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县令给齐家送了奖赏之后,他个人也准备了千两纹银,等着齐贺回乡的时候,进献给他。
  进来翰林学士院便是天子近臣,前途不可限量。
  西柳村这边,里正也说,中了状元的人会跟圣上请旨回乡,拜访州县的官员富商。
  听他如此说,齐家人觉着齐贺不日也该回来了,于是,一家人都去地里收麦子的时候,独独留了二丫和云姐儿在家等着他们。
  可他们不知,里正说的那些都是投机取巧的人。齐贺当初中举的时候,都没有收取贺礼,金榜题名后他更是不会回来打秋风。
  当李志奇的马车,停到西柳村齐家门口的时候,在院里玩耍的二丫和云姐儿马上跑了出来。
  云姐儿出来看到李志奇,知道他是她五哥的同窗,便以为齐贺和苏桃跟他一起回来了。
  于是,云姐儿对他笑了笑,就跑去扒车帘子,车帘子勉勉强强掀开一个角,就看到里面空荡荡的一个人也没有。
  她阿姐跟五哥没有回来。
  云姐儿挂着的笑,瞬间消散了。
  李志奇笑着问云姐儿:“小娘子找什么呢?”
  云姐儿撅着嘴不说话,二丫忙牵住云姐儿的手,笑着对李志奇解释:“云姐儿等我们五哥和五嫂呢。”
  李志奇望着云姐儿歉意一笑:“齐兄留在京城任职了,他没有回来,不过托我捎回来了一封信。齐老伯,齐大娘不在家?”
  “都在地里呢,郎君等一会儿,我这就去叫他们回来。”二丫不放心留下云姐儿,说完拉着云姐儿的手就往地里跑。
  齐家院中没有人,李志奇便站在院门口等着。
  不到一刻钟,从远处田地的方向走来了许多人。
  李志奇眯着眼睛一眼看到了走在前面高高瘦瘦的齐大娘,他忙走过去行礼。
  家里人都在地里干活,听二丫说,来了个人帮齐五郎捎了封信回来,于是大家都放下手上的活,跟着齐老二和赵氏回来了。
  刚从地里回来,身上都穿着干活的衣裳,这李郎君来的突然也讲究不了那么多。
  齐老二穿着灰扑扑的短褐就引着李志奇进了正房堂屋。
  齐老大和齐老三跟着进去,其他小辈都站在门外听着。
  李志奇一坐下来,就猛夸了一番齐贺,说他中了会元,又中了状元,是十多年来的头一个三元及第。
  齐贺中会元,中状元都有官府的人来报喜,齐家人已经不那么激动了。
  听别人夸自己孩子,心里还是高兴的。
  李志奇夸完,就赶紧拿出来齐贺写的信,一掏出来,便发现里面还有一封,他看了看对齐老二说:“这封是齐娘子写给娘家的。”
  赵氏忙说:“那就先放着,过会儿我们找个人给送回去。”
  李志奇掏出齐贺写的那封信,双手往齐老二跟前递。
  齐老二有些微窘迫,他这个状元的爹不识字。
  “劳李郎君帮着念一念,这来的都是家里人,让大家都听听。”赵氏赶紧说道。
  李志奇道了一声好,便展开信开始念。
  开头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不过是写了一些家常,说租赁的房子旁边的邻居和善。
  说苏桃学着认了许多字,她也随信给苏家爹娘写了一封信,劳烦爹娘转交之类。
  后面便是不负爹娘多年辛苦培育,中了殿试一甲,被圣上册封翰林学士院修撰任职入翰林学士院。
  他感谢了爹娘一番,告诉他们用圣上赏赐的安家费买了宅院,让他们带上行装择日上京共同生活。
  又说圣上给的安家费不多,没有折出来一部分跟爹娘捎回来。至于进京的盘缠,让他们就从托他们保管着的银子里拿。
  又说他这边上任的时间比较紧急,而苏桃还要操心新买的田地收成,无法回来迎接爹娘,让他们多多担待之类。
  李志奇读完了信,齐老二跟赵氏均红了眼眶,他只当这二老是感动的,却不知道具体内情。
  齐老大和齐老三自是知道齐老二和赵氏为何如此动容,这都是他们的命。
  虽无子嗣,却有个富贵命。
  齐老二留李志奇在家用饭,正是农忙时节,他不好在此叨扰,便拱拱手告辞了。
  第122章 来京
  送走李志奇后,齐家众人又回到了齐老二家。
  小辈们站在外面讨论,翰林学士院修撰是多大的官,一年有多少俸禄?
  齐家老弟兄们坐在堂屋里,一时沉默。
  最终还是齐老大开口,他问:“老二,你们要进京吗?”
  齐老二盯着自己的脚尖没有吭声,儿子是他供了十几年供出来的,他该是能去的吧?
  赵氏在旁边接话:“去,怎么不去,我儿子特意写了信过来让我们去京城,我们不能让他失望。”
  齐老大听赵氏这样说,也没有再说什么扫兴的话。
  他只说:“行,收完麦子你们就准备准备吧,有什么要帮忙的,只管言语。”
  齐老二乖乖点头。
  地里还有正在收的庄稼,齐老二一家要上京的事儿,就这么三言两语敲定了。
  其他人回去地里接着收庄稼,齐老二拿着苏桃写的那封信,亲自去了一趟桃花村。
  桃花村的亲家,岁节前在县城买了宅子搬去县城去了。
  亲家公也跟着别人去南边跑生意去了,齐老二带着齐三郎前几日还在帮着苏家割麦子。
  割完地里的麦子,苏家有周家帮着碾晒,他们就回来忙自己地里的活了。
  这个时候,苏家该是还在桃花村住着。
  齐老二也没有往村里去,他直接去了苏家麦场,正是农忙时节,谁家都不是招待亲戚的时候,齐老二送了信,又说了两句话,便回去了。
  齐老二走后,周大娘忙凑了过来,她好奇地问:“齐五郎写来的信?”
  冯氏自豪地笑:“亲家公说,是阿桃写的。”
  周大娘听了连啧了两声:“你看看咱们阿桃,现在不止成了状元娘子,还能写信了。阿桃的这个命好哦,两年前她还在这里跟咱们一起收麦子呢,两年后,她就成了官夫人。”
  谁说不是呢?
  冯氏不知道有多自豪,这么多举人进京赶考,偏偏她的女婿考中了状元。
  县城里有些知道底细的商户,知道她家女婿成了状元公,还提着贺礼去她家道贺呢,只不过苏青山不在,她都一一拒了回去。
  现在她催着苏虎读书,都有了现成的榜样。
  两人夸了苏桃一会儿,把信纸展开看了看,奈何两个人都不识字,辗转着看了两眼,相视一笑后又收了起来。
  还是等着回家让苏虎给念念吧。
  因着苏家搬家去了县城,苏虎也去了县城的私塾读书。
  天还没有完全黑下去,冯氏就乘着小驴车回了县城。
  到家之后洗了一把脸后,就拿出苏桃写的信,让苏虎给念念。
  苏虎展开信纸看了一眼,不可思议道:“阿娘,这是阿姐写的。阿姐竟然认了那么多字?!”
  “你阿姐以后就是官家娘子了,总得学着认几个字,娘后悔没有让她也去私塾读两年。”
  苏虎点头认同他娘的话。
  他拿着苏桃写的信,从头到尾地读起来,前面自是一通到了京城的家常话,后面她写到在城外买了处庄子,顺带着五十亩良田。
  冯氏听了,直为苏桃高兴。闺女长大了,已经开始知道攒家业了。
  她还说,她买的这处宅子是跟府城舞弊案牵连的一个官员家的。那府城朱家也在这次事情中被抄了家,不知道他家的田宅官府有没有计划出售?
  让他们把这个消息给康兰儿说一下。
  之后还说,从京城到临阳来回要一个月时间,也不算太远,等齐贺稳定下来了,她就回来看他们。
  还让苏虎好好读书,也争取考个进士光宗耀祖。
  苏桃用她学到的有限文字洋洋洒洒写了两页纸,苏虎读完信,冯氏小心翼翼地叠好收了起来。
  她说,等苏青山回来了,要拿给他看看,闺女写的信。
  五月底六月初,麦子终于收完了。
  齐老二去镇上让木匠帮着打了好几口大木箱子,准备装家里的行李。
  他们去京城,家里的东西也分了一下,齐老大家男丁多,他们就把家中的五亩地交给了他家打理。
  家里后院的猪羊兔子,岁节后刚养的猪仔,现在也卖不上价钱,就留下来给齐老三家养。
  兔子本身二丫会喂,也都交给二丫了。
  猪羊兔子都给了齐老三家,不用挪出去,就留在后院养着就行,只让齐老三媳妇马氏时不时过来家里开开门通通气,打扫打扫庭院。
  桃子过一个月才能成熟,让齐老三家摘了卖了就行,还不忘叮嘱一句,桃娘爹娘住在县城,让他们桃子成熟后也送些桃子过去。
  岁节后赵氏又买了几只小鸡仔,现在也都养大了,他们把鸡抓起来装进笼子里送去了苏家。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