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儿子刚满周岁,就被宫里接走了,他们做父母的,已经错过儿子十八年的生辰了。
  去年,儿子生辰的时候,他们一家人又身陷囹圄,也没办法庆生。
  今年的生辰又比较特殊,再怎么说,都不能草草了事。
  君秋澜:“父亲尽管说便是。”
  “你的加冠礼,我们想请苏先生过来主持,他也教过你一年,也算是一日为师了,如今在边城,对我们一家也多有照顾。”
  除了苏先生,他其实还想过霍将军或者新知府段文的,细想过后,还是觉得苏先生更合适。
  他们现在依旧不适合跟当官的在明面上有牵连。
  君秋澜莞尔,“好,都听爹娘的安排,刚好这棉被还有多的,我给先生也送一床过去。”
  “行,你带这么多东西能走吗?不行的话,让村里的老周用牛车送你一程吧。”
  “不用,我刚好也走走路,在人前多转悠转悠,过几天我那边又得开始忙了。”
  那又是一段时间不能在这边露脸了。
  棉被捆一捆,他买的也就是十斤重的冬被,三床也才三十斤,绑在后背上,也没多大的负重感。
  一路出村。
  大概是火炕的消息已经传遍村子了,但凡有人碰到他,都得跟他打声招呼。
  君秋澜也都笑着回应。
  倒是父亲说的老周,赶着牛车追过来了。
  “君公子,走吧,上车,刚好老头我也要进城买点儿东西。”
  君秋澜忍俊不禁,都说顺路了,他也不好再拒绝。
  反正在村里露脸也差不多了。
  “多谢周伯了。”
  “客气啥,都是一个村的,平时我进城,大家也都坐我的车。”
  牛车也没加个棚子,坐在上面,还是有些冷的,对比起从前的豪华马车,这牛车就有些寒酸了。
  即便是如此,他们这个大村,也只有五户人家有牛。
  “周伯,跟您打听个事儿呗。”
  “你说就是。”
  “一般这种牛犊子,一头大概多少钱啊?”
  “我这是大黄牛,耐力好,体力好,性格也温顺,牛犊的话,大概是十五两银子上下吧。”
  君秋澜哑然。
  十五两银子。
  村里好些村民,一家人一年都未必有五两银子的进项。
  他对另一个世界的物价也算是如数家珍了,结果对边城的物价还一知半解。
  但他听说过,那些牙人来村里买孩子,小丫头三五两银子,小男孩稍微多一点点。
  一个活生生的人,还不如一头牛犊子值钱。
  这样的情况,他对吗?
  君秋澜有些沉默。
  从前,身处高位,他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些问题。
  京城那边,大多都是富庶的,至少温饱没有问题。
  那些牙行里培训好的丫鬟,小厮,也都是去穷苦地方买来的。
  卖儿卖女,在另一个世界,是违法行为,是要被判刑的。
  可是到这边,似乎变成了大家默认的规则。
  许多卖儿卖女的家庭,其实并非真的狠心,有的时候也是没办法,将他们卖出去,反而是给他们求了一条活路,要不然就只有饿死的份。
  这个世界……
  “君公子是要买牛吗?”周伯打断了君秋澜的思绪。
  君秋澜回过心神,勉强笑了一下,“现在还没这个钱呢,刚建了房子,银钱不凑手了。”
  钱倒是不缺,但不能露富啊。
  周伯一想,也是这么一回事。
  “你们现在也没田地,不用牛来耕田犁地,如果只是想平时进城方便点的话,其实买一头驴子或者骡子都行。”
  买马是不可能买马了,马屁更贵。
  君秋澜心里一动,骡子,驴。
  或许真的可以安排上。
  等房子建好了,宋彦也要住过来,但他每天还要去城里开店。
  虽说路程不远吧,但有驴车,就能更方便了,偶尔还能拉一拉货物。
  “不过我也不建议你这个季节买,冬天太冷了,要是没养好,这不白瞎了这银子吗?”
  “好,等我回去跟家里人商量一下。”
  周伯乐呵呵地,“你这背的是什么啊?被褥吗?”
  “是,周伯听说过棉花吗?”
  “这是什么东西?”
  君秋澜解释了一嘴,又问:“如果有种子,周伯觉得村里人会愿意种植这种棉花吗?”
  “这棉花听起来,确实是个好东西,不过我们这儿的羊毛便宜啊,而且基本上不花钱,也就是味儿大了一点,冬天还是能保暖的。”
  言下之意就是说,恐怕没有几个人愿意种植。
  田里是要种庄稼的,填饱肚子才是最要紧的,保暖什么的,用羊毛和羊皮子,也差不多了。
  君秋澜了然。
  果然是如此,恐怕霍夫人也是这么想的。
  他叹了口气,其实周伯和霍夫人的想法也没有错。
  是大家都没有余力再去接受一件新事物了。
  棉花跟粮食,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这棉花,恐怕还是得让宋庭他们带回去种。
  也幸好,棉花就是百叠子,是大盛远本就有的产物,只是从前没有人往这个方向去想罢了,只当是一种观赏性的植物。
  到店里。
  也是巧了。
  今天婉儿和钱妙儿刚好有空,出来逛逛,顺便来店里看看。
  酥皮蛋羹盏早就卖完了,这会儿两个姑娘正和宋彦跟放芸闲聊呢。
  “哥哥,你怎么过来啦?”
  君舒婉看见哥哥高兴得很。
  君秋澜轻笑:“都是大姑娘了,还这么咋咋呼呼?”
  话是这么说,但婉儿现在的状态更好。
  君舒婉也笑了,“再过几天,哥哥的生辰,我跟霍夫人说过了,到时候会回家休息几天。”
  原本是定下每月都能休息几日的,但前段时间实在是太忙了,抽不开身回去,连带着妙儿也没回去。
  这回再怎么都要回去住几天。
  新房也要建好了呢。
  听说哥哥还弄了一个什么火炕,睡在上面可暖和了。
  君秋澜颔首,“冬衣的事情办好了?”
  君舒婉笑着,“今年有了纺织机,效率提高了不少,将士们的冬衣都提前发下去了。”
  到现在她都还记得霍夫人第一次见到那纺织机织布效率时那惊诧的表情呢。
  果然还是科技改变生活,君秋澜想着都没忍住笑了,还是只有提高生产率,才能让大家的生活变得更好啊。
  “哥哥今天带了什么过来?”
  “是被褥,这天冷了,给你们一人带了一床被子过来。”
  钱妙儿在旁边看着都有些羡慕。
  明明她也有三个哥哥,可现在三个哥哥都在军营里。
  因为是充军进的军营,暂时还不能像普通军户那般随意出入。
  听说,最近城外不太平,离得远的好些村子,都遭了戎狄的毒手。
  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霍将军也都加派了人马过去。
  钱妙儿听别人说,充军来的军户,如果不打仗的话,第一年都要去各个村子里巡逻。
  有一个说法是把他们放出去练练胆子,那些戎狄可不是文明人,都是一帮野蛮人,打起来的时候,都是奔着人命去的。
  流放过来的军户,多半都是从前没见过血的……
  虽然进军营就会被老兵带着练武,学习使用武器,但如果过不去杀戎狄这一关,或者死在了戎狄的刀下,也别想着以后能上战场了,更别想着脱离军户了。
  君秋澜心思通透。
  “妙儿姑娘,我们家建房子还剩下不少水泥,我娘做主,都送给你们家了,现在你们家也在糊墙了,下次回家,定能看到不一样的小院儿。”
  钱妙儿的脸上重新挂上笑容,“多谢君公子了,三嫂也同我说过了,娘说还准备给我们弄两个大火炕呢。”
  他们家比村民们更先知道火炕这个东西,造价不算高,他们咬咬牙,也能盘两个。
  总不能真叫一家子在冬天里冻死了。
  幸好现在方芸有了做酥皮蛋羹盏的生意,让他们一家人的生活宽裕了不少。
  再攒一攒钱,他们就能把两个小院儿给买下来了。
  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哪怕只是几间茅草屋,那也是属于他们的,才算有了安身立命的根本。
  他们能有今天,都脱不开君家的帮助,心里都记着他们的好呢。
  宋彦最近过得还不错,已经在慢慢习惯边城的生活了。
  就是这边城的冬天,太冷了,让他一时之间还不能适应。
  “表兄,你这被褥,光是抱在怀里就十分暖和了,里面是填充了什么?”
  君秋澜又解释了一下。
  “原来是百叠子啊。”宋彦都意外,从前他们宋府的花园里还养了几颗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