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方戍说:“治伤寒的二十五文,你要便可收你二十文。预防的十五文,你要便收你十文吧。都是自家采的药,所以不贵。你要哪种?”
这钱李正倒还拿得出来,便去取了铜钱说:“两样我都要,可咋服用呢?”
因为是白天,于庆隆担心这伙人会在窗口看着他,便没凑近,李正只能问方戍。
方戍将药给了李正说:“这个是治伤寒的药,这个是预防的。治伤寒的若是没有高烧流鼻涕头疼便不可服用。若是有上说的症状便用。三碗水煎成一碗,一次喝掉,一日一次喝三日。这个预防的随时可以喝,也是三碗水煎成一碗。一日一碗连喝三日。这有些苦,因着用的都是便宜又好用的药,所以味道不大好。但你大可放心喝。你喝了,包管啥病都会好。你是不懂,这大水过后就容易起瘟疫,所以防着些有好处。”
李正明白了,拿好药包,回屋去。
方戍这时又开始满村叫卖起来。而于庆隆则绕过去,到了李正家后院。
他手里提了条木棍。
-----------------------
作者有话说:方戍:老天爷,保佑我家隆哥儿平安。我愿意一辈子不吃糖饼[求你了]
庆隆:能不能有点诚意?[问号]
方戍:那我愿意一辈子不生蛀牙![求求你了]
庆隆:……连吃带拿有你的[白眼]
第62章
李正拿了药包进去, 那矮个土匪李胖便叫他打开看看。
李胖并不识药,只不过是装作认识罢了。他待李正把药包打开之后拨弄一下药材,没发现李正有什么特殊反应, 还是紧张地看着孩子, 便告诉李正:“快点拿去煮, 煮完了好给我兄弟喝。我可告诉你, 你给我仔细着点,他若是吃了不见好,我要你娃的命来换!”
李正问道:“那、那我先煮哪个?有一个是治伤寒的, 有一个是预防的。”
李胖见躺在炕上烧得跟块炭火一般的兄弟听到这话之后缓缓睁开眼睛瞅了他一眼, 只得道:“先煮他的药。在屋里煮, 不许去外面!”
李正只好把小炉子拿进屋里。
还好这种小炉子他家自来就有。那是他为了弄吃的做的。煮粥啥的不用烧太多, 这样能省不少柴。
他一个人带着孩子没那么多时间去打柴,所以能省必须省。
李正把药装进瓦罐加了水, 按方戍说的煎。煎好之后滤出来端到炕边。
李胖又道:“你先喝一口再喂他!”
李正只好自己先喝点,接着便把药喂给发高热的人。
人的求生意志还是强的,高个的烧得话都说不利索了, 可喂的药却知道要喝。
李正喂完, 高河便开始微微往外透汗, 人也显着精神了些。
李胖见确实有效果,兄弟身上好像没有那么烫了, 便又让李正把另一包据说能预防的药给煎上。
“我都问过了,”李胖对高河小声道, “那叫‘于庆隆’的哥儿就在这个村子里。咱先前没见着许是因为有事,这人没出门。等你好了,咱就去堵他,咋还不把他抓了?”
“好, 是不能空手回去。”这次遭了这么大的罪,总不能啥好处也捞不着,“话说回来,你说这小鬼像不像一个人?”
“像一个人?”李胖迷惑了一下,“像谁?”
“你忘了?去年也是这个时候,咱在北树林下头不是劫过一个背毛皮子回来的汉子?你看这小娃的耳朵,是不是跟那汉子一模一样?”
“还别说,真跟照模子扒下来的似的。那人莫不是这小娃的老子?可他不是掉下山崖了?”
“所以我猜这小娃的爹多半是个寡夫郎。他说他男人在外面没回来根本就是骗咱们的。咱们走的时候把这小子也带走。”
“怎么带?”
“把他孩子带走,还怕他不跟上来?”
“对对对,还是你聪明,就这么办!”
高河如今发了些汗,人也精神不少,想着把救了自己的哥儿也弄到寨子里,心情不禁更好了。然而很快他便开始瞌睡起来。他想到许久都因高热没有休息好,乏力些也正常,便说自己要睡会儿。
李胖没多心,觉着病了发虚,嗜睡也正常。
不多久李正把药熬回来。
这回李正自己先喝了。李胖一看是同个瓦罐子里倒出来的药,李正还是主动喝的,想着这药必没有问题,便也痛快喝下。
他兄弟这样子也不知会不会传了旁人。他想起外面的那名大夫提到了“瘟疫”一词,觉着喝一些防备总没错。
李正一点点喝,喝一点,吹一吹,碗始终端着,那李胖便只当他是怕烫,没说什么。
谁知过了会儿,他便开始犯起困来。
这困意来得又急又猛,他刚反应过来着了道,人就向后一厥,啥也不知道了。
李正见状,赶紧放下碗在自己手上重重咬了一口,咬出血印。他醒醒神之后便去把自己的孩子抱在怀里。
孩子哭累了便睡,睡醒了又哭的,饿了也吃不好,不过一日一夜过去这小脸颜色就有点发暗了,一被阿爹抱在怀里便又委屈地呜哇起来。
李正心疼得又忍不住落泪,却怕吵醒了那两人也不敢出声,轻轻哄着孩子赶紧到了外面。
于庆隆就在他家院子夹道处盖个麻袋装货物呢。如今看到他出来,立刻起身过来把外面的师父跟方戍叫回来。
师父看看孩子,说道:“无妨,就是有点惊着了,一会儿我给他定定惊。严四家的你去给他弄些吃食,让孩子吃些。”
几人进了屋之后,师父第一时间便给那两个倒下的人扎了针,扎完道:“这回他们打雷也不会醒。可是接下来咋弄?”
于庆隆问道:“师父,他们这样睡能睡多久?”
莫大夫说:“我要是不撤针能睡到明早。”
于庆隆说:“那便让他们睡,待到夜里时把他们捆起来捂住嘴运到衙门。”
虽然郭镇守跟纪师爷走了,可是之前那些差役大部分都还在,不过是不在城门口了而已。他们都是本地人,不会跟着郭镇守。这会儿不在重要的岗位,那就是在其他地方。
他之前能跟这些人搭上话,现在自然也能。
正好也去打听打听新来的镇守怎么个情况。
于庆隆跟李正要来绳子,没急着捆人。他对李正道:“正哥儿你给孩子弄点吃的,等会儿陪他吃完一起睡会儿吧。你这几天肯定没有休息好。”
来大雨的时候一个哥儿带着个幼小的孩子在家,不定怎么害怕呢。这好不容易水退了家里又来了歹人,精神高压可不是那么好扛的。
于庆隆注意到这屋子里也是遭水严重,只不过可能是因为那两个歹人的到来,没来得及去好好收拾。
李正含着泪点点头,抱着孩子跪下来:“谢谢你们来帮我。谢谢。”
他都不敢想,若是于庆隆没发现这个事他要怎么熬到那两人走。
如果那两人还没走便有人发现他家里有两个汉子,他就是死也要带着污名。
莫大夫和于庆隆赶紧扶李正起来。
于庆隆道:“若是往后有人问起家里是不是进过贼人,你就说是。这些人是来打听方家的,打听完后来他们就不见了。任何人问,你都要这么说。如果有人问他们是什么时候来的,你就说是今天一早,记住了吗?你今早神色不安,那么多村里人都瞧见了,这样说他们会信的。剩下的我自会圆了去。”
李正点点头。
“快去给孩子弄些吃的吧。”
“我、我家中无米了。”李正窘迫道,“我要去买些才行。隆哥儿你能帮我看着盼儿吗?”
“这好办。”于庆隆道,“夫君你回家里先盛上两碗来,他刚也喝了些药,路上别再昏睡过去。”
“成,我这就去。”方戍说罢赶紧出门。
结果才出了大门,就有人道:“哟,这不是方秀才么?你怎么从个寡夫郎家里出来啊?”
于庆隆一听就听出来了,早上井边那个讨厌鬼,李正他夫君的堂哥严二毛!
于是他想都不想便出来道:“还能是为什么?我夫君读的可是圣贤书,与人为善的道理还是懂的。我们夫夫看着正哥儿这边孩子病着,过来帮把手。可不像有些人,心脏,看什么都脏。”
“你!”严二毛重重一甩袖,“一个哥儿这么蛮横,瞧着你家相公就没好日子过!”
“我家没好日子过?笑话!我家没好日子过我家不用交田税不用去服役,你行么?不行一边儿待着去,少在这里丢人现眼了。”
“方戍!这你都不管管?”
“我管什么?我稀罕得很。”方戍朝于庆隆一笑,“我去去就来。”
这钱李正倒还拿得出来,便去取了铜钱说:“两样我都要,可咋服用呢?”
因为是白天,于庆隆担心这伙人会在窗口看着他,便没凑近,李正只能问方戍。
方戍将药给了李正说:“这个是治伤寒的药,这个是预防的。治伤寒的若是没有高烧流鼻涕头疼便不可服用。若是有上说的症状便用。三碗水煎成一碗,一次喝掉,一日一次喝三日。这个预防的随时可以喝,也是三碗水煎成一碗。一日一碗连喝三日。这有些苦,因着用的都是便宜又好用的药,所以味道不大好。但你大可放心喝。你喝了,包管啥病都会好。你是不懂,这大水过后就容易起瘟疫,所以防着些有好处。”
李正明白了,拿好药包,回屋去。
方戍这时又开始满村叫卖起来。而于庆隆则绕过去,到了李正家后院。
他手里提了条木棍。
-----------------------
作者有话说:方戍:老天爷,保佑我家隆哥儿平安。我愿意一辈子不吃糖饼[求你了]
庆隆:能不能有点诚意?[问号]
方戍:那我愿意一辈子不生蛀牙![求求你了]
庆隆:……连吃带拿有你的[白眼]
第62章
李正拿了药包进去, 那矮个土匪李胖便叫他打开看看。
李胖并不识药,只不过是装作认识罢了。他待李正把药包打开之后拨弄一下药材,没发现李正有什么特殊反应, 还是紧张地看着孩子, 便告诉李正:“快点拿去煮, 煮完了好给我兄弟喝。我可告诉你, 你给我仔细着点,他若是吃了不见好,我要你娃的命来换!”
李正问道:“那、那我先煮哪个?有一个是治伤寒的, 有一个是预防的。”
李胖见躺在炕上烧得跟块炭火一般的兄弟听到这话之后缓缓睁开眼睛瞅了他一眼, 只得道:“先煮他的药。在屋里煮, 不许去外面!”
李正只好把小炉子拿进屋里。
还好这种小炉子他家自来就有。那是他为了弄吃的做的。煮粥啥的不用烧太多, 这样能省不少柴。
他一个人带着孩子没那么多时间去打柴,所以能省必须省。
李正把药装进瓦罐加了水, 按方戍说的煎。煎好之后滤出来端到炕边。
李胖又道:“你先喝一口再喂他!”
李正只好自己先喝点,接着便把药喂给发高热的人。
人的求生意志还是强的,高个的烧得话都说不利索了, 可喂的药却知道要喝。
李正喂完, 高河便开始微微往外透汗, 人也显着精神了些。
李胖见确实有效果,兄弟身上好像没有那么烫了, 便又让李正把另一包据说能预防的药给煎上。
“我都问过了,”李胖对高河小声道, “那叫‘于庆隆’的哥儿就在这个村子里。咱先前没见着许是因为有事,这人没出门。等你好了,咱就去堵他,咋还不把他抓了?”
“好, 是不能空手回去。”这次遭了这么大的罪,总不能啥好处也捞不着,“话说回来,你说这小鬼像不像一个人?”
“像一个人?”李胖迷惑了一下,“像谁?”
“你忘了?去年也是这个时候,咱在北树林下头不是劫过一个背毛皮子回来的汉子?你看这小娃的耳朵,是不是跟那汉子一模一样?”
“还别说,真跟照模子扒下来的似的。那人莫不是这小娃的老子?可他不是掉下山崖了?”
“所以我猜这小娃的爹多半是个寡夫郎。他说他男人在外面没回来根本就是骗咱们的。咱们走的时候把这小子也带走。”
“怎么带?”
“把他孩子带走,还怕他不跟上来?”
“对对对,还是你聪明,就这么办!”
高河如今发了些汗,人也精神不少,想着把救了自己的哥儿也弄到寨子里,心情不禁更好了。然而很快他便开始瞌睡起来。他想到许久都因高热没有休息好,乏力些也正常,便说自己要睡会儿。
李胖没多心,觉着病了发虚,嗜睡也正常。
不多久李正把药熬回来。
这回李正自己先喝了。李胖一看是同个瓦罐子里倒出来的药,李正还是主动喝的,想着这药必没有问题,便也痛快喝下。
他兄弟这样子也不知会不会传了旁人。他想起外面的那名大夫提到了“瘟疫”一词,觉着喝一些防备总没错。
李正一点点喝,喝一点,吹一吹,碗始终端着,那李胖便只当他是怕烫,没说什么。
谁知过了会儿,他便开始犯起困来。
这困意来得又急又猛,他刚反应过来着了道,人就向后一厥,啥也不知道了。
李正见状,赶紧放下碗在自己手上重重咬了一口,咬出血印。他醒醒神之后便去把自己的孩子抱在怀里。
孩子哭累了便睡,睡醒了又哭的,饿了也吃不好,不过一日一夜过去这小脸颜色就有点发暗了,一被阿爹抱在怀里便又委屈地呜哇起来。
李正心疼得又忍不住落泪,却怕吵醒了那两人也不敢出声,轻轻哄着孩子赶紧到了外面。
于庆隆就在他家院子夹道处盖个麻袋装货物呢。如今看到他出来,立刻起身过来把外面的师父跟方戍叫回来。
师父看看孩子,说道:“无妨,就是有点惊着了,一会儿我给他定定惊。严四家的你去给他弄些吃食,让孩子吃些。”
几人进了屋之后,师父第一时间便给那两个倒下的人扎了针,扎完道:“这回他们打雷也不会醒。可是接下来咋弄?”
于庆隆问道:“师父,他们这样睡能睡多久?”
莫大夫说:“我要是不撤针能睡到明早。”
于庆隆说:“那便让他们睡,待到夜里时把他们捆起来捂住嘴运到衙门。”
虽然郭镇守跟纪师爷走了,可是之前那些差役大部分都还在,不过是不在城门口了而已。他们都是本地人,不会跟着郭镇守。这会儿不在重要的岗位,那就是在其他地方。
他之前能跟这些人搭上话,现在自然也能。
正好也去打听打听新来的镇守怎么个情况。
于庆隆跟李正要来绳子,没急着捆人。他对李正道:“正哥儿你给孩子弄点吃的,等会儿陪他吃完一起睡会儿吧。你这几天肯定没有休息好。”
来大雨的时候一个哥儿带着个幼小的孩子在家,不定怎么害怕呢。这好不容易水退了家里又来了歹人,精神高压可不是那么好扛的。
于庆隆注意到这屋子里也是遭水严重,只不过可能是因为那两个歹人的到来,没来得及去好好收拾。
李正含着泪点点头,抱着孩子跪下来:“谢谢你们来帮我。谢谢。”
他都不敢想,若是于庆隆没发现这个事他要怎么熬到那两人走。
如果那两人还没走便有人发现他家里有两个汉子,他就是死也要带着污名。
莫大夫和于庆隆赶紧扶李正起来。
于庆隆道:“若是往后有人问起家里是不是进过贼人,你就说是。这些人是来打听方家的,打听完后来他们就不见了。任何人问,你都要这么说。如果有人问他们是什么时候来的,你就说是今天一早,记住了吗?你今早神色不安,那么多村里人都瞧见了,这样说他们会信的。剩下的我自会圆了去。”
李正点点头。
“快去给孩子弄些吃的吧。”
“我、我家中无米了。”李正窘迫道,“我要去买些才行。隆哥儿你能帮我看着盼儿吗?”
“这好办。”于庆隆道,“夫君你回家里先盛上两碗来,他刚也喝了些药,路上别再昏睡过去。”
“成,我这就去。”方戍说罢赶紧出门。
结果才出了大门,就有人道:“哟,这不是方秀才么?你怎么从个寡夫郎家里出来啊?”
于庆隆一听就听出来了,早上井边那个讨厌鬼,李正他夫君的堂哥严二毛!
于是他想都不想便出来道:“还能是为什么?我夫君读的可是圣贤书,与人为善的道理还是懂的。我们夫夫看着正哥儿这边孩子病着,过来帮把手。可不像有些人,心脏,看什么都脏。”
“你!”严二毛重重一甩袖,“一个哥儿这么蛮横,瞧着你家相公就没好日子过!”
“我家没好日子过?笑话!我家没好日子过我家不用交田税不用去服役,你行么?不行一边儿待着去,少在这里丢人现眼了。”
“方戍!这你都不管管?”
“我管什么?我稀罕得很。”方戍朝于庆隆一笑,“我去去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