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系学霸 第1268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然好。
  只是,这种感觉,方子业已经体会过了。
  并不是方子业后知后觉,而是方子业出去闯了一圈,不仅方子业自己认为自己的实力、能力是行业最顶级的,其他人也会这么认为。
  这么多5级、6级技能摆在这里。
  别人身上最多两三个,那方子业能不牛么?其他人怎么在操作层面上与方子业比?
  比纯粹的操作,就算是老院士们再复活,再回到巅峰时期,在方子业面前也只得讲一句后生可畏。
  洛听竹捂住了嘴,早有预料:“师兄,你终于可以坦然地承认,你现在算得上是骨科真实实力全国第一了吧?”
  “文无第一,心里可以这么想,但也不能跑出去说,至少这种话不能从我嘴里说出来。”
  “毕竟,我们现在也不可能再进行什么比赛之类的。”
  “第一不第一,并不重要了。”
  “反正只要自己的心里觉得,不管谁来找麻烦也好,过来欣赏也好,自己都不虚无惧,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坦然。”方子业道。
  “然而医学毕竟不是打打杀杀,在操作上把其他同行压死,一开始肯定是很有意思的。”
  “但它肯定不是终点。”
  洛听竹点了点头,笑容逐渐僵持,她端着奶茶嘬一小口后放下:“师兄,不与人斗,只与病斗,是每个医者最后的归宿。”
  “很多人都是争不过了,才最终走向这条归宿,师兄你能提前往这里进,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我反正觉得,当医生,只要能给病人治病,能够享受患者康复的快乐,就很开心了。”
  “但如果。”洛听竹的嘴型僵定片刻。
  继续强调:“我是说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肯定也愿意多给一些患者带来可以被治疗的机会的。”
  “相比起国外医生就只分成docter,国内的这些职称束缚,或许也一定程度限制了我们的科研沉浸时间。”
  “很多人都困郁于职称晋升,最后实在没有突破之后,才会安下心来去做科研突破,前期的科研,其实都是为了升职称准备的。”
  方子业则回道:“但是,听竹,你信不信。”
  “如果在目前或者前些年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就学着国外搞科研和临床分离,百分之九十九的医生,都不会去搞科研的。”
  “我们国家的科研氛围,只会比现在更差。绝对不会更好!”
  在基础底蕴不够的情况下,就只能是一代人做出“牺牲”,扛起来巨大的压力。
  那不是终点,只是过程。
  如果不造就这么一个氛围,目前国内的医学行业,就是彻彻底底地‘医学手工工厂’!
  原材料需要进口,技术也需要不停地进口,没有任何独属于国内的“专利”,一直被其他人吃大头。
  “这样的恶果就是,集采就永远发展不起来,我们的医疗花费,就要一直与国际接轨。”
  “我们的经济水平又比不过国外,因病致贫的人会更多!~”
  “华国的态度非常明确,我们不能学印国。”
  “没有专利药的创新,哪来仿制药的拯救生死?”方子业说。
  方子业这么说,自然不再是无稽之谈,而是方子业实实在在地看过了这个层面的视野,所以,他看待问题的角度,与很多年前不再相同。
  换句话说,如果全世界都不保护专利的话。
  那么,方子业就不会想着去改良什么微型循环仪,也没有公司愿意投资给方子业,即便是国家,可能也不会投资。
  投资了就是铁定亏损!
  医药行业就别发展了呗?
  只要有了新的产品,大家都一拥而上地仿制,等着别人发明就好了啊。
  大家都不发明的话,那么所有人都各安天命呗,生病了就注定该死,连被治疗的机会都没有!~
  很多普通人当然支持——
  如果治不好,我可以死啊,但是最好不要让我因为贫穷,治疗不起而死。
  “师兄,那你下一步,打算搞什么病种呢?”
  “神经再植?神经埋养?还是?脊髓半切这种?”洛听竹随着方子业的话题问道。
  “暂时也还没有想好!~”
  “神经埋养术要做,不过我也没有必要亲自去做,大方向肯定是想要往保肢术方向靠的,可能先做一做糖尿病保肢术。”
  “然后往重建术方向发展吧,一点点往前靠。”方子业说。
  洛听竹闻言,点了点头,感慨道:“这就是大佬带队的好处啊,有一个大方向之后,随便丢出来一个分支,就可以养活好几个团队了。”
  “甚至撑起来几家医院的江湖地位了。”
  网上有一个段子。
  别人叫我方工,其实我一个二十几岁的博士懂什么临床医学?
  现在的胡青元也可以说这句话,但是,胡青元作为方子业的学生,一般的生物公司找胡青元的时候,依旧是一口一个胡老师喊个不停。
  包括以前的方子业,在硕士期间,器械公司以及生物公司,也是老师老师的喊。
  他们喊的不是现在的胡青元和那时候的方子业,喊的是现在的方子业和袁威宏。
  不得不承认的一件事就是,如果高校的副教授愿意到生物公司任职的话,综合实力是非常能打的。
  “保肢术是方向之一,重建术是大方向。”
  “在这两个方向,其实还有不少可以衍化的细小分支,可以整容我们骨科的各个亚专科。也会涉及到外科的一些专科。”
  “最近十年,我如果可以把这两个方向搞明白,王院长他们说的那个位置我就算不上去,其他的院士老师看到我了也会客客气气的。”方子业格外笃定。
  其他人不提,就屠呦呦女士的科研成就。
  哪怕是大部分院士在她面前,也只能是规规矩矩的,不敢以自己的身份压人。
  洛听竹听到方子业提起屠呦呦先生,便问道:“师兄,你现在觉得,基础理论的突破,和应用科学的突破,到底谁要更重要一些?”
  “屠老师之所以没能评选上院士,主要是她在基础科研上的突破不够。”
  “青蒿素毕竟是提取物,并不是理论原创。”
  “有小道评论称,青蒿素治疗疟疾,固有之,屠老师只是将其转化成了可复制的现实,其实并不是她攻克了固有逻辑。”
  青蒿素可以治疗疟疾,是屠呦呦与团队一起提取出来的关键物质。
  但这个提法来源于中医学古籍。
  方子业记得自己还看过原文,但具体是哪一部中医学巨作,方子业忘记了,反正是有记载的。
  “听竹,其实涉及到我们中医学的老前辈,我个人不好发表观念。”
  “青蒿治疗疟疾,属于是基本原理突破,如果屠老师是自己提出了这样的概念,并且将青蒿素提了出来,那么就是基础科学的跃进。”
  “然而,青蒿治疗疟疾,虽然记录于古籍之中,并未得到根本上的印证,所以从某个角度来说,它只是猜想。”
  “或者是经过了表层实验论证的猜想。”
  “这样的猜想,很多人都能做,我们国家的古籍浩瀚如海,与医学相关的猜想,据说有数十万乃至百万方……”
  “如果都将其一一印证,必然要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
  “能够将猜想转化为现实的,叫作实际应用能力。这也非常关键。”
  “就比如说揭翰,你如果把他的奇思妙想收录起来,也早就达到一本书的厚度了。”
  “但大概率可能是无根猜想。”
  “从这个角度说,应用能力要高于提出问题的能力。”
  “可如果一个人的操作非常好,但没有思维进行指导的话?”
  “嗯,我们华国人的动手能力是不弱于任何一个国家的…包括古代也是如此…”
  “比如说火药,我们国家的烟花研究发展非常璀璨,可方向出了问题,就。”
  “你懂我心里的纠结吧?”
  “两者不太好横向比较,最好是可以相互承接住,才是最完美的形态。”方子业分析着。
  要方子业单独拧出来谁更重要,方子业真的分辨不出来,只能说都很重要。
  方子业很尊重屠呦呦老师,也为她未能成为院士而感到遗憾,可也不得不承认一些传闻,其实有一定的道理。
  不能说绝对对了,也不能说它就绝对错了。
  “那其他人?”洛听竹本能的把话题转到敏感角度。
  方子业忙瞪了瞪眼睛:“听竹,你想谋害亲夫啊?其他人,那能是我评论的么?”
  “我就算会评,也不会评。”
  洛听竹赶忙转移话题,而且还非常关键:“师兄,你要做保肢术,我目前没有比较好的思路。”
  “但是如果你要做重建术的话,我目前收集和整理的一些病理、生理解剖模型,可以把基础的数据共享给你。”
  “方便你以后在做重建术的时候,有一个相对客观的参考。”
  “虽然这些数据你再费一些时间也可以搜集得到,但毕竟我已经做完了嘛。”
  “师兄你不会不好意思要吧?”
  方子业闻言,马上伸手作怪:“听竹小富婆,饿饿,要抱抱……”
  “说吧,这个月要多少零花钱,我给你。”洛听竹摇了摇自己的手,也不消耗方子业的‘情致’!
  “三千可以么?”
  “两千吃饭,一千出去按个摩……”方子业故意搞怪。
  本来洛听竹都打算转账了,听完把手一收:“三百都不给你。”
  这时候,揭翰的信息到了群里:“十点半已经到了,我们还要继续整理数据嘛?”
  马上,四人组就聚集了。
  本来的六人组,已经暂时离队两人,一个叫廖镓,另一个是成了住院总的兰天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