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沈皎冷哼一声,提着裙子跑走了。沈檐看着她的背影,只觉得额角生疼。
她这个妹妹真是被宠坏了,从小到大,只要她想要的,就没有他得不到的。只希望母亲这次能好好管管她,不要跟和她胡闹。
沈檐出身簪缨世家,自幼时起,父亲便带兵镇守西北,常年不在家。在他七岁那年,父亲回京述职,常住了一段时间,那时他跟着父亲打拳,练剑,好不快乐。
也是自那时起,他便立志,要做一名像父亲一样保家卫国的大将军。他甚至向父亲许诺,下次见面,会耍一整套剑法给他看。
只是不想,那次一面,便是永远。西北战乱,父亲战死沙场,而母亲那时恰逢怀有身孕,妹妹就这样变成了遗腹子。
那时母亲悲痛欲绝,妹妹也就成了她唯一的精神寄托。后来妹妹出生,母亲给她取了一个最好的名字,皎。
皎若云间月。
父亲是家中独子,祖父祖母年事已高,整个沈家,便都指望着他。他不敢有一丝懈怠,从文到武,他向来逼着自己追求更好。
十五岁时他入军营从军,认识了也是新兵蛋子的辰王。那时他并不晓得他是皇子,只当他是一个说得上话的伙伴。两人风里雨里,出生入死,十八岁时,他拿下了赫赫战功,顺利接过了沈家军。
那时他才知道,谢辰是皇子,而且是个十分不受宠的皇子。
别人出身入死能封侯拜相,而谢辰,顶多是个督卫副将。
只是军中的人都服他,愿意听他的话。
后来边疆平定,他便常住京城。那时的沈皎刚满十岁。
珠圆玉润的小姑娘,一双眼睛水汪汪的如同黑玉,就那么看着你,即使是要天上的星星都恨不得给她摘下来。
沈檐久经沙场,见惯了生死,对于沈皎有时无理的要求,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纵容着。却不想,竟将她惯得如此嚣张跋扈,全然没有一点儿闺阁女子的温柔贤淑。
“哎!”每每想起这些,沈檐便悔不当初。揉了揉发胀的额角,他正说要去书房处理公务,沈母身边伺候的苏嬷嬷就前来请他。
“公子,夫人请你过去一趟。”
沈檐:“……”得,今天这顿骂是逃不掉了。
第73章
苏嬷嬷带着沈檐到主院, 刚一进门,一只茶杯便落在沈檐脚边碎裂开来。
溅起的碎片划过他的脚踝,血迹晕染开来, 沈檐只低头看了一眼, 就看向上首的沈母, 明知故问道:“母亲这是怎么了, 发这么大的脾气?”
他冷眼看向沈母怀里的沈皎, 指桑骂槐道:“你们一个个是怎么伺候的,不知道老夫人身子不好吗?。”
平日里,沈檐在府里都是一副温润的做派, 已是不怒自威, 令人生畏。如今骤然发怒, 吓得在主院伺候的一众下人们“哗啦啦”跪了一地。
坐在沈母身边的沈皎触及到他燃着怒火的眼睛,也不由得缩了缩脖子, 但又想起自己如今有靠山没什么好怕的,梗着脖子瞪了过去。
“做什么,难不成你是想把主院里的人都发卖了,让我老婆子一个人过活不成?”沈母也横眉冷对。
自上次失踪归来后,她这个儿子就总和他对着干。她明显感觉到,儿子有些和她离心了。
对上母亲的怒火,沈檐语气反倒温和下来,温声说:“母亲言重了, 只是母亲如此生气,她们竟没有一人上前劝慰, 着实令儿子生气。”
“我为什么生气难道你不知道吗?”沈母打断他的话,“我且问你,你为了外人斥责皎儿, 可有此事?”
“确有其事,但这件事是皎儿她先”
沈檐想解释,但沈母根本就不给他机会,“皎儿怎么了,不过是让你这个当兄长的帮帮忙而已,你不帮也就罢了,竟还指责她没有教养。”
“是,皎儿从小没了爹,在我跟前长大,是我这个做娘的不好,没有教好她。”沈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拍着胸口,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
这熟悉的味道,让沈檐顿时头大如斗。
但凡沈皎有个不如意,他娘总是用这一套逼他就范。可就事论事,感情之事,是能强迫来的吗,这不是将人往火坑里推吗?
“母亲,”沈檐无奈的叹了口气,“那傅云修已经有了心上人,我不能为了皎儿,便勉强人家。”
但沈母不以为意,“一个通房罢了,算得什么心上人,到时候发卖不就行了。”
相同的话术,让沈檐瞬间想起两年前,她也是这番说辞。
“一个乡下人罢了,无媒无聘,算得什么成婚。给点钱打发了就是了。”
记忆回溯,往日种种,今日种种,一起叠加让沈檐顿时怒火中烧,“感情之事又岂能勉强,母亲为何总是强人所难,非要将有情人分离?”
“你这话什么意思?”沈母“噌”地一下站起身来,“你是在指责我吗?”
沈檐即使再气,也怕真将沈母气出个好歹来,到底软了声音,“儿子不敢。”
怕自己再待下去会说出更难听的话来,沈檐选择暂时回避,“这件事恕儿子无能,母亲还是死了这条心吧!”
他说这话时,看向的却是沈皎。沈皎被他慑人的目光吓到,心虚的移开了头。
“你,你这逆子!”沈母气指着他,眼巴巴地看着沈檐走出大门,才终于说出一句完整的话来,“你这是怨我,怨我拆散了你们。我告诉你,便是我死了,也断不会让那乡下人进门,拉低我沈家的门楣。”
从主院出来,沈檐看着眼前曲曲折折的走廊,只觉得心力交瘁。
自打他失踪归来后,母亲对沈皎是越发溺爱和偏执了。她难道不清楚,惯子如杀子,她这样惯着沈皎,迟早会出事。
反正这一次,他绝不会妥协。
主院里,沈皎看母亲被大哥气成脸色发青,心中愧疚不已。若不是她来告状,母亲也不会气成这样。同时也怨沈檐,为何平日里什么事儿都能答应她的大哥,在她的婚事上,反应竟这般强烈。
但其实,让沈檐反应强烈的不是她想和傅云修成婚,而是傅云修有心有所爱。他不愿意拆散这对有情人。
只是沈皎可不管这么多,无论怎样,,傅云修这个人,她沈皎都要定了。
客栈里,傅云修刚坐下,便不由得打了个寒噤。
“公子可是冷了?”馒头问。
“没有,估计是有人在念叨我。”傅云修说着,嘴角止不住的上扬。
估计是阿满又在想他了。
只是可惜,他一时半会儿还回不去。
虽说照沈檐的话说傅长泽被释放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看不到人,他终归心里不踏实。来都来了,也不差这两天。
但自己几日不回去,又没个音讯,阿满指定会担心。不若给她写封信吧。
说干就干,傅云修找来小二要了纸笔,思忖片刻,提笔落墨。
卿卿阿满,见字如面。久违芝宇,时切葭思……
傅云修坐在桌前,一写就是大半日。那上头的内容肉麻的,让馒头都不忍直视。
写好信,傅云修亲自找了信客送去,还反复叮嘱让他路上小心,别掉了。
阿满收到信时,是傅云修写好信后的第二日晨起。
如往常一般,阿满起床洗漱,吃过朝食后,准备收拾东西去街上摆摊。却忽然听得外头有人敲门。
阿满本以为又是侯府的人,却不想开门却是个生面孔,确认她就是阿满后,递给她一封信便走了。
看着那信封上遒劲的“阿满亲启”四个字,阿满不用看落款,便知这信是何人写得。
也顾不上摆摊了,阿满回到房中,仔仔细细地净了手,这才小心翼翼地将信封拆开。
而信上开头的第一句话,边让阿满红了脸。
俗话说事以密成,傅云修怕书信半路掉了落在有心人手里,所以信中并未写有关傅长泽的事儿,更多的是自己的近况,以及对阿满的想念。
还说自己路过京城官学,修建的十分古朴典雅,以后可以让他们的孩子也来这里读书。还说自己看中了一款青玉簪子,十分衬她,还后悔去京城时没带着她,如今长夜漫漫,只能伴着思念入睡。
信的末尾还有一句:鄙寓均安,可释远念。
“嘁,什么跟什么嘛,谁念了。”阿满嘴上嫌弃,那笑容却灿烂的如初升的太阳。
不过想想,傅云修都给她写信了,她是不是也该回信一封才合适。
她这个妹妹真是被宠坏了,从小到大,只要她想要的,就没有他得不到的。只希望母亲这次能好好管管她,不要跟和她胡闹。
沈檐出身簪缨世家,自幼时起,父亲便带兵镇守西北,常年不在家。在他七岁那年,父亲回京述职,常住了一段时间,那时他跟着父亲打拳,练剑,好不快乐。
也是自那时起,他便立志,要做一名像父亲一样保家卫国的大将军。他甚至向父亲许诺,下次见面,会耍一整套剑法给他看。
只是不想,那次一面,便是永远。西北战乱,父亲战死沙场,而母亲那时恰逢怀有身孕,妹妹就这样变成了遗腹子。
那时母亲悲痛欲绝,妹妹也就成了她唯一的精神寄托。后来妹妹出生,母亲给她取了一个最好的名字,皎。
皎若云间月。
父亲是家中独子,祖父祖母年事已高,整个沈家,便都指望着他。他不敢有一丝懈怠,从文到武,他向来逼着自己追求更好。
十五岁时他入军营从军,认识了也是新兵蛋子的辰王。那时他并不晓得他是皇子,只当他是一个说得上话的伙伴。两人风里雨里,出生入死,十八岁时,他拿下了赫赫战功,顺利接过了沈家军。
那时他才知道,谢辰是皇子,而且是个十分不受宠的皇子。
别人出身入死能封侯拜相,而谢辰,顶多是个督卫副将。
只是军中的人都服他,愿意听他的话。
后来边疆平定,他便常住京城。那时的沈皎刚满十岁。
珠圆玉润的小姑娘,一双眼睛水汪汪的如同黑玉,就那么看着你,即使是要天上的星星都恨不得给她摘下来。
沈檐久经沙场,见惯了生死,对于沈皎有时无理的要求,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纵容着。却不想,竟将她惯得如此嚣张跋扈,全然没有一点儿闺阁女子的温柔贤淑。
“哎!”每每想起这些,沈檐便悔不当初。揉了揉发胀的额角,他正说要去书房处理公务,沈母身边伺候的苏嬷嬷就前来请他。
“公子,夫人请你过去一趟。”
沈檐:“……”得,今天这顿骂是逃不掉了。
第73章
苏嬷嬷带着沈檐到主院, 刚一进门,一只茶杯便落在沈檐脚边碎裂开来。
溅起的碎片划过他的脚踝,血迹晕染开来, 沈檐只低头看了一眼, 就看向上首的沈母, 明知故问道:“母亲这是怎么了, 发这么大的脾气?”
他冷眼看向沈母怀里的沈皎, 指桑骂槐道:“你们一个个是怎么伺候的,不知道老夫人身子不好吗?。”
平日里,沈檐在府里都是一副温润的做派, 已是不怒自威, 令人生畏。如今骤然发怒, 吓得在主院伺候的一众下人们“哗啦啦”跪了一地。
坐在沈母身边的沈皎触及到他燃着怒火的眼睛,也不由得缩了缩脖子, 但又想起自己如今有靠山没什么好怕的,梗着脖子瞪了过去。
“做什么,难不成你是想把主院里的人都发卖了,让我老婆子一个人过活不成?”沈母也横眉冷对。
自上次失踪归来后,她这个儿子就总和他对着干。她明显感觉到,儿子有些和她离心了。
对上母亲的怒火,沈檐语气反倒温和下来,温声说:“母亲言重了, 只是母亲如此生气,她们竟没有一人上前劝慰, 着实令儿子生气。”
“我为什么生气难道你不知道吗?”沈母打断他的话,“我且问你,你为了外人斥责皎儿, 可有此事?”
“确有其事,但这件事是皎儿她先”
沈檐想解释,但沈母根本就不给他机会,“皎儿怎么了,不过是让你这个当兄长的帮帮忙而已,你不帮也就罢了,竟还指责她没有教养。”
“是,皎儿从小没了爹,在我跟前长大,是我这个做娘的不好,没有教好她。”沈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拍着胸口,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
这熟悉的味道,让沈檐顿时头大如斗。
但凡沈皎有个不如意,他娘总是用这一套逼他就范。可就事论事,感情之事,是能强迫来的吗,这不是将人往火坑里推吗?
“母亲,”沈檐无奈的叹了口气,“那傅云修已经有了心上人,我不能为了皎儿,便勉强人家。”
但沈母不以为意,“一个通房罢了,算得什么心上人,到时候发卖不就行了。”
相同的话术,让沈檐瞬间想起两年前,她也是这番说辞。
“一个乡下人罢了,无媒无聘,算得什么成婚。给点钱打发了就是了。”
记忆回溯,往日种种,今日种种,一起叠加让沈檐顿时怒火中烧,“感情之事又岂能勉强,母亲为何总是强人所难,非要将有情人分离?”
“你这话什么意思?”沈母“噌”地一下站起身来,“你是在指责我吗?”
沈檐即使再气,也怕真将沈母气出个好歹来,到底软了声音,“儿子不敢。”
怕自己再待下去会说出更难听的话来,沈檐选择暂时回避,“这件事恕儿子无能,母亲还是死了这条心吧!”
他说这话时,看向的却是沈皎。沈皎被他慑人的目光吓到,心虚的移开了头。
“你,你这逆子!”沈母气指着他,眼巴巴地看着沈檐走出大门,才终于说出一句完整的话来,“你这是怨我,怨我拆散了你们。我告诉你,便是我死了,也断不会让那乡下人进门,拉低我沈家的门楣。”
从主院出来,沈檐看着眼前曲曲折折的走廊,只觉得心力交瘁。
自打他失踪归来后,母亲对沈皎是越发溺爱和偏执了。她难道不清楚,惯子如杀子,她这样惯着沈皎,迟早会出事。
反正这一次,他绝不会妥协。
主院里,沈皎看母亲被大哥气成脸色发青,心中愧疚不已。若不是她来告状,母亲也不会气成这样。同时也怨沈檐,为何平日里什么事儿都能答应她的大哥,在她的婚事上,反应竟这般强烈。
但其实,让沈檐反应强烈的不是她想和傅云修成婚,而是傅云修有心有所爱。他不愿意拆散这对有情人。
只是沈皎可不管这么多,无论怎样,,傅云修这个人,她沈皎都要定了。
客栈里,傅云修刚坐下,便不由得打了个寒噤。
“公子可是冷了?”馒头问。
“没有,估计是有人在念叨我。”傅云修说着,嘴角止不住的上扬。
估计是阿满又在想他了。
只是可惜,他一时半会儿还回不去。
虽说照沈檐的话说傅长泽被释放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看不到人,他终归心里不踏实。来都来了,也不差这两天。
但自己几日不回去,又没个音讯,阿满指定会担心。不若给她写封信吧。
说干就干,傅云修找来小二要了纸笔,思忖片刻,提笔落墨。
卿卿阿满,见字如面。久违芝宇,时切葭思……
傅云修坐在桌前,一写就是大半日。那上头的内容肉麻的,让馒头都不忍直视。
写好信,傅云修亲自找了信客送去,还反复叮嘱让他路上小心,别掉了。
阿满收到信时,是傅云修写好信后的第二日晨起。
如往常一般,阿满起床洗漱,吃过朝食后,准备收拾东西去街上摆摊。却忽然听得外头有人敲门。
阿满本以为又是侯府的人,却不想开门却是个生面孔,确认她就是阿满后,递给她一封信便走了。
看着那信封上遒劲的“阿满亲启”四个字,阿满不用看落款,便知这信是何人写得。
也顾不上摆摊了,阿满回到房中,仔仔细细地净了手,这才小心翼翼地将信封拆开。
而信上开头的第一句话,边让阿满红了脸。
俗话说事以密成,傅云修怕书信半路掉了落在有心人手里,所以信中并未写有关傅长泽的事儿,更多的是自己的近况,以及对阿满的想念。
还说自己路过京城官学,修建的十分古朴典雅,以后可以让他们的孩子也来这里读书。还说自己看中了一款青玉簪子,十分衬她,还后悔去京城时没带着她,如今长夜漫漫,只能伴着思念入睡。
信的末尾还有一句:鄙寓均安,可释远念。
“嘁,什么跟什么嘛,谁念了。”阿满嘴上嫌弃,那笑容却灿烂的如初升的太阳。
不过想想,傅云修都给她写信了,她是不是也该回信一封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