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随后启动车子,消失。
  跟特务接头似的。
  看得姜蘅一阵沉默。
  算了,好歹确实低调了。
  等承包结束……
  姜蘅思索了下,村里人知道她这些蔬菜都卖什么价格后的情况,果断放弃这个想法,能低调还是继续低调吧,低调不了再说。
  老张挺好的!
  -----------------------
  作者有话说:金毛美美(眼睛骤然亮起):肉?!狗听到了,有肉!!!
  承包的事结束!继续冲冲冲!
  本章五十个随机红包~[比心]
  第45章 琐事、开工
  周二, 天气晴朗。
  ‘员工’昨天体检完都重新上岗了。
  一大早,姜蘅先带着陈阿英一起去挤羊奶,随后将它们各自要吃的食物都放在一楼的储物间,小猪仔和小鸡仔小鸭子暂时都是吃小米、碎米这些当主食。
  这些东西在他们镇上的粮油店就能买到, 她要的数量不少, 对方是定期送货。
  除此之外, 它们都可以加上一点鲜嫩的牧草, 数量不用太多, 只是调一下口味。
  母羊来到这才两天,就感觉状态好了不少, 羊奶一早上就挤出来快三升, 姜蘅一度怀疑小羊有没有吃饱, 但一摸小羊肚子, 也是鼓鼓的,才放心继续挤。
  羊奶太多,除了给姜芃带一瓶回去, 剩下的焦糖、布丁喝一瓶, 再就是放门口两瓶,但晚上还要挤一顿奶,估计放院子门口给其他毛绒绒也是喝不完。
  所以再有多的,就给小猪仔加餐。
  挤完奶, 姜蘅就没事了, 抓紧时间去采了两袋子蘑菇,来不及收拾就去村委会。
  这一次村委会这里的人多得跟过年似的, 好多只有逢年过节会回来一趟、甚至过年都不回来的人也都出现在这了,她都有些恍惚,原来他们村这么多人呀。
  然后提前来的姜芃跟她说:“村长说还有好多人没办法赶回来, 已经在昨天签署了电子同意书。”
  姜蘅惊叹:“都发展到这样了吗?”
  “那肯定的啊,想尽办法也要赶紧将这个事定下来。”姜芃嘿嘿一笑:“都怕你跑了呢。”
  姜蘅:“只要他们不搞事,我也懒得折腾。”
  都是一个村的,她赚钱轻松,适当让点利完全没问题。
  前提别搞事。
  姜芃竖大拇指点赞:“潇洒!”
  姜蘅:“……”
  村长这一次再次重复了上次的事,强调了姜蘅愿意维持原来的价格不变,人群里响起一阵阵惊呼和各种感叹,随后就是同意书、签合同这些流程了。
  有了前车之鉴,这一次格外顺利,连之前嘟囔让赚了钱的姜蘅加点价格的事都没有了,就是姜成见着她就立马躲开,估计是在山里迷路的事过于丢人。
  合同是姜蘅提供的,签合同时,姜蘅也跟罗律师打了视频,重新检查一番,折腾到十二点多,才正式签署完毕。
  一共一千亩地,山地占了大半,村集体的地占了小半,根据山地、耕地不同价格,算了不同的费用,最后总价是十万元。
  这笔钱不用她立马交。
  可以几个月后再交,同时还要申请各种符合政策的补贴,实际费用最少能打个八折,但这需要时间,所以村民的钱同样没办法立马拿到手。
  不过合同一签,只要生效了,那他们就安心,都开开心心的回去吃饭了。
  有些刚好在范围内田多的人家,一算发现自家以后每年能多一千三百元的收益,喜的都不直接回去,呼朋唤友招呼:“走走走,买点肉吃!”
  “喝酒不?”有人问:“咱们买点菜,凑一起喝一杯呗?”
  “喝啊!我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必须喝!”
  “我就不喝了,开车回来的,买菜坐我的车去吧?多买点,我吃菜……”
  好多人从城里回来,整个村子都变热闹了许多,就像过年。
  姜蘅因为要搞各种申请,回去时都一点多了,一路上都能碰到不少人,还避让了好几辆车。
  姜芃紧急吃了饭,抓紧时间送货,刚好也和姜蘅擦肩而过。
  是的。
  用不上她了。
  蘑菇就在院子里,沈丽打包好,蔬菜周芸采收后打包好,具体要多少姜芃整理的。
  姜蘅:真爽!
  这才是真正的种田呀!
  当然她也有自己的事——
  联系陈师傅,让他多带几个人。
  这回不只是将承包地给圈了,还要给她院子修一下,搭两个露天灶台,院子左侧本身有雨棚,在这里做饭也不用风吹日晒。
  还要在院子外的位置再搭个棚子,以后工人吃饭就可以在这边吃,她家前院也挺大的,现在有这么多活,也不好总让人带回家做,只能多开发一下这边的地,只是棚子,就算不是她名下,搭个棚子也完全可以。
  跟陈师傅合作过一次,姜蘅对他人品还是有保证,便请他额外帮忙将材料都定一下,陈师傅同样对姜蘅这方面很信任,也一口答应下来。
  还让陈师傅帮忙介绍一下能挖水塘的师傅。
  她名下又多了两个水塘,都是可以扩大的。
  不过具体扩充水塘时间要等半个月后,她只是先联系着,陈师傅那边也要多休息两天,哪怕陈师傅非常热情的说不用,但刚干了那么多天力气活,哪能不休息?
  姜蘅强行将开工日子定在三天后。
  最后去和大伯娘说了下想用爷奶的地在这边重新换个宅基地,她不知道父母和大伯家怎么分的这个老宅,反正属于他们的那部分她可以出钱。
  一问才知道,这宅子当初是一家一半,但为了方便登记,名字是写在大伯名下的。
  占地两百多平,院子就占了大半,爷奶那个年代盖房子很困难,房子主体挺小的,但院子大一点,可以种菜补贴家用,也方便。
  姜蘅估摸着这价格,想出价五万。
  大伯娘那边恨不得白送,反正他们也用不上,两家都是独生女,他们自己结婚后也在自己宅基地上盖了房子,根本住不过来。
  除非以后姜蘅和姜芃都生一堆孩子。
  姜蘅:“……这假设有点可怕。”
  陈阿英嗔道:“有啥可怕的?你跟你姐一个样,一个孩子多孤单啊。”
  姜蘅其实没觉得孤单,只有失去爸妈时才有这个感觉。
  但观念不一样,她也不强求,直接跳过这个话题,继续拉扯,最后打折成了两万,这个房子改到她名下,去村委那边将宅基地换一下,刚好她家周围都是集体所有,也不用跟谁调换。
  为了集中宅基地,姜蘅顺便将自家后院那一百平也给换了,等新的住宅修建时,这个院子也要拆掉。
  而新的宅基地就在原来宅基地的右边几十米处,整体占地面积达到了三百多平。
  可惜她现在没钱,想要建房子,最早也得冬天。
  刚好冬天施工不耽误干活。
  她还想将承包范围中间修一条可以通车的路,方便运输。
  大的小的山头有五个,都是可以开发的,之后计划是要种果树,能混种尽量混种,可以吃到好多种水果就最完美了。
  果树要秋天移栽比较合适,又得是适龄的果树,价格同样不便宜。
  姜蘅简单规划一下,就发现纸上满满都是——缺钱缺钱缺钱!
  开始头秃了。
  她刚长起来的那么多头发苗苗!
  不想了,放平心态。
  反正一步步来。
  现在要做的,自然就是对着已经名义上属于自己的承包地,开工!
  比如买一个小型履带式拖拉机,还有搭配的耕地机、播种机器。
  耕地还是机器更方便。
  不是姜蘅贬低人工,效率上确实不行,尤其他们整个村子好像不超过四头牛,耕不过来这么一大片地。
  这种小型、且能适应他们这边山地的耕地机,这阵子姜蘅也找到一款合适的,就是价格有点贵,一共八万出头,以前的姜蘅买不起,也用不起,人工更划算。
  现在这么大一块地,再用人工,尤其大夏天,姜蘅都心虚。
  再比如——先将多的两个水塘里鱼虾清空。
  不然扩充水塘时,会死很多,浪费了。
  ——
  六月七日,才上岗没几天的陈阿英半下岗。
  照顾牲畜家禽的活,换成了展红。
  没想到真能轮到自己的展红激动地手足无措,特意穿着最整齐的衣服过来,头发什么也都收拾得格外利索,看着跟要逛街似的。
  陈阿英负责教她,见她穿这么好,哭笑不得将人往回推:“你回去换个耐脏的衣服,这处理家畜折腾得很,好好的衣服弄脏了就不好了。”
  展红其实半辈子没正式上班过,昨天通知她、顺便让她去体检时,她人都是飘的。
  年轻时条件不好,没读书,再加上没个一技之长,嫁人后,丈夫又是个老实憨厚卖苦力的,一家子穷得都很普通,勉强供出去了一双儿女,日子稍微好过点,她年纪更大了,也没机会出去干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