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冯氏觉得慧能和尚说的在理,在旁边轻点了点头。
慧能和尚:“见小施主用老衲的那一招横扫,用得颇为顺手,今日便把一整套招式都传授给你如何?”
技多不压身,苏桃挺愿意学的,遂扑通一下跪了下来:“叩谢大师父不吝赐教。”
慧能和尚见苏桃憨厚可爱,他难得遇到一个合适他这套枪法的人,心中爽快,哈哈大笑着拿过一根木棍扔给了苏桃。
“接着,随老衲出来。”
慧能和尚出了殿门道了声:“小施主,看好了。”便拿着他手中的木棍舞了起来,虎虎生风,气势磅礴。
久一久三对视一眼,两人都能看出各自眼神中的意思:韩大将军要用少林棍把他那套兼具力量与技巧,使出来彪悍无比的韩家枪法传给这乡下小娘子了。
韩大将军所使用的韩家枪法与韩家其他子孙所使出来的效果有所不同,韩大将军力大无比,使出来的枪法及其霸道,受其一枪,轻者倒地不起,重者当场毙命。
久一突然之间明白了韩大将军为何要把这枪法传给这小娘子,小娘子横扫出去的力道,不就是轻者倒地不起,重者当场毙命吗?
后来有这小娘子的加入他们才扭转了节节败退的战局,算是小娘子只用一股蛮力帮他们打退了西迪那些人。
虽然他们身穿黑衣,带着面罩,从他们出手的招式可以看出是外邦人。
紧急审了一个活口果然如此,是西迪过来的,说是找韩大将军报仇,真的是日了狗了。
借口不要太离谱。
十年前,西北驻军主将通敌,西迪一路畅通打到了皇城边儿上,皇城守卫不敌,他们大胤差点儿亡国。
驻守在北境的韩大将军接到求援,马不停蹄日夜兼程带着五千精兵良将赶回都城。
在老太傅声东击西,将计就计的计策下,包抄西迪军,几乎全灭他们。
之后韩大将军更是追出几百里,杀了他们领兵的左贤王,才大胜凯旋。
此役致使小小西迪兵力损失惨重,再无与大胤抗衡的能力,只能夹着尾巴向大胤求和。
两国和平共处了这么多年,现在想起来报仇了,怕不是休养生息过来,又不安分了吧。
这几年,韩家后辈崛起,韩大将军突然说要出家,一本正经地跑到这小山头上做起了和尚。
大胤损失一员猛将,他们主子时不时的跑过来,想要把他请回去。
英雄惜英雄。
好吧,在韩大将军面前他们都算不得英雄,但是他们珍惜崇拜他。
久一叹口气,外面小娘子已经在韩大将军的指导下比划起来招式来。
果然找对了人,招式虽然有些生硬,打出去的每一招都带着不可撼动的力量。
如若这小娘子是个小郎君的话,一定能成为大胤未来的一员猛将。
看着苏桃舞棍,同样感慨她不是男子的还有久一的主子包子小郎君,果然有什么样的主子就有什么样的手下。
包子小郎君感慨,苏桃若是小郎君的话,他马上就带她回京都,献给他兄长。
上天好似特别眷顾苏桃,怕不是给她多开了几扇窗。
不知是她天生有行伍的天赋,还是记忆力超群,慧能和尚教了一遍招式,她便能磕磕绊绊的舞出来,教个两三遍便舞得虎虎生威,及其顺溜。
又过了两个时辰,天边亮起鱼肚白,苏桃一套枪法已经练得得心应手,用棍棒也能舞出长枪的精髓。
慧能和尚满意的点了点头,收了苏桃手中棍棒。
“回去记得多加练习。”
苏桃合手施礼:“尊大师父教诲。”
冯氏见苏桃终于学完了,走出来向慧能行了一礼,看天色快要大亮,准备下山回家去。
寺庙的院子已经打扫的干干净净,昨日她掉落的小竹篮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那么好的一个小竹篮呢,心中暗道一声可惜。
冯氏拉着苏桃对着慧能和尚道了句:“阿弥陀佛,我二人就此下山去了。”
慧能和尚回了句阿弥陀佛就转身往大殿走。
“小娘子请留步。”
苏桃被她娘拉着刚走了两步,听出是那个包子小郎君叫她。
被这么小的小郎君叫小娘子还是头次,她忍着笑转过身:“小郎君,有何事?”
包子小郎君迈着方步,颇有些气势地走到苏桃跟前,伸手递出一个东西。
苏桃盯着看了看,一只小胖手中躺着一个圆形镂空双龙戏珠的白玉玉佩。
这干什么?要送给她吗?苏桃不解地望着包子小郎君。
“送你的。”
小郎君倒是大方。
无缘无故怎么能要别人的东西,还是一个比她还小的小孩子的。
她把小郎君的手合起来,“我不能要你的东西,小郎君快收好。”
“本……”包子小郎君气势汹汹的道出一个本字,就被跟过来的三郎拉住了衣袖。
包子小郎君看了三郎一眼,而后转过头看着苏桃,一脸严肃:“本小爷,送出的东西,还没有人敢不收的。”
苏桃眨了眨长长的眼睫,一定要收吗?
第15章 玉佩
一个不收,一个非要送,一时间场面有些尴尬。
苏桃不解,有钱人家的人有动不动就送东西给人的习惯?
苏桃看冯氏。
冯氏轻轻点了点头,这小郎君的护卫都在跟前,慧能大师父也就在大殿里,这小郎君又非要送,她觉得收着应该也没事。
苏桃收了玉佩拿在手中:“多谢小郎君。”
包子小郎君傲娇地哼了一声:“以后如若你遇到了什么棘手的事情,拿着这玉佩去京都找小爷,小爷定会出手帮你。”
果然是京都有权势人家的小郎君,苏桃回他一个明媚灿烂的笑:“好,多谢小郎君。”
小包子高高扬起下巴嗯了一声,心道:她笑起来还怪好看嘞。
苏桃想她一介村女,哪有机会去京都,只把这玉佩好好保管着就是。
再次与两个小郎君道了别,苏桃冯氏二人才匆匆下山去了。
下山坐上驴车,到镇上下车步行回家,又折腾了好几个时辰。
阿桃被久一久三护着身上倒是干干净净,冯氏还是烧了些热水让她洗了个澡,自己也简单的擦拭了身子。
煮了点白粥简单吃了一口就准备休息一下,这两天太累人了。
“阿娘,放起来吧。”
在冯氏准备去内室的时候,苏桃把小包子给她的那个玉佩拿了出来。
冯氏接到手里看了看,用指腹小心地来回摩挲几下。
她极少见到玉制的饰物,之前见里正娘子戴一只翠绿的玉手镯,大家都好奇抬着里正娘子的手腕细细打量,满目艳羡。
当时她也看了,她记得里正娘子的玉手镯里有许多黑的,绿的小点点。
而这块玉石干干净净看着非常通透,摸起来温润细滑,就是她这种不懂玉的都能分出好坏来。
只用看一眼真是高下立判。
开了眼界,冯氏掏出自己的棉帕把玉佩仔仔细细地包了起来,递给苏桃:
“拿去放好,娘虽然不懂,也知道这是难得的好东西,人家小郎君给你的,你就放着。”
“就是贵重才让娘帮放着的。”苏桃没有接。
冯氏想了想也是,万一被阿桃磕着碰着了,该怎么是好,于是收回了手,应道:
“行,娘帮你放着,等你成亲了,再让你带走。”
苏桃十四岁了,因着一直在乡下生活,村里也没有跟她年龄相仿的小娘子,对于成亲也就是一知半解,因而她没有特别的羞怯感。
说白了不太懂成亲的深层含义,只知道到了年岁就得成亲,嫁去别人家,跟一个陌生的男子成为夫妻,孝顺姑舅,和睦妯娌、小叔、小姑,生儿育女。
因着对成亲一知半解,所以没有特别期待,也没有特别抵触。
学了新的技艺,苏桃还在新鲜的阶段,她每天都跑去山上演练一遍,等自己练熟了,再练的时候她就想到了再小龙鸣寺那日她被黑衣人追着打的情形,那样的情况下她该用哪一招?
练了大半个月,已经娴熟到恨不得回到当日,不用躲闪的去杀他们个片甲不留。
她爹爹给她和虎子讲从说书的那里听来的故事时,曾说过,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苏桃深以为意,拿着枝条都能猝不及防地来上两招。
庄户人家的小娘子们不像城里高门大户人家的小娘子,足不出户,在家里学些相夫教子,持家之道。
她们同家中父母兄弟一样都得做农活,为生计忙碌。
苏桃六岁之前都住在山上,从小追着野鸡兔子跑,冯氏也不拘着她,活得甚是肆意潇洒。
她时不时的拿着枝条舞一两下,冯氏也不说她,随她高兴便好。
进了四月,天气慢慢变热,除了身上的衣裳便薄了,日子就那么一如既往,平淡无奇的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