王要多谢太子殿下,替本王将吾妻徐菀音接至京中,已叨扰多日,今日本王便将她接回了。”
太子一听之下,浑身遽抖,再也顾不得太多,一抬腿便跃下马背,往那马车上跳去,一边怒道:“荒谬!徐菀音何时成了你宁王之妻?”
他却如何跳得上去,宁王牢牢守于车前,只一个抬脚便阻住太子身形。
太子自是毫不甘心。他平常里习练拳脚也是日日不息,此时又是被那深自嫉恨之人抢了自己心尖上那人去,心中只一个声音嗡嗡响着“绝不能让他将菀菀带走”,便沉肘出拳,向李贽击打过去。
李贽方才进得太子寝殿,见到昏迷不醒的徐菀音面色苍白,瘦得如纸片人儿一般,早已是心疼得如割如剜。他大约也从暗卫老宁那边知道了菀菀这些日子的遭遇,恨不能将那些遭遇全数施与太子身上。此刻见太子主动出手,如何还能忍得住,那于战场上喋过血的拳脚,便随了眼中怒火一同喷薄而出。
太子哪里招架得住宁王的回击,不到一个回合便被他牢牢制住,甚而被反剪了双手,腾空扔到马背上。宁王伸掌一拍马屁股,那马儿吃痛,刨蹄便奔,在东宫宫墙外的廊道上“哒哒哒”跑了一个来回。
待太子满面通红地重新驭马跑回来,双方兵卫已对峙在那条并不宽敞的廊道内。
太子又羞又急地叫道:“李贽,你想造反么?”
-----------------------
作者有话说:菀菀的真命天子宁王殿下终于驾到!
第123章 兄弟阋墙
只见宁王李贽轻轻敲了敲马车前框, 朝车内说道:“柳妈妈,请将东西拿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