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就该如此!
这等霍乱朝纲的阉贼,合该被殿下如此践踏!
他看向朝权的眼神,鄙夷之中更添了几分看好戏的意味。
一瞬间,不知道是想到了什么,朝权的指尖几不可察地颤抖了一下,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他依旧维持着奉上虎符的姿势,长而密的睫毛在苍白的面颊上投下两小片扇形的阴影。
“殿下说笑了。”
朝权的声音依旧平稳,
“奴婢此行,为传达陛下旨意,协助殿下平定叛乱。殿下若觉奴婢碍眼,奴婢可于宫外等候。”
“呵。”
顾文匪终于伸手,却不是去接虎符,而是用指尖轻轻抬起了朝权的下巴。
这个动作太过亲密,也太过羞辱,卫林纶和随从们皆露出或诧异或鄙夷的神色。
顾文匪微微眯起眼睛,指尖在朝权下颌的皮肤上轻轻摩挲,如同把玩一件瓷器,
“协助我,你配吗?”
他说得轻慢而残忍。
一瞬间,朝权的瞳孔几不可察地收缩了一下,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他甚至微微扬起唇角,露出一抹堪称温顺的笑容:
“殿下若觉得奴婢不配,自然是奴婢的错。只是京城烽火,万民安危,怕是等不起殿下斟酌这些细枝末节了。”
顾文匪的眸色骤然转深,捏着朝权下巴的力道不自觉地加重了几分,在那冷白的皮肤上留下了红痕。
“你在用天下人来压孤?”他声音低沉,蕴含着风暴。
“奴婢不敢。”
朝权微微垂眸,长睫轻颤,显出几分恰到好处的脆弱,语气却依旧平稳,
“只是望殿下以社稷为重。”
卫林纶等人看着那阉人竟敢如此与殿下对峙,心中鄙夷更甚,果然是奸猾之徒!
许久,顾文匪终于松开了手,仿佛碰了什么不洁之物。
他一把接过朝权手中的虎符,指尖在那冰冷的青铜上用力摩挲,几乎要捏碎它。
“好。”
顾文匪的唇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既然是天下将倾,孤岂有推辞的道理?”
他转身走向行宫大门,玄色的衣摆在风雪中猎猎作响。
“都进来吧。”
卫林纶立刻跟上,经过朝权身边时,投去一个充满警告和轻蔑的眼神,低声道:
“提督,谨言慎行,莫要再触怒殿下!”
朝权微微垂下眼帘,掩去眸中一闪而过的复杂情绪。
他轻轻抚过下颌那抹刺目的红痕,整理了一下因顾文匪而弄皱的衣领,迈步跟了上去。
猩红的官袍在皑皑雪地中拖出一道长长的痕迹,像是一道许久未愈合的、鲜血淋漓的伤口。
行宫内部比外面看起来更加破败。
这毕竟是流放之地,自然受好不到哪里去。
穿过前庭,廊柱的朱漆剥落得厉害,露出里面灰败的木芯。
积雪从破损的屋檐缝隙间漏下,在廊道上凝成一根根长短不一的冰棱,像倒悬的利剑。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陈腐的寒气,地龙显然早已废弃多时,只有正殿深处隐约透出一点微弱的炭火气息。
顾文匪径直走向主位,拂袖坐下,姿态慵懒却带着无形的压迫。他甚至没有看一眼跟着进来的朝权,仿佛那人不存在一般。
“卫统领,详细说说吧,京城如今是个什么光景?”
他端起旁边老仆颤巍巍奉上的热茶,吹了吹浮沫,目光落在卫林纶身上。
卫林纶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开始禀报二皇子如何勾结部分边军、围困皇城、控制内阁大臣等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变故。
“回殿下,二皇子于半月前,趁陛下病重,联合京畿大营副将及部分文臣,以‘清君侧’为名,控制了皇城四门及宫禁。”
“目前陛下被困于养心殿,与外界联络中断。京城九门已闭,消息难以传递。”
朝权依旧站在殿中,手持那枚沉重的虎符,猩红的袍服在灰暗的殿宇内显得格外突兀。
他微垂着眼,如同一个没有生命的摆设,安静地听着卫林纶的叙述,仿佛那些关乎生死存亡的消息与他无关。
顾文匪听得认真,偶尔插问一两句关键细节,与卫林纶一来一往,完全将朝权晾在了一边。
殿内的空气仿佛凝滞,只有卫林纶的声音和炭盆里偶尔爆开的噼啪声。
时间一点点流逝,窗外的雪光渐渐西斜。
终于,在卫林纶大致禀报完毕,殿内陷入短暂沉默时,顾文匪仿佛才终于想起了殿中还站着一个人。
他的目光慢悠悠地转向朝权,带着一种审视玩味的冰冷。
“提督,站着不累吗?”他淡淡开口,语气里听不出喜怒。
朝权微微抬眸,对上他的视线,没有说话。
顾文匪唇角勾起一抹没什么温度的弧度:“孤让你站着了吗?”
顿了顿,朝权沉默一瞬,随即,撩起袍角,姿态标准而恭顺地跪了下去。
冰冷的地面透过薄薄的官袍,瞬间传来刺骨的寒意。他依旧高高举着那枚虎符,手臂平稳,没有一丝颤抖。
为奴为婢,下跪这是最简单不过的事情了,也是最常见的。
要是跪都不会跪,朝权没道理坐上这提督之位。
顾文匪看着他跪下的动作,眼神深处掠过一丝极淡的、近乎残忍的满意。
他没有立刻让朝权起来,反而重新看向卫林纶,又询问起一些军务细节,比如中都军的现状、粮草储备、可能的进军路线等等。
这一谈,又是大半个时辰。
殿内的光线愈发昏暗,老仆悄悄进来点燃了烛火。
跳跃的烛光映在朝权苍白平静的脸上,也映在他手中那枚冷硬的虎符上。
他跪得笔直,只有额角渗出的一层细密冷汗,昭示着他并非毫无知觉。
卫林纶汇报间隙,眼角余光瞥见依旧跪在地上的朝权。
看着那曾经在朝堂上翻云覆雨、连内阁阁老都要礼让三分的东厂提督,此刻如同最卑贱的奴仆般跪地,心中那股因阉人乱政而积郁的恶气,终于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畅快之余,却又隐隐生出一丝难以言喻的寒意——这阉人,竟能忍到如此地步?
不过,就算是不能忍,也必须忍了。
这一行人之中除了禁卫军之外,就是一些东厂的阉人,数量也不过十几二十人罢了,一是随行护卫,二是殿下金尊玉贵,自然需要奴婢照顾。
朝权,顶多是一个官职比较高的阉人罢了,离开了整个东厂之后,又能够翻出什么浪来呢?
谈了好一会。
终于,顾文匪似乎与卫林纶谈完了正事。
他挥挥手,示意卫林纶可以先下去休息,准备明日启程事宜。
卫林纶躬身告退,经过朝权身边时,脚步微顿,面露嘲讽,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快步离开了大殿。
殿内只剩下顾文匪和跪着的朝权,空气仿佛瞬间变得更加粘稠压抑。
顾文匪没有起身,他依旧慵懒地靠在椅背上,指尖轻轻敲击着扶手,目光如同实质,一寸寸地扫过朝权低垂的头顶、挺直的脊背、以及那双稳稳托着虎符的手。
“提督,”他忽然开口,声音在空旷的大殿里显得格外清晰,“你是个聪明人。”
朝权没有回应,只是维持着跪姿。
“但有时候,聪明反被聪明误。”
顾文匪继续慢条斯理地说道,像是在点评一件无关紧要的物品,
“仔细想想,你究竟错在哪了。”
他的语气很平缓,却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审判意味。
朝权举着虎符的手臂,几不可察地绷紧了一瞬。
顾文匪不再多说,他站起身,缓步走到朝权面前。
玄色的衣摆停在了那片刺目的猩红之前。他俯视着跪在自己脚下的人,如同俯视一只可以随意碾死的蝼蚁。
然后,顾文匪伸出手,并没有去接那虎符,而是用指尖,轻轻拂过朝权托着虎符的手背。
那触感冰凉,带着薄茧,激起朝权皮肤一阵细微的战栗。
“想不明白,就慢慢想。”
顾文匪的声音几乎贴着他的头顶响起,带着温热的气息,内容却冰冷刺骨,
“孤,有的是时间。”
说完,顾文匪才慢悠悠地,从朝权手中取走了那枚象征着十万大军的虎符。
顾文匪指尖离开的瞬间,朝权的手臂因为长时间的紧绷和骤然放松,控制不住地微微颤抖了一下。
“呵。”
顾文匪注意到了这个细微的动作,唇角那抹嘲讽的弧度加深了些许。
他不再看朝权一眼,握着虎符,转身便走,玄色的身影很快消失在殿外渐浓的暮色里。
这等霍乱朝纲的阉贼,合该被殿下如此践踏!
他看向朝权的眼神,鄙夷之中更添了几分看好戏的意味。
一瞬间,不知道是想到了什么,朝权的指尖几不可察地颤抖了一下,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他依旧维持着奉上虎符的姿势,长而密的睫毛在苍白的面颊上投下两小片扇形的阴影。
“殿下说笑了。”
朝权的声音依旧平稳,
“奴婢此行,为传达陛下旨意,协助殿下平定叛乱。殿下若觉奴婢碍眼,奴婢可于宫外等候。”
“呵。”
顾文匪终于伸手,却不是去接虎符,而是用指尖轻轻抬起了朝权的下巴。
这个动作太过亲密,也太过羞辱,卫林纶和随从们皆露出或诧异或鄙夷的神色。
顾文匪微微眯起眼睛,指尖在朝权下颌的皮肤上轻轻摩挲,如同把玩一件瓷器,
“协助我,你配吗?”
他说得轻慢而残忍。
一瞬间,朝权的瞳孔几不可察地收缩了一下,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他甚至微微扬起唇角,露出一抹堪称温顺的笑容:
“殿下若觉得奴婢不配,自然是奴婢的错。只是京城烽火,万民安危,怕是等不起殿下斟酌这些细枝末节了。”
顾文匪的眸色骤然转深,捏着朝权下巴的力道不自觉地加重了几分,在那冷白的皮肤上留下了红痕。
“你在用天下人来压孤?”他声音低沉,蕴含着风暴。
“奴婢不敢。”
朝权微微垂眸,长睫轻颤,显出几分恰到好处的脆弱,语气却依旧平稳,
“只是望殿下以社稷为重。”
卫林纶等人看着那阉人竟敢如此与殿下对峙,心中鄙夷更甚,果然是奸猾之徒!
许久,顾文匪终于松开了手,仿佛碰了什么不洁之物。
他一把接过朝权手中的虎符,指尖在那冰冷的青铜上用力摩挲,几乎要捏碎它。
“好。”
顾文匪的唇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既然是天下将倾,孤岂有推辞的道理?”
他转身走向行宫大门,玄色的衣摆在风雪中猎猎作响。
“都进来吧。”
卫林纶立刻跟上,经过朝权身边时,投去一个充满警告和轻蔑的眼神,低声道:
“提督,谨言慎行,莫要再触怒殿下!”
朝权微微垂下眼帘,掩去眸中一闪而过的复杂情绪。
他轻轻抚过下颌那抹刺目的红痕,整理了一下因顾文匪而弄皱的衣领,迈步跟了上去。
猩红的官袍在皑皑雪地中拖出一道长长的痕迹,像是一道许久未愈合的、鲜血淋漓的伤口。
行宫内部比外面看起来更加破败。
这毕竟是流放之地,自然受好不到哪里去。
穿过前庭,廊柱的朱漆剥落得厉害,露出里面灰败的木芯。
积雪从破损的屋檐缝隙间漏下,在廊道上凝成一根根长短不一的冰棱,像倒悬的利剑。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陈腐的寒气,地龙显然早已废弃多时,只有正殿深处隐约透出一点微弱的炭火气息。
顾文匪径直走向主位,拂袖坐下,姿态慵懒却带着无形的压迫。他甚至没有看一眼跟着进来的朝权,仿佛那人不存在一般。
“卫统领,详细说说吧,京城如今是个什么光景?”
他端起旁边老仆颤巍巍奉上的热茶,吹了吹浮沫,目光落在卫林纶身上。
卫林纶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开始禀报二皇子如何勾结部分边军、围困皇城、控制内阁大臣等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变故。
“回殿下,二皇子于半月前,趁陛下病重,联合京畿大营副将及部分文臣,以‘清君侧’为名,控制了皇城四门及宫禁。”
“目前陛下被困于养心殿,与外界联络中断。京城九门已闭,消息难以传递。”
朝权依旧站在殿中,手持那枚沉重的虎符,猩红的袍服在灰暗的殿宇内显得格外突兀。
他微垂着眼,如同一个没有生命的摆设,安静地听着卫林纶的叙述,仿佛那些关乎生死存亡的消息与他无关。
顾文匪听得认真,偶尔插问一两句关键细节,与卫林纶一来一往,完全将朝权晾在了一边。
殿内的空气仿佛凝滞,只有卫林纶的声音和炭盆里偶尔爆开的噼啪声。
时间一点点流逝,窗外的雪光渐渐西斜。
终于,在卫林纶大致禀报完毕,殿内陷入短暂沉默时,顾文匪仿佛才终于想起了殿中还站着一个人。
他的目光慢悠悠地转向朝权,带着一种审视玩味的冰冷。
“提督,站着不累吗?”他淡淡开口,语气里听不出喜怒。
朝权微微抬眸,对上他的视线,没有说话。
顾文匪唇角勾起一抹没什么温度的弧度:“孤让你站着了吗?”
顿了顿,朝权沉默一瞬,随即,撩起袍角,姿态标准而恭顺地跪了下去。
冰冷的地面透过薄薄的官袍,瞬间传来刺骨的寒意。他依旧高高举着那枚虎符,手臂平稳,没有一丝颤抖。
为奴为婢,下跪这是最简单不过的事情了,也是最常见的。
要是跪都不会跪,朝权没道理坐上这提督之位。
顾文匪看着他跪下的动作,眼神深处掠过一丝极淡的、近乎残忍的满意。
他没有立刻让朝权起来,反而重新看向卫林纶,又询问起一些军务细节,比如中都军的现状、粮草储备、可能的进军路线等等。
这一谈,又是大半个时辰。
殿内的光线愈发昏暗,老仆悄悄进来点燃了烛火。
跳跃的烛光映在朝权苍白平静的脸上,也映在他手中那枚冷硬的虎符上。
他跪得笔直,只有额角渗出的一层细密冷汗,昭示着他并非毫无知觉。
卫林纶汇报间隙,眼角余光瞥见依旧跪在地上的朝权。
看着那曾经在朝堂上翻云覆雨、连内阁阁老都要礼让三分的东厂提督,此刻如同最卑贱的奴仆般跪地,心中那股因阉人乱政而积郁的恶气,终于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畅快之余,却又隐隐生出一丝难以言喻的寒意——这阉人,竟能忍到如此地步?
不过,就算是不能忍,也必须忍了。
这一行人之中除了禁卫军之外,就是一些东厂的阉人,数量也不过十几二十人罢了,一是随行护卫,二是殿下金尊玉贵,自然需要奴婢照顾。
朝权,顶多是一个官职比较高的阉人罢了,离开了整个东厂之后,又能够翻出什么浪来呢?
谈了好一会。
终于,顾文匪似乎与卫林纶谈完了正事。
他挥挥手,示意卫林纶可以先下去休息,准备明日启程事宜。
卫林纶躬身告退,经过朝权身边时,脚步微顿,面露嘲讽,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快步离开了大殿。
殿内只剩下顾文匪和跪着的朝权,空气仿佛瞬间变得更加粘稠压抑。
顾文匪没有起身,他依旧慵懒地靠在椅背上,指尖轻轻敲击着扶手,目光如同实质,一寸寸地扫过朝权低垂的头顶、挺直的脊背、以及那双稳稳托着虎符的手。
“提督,”他忽然开口,声音在空旷的大殿里显得格外清晰,“你是个聪明人。”
朝权没有回应,只是维持着跪姿。
“但有时候,聪明反被聪明误。”
顾文匪继续慢条斯理地说道,像是在点评一件无关紧要的物品,
“仔细想想,你究竟错在哪了。”
他的语气很平缓,却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审判意味。
朝权举着虎符的手臂,几不可察地绷紧了一瞬。
顾文匪不再多说,他站起身,缓步走到朝权面前。
玄色的衣摆停在了那片刺目的猩红之前。他俯视着跪在自己脚下的人,如同俯视一只可以随意碾死的蝼蚁。
然后,顾文匪伸出手,并没有去接那虎符,而是用指尖,轻轻拂过朝权托着虎符的手背。
那触感冰凉,带着薄茧,激起朝权皮肤一阵细微的战栗。
“想不明白,就慢慢想。”
顾文匪的声音几乎贴着他的头顶响起,带着温热的气息,内容却冰冷刺骨,
“孤,有的是时间。”
说完,顾文匪才慢悠悠地,从朝权手中取走了那枚象征着十万大军的虎符。
顾文匪指尖离开的瞬间,朝权的手臂因为长时间的紧绷和骤然放松,控制不住地微微颤抖了一下。
“呵。”
顾文匪注意到了这个细微的动作,唇角那抹嘲讽的弧度加深了些许。
他不再看朝权一眼,握着虎符,转身便走,玄色的身影很快消失在殿外渐浓的暮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