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北境冬季严寒,连年干旱,赤地千里,流民失所,易子而食。朝廷屡次赈济,然贪墨横行,杯水车薪。所以,当如何根治此患?”
琉璃心光芒平稳,鎏金内蕴,应答如流:
“治标需治本。其一,革新吏治,派刚正不阿之钦差,持尚方宝剑,严查赈灾款项,凡贪墨者,立斩不赦,以儆效尤。”
“其二,兴修水利,制定十年策,在北境开渠、筑坝、掘井,变旱地为沃土。”
“其三,引导流民以工代赈,参与水利建设,安身心,为后世奠基。”
“其四,推广耐旱作物,如粟、黍,教民新的耕作之法。”
顾文匪意识微动,此答条理清晰,切中要害,甚至比他与幕僚商议的更为周全。
他不甘示弱,再问尖锐问题:
“边疆大将拥兵自重,尾大不掉,朝廷赏赐则索求无度,稍不如意便阳奉阴违。应该如何制衡,才能使其既能为国御敌,又不会生出不臣之心?”
琉璃心光芒流转:
“古语有云,善御将者,恩威并施,分权制衡。”
“其一,遣监军,选精通军务、忠诚可靠之文臣,忠心耿耿才能堪大用。”
“其二,定期轮调副将,故而将领不能久居一地,培植私党。”
“其三,保障粮饷供给,但输送渠道需掌握于朝廷直接委派的官员手中,使将依赖朝廷而非自立山头。”
“其四,厚赏功,严惩过,律法面前,一视同仁。”
“封建统治之下,统治者德行决定下面官员行为,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所以,当朝君王自身需文治武功,当真为国之未来着想。”
顾文匪心中已然震动,他深吸一口气,问出第三个,也是他思索许久,关乎帝国未来的难题:
“天下承平已久,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应该如何破解,既能抑制豪强,又不至于动摇国本?”
琉璃心顿了顿:
“这题并不难,但凡土地非国有,历朝历代都有此问。”
“解法无非是刚柔并济,循序渐进。”
“其一,推行‘限田令’,规定贵族、官僚占有土地之上限,超额者由国家强制分予,分配给无地佃农。”
“其二,重新丈量全国土地,绘制鱼鳞图册,使赋税征收公平,杜绝隐田逃税。”
“其三,鼓励垦荒,新垦之地数年之内免征税赋,吸引流民。”
“此举必触怒权贵,需君王有极大决心与魄力,且徐徐图之,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就是功败垂成。”
三问既毕,顾文匪的意识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他心中的惊涛骇浪难以平复。
这三个问题,他与其麾下众人反复商讨仍然觉棘手,而这颗诡异的琉璃心,竟能在瞬息间给出如此深刻、系统且极具操作性的方略。
这已非寻常“见识”可以形容,其视野开阔,思虑深远,仿佛站在云端俯瞰整个王朝的脉络。
说不可怕那是假的。
这妖怪……当真有着鬼神莫测之能。
琉璃心感知到他意识的震动,光芒温和下来,轻声问道:
“现在,你觉得,我有资格当你的老师了吗?朝权要你的专一与忠诚,其实并没有错。”
这颗琉璃心所展现的、超越时代的治国智慧,确实在一瞬间撼动了顾文匪,让他不得不暂时收敛起傲慢,去正视这个自称“系统”的存在。
然而,涉及私情,尤其是与朝权那段不堪回首的过往,他的壁垒依旧森严。
“孤乃一国储君,未来天子。孤之婚配,关乎国本,关乎皇嗣延绵,关乎前朝平衡。孤谈论‘专一’,岂非如同与猛虎谈论素食,荒谬至极。”顾文匪冷声道。
琉璃心的光芒平和地流转,并未因他的讥讽而动怒,声音依旧空灵而充满耐心:
“我们暂且抛开身份,只论‘人’。若你真心爱慕一人,视他为此生唯一,难道不愿与他相守,眼中再不容他人吗?”
“爱慕?”
顾文匪冷笑,
“孤承认,当年确实对朝权,有过几分迷恋。”
“他颜色好,知情趣,伏低做小时,确实能取悦孤。但这与江山社稷相比,轻如鸿毛。为君者,岂能沉溺于区区私情?”
琉璃心缓缓道,
“若真如你所言,只是视作玩物,当他‘背叛’你时,你又为何会如此愤怒,恨意滔天,绵延三年不息,甚至超越了被夺去储君之位的恨意?”
“顾文匪,你的恨,恰恰证明了他在你心中的分量,远非一个寻常玩物可比。”
顾文匪厉声反驳:
“孤恨的是背叛本身!是信任被践踏!与他是谁无关!”
“是吗?”
琉璃心的光芒微微闪烁,带着洞察人心的力量,
“若是一个寻常宫女、太监背叛了你,你会如此大动干戈,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用尽手段折辱折磨,却又在看到他濒死脆弱时,心生烦躁与不舍吗?”
“孤没有不舍!”顾文匪否认得又快又急。
琉璃心不与他争辩,转而问道:
“那你可曾想过,他为何会因你要娶丞相之女,便行此险着,如此害你?”
“自是因他贪得无厌,痴心妄想!”
顾文匪毫不犹豫地回答,
“一个阉人,竟敢奢求独占孤,不是疯了是什么?”
“不,那恰恰是因为他付出了真心。”
琉璃心的声音带着一丝悠远的叹息,
“他将你视作了唯一的依靠,全部的情感寄托。或许他方式极端,铸成大错,但其根源,或许正是源于你曾给过他‘唯一’的错觉,却又亲手打碎。”
“你享受了他的全心依附,却未曾给予对等的尊重。在你看来理所当然的政治联姻,于他而言,便是灭顶之灾。”
顾文匪沉默了。
他从未从这个角度去思考过朝权的动机。
在他所受的教育和所处的环境中,权力与欲望才是永恒的主题,真心?那太奢侈,也太可笑。
“即便是寻常百姓家,夫妻之间,也讲求一个‘忠’字。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这并非仅仅是道德约束,亦是维系情感与信任的办法。”
琉璃心继续引导,
“你要求臣子忠诚,要求百姓守法,为何独独在自身情感上,认为可以肆意妄为,而不必承担后果?”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此言,放之于亲密之情,亦然。”
“可孤是太子!”顾文匪挣扎着,固守着他最后的堡垒。
“你首先是人。”
琉璃心的光芒变得庄重,
“一个无法理解并尊重‘唯一’与‘真心’的人,一个将身边所有人都视为可利用、可替代之物的人,最终得到的,也只会是算计与背叛。你的孤独与猜疑,将伴随你的权柄一同增长,直至将你吞噬。”
“看看你此刻对朝权所做的一切。”
琉璃心的声音带着悲悯,
“极尽的折辱,真的让你感到快乐了吗?还是说,在那报复的快感之下,是更深的空虚与连你自己都不愿承认的痛苦?”
“摧毁一个曾经对你倾注真心的人,并不能填补你内心的空洞,只会让它越来越大。”
“孤……”
顾文匪哑口无言,终于见识到了这个琉璃心的厉害之处,
“孤只是……”
“恨与爱,有时不过一线之隔。”
琉璃心轻声道,
“因爱故生忧,因爱故生怖,因爱故生恨。若全然无情,又何来如此深刻的恨意?”
混沌的虚无中,顾文匪仿佛听到了自己灵魂深处,有什么东西正在碎裂的声音。
那是由傲慢、偏见、皇权教育构筑起的坚固壁垒,此刻,正被这诡异琉璃心的话语,敲开了一道细微的裂缝。
琉璃心的光芒在虚无中稳定地流转,那空灵的声音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平静,抛出了重磅讯息:
“我还可以告诉你一个,你追寻了三年也未得真相的秘密——你不是一直都觉得很疑惑吗,为何你的父皇,会因区区一头垂死老鹰的‘不敬’,便如此决绝地将你,他曾经寄予厚望的太子,废黜并流放到这北境苦寒之地。”
顾文匪的意识骤然绷紧。
这个疑问,如同梦魇般缠绕了他整整三年!
他始终无法理解,为何一次看似“失仪”的献礼,会引来父皇那般雷霆震怒,丝毫不念及父子之情与前功。
“你知道什么?”顾文匪的意识带着急切,“告诉孤。”
琉璃心的光芒微微闪烁:“因为,你并非皇帝的血脉。”
琉璃心光芒平稳,鎏金内蕴,应答如流:
“治标需治本。其一,革新吏治,派刚正不阿之钦差,持尚方宝剑,严查赈灾款项,凡贪墨者,立斩不赦,以儆效尤。”
“其二,兴修水利,制定十年策,在北境开渠、筑坝、掘井,变旱地为沃土。”
“其三,引导流民以工代赈,参与水利建设,安身心,为后世奠基。”
“其四,推广耐旱作物,如粟、黍,教民新的耕作之法。”
顾文匪意识微动,此答条理清晰,切中要害,甚至比他与幕僚商议的更为周全。
他不甘示弱,再问尖锐问题:
“边疆大将拥兵自重,尾大不掉,朝廷赏赐则索求无度,稍不如意便阳奉阴违。应该如何制衡,才能使其既能为国御敌,又不会生出不臣之心?”
琉璃心光芒流转:
“古语有云,善御将者,恩威并施,分权制衡。”
“其一,遣监军,选精通军务、忠诚可靠之文臣,忠心耿耿才能堪大用。”
“其二,定期轮调副将,故而将领不能久居一地,培植私党。”
“其三,保障粮饷供给,但输送渠道需掌握于朝廷直接委派的官员手中,使将依赖朝廷而非自立山头。”
“其四,厚赏功,严惩过,律法面前,一视同仁。”
“封建统治之下,统治者德行决定下面官员行为,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所以,当朝君王自身需文治武功,当真为国之未来着想。”
顾文匪心中已然震动,他深吸一口气,问出第三个,也是他思索许久,关乎帝国未来的难题:
“天下承平已久,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应该如何破解,既能抑制豪强,又不至于动摇国本?”
琉璃心顿了顿:
“这题并不难,但凡土地非国有,历朝历代都有此问。”
“解法无非是刚柔并济,循序渐进。”
“其一,推行‘限田令’,规定贵族、官僚占有土地之上限,超额者由国家强制分予,分配给无地佃农。”
“其二,重新丈量全国土地,绘制鱼鳞图册,使赋税征收公平,杜绝隐田逃税。”
“其三,鼓励垦荒,新垦之地数年之内免征税赋,吸引流民。”
“此举必触怒权贵,需君王有极大决心与魄力,且徐徐图之,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就是功败垂成。”
三问既毕,顾文匪的意识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他心中的惊涛骇浪难以平复。
这三个问题,他与其麾下众人反复商讨仍然觉棘手,而这颗诡异的琉璃心,竟能在瞬息间给出如此深刻、系统且极具操作性的方略。
这已非寻常“见识”可以形容,其视野开阔,思虑深远,仿佛站在云端俯瞰整个王朝的脉络。
说不可怕那是假的。
这妖怪……当真有着鬼神莫测之能。
琉璃心感知到他意识的震动,光芒温和下来,轻声问道:
“现在,你觉得,我有资格当你的老师了吗?朝权要你的专一与忠诚,其实并没有错。”
这颗琉璃心所展现的、超越时代的治国智慧,确实在一瞬间撼动了顾文匪,让他不得不暂时收敛起傲慢,去正视这个自称“系统”的存在。
然而,涉及私情,尤其是与朝权那段不堪回首的过往,他的壁垒依旧森严。
“孤乃一国储君,未来天子。孤之婚配,关乎国本,关乎皇嗣延绵,关乎前朝平衡。孤谈论‘专一’,岂非如同与猛虎谈论素食,荒谬至极。”顾文匪冷声道。
琉璃心的光芒平和地流转,并未因他的讥讽而动怒,声音依旧空灵而充满耐心:
“我们暂且抛开身份,只论‘人’。若你真心爱慕一人,视他为此生唯一,难道不愿与他相守,眼中再不容他人吗?”
“爱慕?”
顾文匪冷笑,
“孤承认,当年确实对朝权,有过几分迷恋。”
“他颜色好,知情趣,伏低做小时,确实能取悦孤。但这与江山社稷相比,轻如鸿毛。为君者,岂能沉溺于区区私情?”
琉璃心缓缓道,
“若真如你所言,只是视作玩物,当他‘背叛’你时,你又为何会如此愤怒,恨意滔天,绵延三年不息,甚至超越了被夺去储君之位的恨意?”
“顾文匪,你的恨,恰恰证明了他在你心中的分量,远非一个寻常玩物可比。”
顾文匪厉声反驳:
“孤恨的是背叛本身!是信任被践踏!与他是谁无关!”
“是吗?”
琉璃心的光芒微微闪烁,带着洞察人心的力量,
“若是一个寻常宫女、太监背叛了你,你会如此大动干戈,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用尽手段折辱折磨,却又在看到他濒死脆弱时,心生烦躁与不舍吗?”
“孤没有不舍!”顾文匪否认得又快又急。
琉璃心不与他争辩,转而问道:
“那你可曾想过,他为何会因你要娶丞相之女,便行此险着,如此害你?”
“自是因他贪得无厌,痴心妄想!”
顾文匪毫不犹豫地回答,
“一个阉人,竟敢奢求独占孤,不是疯了是什么?”
“不,那恰恰是因为他付出了真心。”
琉璃心的声音带着一丝悠远的叹息,
“他将你视作了唯一的依靠,全部的情感寄托。或许他方式极端,铸成大错,但其根源,或许正是源于你曾给过他‘唯一’的错觉,却又亲手打碎。”
“你享受了他的全心依附,却未曾给予对等的尊重。在你看来理所当然的政治联姻,于他而言,便是灭顶之灾。”
顾文匪沉默了。
他从未从这个角度去思考过朝权的动机。
在他所受的教育和所处的环境中,权力与欲望才是永恒的主题,真心?那太奢侈,也太可笑。
“即便是寻常百姓家,夫妻之间,也讲求一个‘忠’字。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这并非仅仅是道德约束,亦是维系情感与信任的办法。”
琉璃心继续引导,
“你要求臣子忠诚,要求百姓守法,为何独独在自身情感上,认为可以肆意妄为,而不必承担后果?”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此言,放之于亲密之情,亦然。”
“可孤是太子!”顾文匪挣扎着,固守着他最后的堡垒。
“你首先是人。”
琉璃心的光芒变得庄重,
“一个无法理解并尊重‘唯一’与‘真心’的人,一个将身边所有人都视为可利用、可替代之物的人,最终得到的,也只会是算计与背叛。你的孤独与猜疑,将伴随你的权柄一同增长,直至将你吞噬。”
“看看你此刻对朝权所做的一切。”
琉璃心的声音带着悲悯,
“极尽的折辱,真的让你感到快乐了吗?还是说,在那报复的快感之下,是更深的空虚与连你自己都不愿承认的痛苦?”
“摧毁一个曾经对你倾注真心的人,并不能填补你内心的空洞,只会让它越来越大。”
“孤……”
顾文匪哑口无言,终于见识到了这个琉璃心的厉害之处,
“孤只是……”
“恨与爱,有时不过一线之隔。”
琉璃心轻声道,
“因爱故生忧,因爱故生怖,因爱故生恨。若全然无情,又何来如此深刻的恨意?”
混沌的虚无中,顾文匪仿佛听到了自己灵魂深处,有什么东西正在碎裂的声音。
那是由傲慢、偏见、皇权教育构筑起的坚固壁垒,此刻,正被这诡异琉璃心的话语,敲开了一道细微的裂缝。
琉璃心的光芒在虚无中稳定地流转,那空灵的声音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平静,抛出了重磅讯息:
“我还可以告诉你一个,你追寻了三年也未得真相的秘密——你不是一直都觉得很疑惑吗,为何你的父皇,会因区区一头垂死老鹰的‘不敬’,便如此决绝地将你,他曾经寄予厚望的太子,废黜并流放到这北境苦寒之地。”
顾文匪的意识骤然绷紧。
这个疑问,如同梦魇般缠绕了他整整三年!
他始终无法理解,为何一次看似“失仪”的献礼,会引来父皇那般雷霆震怒,丝毫不念及父子之情与前功。
“你知道什么?”顾文匪的意识带着急切,“告诉孤。”
琉璃心的光芒微微闪烁:“因为,你并非皇帝的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