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君秋澜拱手行礼,“是弟子的不对,还让先生上门来看弟子。”
  苏长寻摆手,“都到这里了,也就不讲究这些虚礼了,就当老夫是来蹭饭的。”
  宋熙容:“那我先去准备,你们聊。”
  苏长寻被请进门。
  一抬眸,就看见屋子里散落了一些东西。
  总共就三间房,两间是卧房,一间是堂屋,平日里吃饭看书,都在堂屋里。
  君秋澜也紧张,刚才出门太急了,袋子里的东西随着他的动作,散落了一些在门口,他房门也没有关,房间小,一眼就能望到头,床上还摆着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他赶紧去把东西给收拾了,顺便还关上了房门。
  “抱歉,先生,从前不通俗物,屋子里没收拾,让您见笑了。”
  苏长寻笑而不语,刚落座,又看见桌上放着一本书。
  彩色的页面。
  君郁都有些慌不择路了,一下子把书给藏到了后背。
  颇有几分此地无银的意味。
  苏长寻挑眉,“看来郁兄不太欢迎老夫啊。”
  君郁神色闪烁,“这是女子看的书,应当是我夫人还没来得及收拾的。”
  平时村里也没人会过来串门儿。
  而且因为君秋澜的关系,他们平时做折扇都在隔壁,家里基本上就没人来过。
  偶尔隔壁嫂子们的过来,都会提前在家门口打一声招呼。
  今天属实是没想到。
  苏长寻到家门口的时候,宋熙容就在隔壁,过来之后也没进家门,就在厨房那边泡了一壶粗茶过来,苏长寻之前也就是在小院儿里坐了一下。
  苏长寻的笑意很深:“是我孟浪了,郁兄勿怪。”
  明显是不信。
  可现在也没有别的办法,君郁赶紧把书放回了卧房。
  以后还是得多注意一点了。
  今天确实是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好在之后似乎没有出什么岔子。
  苏长寻跟父子俩聊了一些关于边城的消息。
  父子俩也说了一下近些年京城里的变化。
  一时之间,氛围十分融洽。
  只是等到饭点儿的时候,苏长寻漫不经心地提了一嘴,“听说小徒儿被贬之后一蹶不振,要不然这样吧,我那边还缺一个帮我整理书籍的小厮,你都快极冠了,也不好总是赖在家里等父母养活。”
  若是君秋澜没有穿越这一场机缘,面对如今的情况,恐怕是要感激涕零的。
  可现在,必然是不行了。
  他没办法舍弃那边才刚有起色的事业,更没办法舍弃那个世界给他们生活带来的改变。
  如今要怎么拒绝才好?
  君郁憋了句瞎话:“澜儿流放路上,伤了身子,还是要好好休养一段时间的,我与夫人都还算年轻,能干得动,暂时还不打算让澜儿出去做工,等以后有了钱,在村里买几亩地,踏踏实实过日子也好。”
  苏长寻噗嗤一声笑出来,只微微抬眸看向君秋澜。
  君秋澜心虚,但可能是演技练出来了,面不改色道:“弟子在家也能帮父亲画一下折扇,并非是在家游手好闲,而且弟子确实是伤了身子的根基,大夫说要好好养一段时间。”
  如果他说这个话的时候,不是那么面色红润的话,那就更能让人信服了。
  苏长寻就看着这父子俩睁着眼睛说瞎话。
  饭菜上桌。
  也没什么好菜。
  炒了一盘鸡蛋,算是荤菜了,还炒了个青菜,平时他们也这么吃的,只是君秋澜经常给他们带一些卤菜回来改善生活,今天的都还没来得及拿出来。
  今天有客人,这么两个菜拿出去,也不是很像话。
  宋熙容就干脆把君秋澜带回来的豆腐乳夹了几块出来。
  他们这也有豆腐,到时候万一问起了,就说是自己做的,人家一个舞文弄墨的读书人,总不能要她一个配方吧?
  “农家人吃食简单。”宋熙容笑笑,“让苏先生见笑了。”
  苏长寻确实是想笑了,他不是没过过苦日子。
  读书的时候,家贫,一年都未必能尝到荤腥,还是考上举人之后,境况才好了不少,再说他刚被流放到边城的时候,也是一个人熬苦日子,一个馒头都恨不得掰成两天吃。
  再看这嫂夫人口中的农家吃食。
  鸡蛋炒得蓬松,不知道用了多少的油,还有这青菜,表面都还能看到油花儿。
  农家人,哪里舍得花这么多油炒菜?
  按照他们一家现在的收入,应当也不能做到用油自如吧?
  就算是为了招待客人,倒也不至于在这种情况下浪费,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们根本不缺油盐。
  他没说,也没表现出来,“劳烦嫂夫人了。”
  君郁:“苏先生动筷吧,没这么多讲究,今日吃个便饭,改日再上门叨扰苏先生。”
  苏长寻:“郁兄见外了。”
  一筷子下去。
  很好。
  菜里一丝一毫的苦涩味都没有。
  边城的盐,不要说粗盐了,粗盐都得是大户人家才吃得起的东西,普通人家基本上就是盐石,买回来自己打磨。
  还不是直接用,用水化开,再把一块布浸染在里面,称之为盐布,炒菜的时候在锅里刷一刷,菜上面稍微有点儿盐味就不错了。
  这盐味儿还得带着苦涩和异味。
  还有这一盘被称之为豆腐乳的东西,像是被腌制过的,用的盐可不少,还有至少七八种别的调料。
  今天来一趟,他心底的谜题没解开,反而有了更多的问题。
  这也就让他感觉更有趣了。
  饭后,时间不早了,苏长寻也没打算今天就打破砂锅问到底。
  “小徒弟要是不嫌麻烦,不如陪老夫走一段儿?送我出村。”
  君秋澜当然没法拒绝,正巧他也该去村子里稍微露个脸了。
  走出去了一段路了,这对曾经的师生稍显沉默。
  “下月,本地的知府就该换了,新知府与老夫有几分关系,秋澜可否有别的想法?”
  君秋澜心知,苏先生是想跟他交一下底,但是他的底,却是不能透露出去的。
  “暂时还没有别的想法,只盼望上面的盯梢能宽松一下,我们一家也好做点小本生意,纯靠种田,我们一家也缺了经验和力气。”
  这话说得实在。
  皇亲国戚,除非是自己有特殊爱好,否则谁懂什么种田呢?能把五谷分清就不错了。
  种一年的田,粮食够不够自己吃都是一回事。
  相反的,做点儿小生意,而宋熙容又刚好是商户出身,有经验,一家人努努力,赚些钱,过上小富的生活,应该不难。
  要说什么士农工商?
  他们现在还是流放犯人的身份,只要皇帝还在位,他们就不可能离开这个地方。
  等下一个皇帝上位,哦,别的人还有可能被大赦天下所福泽,他们这身份肯定是不可能了。
  能把自家的日子过起来,才是最紧要的。
  苏长寻轻笑了一声,“今日那豆腐乳吃着不错,你娘说是自己做的,徒儿给师父孝敬一个配方,这不过分吧?”
  宋熙容还真想错了,他就是好意思能开口要一个配方。
  君秋澜愣了一下,“好,明日正好要去拜访先生。”
  网络上有很多配方,抄一个下来,应该没什么问题。
  苏长寻点点头,又猝不及防地开口问:“那你爹今天藏起来那本书?为何会是彩色页的?”
  就看了一眼,也没看清封面上面的文字。
  君秋澜强装镇定:“那是爹以前的藏书,被流放之前,偷偷托了一位故交保管,前些日子才偷摸送过来,那本是关于女儿家的书。”
  苏长寻似笑非笑,看得君秋澜头皮发麻。
  那种紧急的情况,藏一些钱也好过藏书吧?
  他能理解文人爱书如命的思维,但是一家人是要流放到边城过苦日子的,黄白之物总比书好使。
  关于这一点,他已经有切身体会了。
  “与京中那边可还有联系?”苏长寻又问了一嘴。
  “并无。”
  这一点没什么好隐瞒的。
  他道:“从前的故交,一部分倒戈了,另一部分在我们刚开始流放的时候,明里暗里打点过不少,也给我们送了些钱财,只不过我们如今这情况,他们跟我们再有联系,也未见得是好事情。”
  从前有些交情的朋友,甚至是部下,能送一些钱财给他们,帮他们打点押送的官差,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他们背后还有家族甚至是关系网需要顾虑,跟‘谋反’的废太子扯上太多关系,那不是自己找死吗?
  到边城安顿了这么久了,没有收到过任何来自京城的书信。
  不管是被某些人截胡了,还是根本就没送,都没关系了。
  君秋澜更希望的是,他们也不要再送信或者再暗中关照他们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