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们从前也没听说过这种消息啊。
  哪怕是年纪最大的几个老农,活了大半辈子了,都没听说过要减免农税的。
  这事情,是君秋澜带头决定的,今年经历了旱情,也就是运气好,没有直接断水,要不然百姓们能不能活到今天都不一定。
  可是他们大致估算了一下,如果按照以往的税收比例,村民们红薯加上收获的粮食,一日两餐,省着吃,才能撑到明年开春。
  可开春之后,等待收获的这段时间呢?
  野菜,买粮食吃。
  他们心里都清楚,今日税收过后,又会有不少的村民,带着自家的新粮,去城里换成陈粮,糙粮,这样才能有效增添家里的囤粮,不至于让家人们饿肚子。
  当然了,顿顿吃饱,还是做不到的。
  商量过后,税收少一半,也能减轻一下大家的负担。
  君秋澜见识过另一个世界的税收了,粮食税收,是早就免了的,甚至国家每年都还要花钱补贴种田的农民。
  那边的粮食价格贱,如果没有国家补贴,就不会再有太多人去种田了,随便出去打个工,都比在家种田的收益高。
  但是就任由田地荒芜了吗?
  也就只有出钱补贴,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留在家乡。
  他们现在还做不到这一点,但最起码的,让大家少饿肚子吧,争取把免去农税,作为他们的其中一个目标。
  一年两年不行,那就五年十年。
  总有一天,他们能让所有人都吃饱饭。
  有人带头喊了一声:“皇帝万岁。”
  官府的负责人愣了一下,随后可就笑了,“可别喊什么皇帝万岁了,这政策可不是皇帝下达的政令,也就是咱们这儿啊,天高皇帝远,我多给大家说几句,不知道你们听说过没有,年初的时候,那皇帝还要收咱们的人头税呢,都是被咱们的大人给瞒下来了。”
  这消息,当初若真的公布出来了,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呢。
  原本就恰逢干旱年生,再出这样的政令,那些年老的百姓,刚出生的婴孩,恐怕一夜之间就要消失许多了。
  有的是自愿牺牲,给家里人留一条活路,有的则是迫不得已,或者根本就是不知情。
  这消息虽然他们瞒得严实,但每个村,总有那么几个外地的亲戚,除了临近边城的几个州府,其他的地方,都是收了这个人头税的,
  百姓怨声载道。
  有不少人都是听说过这个消息的。
  有人感慨:“咱们的知府的大人,是好官呐。”
  君秋澜心里也在想,如果没有他的出现,其实段文也绝对是这个世道上难得一见的好官了。
  很多百姓心里都在想,好像就是去年的年底,这位新知府上任之后,才给他们带来了如此多的变化。
  别的不说,家家户户盘的暖炕,去年冬天,他们村一个冻死的人都没有。
  勤快一些,去山林里捡一些柴火囤积着,冬天在屋里,也不会冻得瑟瑟发抖了。
  哪怕是家里穷到一定地步了,一家人就盘一张大炕,挤一挤,也都熬过了那个冬天。
  还有红薯。
  刚开始,官府要他们把村里最肥沃的土地让出来种植红薯,他们还不乐意来着,虽然官府说这个红薯的产量是常规粮食的好几倍,可大家都没见过,心里没底呢。
  除了这些他们切身的体会,还有一些潜移默化的改变。
  总归,今年虽然经历的旱情,可奇怪的是,大家的生活好像是越来越好了,也就是缺水的那段时间难熬了一些罢了。
  有人就好奇了,鼓起勇气:“那这次的粮税,也是咱们的知府大人做主减少的?”
  负责人:“也可以这么说,不过,真正提出减少税收的可不是知府大人,是知府大人上面的同志。”
  “同志?”
  又有人好奇了,偶尔他们上街,也能听到这样的称呼。
  大家现在基本上都学过一些基础的字,词汇,同志这两个字的意思,也不需要多解释。
  负责人继续说:“那是一位伟大的年轻人,他将带领我们走向一个新的世界,以后,大家再也不会饿肚子了,人人都能穿暖,每年都能做几身新衣裳,不管男女老少,都会有读书识字的机会,粮仓里有余粮去养硕鼠,兜里的银子都能压破钱袋。”
  这是一个怎么样的世界?
  光是听这几句话,就足以让人热血沸腾了。
  村里的李秀才,以及安排过来的两个知青,他们心里都是有数的,不约而同地看向了君秋澜。
  其实刚开始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他们心里也纠结。
  刘秀才是读书人,读书人难免把忠君爱国刻在了骨子里,读书科举,除了想要光耀门楣之外,亦是想要为朝廷效力。
  突然间,他就成反贼了?
  可仔细一想,如果他真的有能力走入朝堂了,他又能做什么呢?
  特别是他见到了他曾经的偶像,苏先生。
  苏先生那样的大才,明明为国为民做了那么多的好事,可最终却被流放到边城,蹉跎度日。
  再一想到君秋澜,他们身边的这些变化,其实不是段知府上任之后才发生的,其实从这一家子被流放过来,就已经有端倪了。
  比如去年的疫病。
  另外两个知青,他们的情况就要好很多了。
  他们能从这么多读书人中脱颖而出,那就证明,他们的基础学识是过关的,甚至也有夫子感慨过,如果他们不是商籍身份,恐怕也能去科举这条路上拼杀一番。
  是的,就因为他们出身商籍,所以跟无缘科举,甚至,他们走到外地求学,有良家子知道他们是商籍出身,都要看低他们几分。
  还有更恶劣的,那就是假意跟他们结交,实际上就是把他们当钱袋子。
  还美其名曰,等他们以后科举做了官,也能庇护几分他们的家族生意。
  但是,现在不同了。
  段知府给他们开会的时候就说了一句话:“我们现在所追求的,是一个人人平等的世界。”
  就光是人人平等这四个字,就足以让他们去抛头颅洒热血了。
  父辈都是商籍,虽然有几个钱,让家里衣食无忧,可是,他们所遭受的白眼,受到的压迫,也都是实实在在的。
  里正似乎也彻底明白过来了,看向君秋澜的目光,多少还是有些复杂的。
  他知道,君秋澜绝非池中之物,必定会有动作,没想到居然是直接造反,反了这个朝廷。
  他心中叹息,造反,是要死人的。
  可是这官府的负责人,展望的未来,实在是太诱人了。
  他儿子也在官府做小吏,得到的消息更多,受过的思想教育也更多。
  有时候,他甚至都觉得自己跟不上儿子的思想了,现在想想,原来根源出在这里。
  他又叹了一口气,其实仔细想想,真要打仗,也是霍将军带领军队冲在前面,霍将军是个打仗的天才啊,未必打不赢朝廷呢。
  再说了,他们这种小老百姓,谁能带领他们过上好日子,这才是最重要的。
  君秋澜来这里一年多,默不作声,可他做的事情,足够了,也太多了。
  再反观现在的帝王,哪怕是他生活在边城这样的小地方,都听说过不少的消息了,年纪越大,越是不靠谱了。
  就这一两年,做了多少损害百姓利益的事情啊。
  这样的人,真的配坐在那个位置上吗?
  再说君秋澜。
  此人待人宽厚,性子也温和,如果他做了皇帝,应该会比现在好很多吧。
  君秋澜站在人群外,也不说话。
  这也是他们计划的一部分。
  就要趁着这个机会,让百姓们了解到这样的一个未来,心中埋下一颗希望的种子。
  同时,也是把现在的官府拎出来拉踩一番,让大家心中有个对比。
  这个时代的车马慢,信息传递的速度也慢,百姓们想要知道一点外界的事情,难。
  负责人都是被孔盛统一培训过的。
  除了刚才那番展望未来的话,还说了一些别的,但样样都是务实的。
  是百姓们近期就能看到的希望。
  画大饼,但也要先让人尝到一个滋味吧。
  这次的粮税减半,算是其中一件。
  接下来,招人修路,又是一件。
  不是不给钱的征收徭役,是花钱雇用大家去做工,每日三十个铜板,包一日三餐,还包住处。
  赚钱啊。
  每年秋收过后,就是农闲了,农闲的时候,谁家没几个男人出去找活儿干呢?
  还不一定找得到。
  现在是官府要招人呢,这么多人都听见了,工钱,待遇,都说清楚了,总不能还抵赖吧?
  有了农税的减免,加上之前的一些政策,他们还是很信任现在的官府的。
  当即就有人举手报名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