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系学霸 第1295节
……
手术室外。
乐沅的父母也很意外,看到乐沅出来后,母亲就赶紧追问:“怎么这么快就出来了?”
“这才进去?四十多分钟?”
乐沅的父亲则马上问道:“是方教授做的手术么?”
“我的那位省人医的朋友申教授说,一定要找方教授主刀的。”
“百分百要找他。不然就还不如去省人医了。”
乐沅点头:“爸,是方教授操作的,他说操作过程顺利,没什么特殊。”
送患者出来的管床医生笑着回道:“您就放心吧,乐沅的手术,我们就只是消了毒,连切皮缝皮操作都是方教授亲自做的。”
乐沅的父亲闻言,脸色暗红,可为了自己女儿的健康考虑,他还是解释道:“谢谢啊,谢谢!~”
“麻烦等会儿替我们给曾教授和方教授转达一下谢意。”
戴竺生抿嘴不答,内心自是格外不悦的,可也不敢表现。
一个专硕研究生,在中南医院连最基本的牛马都不是,他能有什么脾气,敢有什么脾气?
……
手术室里,方子业收拢着话题:“其实微循环截断术,说透了也就是这么回事,没有太过于高深的操作,就是把循环截断后,一部分归入主循环。”
“另一部分通过微型循环仪完成局部循环。”
“化疗药物,在局部循环中作用、代谢,就不影响其他器官了。这样就可以提高药量了。”
“这是新的治疗方案,曾教授您有自主抉择权,一定情况下,只要不超过十五倍化疗通量,都是可以自行拟定的。”
“我的推荐是,先从5.5倍通量开始。”方子业把话题转移。
微型循环仪治疗肿瘤,并未在治疗药物上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只是在给药方式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曾多勤闻言,却是摇了摇头:“方子业,我觉得吧,可能从4倍通量,循序渐升的化疗方案会更好一些。”
方子业闻言愣了愣。
许工明主治则抿嘴笑道:“曾老师,我就说,方教授是不屑于看我们发表的论文的。”
“所以,他根本不会了解我们的循序阶梯化疗浓度的临床化疗方案的。”
方子业听了,老脸一红。
很老实:“对不起,曾教授,我孤陋寡闻了。”
方子业虽然经常看文献,但不代表只要是一篇sci,方子业就看过!
给药方式不同下,还有很多子课题,比如说相同给药方式下,不同的化疗方案,会不会有更优解?
答案是肯定的!
不过这个答案不包揽于之前方子业的研究范围。
一项研究的目的最好纯粹一些。
后续可通过这些细节的微调,微型循环仪的化疗方案还可以被进一步优化,取得更好的化疗效果……
这就是另外一个课题了。
方子业眯了眯眼睛,突然眼睛一亮道:“其实曾老师你如果想要做后续课题的话,不必只拘泥于常规化疗药物。”
“一些辅助药物也可以加上。”
正享受懂事长许工明帮自己正名的曾多勤突然娇躯一颤,猛地斜甩头到超极端的角度。
这一甩后,他肯定自己的乳突肌肯定伤到了,可曾多勤完全顾不得这么多,呼吸开始急促,双目如同兔子一样红了起来:“子业,你的意思是说,让我收一些特殊的病人?”
“最好还是有伴随其他基础病种的患者?”
曾多勤能到中南医院骨肿瘤教授的位置,从科研内卷最严重的骨科亚专科杀出来,科研造诣可不是邓勇能比拟的。
一点就透。
“曾教授的这个提法就很不错嘛。”方子业笑着说。
“咱们医院的一些基础科研,有了足够的底蕴,也可以拉进临床中有条理地遛一遛。”
这一刻,方子业也算是完成了自己科研入门的闭环。
让自己恩师多年来基础科研的成果,从基础研究走向临床,迈出了一小步。
袁威宏作为创伤外科的医生,他大概率是很难直接走进骨肿瘤专科的临床科研的,除非有特殊的机缘,比如说像方子业这样,直接有突破性的科研进展。
曾多勤被自己蠢笑了,看向方子业:“你他娘真的是个擦边的鬼才。”
“以你这思维逻辑,你就算不当医生,去自媒体走擦边路线,估计也没几个人在这个赛道走得赢你。”
方子业是真的很“阴险”!
按照常规的科研思维,目前的骨肿瘤专科,不具备直接将二甲双胍这种糖尿病治疗药物纳入到骨肿瘤化疗的方案之中的。
不过若患者同时患上了糖尿病,再换上了骨肿瘤的话,二甲双胍就是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谁也不能说你用得不对……
可如果二甲双胍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可以使得化疗效果更优于不使用二甲双胍的患者——
这客观对比就直接出来了。
微循环化疗方案,没有对化疗的基础方案进行任何的修正,只是改变了用药方式和浓度。
可这条思路,就是纯粹擦边,“铤而走险”地直接融合了‘诡道’思路。
按照正常的逻辑,一般的主刀在做手术时,都尽量要选没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避免患者在手术中出现其他意外,比如说伤口不愈合之类的……
方子业索性反其道而行之,一来可以解决病源问题,其他教授多不要嘛。
二来……
“曾老师,我就当你是夸我了啊。”
“还有就是,我刚刚在操作的时候,仔细地思考了一下,就是我们目前在操作的微循环截断术的微循环成形术,其实还不够完善。”
“如果曾老师您和王宗凯老师有兴趣的话,可以继续往前推进一下,我们一起可以找个时间聊一聊。”
“具体的方案我目前还没有想好,但我总觉得,一定是有什么地方我们忽略掉了。”
“微循环成形术,不该处理得这么麻烦。”方子业说。
一开口,方子业又是吊足了几人的胃口。
何谓人情,何谓送礼。
投其所好也。
方子业目前的投其所好,就是最高级的投其所好。
许工明和李汉尧二人虽然有期待自己跟着方子业来了新院区后,有可能会捡到一些‘小课题’,以这些小课题来发展自己的科研底蕴。
只是也没有想到时间会如此之快,这新院区才刚稳定了一个星期,方子业就开始往外撒米了。
有句话说得虽然难听,但是真理。
只要手里有米,身后就有鸡。
你手里有课题,有sci,莫说是学生了,学术媛、学术少爷、学术舔狗,大把大把的有。
能来读研的,没有几个人没有一个科研梦想。
更多的人面临的是这条路走不通,所以才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地选择其他路线。
不代表他们不懂这条路的香。
说实话,读大学的,除了极少数人是为了奔着工作而去的,还是有不少人拥有一颗想要成为教授、研究员的梦想的。
至少都想过。
而大部分留在顶级三甲教学医院里厮混,不愿意去私立医院里挣钱的人,都是对学术、专业成就有一定期待的。
都还有梦。
越是成熟的年纪,就越来越明白梦境距离现实有多远。
许工明搓了搓手,目光灼灼地看向了方子业,脸微红地说:“那个,子业,其实我做菜的手艺挺不错的,要不?”
“什么时候方主任您大驾来我家里聚一聚?”
“我带酒!!”
“我可以带酒,我家里就是买酒的。”李汉尧非常积极地往里面拼。
曾多勤抿了抿嗓子:“你们两个都别争了,这周末就定在我房子嘛,装修都是现成的,我还建了一个酒窖……”
“子业,你喜欢喝什么酒?”
许工明:“……”
李汉尧:“……”
和一个成熟的教授、主任医师比拼财力,他们两个只能败退。
……
九点二十分,方子业一边看着胡青元发来的查房报告,对本组的病人的术前情况和术后转归有了一个大概印象。
李诺又发来了周五的手术安排。
“子业,明天就只安排两台手术吧,你都轮轴转好几天了,也稍微休息一下!”
“那个11床的手术安排,我主动与他们谈到了下周一,病人和家属都同意了。”
“好的,谢谢诺爷!~”方子业回复。
方子业上了车,发完信息后就直接启动,准备赶去本院区。
李诺还在病区里,拍了几张照片后说道:“子业,新院区这边,床位还是太多了。”
“我看了一下,王宗凯和曾多勤那边,每个人都管了有五六张床,还是有点太多了。”
“毕竟他们大部分人都还是学生,有科研、临床学习压力的。”
手术室外。
乐沅的父母也很意外,看到乐沅出来后,母亲就赶紧追问:“怎么这么快就出来了?”
“这才进去?四十多分钟?”
乐沅的父亲则马上问道:“是方教授做的手术么?”
“我的那位省人医的朋友申教授说,一定要找方教授主刀的。”
“百分百要找他。不然就还不如去省人医了。”
乐沅点头:“爸,是方教授操作的,他说操作过程顺利,没什么特殊。”
送患者出来的管床医生笑着回道:“您就放心吧,乐沅的手术,我们就只是消了毒,连切皮缝皮操作都是方教授亲自做的。”
乐沅的父亲闻言,脸色暗红,可为了自己女儿的健康考虑,他还是解释道:“谢谢啊,谢谢!~”
“麻烦等会儿替我们给曾教授和方教授转达一下谢意。”
戴竺生抿嘴不答,内心自是格外不悦的,可也不敢表现。
一个专硕研究生,在中南医院连最基本的牛马都不是,他能有什么脾气,敢有什么脾气?
……
手术室里,方子业收拢着话题:“其实微循环截断术,说透了也就是这么回事,没有太过于高深的操作,就是把循环截断后,一部分归入主循环。”
“另一部分通过微型循环仪完成局部循环。”
“化疗药物,在局部循环中作用、代谢,就不影响其他器官了。这样就可以提高药量了。”
“这是新的治疗方案,曾教授您有自主抉择权,一定情况下,只要不超过十五倍化疗通量,都是可以自行拟定的。”
“我的推荐是,先从5.5倍通量开始。”方子业把话题转移。
微型循环仪治疗肿瘤,并未在治疗药物上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只是在给药方式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曾多勤闻言,却是摇了摇头:“方子业,我觉得吧,可能从4倍通量,循序渐升的化疗方案会更好一些。”
方子业闻言愣了愣。
许工明主治则抿嘴笑道:“曾老师,我就说,方教授是不屑于看我们发表的论文的。”
“所以,他根本不会了解我们的循序阶梯化疗浓度的临床化疗方案的。”
方子业听了,老脸一红。
很老实:“对不起,曾教授,我孤陋寡闻了。”
方子业虽然经常看文献,但不代表只要是一篇sci,方子业就看过!
给药方式不同下,还有很多子课题,比如说相同给药方式下,不同的化疗方案,会不会有更优解?
答案是肯定的!
不过这个答案不包揽于之前方子业的研究范围。
一项研究的目的最好纯粹一些。
后续可通过这些细节的微调,微型循环仪的化疗方案还可以被进一步优化,取得更好的化疗效果……
这就是另外一个课题了。
方子业眯了眯眼睛,突然眼睛一亮道:“其实曾老师你如果想要做后续课题的话,不必只拘泥于常规化疗药物。”
“一些辅助药物也可以加上。”
正享受懂事长许工明帮自己正名的曾多勤突然娇躯一颤,猛地斜甩头到超极端的角度。
这一甩后,他肯定自己的乳突肌肯定伤到了,可曾多勤完全顾不得这么多,呼吸开始急促,双目如同兔子一样红了起来:“子业,你的意思是说,让我收一些特殊的病人?”
“最好还是有伴随其他基础病种的患者?”
曾多勤能到中南医院骨肿瘤教授的位置,从科研内卷最严重的骨科亚专科杀出来,科研造诣可不是邓勇能比拟的。
一点就透。
“曾教授的这个提法就很不错嘛。”方子业笑着说。
“咱们医院的一些基础科研,有了足够的底蕴,也可以拉进临床中有条理地遛一遛。”
这一刻,方子业也算是完成了自己科研入门的闭环。
让自己恩师多年来基础科研的成果,从基础研究走向临床,迈出了一小步。
袁威宏作为创伤外科的医生,他大概率是很难直接走进骨肿瘤专科的临床科研的,除非有特殊的机缘,比如说像方子业这样,直接有突破性的科研进展。
曾多勤被自己蠢笑了,看向方子业:“你他娘真的是个擦边的鬼才。”
“以你这思维逻辑,你就算不当医生,去自媒体走擦边路线,估计也没几个人在这个赛道走得赢你。”
方子业是真的很“阴险”!
按照常规的科研思维,目前的骨肿瘤专科,不具备直接将二甲双胍这种糖尿病治疗药物纳入到骨肿瘤化疗的方案之中的。
不过若患者同时患上了糖尿病,再换上了骨肿瘤的话,二甲双胍就是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谁也不能说你用得不对……
可如果二甲双胍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可以使得化疗效果更优于不使用二甲双胍的患者——
这客观对比就直接出来了。
微循环化疗方案,没有对化疗的基础方案进行任何的修正,只是改变了用药方式和浓度。
可这条思路,就是纯粹擦边,“铤而走险”地直接融合了‘诡道’思路。
按照正常的逻辑,一般的主刀在做手术时,都尽量要选没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避免患者在手术中出现其他意外,比如说伤口不愈合之类的……
方子业索性反其道而行之,一来可以解决病源问题,其他教授多不要嘛。
二来……
“曾老师,我就当你是夸我了啊。”
“还有就是,我刚刚在操作的时候,仔细地思考了一下,就是我们目前在操作的微循环截断术的微循环成形术,其实还不够完善。”
“如果曾老师您和王宗凯老师有兴趣的话,可以继续往前推进一下,我们一起可以找个时间聊一聊。”
“具体的方案我目前还没有想好,但我总觉得,一定是有什么地方我们忽略掉了。”
“微循环成形术,不该处理得这么麻烦。”方子业说。
一开口,方子业又是吊足了几人的胃口。
何谓人情,何谓送礼。
投其所好也。
方子业目前的投其所好,就是最高级的投其所好。
许工明和李汉尧二人虽然有期待自己跟着方子业来了新院区后,有可能会捡到一些‘小课题’,以这些小课题来发展自己的科研底蕴。
只是也没有想到时间会如此之快,这新院区才刚稳定了一个星期,方子业就开始往外撒米了。
有句话说得虽然难听,但是真理。
只要手里有米,身后就有鸡。
你手里有课题,有sci,莫说是学生了,学术媛、学术少爷、学术舔狗,大把大把的有。
能来读研的,没有几个人没有一个科研梦想。
更多的人面临的是这条路走不通,所以才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地选择其他路线。
不代表他们不懂这条路的香。
说实话,读大学的,除了极少数人是为了奔着工作而去的,还是有不少人拥有一颗想要成为教授、研究员的梦想的。
至少都想过。
而大部分留在顶级三甲教学医院里厮混,不愿意去私立医院里挣钱的人,都是对学术、专业成就有一定期待的。
都还有梦。
越是成熟的年纪,就越来越明白梦境距离现实有多远。
许工明搓了搓手,目光灼灼地看向了方子业,脸微红地说:“那个,子业,其实我做菜的手艺挺不错的,要不?”
“什么时候方主任您大驾来我家里聚一聚?”
“我带酒!!”
“我可以带酒,我家里就是买酒的。”李汉尧非常积极地往里面拼。
曾多勤抿了抿嗓子:“你们两个都别争了,这周末就定在我房子嘛,装修都是现成的,我还建了一个酒窖……”
“子业,你喜欢喝什么酒?”
许工明:“……”
李汉尧:“……”
和一个成熟的教授、主任医师比拼财力,他们两个只能败退。
……
九点二十分,方子业一边看着胡青元发来的查房报告,对本组的病人的术前情况和术后转归有了一个大概印象。
李诺又发来了周五的手术安排。
“子业,明天就只安排两台手术吧,你都轮轴转好几天了,也稍微休息一下!”
“那个11床的手术安排,我主动与他们谈到了下周一,病人和家属都同意了。”
“好的,谢谢诺爷!~”方子业回复。
方子业上了车,发完信息后就直接启动,准备赶去本院区。
李诺还在病区里,拍了几张照片后说道:“子业,新院区这边,床位还是太多了。”
“我看了一下,王宗凯和曾多勤那边,每个人都管了有五六张床,还是有点太多了。”
“毕竟他们大部分人都还是学生,有科研、临床学习压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