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于庆隆伸手:“来,叔叔抱抱。”
严盼张开小胳膊过来,于庆隆抱着他又走了一会儿。
“就送到这吧。”周月华这时朝来的方向扬扬下巴说,“守城在那等你呢。”
“好的阿爹,那我先回了。”于庆隆把盼哥儿送回李正怀里,“你们明儿记得早些过来。”
“知道了,快去吧。”
于庆隆便大步朝家方向赶去。他敢送这么远,就是因为知道方守城一直跟在他后面。
于庆隆仗着夜深,直接握住方戍的手:“夫君,盼儿认得我了,还叫我抱。”
“这么大的孩子,亲近些的人都识得的。”方戍说,“他们还知道分辨喜欢和不喜欢呢。”
“你咋知道?”
“壮壮小时候我时不时帮忙看着。当时方山哥去服役,嫂子家里家外忙活,我和娘能帮她便帮一把。”
“那看来你应该有些心得。以后咱们有孩子你是不是就可以多看顾看顾了?”
“那是自然。咱们的孩子,我定要多多陪着他。教他念书识字,带他上山捡石头下河摸鱼。”
“……如果他跟你一样也总往家里倒腾石头木头,我和娘会疯的。”
“大不了我努力些,再盖间更大的房子嘛。就专门给咱们的孩子留出一间来放他喜欢的东西。”
听起来好像也不错。
于庆隆想了想,若是真有那样一天,他大约也会跟方吴氏一样,舍不得说重话,只会一边念叨一边收拾。如果是汉子或许还好点,要是个哥儿,他大概会很小心保护他。
不过那样似乎也不行。这个时代,很多时候凶悍点反而更有好处。再说方戍一看就是个孩儿奴,他再纵着那可完了,很容易养出个混不吝来,毕竟公公婆婆一看也是会很疼孩子的。
“对了守城,哥儿不是说不能科考吗?那老师那里的小学弟是怎么回事?他一看就是个哥儿。”
“他是老师的亲外甥。在老师那里学习,却并不参与考试。只是家中觉着多学些没坏处,以及……咳,老师这里毕竟有学识的年轻汉子多些嘛。”
“近水楼台先得月啊?”于庆隆说,“那你怎么没被他得去?我瞧着这小学弟生得也算是温婉可人。”
“温婉可人的多了,但骨子里都是无趣的。唯有你懂我,他们都不懂。”方戍搂住于庆隆的肩,“你不明白我知你会做木玩时有多高兴。”
“很多木工也会。”
“那不一样。木工大多是汉子,再者他们常是做家具,搞建筑。若是我这般喜欢小木玩的,他们即便嘴上不说,心里也会觉得我是不学无术。他们也不明白我说这世间每一个小物件都有故事是在说什么。可你懂。与你在一起便是什么也不做,我也是开心的。”
“那好,今晚咱们什么都不做,反正在一起你就开心。”于庆隆扒拉开方戍的肩,快步朝前走。
“哎?!隆哥儿等等我!”方戍赶紧追上,小声说:“那、那还是不一样的,我是可以做什么的嘛?”
“你可以抱着你的笔筒睡。”
“?!”
方戍忽然有种错觉,他错过了一个重要的机会!
事实上于庆隆刚刚也是一闪念间萌生了一个冲动的想法——要不干脆早点跟方戍正式同房算了。现在这样,他俩每天憋得难受不说,而且等到什么时候好像都不会是最好的时机。
现在不要,过几个月要,那方戍出门时他怀几月了,也不方便。可再晚些,那刚怀似乎也不适合长途跋涉。可再等,那就得是一整年以后了。
可是他也想要个像严盼那样的专属“小挂件儿”。
软嘟嘟的,又白又胖,小脸蛋侧面一看简直就像个小毛桃,可爱得不得了。
问题是现在要,并且一次成功,那都得十个月以后才能拥有。
这么一想,耐心都没了。
谁知三天后他就受了个大刺激。
这几日一直忙着做文具赚钱的事,他都没去上溪村。可镇上订的砚驶基石跟木料都拿回来了,他得给二哥送过去。
他便与方戍一同去了上溪村,却发现二哥和白晚秋都没在家。
他还以为他们去了地里干活,却听对门邻居说:“没去地上,你二哥带秋儿去莫大夫家了。”
于庆隆一听便紧张起来:“怎么去那了呢?”
邻居说:“秋哥儿八成是怀了。这两日吃什么吐什么,你二哥不放心便带他去了。去了有一阵,多半也快回来了。”
于庆隆还是不放心,便跟方戍一起赶往师父家。到时他二哥他们还在呢。他师父说:“隆哥儿你要当小叔叔了。”
白晚秋赧然地坐在一边,他二哥嘘寒问暖。
于庆隆:“……”
都是同一天成的亲,有的人已经要晋升为阿爹和父亲。而有的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到现在还是处男,这合理吗?!
-----------------------
作者有话说:庆隆:守城,你好胜心强吗[让我康康]
方戍:不强啊[害羞]
庆隆:我有点强……感觉输给二哥和哥秋儿了[狗头]
方戍:那咋办,这事迟了便是迟了,也不能超过去呀[笑哭]
庆隆:那咱们现在要起码不会输太多[星星眼]
方戍:那不好说。父亲和母亲成亲三年才有我[捂脸笑哭]
庆隆:……[化了]
方戍:求姨姨们助力[爆哭]
第68章
于庆隆像是看一件心许已久却买不到的宝贝一样看着白晚秋的小肚子, 看得他二哥和白晚秋都有点莫名。
于庆业道:“小弟你们怎么过来了?”
自来场大雨,双亲搬到下溪村,小弟又开始弄笔筒的买卖起, 已经有些日子没有赶早来莫大夫家学医。
“我又拿了些木料跟砚台石基过来, 看你们没在就问了邻居大娘。大娘说你们来了这。”于庆隆说, “恭喜二哥和小阿兄。”
“谢谢隆哥儿。”白晚秋喜悦伴着羞涩, “那我们这就回去吗?”
“那要听师父的了。”于庆隆朝莫大夫作揖,“对不起师父,近来一直没过来看望您。”
于庆隆想想是真觉得有点对不住他师父。之前那么再三保证说要认真学医, 可一开始写上话本子卖上笔筒之后他就对学医这事投入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实在愧对师父的恩情。
莫大夫并无不悦之色, 示意他们坐下来聊, 接着道:“我听你二哥说你忙着卖木件。”
于庆隆说:“是有这回事。这回下雨把我阿爹家冲垮了,公公婆婆家里也损失颇多。我想着若是能快些赚到钱, 日子总能更得好过点。”
他不能当着这么多的人面说他想给他阿爹弄钱明年尽早盖新房,但他确实有这个打算。不然只靠阿爹他们自己想办法,别说明年, 就是后年大后年也难说得很。
如今家里还要添两个小生命。大嫂倒还好说, 自己有奶水可以喂孩子。可像他们哥儿自己可喂不了, 都是要请奶娘或者弄牛奶喂。那可都是钱啊!
事实上一般人家里是不太愿意娶儿夫郎的,也多少有这个原因。
莫大夫说:“先保证人好好活着才是最要紧的。这眼看便要入冬了, 是要想些办法熬过去。你只管先忙活你的。学医是一辈子的事,你若真有心学, 总能继续,也不差这一时。”
于庆隆说:“谢谢师父。您让我记下的我都记下了,待忙过这阵我便加紧学习。”
莫大夫伸手:“过来我摸摸脉。最近可是睡得不大足?”
天天起早贪黑能睡足就怪了。于庆隆伸手的同时说:“是少了些。想着反正入了冬就能多休息,这阵子就没睡太多。”
“这哪行?长期睡不足便要动元气, 元气损了可就不好补了。”莫大夫搭上脉,片刻便道,“夜里不要睡得太晚。秋季乃是收敛的季节,万事不可太过急躁。”
“好的师父,徒儿听您的。”
“好,这几本黄帝内经>你带走。若是有时间便看看。至于庆业家的,你只管吃,不要太劳累,其他不妨事。”
“多谢您老。”
于庆业留下诊金,莫大夫却没收:“家里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这次便免了。没事都快忙去吧。”
于庆隆问梁莫咋没在家,莫大夫说那一家三口采蘑菇去了。
于庆隆一听也想去,只是眼下事情实在太多,家里还有人等着他回去教他们那包怎么能彻底做好呢,便只能算了。
两对夫夫往白家走。白晚秋的父母兄弟都没在。于庆隆便跟于庆业说了说这次做笔筒的要求。他还给于庆业看了两张新图,也是关于笔筒的:“二哥你看看,这样子的能做不。”
严盼张开小胳膊过来,于庆隆抱着他又走了一会儿。
“就送到这吧。”周月华这时朝来的方向扬扬下巴说,“守城在那等你呢。”
“好的阿爹,那我先回了。”于庆隆把盼哥儿送回李正怀里,“你们明儿记得早些过来。”
“知道了,快去吧。”
于庆隆便大步朝家方向赶去。他敢送这么远,就是因为知道方守城一直跟在他后面。
于庆隆仗着夜深,直接握住方戍的手:“夫君,盼儿认得我了,还叫我抱。”
“这么大的孩子,亲近些的人都识得的。”方戍说,“他们还知道分辨喜欢和不喜欢呢。”
“你咋知道?”
“壮壮小时候我时不时帮忙看着。当时方山哥去服役,嫂子家里家外忙活,我和娘能帮她便帮一把。”
“那看来你应该有些心得。以后咱们有孩子你是不是就可以多看顾看顾了?”
“那是自然。咱们的孩子,我定要多多陪着他。教他念书识字,带他上山捡石头下河摸鱼。”
“……如果他跟你一样也总往家里倒腾石头木头,我和娘会疯的。”
“大不了我努力些,再盖间更大的房子嘛。就专门给咱们的孩子留出一间来放他喜欢的东西。”
听起来好像也不错。
于庆隆想了想,若是真有那样一天,他大约也会跟方吴氏一样,舍不得说重话,只会一边念叨一边收拾。如果是汉子或许还好点,要是个哥儿,他大概会很小心保护他。
不过那样似乎也不行。这个时代,很多时候凶悍点反而更有好处。再说方戍一看就是个孩儿奴,他再纵着那可完了,很容易养出个混不吝来,毕竟公公婆婆一看也是会很疼孩子的。
“对了守城,哥儿不是说不能科考吗?那老师那里的小学弟是怎么回事?他一看就是个哥儿。”
“他是老师的亲外甥。在老师那里学习,却并不参与考试。只是家中觉着多学些没坏处,以及……咳,老师这里毕竟有学识的年轻汉子多些嘛。”
“近水楼台先得月啊?”于庆隆说,“那你怎么没被他得去?我瞧着这小学弟生得也算是温婉可人。”
“温婉可人的多了,但骨子里都是无趣的。唯有你懂我,他们都不懂。”方戍搂住于庆隆的肩,“你不明白我知你会做木玩时有多高兴。”
“很多木工也会。”
“那不一样。木工大多是汉子,再者他们常是做家具,搞建筑。若是我这般喜欢小木玩的,他们即便嘴上不说,心里也会觉得我是不学无术。他们也不明白我说这世间每一个小物件都有故事是在说什么。可你懂。与你在一起便是什么也不做,我也是开心的。”
“那好,今晚咱们什么都不做,反正在一起你就开心。”于庆隆扒拉开方戍的肩,快步朝前走。
“哎?!隆哥儿等等我!”方戍赶紧追上,小声说:“那、那还是不一样的,我是可以做什么的嘛?”
“你可以抱着你的笔筒睡。”
“?!”
方戍忽然有种错觉,他错过了一个重要的机会!
事实上于庆隆刚刚也是一闪念间萌生了一个冲动的想法——要不干脆早点跟方戍正式同房算了。现在这样,他俩每天憋得难受不说,而且等到什么时候好像都不会是最好的时机。
现在不要,过几个月要,那方戍出门时他怀几月了,也不方便。可再晚些,那刚怀似乎也不适合长途跋涉。可再等,那就得是一整年以后了。
可是他也想要个像严盼那样的专属“小挂件儿”。
软嘟嘟的,又白又胖,小脸蛋侧面一看简直就像个小毛桃,可爱得不得了。
问题是现在要,并且一次成功,那都得十个月以后才能拥有。
这么一想,耐心都没了。
谁知三天后他就受了个大刺激。
这几日一直忙着做文具赚钱的事,他都没去上溪村。可镇上订的砚驶基石跟木料都拿回来了,他得给二哥送过去。
他便与方戍一同去了上溪村,却发现二哥和白晚秋都没在家。
他还以为他们去了地里干活,却听对门邻居说:“没去地上,你二哥带秋儿去莫大夫家了。”
于庆隆一听便紧张起来:“怎么去那了呢?”
邻居说:“秋哥儿八成是怀了。这两日吃什么吐什么,你二哥不放心便带他去了。去了有一阵,多半也快回来了。”
于庆隆还是不放心,便跟方戍一起赶往师父家。到时他二哥他们还在呢。他师父说:“隆哥儿你要当小叔叔了。”
白晚秋赧然地坐在一边,他二哥嘘寒问暖。
于庆隆:“……”
都是同一天成的亲,有的人已经要晋升为阿爹和父亲。而有的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到现在还是处男,这合理吗?!
-----------------------
作者有话说:庆隆:守城,你好胜心强吗[让我康康]
方戍:不强啊[害羞]
庆隆:我有点强……感觉输给二哥和哥秋儿了[狗头]
方戍:那咋办,这事迟了便是迟了,也不能超过去呀[笑哭]
庆隆:那咱们现在要起码不会输太多[星星眼]
方戍:那不好说。父亲和母亲成亲三年才有我[捂脸笑哭]
庆隆:……[化了]
方戍:求姨姨们助力[爆哭]
第68章
于庆隆像是看一件心许已久却买不到的宝贝一样看着白晚秋的小肚子, 看得他二哥和白晚秋都有点莫名。
于庆业道:“小弟你们怎么过来了?”
自来场大雨,双亲搬到下溪村,小弟又开始弄笔筒的买卖起, 已经有些日子没有赶早来莫大夫家学医。
“我又拿了些木料跟砚台石基过来, 看你们没在就问了邻居大娘。大娘说你们来了这。”于庆隆说, “恭喜二哥和小阿兄。”
“谢谢隆哥儿。”白晚秋喜悦伴着羞涩, “那我们这就回去吗?”
“那要听师父的了。”于庆隆朝莫大夫作揖,“对不起师父,近来一直没过来看望您。”
于庆隆想想是真觉得有点对不住他师父。之前那么再三保证说要认真学医, 可一开始写上话本子卖上笔筒之后他就对学医这事投入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实在愧对师父的恩情。
莫大夫并无不悦之色, 示意他们坐下来聊, 接着道:“我听你二哥说你忙着卖木件。”
于庆隆说:“是有这回事。这回下雨把我阿爹家冲垮了,公公婆婆家里也损失颇多。我想着若是能快些赚到钱, 日子总能更得好过点。”
他不能当着这么多的人面说他想给他阿爹弄钱明年尽早盖新房,但他确实有这个打算。不然只靠阿爹他们自己想办法,别说明年, 就是后年大后年也难说得很。
如今家里还要添两个小生命。大嫂倒还好说, 自己有奶水可以喂孩子。可像他们哥儿自己可喂不了, 都是要请奶娘或者弄牛奶喂。那可都是钱啊!
事实上一般人家里是不太愿意娶儿夫郎的,也多少有这个原因。
莫大夫说:“先保证人好好活着才是最要紧的。这眼看便要入冬了, 是要想些办法熬过去。你只管先忙活你的。学医是一辈子的事,你若真有心学, 总能继续,也不差这一时。”
于庆隆说:“谢谢师父。您让我记下的我都记下了,待忙过这阵我便加紧学习。”
莫大夫伸手:“过来我摸摸脉。最近可是睡得不大足?”
天天起早贪黑能睡足就怪了。于庆隆伸手的同时说:“是少了些。想着反正入了冬就能多休息,这阵子就没睡太多。”
“这哪行?长期睡不足便要动元气, 元气损了可就不好补了。”莫大夫搭上脉,片刻便道,“夜里不要睡得太晚。秋季乃是收敛的季节,万事不可太过急躁。”
“好的师父,徒儿听您的。”
“好,这几本黄帝内经>你带走。若是有时间便看看。至于庆业家的,你只管吃,不要太劳累,其他不妨事。”
“多谢您老。”
于庆业留下诊金,莫大夫却没收:“家里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这次便免了。没事都快忙去吧。”
于庆隆问梁莫咋没在家,莫大夫说那一家三口采蘑菇去了。
于庆隆一听也想去,只是眼下事情实在太多,家里还有人等着他回去教他们那包怎么能彻底做好呢,便只能算了。
两对夫夫往白家走。白晚秋的父母兄弟都没在。于庆隆便跟于庆业说了说这次做笔筒的要求。他还给于庆业看了两张新图,也是关于笔筒的:“二哥你看看,这样子的能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