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系学霸 第1302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方子业,我给你讲啊,肝脏、脾脏两种微型循环仪,一定会在肝胆脾胰外科大放异彩。”
  “也肯定会更进一步地重新定义保肝和保脾手术。”
  方子业双脚立正,目光微垂,道:“程教授,我的那个微型循环仪,与您想要用的,在方向和功能上并不相同。”
  “你管同还是不同呢?”
  “又不要你用,让你用你也不会用。”程晓平刺了方子业一句,而后深吸了一口气。
  解释道:“方子业,你还年轻,所以不要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任何一种术式,这只是你的个人偏见。”
  方子业闻言,果断摇头点头:“程老师,我没有!~”
  哪怕方子业心里有偏见,也不会承认。
  因程晓平院士的这“意外”动作,使得方子业成为了会议室里的焦点。
  李永军教授则默然退开了,并不招惹是非。
  因为他清楚,程晓平院士之所以认识他李永军,是因为同济医院里的肝胆外科与血管外科并在了一起,程晓平院士应该是在自己血管外科的同行那里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至于方子业嘛,则是一个不讲道理、开了外挂的人,李永军不会和一个挂壁去比什么人脉。
  “方教授…”
  “方教授好。”
  “方教授,加个微信啊。”
  “方教授,早闻大名,只是一直没机会晤面。”不少人开始往方子业身侧围拢。
  不管方子业的年纪,此刻能走到这里的,哪怕是靠关系的,都值得重视。
  更何况,方子业可不是靠关系进来的。
  虽然年轻,但他都走到了这一步,提前交好没多少坏处,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求到了方子业。
  而面对这么多大佬的好意,方子业也开心地打开了自己的手机二维码,一一客气地加了过去。
  还是那句话,人脉都是靠积累的。
  今天来参会的人,都是外科各个领域的顶级大佬,每个专科最多两三个人,一些小的专科可能就是一个独苗。
  比如说烧伤科,就只有一位教授参会,那还不是站在了省内最顶峰的人物啊……
  这个过程中,方子业还加了脊柱外科李峰教授的微信,方子业只是与李峰不熟,不代表完全不认识对方。
  “李峰老师,我是方子业,我把备注发给您了。”方子业客气说。
  李峰教授接近六十,是同济医院脊柱外科的主任:“小方,下午好,有空多聚。”
  “好的,李老师。”
  方子业加完了微信后,发现程晓平老教授已经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他刚刚并不是刻意“绑架”自己,而是随手送自己一场人情。
  方子业也就默默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静等起来。
  会议还没开场,行政相关的人也都到齐了,而且还特意拜访了一下程晓平老教授。
  问完后也没有提前开始,而是继续和熟人有说有笑。
  一直等到了两点半整,才宣布了会议正式开始。
  并且啊,一上来,作了简单开场白的领导不知道是听了谁的怂恿,直接就点名了方子业:
  “今年,我们省医学发展会议有一位比较特殊的参会专家,他才三十一岁。是最年轻的参会专家成员了。”
  “年轻有为,必有专长。”
  “方子业教授,要不你先起个头?说说你对外科发展方向的看法?”
  他人畜无害地看向方子业,会议为大圆桌,所以,其他人都不用偏头,就可以把目光聚焦到了方子业的身上。
  “……”
  第746章 鸟为财死!
  李永军本能地拍了一下方子业以提示,怕方子业踩了雷,不过很快李永军便反应过来方子业还去过更大场面,在看到方子业脸上的淡笑后就没再有其他小动作。
  方子业正襟危坐,微微欠身,声音平静而低沉:“领导,还有各位老师,虽说抛砖引玉很适合我这样的晚辈。”
  “只是个人困郁于见识,无能认知之外,我很感谢领导们给的机会,只可惜腹中无物,想要夸夸其谈都难,也就不敢班门弄斧丢人,更浪费各位领导和老师的时间。”
  方子业都不太清楚今天外科会议的大主题,自然不会乱说。
  每个省的医学发展会议都有自己的重心,这个重心应该是业内的巨擘根据前些年的发展历程来给。
  方子业的话没有太多毛病,他的确是第一次参加这种会议。
  方子业的话让不少人都舒了一口气,好像不少人都挺担心方子业“年少有为”便‘年轻气盛’了,一不小心说了不该说的话,把氛围拉到于外科系统不利的局面。
  在一些特定场合,宁愿不说,也不能乱说。
  这不是几个人的私下会谈,会议不会因方子业的拒绝而搁置,主持的领导再看了方子业几眼后,便才把话题移交给目前鄂省外科学术委员会的主任。
  这一次来参会的外科系统人员,除了方子业熟悉的骨科系统的人,中南医院的王兴欢院长、袁玉丰副校长等人也都在场内,实在是不适合方子业夸夸其谈。
  转来转去一阵,除了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大方向’把控外,实际的细节发展建议,还是转到了陈晓平老教授处。
  这一次,陈晓平并未拒绝,接过了话权后便直述:“依托我们鄂省数代前辈的撑举,我们省的外科水平,一直都是居于全国前列!”
  “用更通俗的话来讲,那就是其他地方能做到的操作,我们也能操作得来。别人能做的手术,我们也能做得出来。”
  “可现下,仅论外科而言,我们只是基本处于前列,却轮不上顶尖,只是在领头队伍这一撮里,但还不是领头人。”
  “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我们鄂省的医学纵向结构,比起京都、魔都、羊城、蓉城,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抛开羊城和蓉城不讲,我们鄂省的发展速度还是相对慢了些,这是什么问题呢?”
  “归根结底,还是创新力度不够。”
  “我喜欢说实话,不是没有,而是不够!”陈晓平说完环顾一圈。
  “其实说起来,我们的底子已经非常好了。不管是人才储备,基础设施等,原则上都不弱于京都和魔都…”
  陈晓平先分析了结构,目前鄂省所处的位置。
  只论及华国的医学水平,鄂省的医学就不可能被完全忽视。可要论及综合水平与影响力,目前京都的协和医院,却已经处于更超然一层。
  陈晓平教授是同济医院的人,他已经带着肝胆外科发展到了全国的前列,自己更是肝胆外科的院士之一。
  “相比起地利、硬性基础,人才无疑是最重要的。”
  “大家也都知道,目前而言,我虽然接了恩师的师承,还接手同济医院的这么厚的底子。”
  “可比起师兄来,还是略逊色了一筹。”
  “这不是我自谦,也不是外界的简单评议,这也是一个事实。”
  “吴师兄,神人也。”陈晓平举起了右手,竖起了大拇指。
  陈晓平院士的话,也把方子业等人带入到了华国外科发展最巅峰的激情岁月。
  陈晓平院士的恩师裘法祖,乃华国外科之父。
  吴孟超老院士就是裘法祖老院士的学生,比裘法祖老院士只小了八岁,是陈晓平的师兄。
  可要论明白一点,那就是吴孟超老院士之后工作的单位是魔都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吴孟超老院士退休了多年,故去近四年,如今他工作的单位,依旧是华国肝胆外科的里程碑。
  陈晓平道:“于我个人而言,想要带队超过师兄所在的单位,并不是想把师兄比下去,而只是想达成良性竞争的梦寐。”
  “只有发展才能进步,只有原创、研究,才能常青。”
  陈晓平说到这里,便没有再继续夸夸其谈:“外科的发展,如今已经过了专科专精,专病专研的单纯阶段。”
  “基础的解剖,标准的术式,前辈们已经用自己的心血都把路搭好了。”
  “但剩下的路,不应该只是去炒剩饭。”
  “不要总是沉浸于自己熟悉的舒适区,争来抢去,在原有的一亩三分地不断争分。”
  “还是要着眼到更前方——”
  “随着诊断、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现下的临床,会面临各种各样陌生病种,新病种,更加精细化的诊断,也必然要求我们要将陌生病种转化为熟悉病种。”
  “总是依托于前辈们的那些余粮,是会返贫的!”
  “所以,再细分一下,现下的主要发展方向有这么几个,第一个就是新的诊断方法,然后是新的器械于临床中的应用,第三个便是新的辅助器械,第四个就是新病种的标准化治疗方案。”
  “我指的并不仅仅是我们肝胆外科,任何外科,任何亚专科的前方,都应该是这样子的。”
  “在现下,只有技术才能变革,只有新的器械动能,才能打破原有的僵局。”
  “我觉得,我们在座的各位专家教授,还是有实力可以撑得起这些板块的。”
  “不要墨守成规嘛,有时候在条件、技术等都成熟的情况下,稍微大胆一点。”
  “在这里,借用吴老的一句话,个人的脸面怕什么呢?失败几次又能如何?”
  “哪怕是被现在的病人和家属谩骂了,哪怕是被人说了庸医,又能如何?”
  “哪个外科医生的成长都一帆风顺?”
  “而且,从更长远的角度说,没有患者、外科医生的试错,也就没有新的治疗方案了。”
  “失败是成功的必然!~”
  “病人于困苦之中愿意陪着我们赌,我们也不应该惜名,这名气能有多少用?!”
  陈晓平当然又敲了敲桌面:“当然,我们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为了突破而突破,为了创新和科研,就把病人不当人,只是当做材料了。”
  “还是提前要做好各方面的风评。就是风险评估。”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难道我们就真只是想,吃一吃其他人的剩饭,总是在自有的一亩三分地,就这么弯头低腰一辈子?”
  陈晓平老教授的话,有一定的煽动性,道理肯定也是有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