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五郎不急,她也不敢催。
  要说她私心里是希望五郎找个近边儿秀才家的小娘子成亲的。
  自从五郎开始读书,她对于读书人的事情也有所了解。
  刚考中秀才还没什么,考上了举人,贡士才开始成为香饽饽。
  她听说贡士发榜那日,家中有待嫁的小娘子的官员富绅们,会遣家中仆从早早地候在那贴榜处。
  听闻哪个中了贡士,抓回家去给他家姑娘成亲。
  那些人家要么家中有钱,要么家中有权,有权能助仕途平坦,有钱许于重金对仕途也多有益处。
  再是清高的士子也难免心动,半推半就便成就了好事。
  她希望五郎娶个秀才家的小娘子,感觉这样他就不会丢失。
  有些时候,缘分是说不清楚的,齐贺说他看上了一个小娘子,想让她请了媒婆过去提亲。
  她仔细一问,发现竟是她前不久见过的小娘子。
  苏家小娘子长得娇美善良,她没有不同意的,只是听说那小娘子斗大的字不识一个。
  她也不识字,齐老二也不识字。
  她家五郎已经中了秀才,再娶个不识字的,她就有点儿心里膈应。
  之前她那大嫂子还想把她家侄女儿说给五郎,她嫌弃那小娘子不识字。
  这苏家娘子是她家五郎看上的,她再是有什么不满也不会说出来。
  苏家娘子好歹是这个周边的小娘子,她也放心。
  大家都坐在这里了,她开口说一下现下的准备:
  “五郎,酒果茶饼,能放的酒茶都备好了,果饼放不时间长,快到日子了再备。布匹也按着周边的惯例准备好了,绸缎你看还要不要备一匹?”
  齐贺当然是想给苏桃备最好的,现实有些不允许。
  他想着等他考中进士,一定把现在没有都慢慢给她补回来。
  他不愿爹娘作难,便说:“绸缎先不要备。”
  “财礼这边,咱们乡下给的都不多。你大郎哥,二郎哥娶亲,你大伯他们家都是给了八贯。”
  赵氏说完看着齐贺,他们现在有能力给多一些,但是明年后年他都要出去考试。
  那个时候还要许多花费。
  “娘,你先等一下。”
  齐贺出正堂,去他屋里把他存的二十两拿出来,回来递给赵氏。
  “娘,我这里有在书肆赚的二十两。”
  坐在旁边没有存在感的齐老二瞥了一眼,齐贺放到他娘跟前的明晃晃两个十两银锭子。
  这二十两得抄多少书,不由得关心一句:“别只顾着抄书,可不能耽搁了学业。”
  乡下人一辈子见不了几次银锭子,赵氏拿起来看了看,笑开了颜。
  “你爹一年到头累死累活才得十贯铜板,我儿不到半年就挣了二十两。那个掉牙的老夫子说的没错哩,‘书中自有那黄金屋’。”
  赵氏望一眼齐老二确认:“是黄金屋吧。”
  齐老二不知道从哪里摸出来一条麻绳,在那里低着头编麻绳不理她。
  赵氏也不在意,把银晃晃的两个银锭子小心地放在桌子上:“这有现成的银锭子,要不财礼咱们出十两吧?不用去倾银铺儿里换,还省了几钱银子。”
  齐贺:“娘,二十两全部作财礼吧。”
  赵氏收了笑容望着他,齐老二也停下了手上的活。
  “五郎,你明年还要去府城考乡试。”赵氏提醒他。
  “还有你之前不是说想在乡试之前成亲?成亲,乡试都要钱。”
  齐贺:“娘,没事,我算了一下明年乡试之前还能挣五十两银子,乡试的盘缠是足够的。”
  齐老二担心的问题,赵氏同样担心,她问:“不能耽搁学业吧?”
  “娘放心,我心里有数。”
  赵氏点了点头,她家五郎心里是有成算的,她相信他。
  “行,就按你说的,咱们给出二十两财礼。”
  商谈也就是财礼的多少,其他的酒果茶饼,一应布匹都按着他们这边的规矩来。
  商定好了,就等着遣了媒婆过去定下聘的日子,五郎说乡试前把亲成了,差不多也就是岁节过后的事情。
  苏家小娘子今岁才十四,怕是她家不能应了今岁的迎娶。
  过了岁节小娘子就及笄,她家也没有什么理由再往后延。
  打发了齐贺回去休息,赵氏翻出个老旧的黄历再那里找好日子。
  “你又不认得字,你能看明白吗?还是抽空去镇上找人选几个好日子。”
  齐老二擦了擦脚,出去倒洗脚水去了。
  赵氏瞥了他一眼,继续翻着看黄历。
  齐老二说的没错她看不懂。
  收了黄历,打了些温水洗漱一番。
  对着还亮着灯的齐贺屋子,喊:“五郎,锅里给你留了热水。”
  “知道了,娘。”
  赵氏怔愣地望着那一片昏黄,这孩子总是那么刻苦。
  她不知该感谢何路神佛给了他们这么好的一个儿子。
  夜已深,赵氏有心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
  齐老二:“老婆子,你别动来动去的,我明早五更还要起呢。”
  赵氏往外面挪了挪,转身盯着齐老二看,“老头子,你说五郎要是考中了那进士,做了官,他还会回来吗?”
  齐老二睁开眼,望着黑漆漆的屋顶,不知在想些什么。
  赵氏碰了碰他的胳膊。
  他转身面朝里,嘴里嘟囔着:“他是你儿子,还能不认你。”
  赵氏盯着齐老二的后脑勺,脑海里齐老二的这句话一直在她脑海里回荡。
  他是你儿子,他是你儿子。
  赵氏平躺着闭上了眼睛。
  她想五郎要乡试前成亲,没有什么不好,早成亲,早早地生个大孙子。
  两人一时无话,纷纷梦了周公。
  夜已经很深了,齐贺还在灯下奋笔疾书。他正忙着为岁节后的乡试做准备,计划再注释五本书。
  在这个寂静的夜晚,只有他的笔在纸上划出的声音,仿佛在为他伴奏。
  桐油是乡下人非常珍惜的物品,他们往往舍不得使用。
  然而,为了支持齐贺读书,赵氏用乌桕的果实熬蜡,给他制作了蜡烛。
  熬制十支蜡烛需要很多乌桕的果实,还要反复淘洗。
  齐贺深知这些蜡烛来之不易,所以他用得非常俭省。
  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天色已经很晚了。
  他吹灭了蜡烛,摸黑洗漱了一番。
  洗漱完毕后,齐贺躺在床上,闭上了眼睛。
  他的思绪渐渐飘远,感慨转眼间他已经到了要成亲的年龄了。
  邸报上说国之砥柱的陆老太傅,前不久致仕,去了道观清修。
  他想朝堂或许会有些变动吧?
  大胤的年轻帝王能不能把控朝堂?
  第33章 下聘1
  八月初二,晴,大吉
  这日齐家要来苏家下聘。
  昨儿冯氏把苏桃从紫云庵叫了回来。
  今日还没到五更,苏家一家人就梳洗起床,穿上体面的衣裳,吃过早饭等着齐家上门。
  苏桃上身穿了件桃红色窄袖长褙子,下身穿了一件白底红花的细棉长裙,这件衣裳是全新的,她还没有穿过。
  昨儿晚上临睡前她娘拿给她的。
  她头上梳了个淡雅大方的芭蕉髻,发髻底部装饰着一朵银制的精美桃花。
  在紫云庵待了一个多月,苏桃皮肤变得白皙透亮,任谁一看都觉得这是哪家大户人家的小娘子。
  天色还早,门外传来车轮声,请了假的苏虎跑去门外看。
  苏桃坐在自己屋的窗台前,透过之前破掉的窗纸洞也好奇地往外看。
  “周大娘回来了。”
  不过一刹那,苏虎跑出去又跑了回来。
  苏青山跟冯氏听了苏虎的声音,面带笑容出去迎接。
  苏桃听是周大娘他们,就离开窗户,坐回到了木床边上。
  她娘让她今日不要出去。
  苏桃低头看了看身上的新衣裳,感觉白穿了。
  没多久外面就传来周大娘大嗓门的说话声。
  不能出房门的苏桃拿起针线笸箩里做了一半的荷包接着做了起来。
  她学了那么久的针线活,现在荷包已经做的有模有样,还会简单地绣个桃花花瓣。
  练习的时候,她绣了几张帕子,有绣着两支青竹的,有绣着两朵桃花的,虽然没有康兰儿绣得好,也是她做的最好的帕子了。
  她拿回来给她娘,她娘看了不住赞叹,说静缘师太不愧是从京都那边回来的。
  苏桃暗忖,想夸她就夸她,干什么夸静缘师太。
  因着周恒家孩子还小,这次只周大娘和周恒回来了,周恒娘子留在县城家中看孩子。
  苏青山陪着周恒在堂屋喝茶,冯氏悄悄把周大娘拉进了里屋。
  “嫂子看看。”
  冯氏神神秘秘地拿出两条手帕递给周大娘。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