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待紫宸殿内一切复又安静下来,李卓又已靠坐在了御座之上,沉声对玄玑说道:
“法师,朕失礼了,你……便一一说来罢,无须有何顾忌。”
“陛下,”玄玑合十的双手始终未曾放下,“该为您亲手打下的江山,思量了。”
李卓重重地叹气,眉间透出深沉晦暗的惧色。
玄玑俯身拾起一片不知何时砸落在地的镇纸碎玉,轻轻搁回案上。那玉棱角尖锐,映出皇帝骤然灰败的面容,像一尊将要被雨淋化的泥塑。
——
十年前,二十二岁的玄玑乃是大荐福寺内一名品级最低的净人,被唤作了忧。他因了十八岁才剃发入寺,四年了尚且排不上正式受戒,仍是个预备僧人,说得好听些,被称作“苦行头陀”,平日干的乃是寺中最累的杂役。
那日了忧上山砍柴时,不慎踩空掉落山涧,一个人昏迷在那乱石滩上两个日夜,奇迹般地醒来,竟无兽类前来啃噬,也未伤及根本,囫囵个儿地回了寺。众僧见他回来,只说声侥幸,一切照常。
只了忧自己清楚,这番醒来,他已不再是先前那个了忧,而是活了一世后、带着后面几十年记忆穿越回来的他自己。
拥有了五十岁心境和五十年经历的年轻净人了忧,转动他不可思议的头颅,张望着自己身处的寺庙柴房。三九酷寒的天气,竟连一床像样的被褥都没有,只得一张草席和白日里穿的那身破袄子……
了忧乍然开了心窍,还能让自己脑子里那后头的几十年就这么白过了么?
他找来炭笔和麻草纸头,将自己所记得的日后大事一一记录下来,最后点着纸头上“李卓”那个名字,心想,自己要求富贵,便得从最大个儿的人物身上去求。
于是他离了大荐福寺,作了个游方苦行僧的模样,施施然去往荆州。他的目标李卓此刻乃是边远荆州的都督,或已在备了起势,或并没有。
了忧须得想法子登了都督李大人的门。
开头颇费了些周折,了忧第一次与那李卓说上话,只能在他正要出门当值的大门口。法子也简单,只将那年荆州大疫的特效药到底是个啥,影影绰绰地透露给李大人。
其时让人抓耳挠腮犯愁的大疫,另一世的了忧却知,将于四个月后才被一名药郎中试出了特效药来,终于在死了上万人后,慢慢控制住了疫情蔓延。
那李卓确是个极有执行力的,也不吝听取意见,迅速通过对付了一场大疫,将这游方僧看入了眼。
随后那了忧又借了未卜先知的优势,替荆州都督李大人排了些忧、解了些难,比那些都督府上幕僚们说话都更管用了些。此后便开始造起势来。
道是此番与李大人的缘分暂尽,他已得天机,二人再入缘分之轮回时,当在某年某日的金銮殿上……云云。言下之意,下次再见时,李卓将已黄袍加身。
将个李卓听得惊疑难言。他本已有心起势生叛,却于诸多试探后深感不易,数度思忖放弃,此刻听那金口玉言的僧人,竟将登极之日都给下了判语。虽兹事体大,李卓却毕竟是个敢想又敢干的,便与那了忧细细相商,又惊喜万分地问出些起势的细节来,其中好几处正是自己犹犹豫豫不敢碰之人之地。喜得他直要将了忧扣于自己幕中,不让他离开。
了忧却哪里敢应,他深知自己不过仗着知道些大概的节点,若被李卓留住当了幕僚,说不得便要栽在哪件事上。便一味谦虚,只说方外之人无关福寿,才敢偶尔泄露天机,却万不能过火,因过犹不及。
忙不迭地不告而别,又留了封“天机之书”,在上头按自己另一世所知,又粗枝大叶地写画了几人几事,被起势后的李卓奉做圭臬,且又一一印证了实属“天机”,于是乎对那杳然隐踪的“高僧”了忧极致推崇。
李卓的覆朝之战果然如那了忧所说,只打了两年便被他夺了江山。登基那日,了忧如约而至,李卓亲封其为玄玑法师。
新朝甫立,新皇李卓本欲借法师之力,多兴建树,然而那玄玑在外游历两年,越发长了些敬畏之心,深知自己那点见识,在真正靠铁血手段打下天下的李卓面前,其实是根本不够看的。便大刀阔斧地划去当年麻草纸上写下的好些“天机”,选择在这一段与新皇的又一缘分轮回里,只说“子嗣”之事。
那李卓正被“充盈后宫”之事所烦。他于战中伤了根处后,自然知道天家子嗣不丰已成事实。却被玄玑告知不然,其实他流落在外的还有一子,且那一位战力、智力、能力皆是超群,便是他早已赏识不已的少年将军宇文贽。
在玄玑另一世,实则乃是宇文贽母亲柳氏的母族柳家,后来寻机找到皇帝,将柳氏当年与那左骁卫将军李卓□□爱时,悄悄留下他贴身的封脐之玉作为证物,揭示出宇文贽乃是李卓之子。后李卓将宇文贽录入皇室玉牒并封郡王,此事曾至天下震动,那另一世的玄玑因而知晓。
当年的左骁卫将军李卓,于醉中迷迷糊糊上了柳氏的床,后来对那晚依稀恍惚中的娇媚女子多有回味,却无论如何也想不清那到底是何样情形:那事究竟如何发生的、发生在哪处、那女子又到底是谁,一概如同镜花水月。他总是反反复复想起,又反反复复放下,终于说服自己,那必定乃是个黑甜深梦,只奇怪自己从小戴到大的封脐玉却去了哪里……
直到柳家人将那只能打开一次的精铜铸盒呈上,道是宇文贽之母、柳家小姐逝前亲留,叮嘱只能由李卓一人打开,那已做了两年皇帝的李卓满腹狐疑地开了铸盒,见到已离身二十年的封脐玉……
及柳氏亲书:此玉乃宇文贽之父所有。
到玄玑这一世,宇文贽身世之谜被提前了两年揭晓。待从玄玑法师处知晓了这个惊天秘密后,新皇李卓立即微服寻至柳家,在柳家人忧喜参半的跪拜中,看到了那块堪称铁证的封脐玉。
于是即有了李卓与宇文璧的那场私会,宇文璧因而自毁双目以表心迹——自己从此,双目不识不该识之事。并于瞎眼后获封镇国公之爵位。
玄玑法师所示天机之“子嗣之事”,其一是说了李卓实际的长子宇文贽,其二乃是关于太子李琼俊。
那玄玑并不做出莫测高深的模样,只淡淡说道,后将有传太子李琼俊具龙阳之好之恶闻,清者自清,勿要苛责。
其时那新皇李卓已属意于立琼俊为太子,却只为腹案,莫说尚未宣制,便连与身边重臣、近臣都尚未透露。听玄玑法师平静地说出“太子李琼俊”几字,李卓又是一惊,自然也是对他所说“琼俊并无龙阳之好”之言,深信不疑。因而太子的龙阳之名虽则一直被盛传,好在李卓一直不以为意,甚而始终未曾影响他对太子的印象,便是因了玄玑的“判语”。
那玄玑在李卓登基那日,匆匆说完这二则关乎子嗣的判语,便又求去。李卓忙又是一轮封赏,玄玑作势推托,最终接下了“敕命西行,求法弘道”一事,并获赐号加封,正式成为“宣教弘法大法师”,算得上是一国之中最富尊荣的和尚了。
几个月前,正是玄玑法师从西域求法归来,皇帝便命太子李琼俊与二皇子李诀一同,共赴皇家寺院大荐福寺主持迎佛法会。
其后那玄玑又是外出游历了一番,所到之处,自然又是极致尊荣,皇帝亲派的护卫团队、后勤团队、宗教团队等等一应俱全,那玄玑暗叹,此番倒是称得圆满。
却不得不掐好了日子回宫面见圣上,因那皇帝李卓,只得三月之寿了。他将于三个月之后的饯春迎夏芍药节,突发脑疾而亡。
第112章 乱点鸳鸯谱
紫宸殿上的皇帝李卓满目沧然。
十日前玄玑法师游历归来, 飘然而至,面上庄重非凡、极为缓慢地对他行了一个“五体投地”的大礼。
便在那时,李卓的心仿若被投向了一重虚空幻境, 悬惑而刺痛, 他知道, 定有自己、乃至法师也无法解决的大事, 不妙了。
只见那玄玑法师将额头抵触于冰冷的金砖之上, 纹丝不动,沉缓之声中带了些微的颤抖:
“陛下……贫僧万死。”他稳稳趴伏在地的身躯,此刻好似也在隐隐发抖, “紫薇帝星, 光黯欲坠, 天机所示……大限恐至。此……非贫僧之言,乃是……天命!”
李卓惊得目眦欲裂。近几月来, 他偶感脑中刺痛,时而眩晕,突至眼前模糊一片,心中便隐隐不安。宫中几名太医各有说辞,不过是让他慎起居、节饮食、调情志、避风寒、祛痰火、补气血……等等。
“法师,朕失礼了,你……便一一说来罢,无须有何顾忌。”
“陛下,”玄玑合十的双手始终未曾放下,“该为您亲手打下的江山,思量了。”
李卓重重地叹气,眉间透出深沉晦暗的惧色。
玄玑俯身拾起一片不知何时砸落在地的镇纸碎玉,轻轻搁回案上。那玉棱角尖锐,映出皇帝骤然灰败的面容,像一尊将要被雨淋化的泥塑。
——
十年前,二十二岁的玄玑乃是大荐福寺内一名品级最低的净人,被唤作了忧。他因了十八岁才剃发入寺,四年了尚且排不上正式受戒,仍是个预备僧人,说得好听些,被称作“苦行头陀”,平日干的乃是寺中最累的杂役。
那日了忧上山砍柴时,不慎踩空掉落山涧,一个人昏迷在那乱石滩上两个日夜,奇迹般地醒来,竟无兽类前来啃噬,也未伤及根本,囫囵个儿地回了寺。众僧见他回来,只说声侥幸,一切照常。
只了忧自己清楚,这番醒来,他已不再是先前那个了忧,而是活了一世后、带着后面几十年记忆穿越回来的他自己。
拥有了五十岁心境和五十年经历的年轻净人了忧,转动他不可思议的头颅,张望着自己身处的寺庙柴房。三九酷寒的天气,竟连一床像样的被褥都没有,只得一张草席和白日里穿的那身破袄子……
了忧乍然开了心窍,还能让自己脑子里那后头的几十年就这么白过了么?
他找来炭笔和麻草纸头,将自己所记得的日后大事一一记录下来,最后点着纸头上“李卓”那个名字,心想,自己要求富贵,便得从最大个儿的人物身上去求。
于是他离了大荐福寺,作了个游方苦行僧的模样,施施然去往荆州。他的目标李卓此刻乃是边远荆州的都督,或已在备了起势,或并没有。
了忧须得想法子登了都督李大人的门。
开头颇费了些周折,了忧第一次与那李卓说上话,只能在他正要出门当值的大门口。法子也简单,只将那年荆州大疫的特效药到底是个啥,影影绰绰地透露给李大人。
其时让人抓耳挠腮犯愁的大疫,另一世的了忧却知,将于四个月后才被一名药郎中试出了特效药来,终于在死了上万人后,慢慢控制住了疫情蔓延。
那李卓确是个极有执行力的,也不吝听取意见,迅速通过对付了一场大疫,将这游方僧看入了眼。
随后那了忧又借了未卜先知的优势,替荆州都督李大人排了些忧、解了些难,比那些都督府上幕僚们说话都更管用了些。此后便开始造起势来。
道是此番与李大人的缘分暂尽,他已得天机,二人再入缘分之轮回时,当在某年某日的金銮殿上……云云。言下之意,下次再见时,李卓将已黄袍加身。
将个李卓听得惊疑难言。他本已有心起势生叛,却于诸多试探后深感不易,数度思忖放弃,此刻听那金口玉言的僧人,竟将登极之日都给下了判语。虽兹事体大,李卓却毕竟是个敢想又敢干的,便与那了忧细细相商,又惊喜万分地问出些起势的细节来,其中好几处正是自己犹犹豫豫不敢碰之人之地。喜得他直要将了忧扣于自己幕中,不让他离开。
了忧却哪里敢应,他深知自己不过仗着知道些大概的节点,若被李卓留住当了幕僚,说不得便要栽在哪件事上。便一味谦虚,只说方外之人无关福寿,才敢偶尔泄露天机,却万不能过火,因过犹不及。
忙不迭地不告而别,又留了封“天机之书”,在上头按自己另一世所知,又粗枝大叶地写画了几人几事,被起势后的李卓奉做圭臬,且又一一印证了实属“天机”,于是乎对那杳然隐踪的“高僧”了忧极致推崇。
李卓的覆朝之战果然如那了忧所说,只打了两年便被他夺了江山。登基那日,了忧如约而至,李卓亲封其为玄玑法师。
新朝甫立,新皇李卓本欲借法师之力,多兴建树,然而那玄玑在外游历两年,越发长了些敬畏之心,深知自己那点见识,在真正靠铁血手段打下天下的李卓面前,其实是根本不够看的。便大刀阔斧地划去当年麻草纸上写下的好些“天机”,选择在这一段与新皇的又一缘分轮回里,只说“子嗣”之事。
那李卓正被“充盈后宫”之事所烦。他于战中伤了根处后,自然知道天家子嗣不丰已成事实。却被玄玑告知不然,其实他流落在外的还有一子,且那一位战力、智力、能力皆是超群,便是他早已赏识不已的少年将军宇文贽。
在玄玑另一世,实则乃是宇文贽母亲柳氏的母族柳家,后来寻机找到皇帝,将柳氏当年与那左骁卫将军李卓□□爱时,悄悄留下他贴身的封脐之玉作为证物,揭示出宇文贽乃是李卓之子。后李卓将宇文贽录入皇室玉牒并封郡王,此事曾至天下震动,那另一世的玄玑因而知晓。
当年的左骁卫将军李卓,于醉中迷迷糊糊上了柳氏的床,后来对那晚依稀恍惚中的娇媚女子多有回味,却无论如何也想不清那到底是何样情形:那事究竟如何发生的、发生在哪处、那女子又到底是谁,一概如同镜花水月。他总是反反复复想起,又反反复复放下,终于说服自己,那必定乃是个黑甜深梦,只奇怪自己从小戴到大的封脐玉却去了哪里……
直到柳家人将那只能打开一次的精铜铸盒呈上,道是宇文贽之母、柳家小姐逝前亲留,叮嘱只能由李卓一人打开,那已做了两年皇帝的李卓满腹狐疑地开了铸盒,见到已离身二十年的封脐玉……
及柳氏亲书:此玉乃宇文贽之父所有。
到玄玑这一世,宇文贽身世之谜被提前了两年揭晓。待从玄玑法师处知晓了这个惊天秘密后,新皇李卓立即微服寻至柳家,在柳家人忧喜参半的跪拜中,看到了那块堪称铁证的封脐玉。
于是即有了李卓与宇文璧的那场私会,宇文璧因而自毁双目以表心迹——自己从此,双目不识不该识之事。并于瞎眼后获封镇国公之爵位。
玄玑法师所示天机之“子嗣之事”,其一是说了李卓实际的长子宇文贽,其二乃是关于太子李琼俊。
那玄玑并不做出莫测高深的模样,只淡淡说道,后将有传太子李琼俊具龙阳之好之恶闻,清者自清,勿要苛责。
其时那新皇李卓已属意于立琼俊为太子,却只为腹案,莫说尚未宣制,便连与身边重臣、近臣都尚未透露。听玄玑法师平静地说出“太子李琼俊”几字,李卓又是一惊,自然也是对他所说“琼俊并无龙阳之好”之言,深信不疑。因而太子的龙阳之名虽则一直被盛传,好在李卓一直不以为意,甚而始终未曾影响他对太子的印象,便是因了玄玑的“判语”。
那玄玑在李卓登基那日,匆匆说完这二则关乎子嗣的判语,便又求去。李卓忙又是一轮封赏,玄玑作势推托,最终接下了“敕命西行,求法弘道”一事,并获赐号加封,正式成为“宣教弘法大法师”,算得上是一国之中最富尊荣的和尚了。
几个月前,正是玄玑法师从西域求法归来,皇帝便命太子李琼俊与二皇子李诀一同,共赴皇家寺院大荐福寺主持迎佛法会。
其后那玄玑又是外出游历了一番,所到之处,自然又是极致尊荣,皇帝亲派的护卫团队、后勤团队、宗教团队等等一应俱全,那玄玑暗叹,此番倒是称得圆满。
却不得不掐好了日子回宫面见圣上,因那皇帝李卓,只得三月之寿了。他将于三个月之后的饯春迎夏芍药节,突发脑疾而亡。
第112章 乱点鸳鸯谱
紫宸殿上的皇帝李卓满目沧然。
十日前玄玑法师游历归来, 飘然而至,面上庄重非凡、极为缓慢地对他行了一个“五体投地”的大礼。
便在那时,李卓的心仿若被投向了一重虚空幻境, 悬惑而刺痛, 他知道, 定有自己、乃至法师也无法解决的大事, 不妙了。
只见那玄玑法师将额头抵触于冰冷的金砖之上, 纹丝不动,沉缓之声中带了些微的颤抖:
“陛下……贫僧万死。”他稳稳趴伏在地的身躯,此刻好似也在隐隐发抖, “紫薇帝星, 光黯欲坠, 天机所示……大限恐至。此……非贫僧之言,乃是……天命!”
李卓惊得目眦欲裂。近几月来, 他偶感脑中刺痛,时而眩晕,突至眼前模糊一片,心中便隐隐不安。宫中几名太医各有说辞,不过是让他慎起居、节饮食、调情志、避风寒、祛痰火、补气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