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系学霸 第1224节
看着对方右下肢略有些僵直的走行步态,微微摇了摇头。
但很快,上午复诊的病人就走了进来。
“方教授,到我了吧,我看屏幕上显示的是我。”排队的一个大姐生怕被人插了队,在门被拉开后,就赶紧挤了进来。
骨科的检查,只要照了片子就可以直接调阅结果,不一定非要等报告。
新院区才刚开,ct和核磁区域也不需要预约,看诊格外方便。
“你把你的健康码再扫一下,我调一下你的片子。”方子业道。
“诶,好的。”大姐马上开始切换手机屏幕。
核磁检查结果很快就调阅了出来,方子业看完,眉头稍稍一皱:“你之前做过一次手术啊?”
“效果不好么?”
大姐自己没有说自己之前在外院做过手术,但核磁中显示着有手术的痕迹。
“没有做手术啊,就是做过一次小针刀,应该不算是手术吧?”大姐说。
方子业内心一愕,但语气依旧平静:“你这是做过小针刀?”
“嗯,怎么了?方教授。”大姐回得平静。
“我们当地有很多人都做过,有些人做好了,有些人没有做好。”
方子业知道小针刀手术,是中医科外科操作之一,不过,中医外科的水平,在华国真的是良莠不齐。
“没啥,根据你现在的检查结果,你如果有更好的生活质量要求,可以住院手术治疗,如果你只是想要完成日常常见的活动的话,倒是可以不予处理。”方子业也没有挖同行的后墙。
避免说多了,大姐去找他们的麻烦。
同行不拆,这是比较底线的原则,除非对方做得太过分,比如说本来是简单的骨折,然后却做了假体置换术这样极度过度医疗的行为。
“做手术吧,我就是奔着做手术来的。”
“我也想多陪一陪孩子,陪她参加一下运动会之类的。”大姐回道。
“那我就把住院证开给你啊,你没有什么基础疾病吧?”方子业多问了一句。
“没有没有,我上一次住院还是剖腹产,平时身体也挺好的。”
“之前也在汉市的很多医院看过,不过没有人建议我做手术,说我这样的情况还能用,达不到手术指征。”中年妇女道。
“就算我强烈要求,他们也不愿意给我开刀。”
手术指征是相对的,一种是指南书上的指征,还有一个是属于自己的指征。
如果明知道自己做了手术,提升也不大的手术,主刀是肯定不会上手的,只会建议不手术。
而如同不稳定型骨折,则是客观固有的手术指征,放在哪里都不能‘拒诊’,你要是做不了,也要建议对方去更上级医院治疗。
一般到了市级三甲医院,不稳定型骨折大多都可以被处理掉。
“方教授,您预计,我这个情况,术后可以恢复成什么样啊?”大姐说完又问。
“看术后的愈合与康复情况,还有你自己配合医嘱的程度,应该比现在要好一些。”
“对了,你这个病种是属于手外科的病种,所以你到医院里后,会先住到王宗凯教授那边,到时候手术的话,应该是我们一起做。”
“我先给你解释一下!~”方子业说。
“啊?为什么要住到其他教授那里去啊?我是来找方教授你的啊?”大姐忙道。
“是的,也是我做手术,也是住院在我们科室,我也会在科室里,但一个科室床位就这么些嘛。”
“一样的。”方子业解释。
“反正你的手术,我肯定给你做。”
方子业知道对方是奔着自己来的,但也要考虑到王宗凯的感受,所以能转过去的病人,尽量转过去。
不然的话,到时候三个带组教授,他一个分管的床位几乎无人,也不太好看呀。
方子业还知道,应该会有病人是来求诊自己的去王宗凯那边,他也会帮着自己收进来。
方子业说到这里时,外面响起了一阵阵声音:“我们是上午的号啊,那肯定就要上午看啊?”
“你们先看了下午的号,那是你们自己安排出了问题……”
导诊护士则道:“那你们挂了上午的号,就得按照时间规范来啊?你们又不来,现在过了号就只能重新排队啊。”
“上午的号源都排满了,这几点钟了?你挂的是九点半,你怎么九点半不来呢?”
“大家都是人,相互理解尊重一下不行么?”
又有人道:“这么远赶过来也麻烦,你们是今天才开的号源,我又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挂到号……”
方子业闻言,把住院证开给大姐后,又填好了电子病历,起身与大姐一起出门:“大家别吵,别吵了。”
“上午的号,我中午加班看完好吧?大家耐心等一等。”
“如果是挂了下午号子的,麻烦各位先去休息一下,下午再过来看。”
“当然,已经预约排队的就不要走了,我也会看!~”这个局面,方子业当然可以不出面。
但实在没有必要在开诊第一天就发生争吵,号源刚开,病人们也有诸多不易,方子业索性决定加班了。
方子业这话算是平息了排队病人的牢骚,但还是有一个青年说:“那我这是九点半的号?是不是要给我先看?”
方子业则指了指就诊须知:“挂号需准时到门诊诊室,过号之后重新报到,需顺延三到五个号。”
“我一直在这个时间点等着你,可不是我违约。”
青年倒也没多说什么了。
方子业转身进了诊室,再次拉开了日常的门诊繁忙序幕。
一点半,方子业才伸了伸懒腰,走向诊室门口,推开了门诊的诊室门。
导诊护士唐婉道:“方教授,曾教授已经去休息了,他给你点了一份外卖。”
“就是有点冷了,我去帮你热一下吧。”
“你中午也一直没休息啊?你吃午饭了没?”方子业左右看了看,发现诊室门口只有候诊的病人和家属,其他导诊护士都已经离开休息。
虽然现在的线上挂号系统已经发达,排位叫号也比较成熟,但这里是华国,如果没有导诊护士维持秩序,你永远可以相信国人的‘自恋气质’!
谁都想让自己处于“优先级”!
“方教授,你这边门诊病人挺多的,我已经吃过午饭了,从家里带来的。”
“要不,我去帮你吧。”唐婉笑得很热情。
虽然说,方子业已经名草有主,可为这样一个帅哥,大教授帮帮忙,其实也挺开心的,以后说不定还有能求到他的时候。
拉近关系的机会就在这样的日常中。
方子业掂量了一下外卖盒,摇头:“没有冷透,就这样吧,我吃完后趴着眯一会儿,两点十五分你就放下午的病人进来吧。”
五十个号,不是靠着口号看完的。
因为上午的时间凌乱,所以就需要方子业熬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今天的接诊任务,估计下午还要加班。
加完班后,方子业还要回科室里看一眼住院患者有多少,做到心里有数,新开病区和院区,要做的事情也不只是当一个‘行政主任’装逼,而是要做具体到点的具体事务……
唐婉看着方子业走进诊室,叹了一口气。
他本来是想加一个方子业的微信好友的,只是刚刚有点紧张,没好意思开口。
等方子业进门后,唐婉才轻叹道:“像方教授这样优秀的人,果然都早早地被其他‘骚蹄子’内定了,我以后也要稍微大胆一些。”
唐婉说完,又想,倒也是也有人为她主动过,可一般人自己也看不上。
只是在中南医院里当一个导诊护士,哪里有那么多机会接触单身优质男青年的机会啊……
下午,三点二十分。
方子业看诊完先化名徐墨楷,又更名为林朝山的大叔后,在给对方住院证时,才问道:“你之前挂的那个号,多少钱啊?”
“啊?哦。”
林朝山挠了挠头:“倒是也不蛮贵,才五百。听他说,方教授你的一个号,一千块钱有的人是买,这才是真正的行情价。”
“这样的特价仅限今天一天,而且总共才三个名额。”
方子业现在的挂号费是15元,翻到别人手里后,就是五百。
这钱挣得真舒服。
“方教授,如果下次我来复诊,你能不能还给我加号啊?”林朝山又细声问道。
方子业说:“我其实不敢轻易加号,主要是自己也扛不住,我每天门诊的时间,中午都是一点之后才下班,下午更是六点到七点不等。”
“加号太多了,会影响看诊的质量。”
“外面还有二三十号初诊复诊的人。”方子业说。
方子业一天五十个号,基本上都需要初诊和复诊,算上偶尔的加号,一天至少要接诊一百一到一百二人次。
这是看病,不是找人聊骚,是要动脑子的。
林朝山往外看了一眼,道:“辛苦你了,方教授,主要是像你这样高技术的教授数量还是太少了。”
“其他地方,都找不到可替代的。”
“如果差一点还可以接受,但据说差了有百分之十,这就有点让人难受了。”
都是花一样的钱,所有人都想买个更好的服务。
“抱歉啊,谢谢你们的认可。不过这个不是官方数据,不要以讹传讹,其他教授们的技术也挺好。”方子业道。
自己的老师可能会坦认自己的水平就那样,可其他教授们未必愿意这么坦诚。
说多了大家就信了,也不是一件好事,不利于科室里的团结。
除非有一天,自己的积累可以达到另一类高度,可以无视所有的闲言碎语。
否则的话,方子业还是不愿意独秀于林。
来找方子业看诊的人,除了功能障碍、做过手术但效果不好的,也有少量得到风声的骨肿瘤患者。
因为是新院区,方子业也暂时来者不拒,该看都看,该收治住院都开了住院证。
等到下午的六点五十三分,方子业拉伸着背部站起来时,整个人的精气神都有点涣散。
但很快,上午复诊的病人就走了进来。
“方教授,到我了吧,我看屏幕上显示的是我。”排队的一个大姐生怕被人插了队,在门被拉开后,就赶紧挤了进来。
骨科的检查,只要照了片子就可以直接调阅结果,不一定非要等报告。
新院区才刚开,ct和核磁区域也不需要预约,看诊格外方便。
“你把你的健康码再扫一下,我调一下你的片子。”方子业道。
“诶,好的。”大姐马上开始切换手机屏幕。
核磁检查结果很快就调阅了出来,方子业看完,眉头稍稍一皱:“你之前做过一次手术啊?”
“效果不好么?”
大姐自己没有说自己之前在外院做过手术,但核磁中显示着有手术的痕迹。
“没有做手术啊,就是做过一次小针刀,应该不算是手术吧?”大姐说。
方子业内心一愕,但语气依旧平静:“你这是做过小针刀?”
“嗯,怎么了?方教授。”大姐回得平静。
“我们当地有很多人都做过,有些人做好了,有些人没有做好。”
方子业知道小针刀手术,是中医科外科操作之一,不过,中医外科的水平,在华国真的是良莠不齐。
“没啥,根据你现在的检查结果,你如果有更好的生活质量要求,可以住院手术治疗,如果你只是想要完成日常常见的活动的话,倒是可以不予处理。”方子业也没有挖同行的后墙。
避免说多了,大姐去找他们的麻烦。
同行不拆,这是比较底线的原则,除非对方做得太过分,比如说本来是简单的骨折,然后却做了假体置换术这样极度过度医疗的行为。
“做手术吧,我就是奔着做手术来的。”
“我也想多陪一陪孩子,陪她参加一下运动会之类的。”大姐回道。
“那我就把住院证开给你啊,你没有什么基础疾病吧?”方子业多问了一句。
“没有没有,我上一次住院还是剖腹产,平时身体也挺好的。”
“之前也在汉市的很多医院看过,不过没有人建议我做手术,说我这样的情况还能用,达不到手术指征。”中年妇女道。
“就算我强烈要求,他们也不愿意给我开刀。”
手术指征是相对的,一种是指南书上的指征,还有一个是属于自己的指征。
如果明知道自己做了手术,提升也不大的手术,主刀是肯定不会上手的,只会建议不手术。
而如同不稳定型骨折,则是客观固有的手术指征,放在哪里都不能‘拒诊’,你要是做不了,也要建议对方去更上级医院治疗。
一般到了市级三甲医院,不稳定型骨折大多都可以被处理掉。
“方教授,您预计,我这个情况,术后可以恢复成什么样啊?”大姐说完又问。
“看术后的愈合与康复情况,还有你自己配合医嘱的程度,应该比现在要好一些。”
“对了,你这个病种是属于手外科的病种,所以你到医院里后,会先住到王宗凯教授那边,到时候手术的话,应该是我们一起做。”
“我先给你解释一下!~”方子业说。
“啊?为什么要住到其他教授那里去啊?我是来找方教授你的啊?”大姐忙道。
“是的,也是我做手术,也是住院在我们科室,我也会在科室里,但一个科室床位就这么些嘛。”
“一样的。”方子业解释。
“反正你的手术,我肯定给你做。”
方子业知道对方是奔着自己来的,但也要考虑到王宗凯的感受,所以能转过去的病人,尽量转过去。
不然的话,到时候三个带组教授,他一个分管的床位几乎无人,也不太好看呀。
方子业还知道,应该会有病人是来求诊自己的去王宗凯那边,他也会帮着自己收进来。
方子业说到这里时,外面响起了一阵阵声音:“我们是上午的号啊,那肯定就要上午看啊?”
“你们先看了下午的号,那是你们自己安排出了问题……”
导诊护士则道:“那你们挂了上午的号,就得按照时间规范来啊?你们又不来,现在过了号就只能重新排队啊。”
“上午的号源都排满了,这几点钟了?你挂的是九点半,你怎么九点半不来呢?”
“大家都是人,相互理解尊重一下不行么?”
又有人道:“这么远赶过来也麻烦,你们是今天才开的号源,我又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挂到号……”
方子业闻言,把住院证开给大姐后,又填好了电子病历,起身与大姐一起出门:“大家别吵,别吵了。”
“上午的号,我中午加班看完好吧?大家耐心等一等。”
“如果是挂了下午号子的,麻烦各位先去休息一下,下午再过来看。”
“当然,已经预约排队的就不要走了,我也会看!~”这个局面,方子业当然可以不出面。
但实在没有必要在开诊第一天就发生争吵,号源刚开,病人们也有诸多不易,方子业索性决定加班了。
方子业这话算是平息了排队病人的牢骚,但还是有一个青年说:“那我这是九点半的号?是不是要给我先看?”
方子业则指了指就诊须知:“挂号需准时到门诊诊室,过号之后重新报到,需顺延三到五个号。”
“我一直在这个时间点等着你,可不是我违约。”
青年倒也没多说什么了。
方子业转身进了诊室,再次拉开了日常的门诊繁忙序幕。
一点半,方子业才伸了伸懒腰,走向诊室门口,推开了门诊的诊室门。
导诊护士唐婉道:“方教授,曾教授已经去休息了,他给你点了一份外卖。”
“就是有点冷了,我去帮你热一下吧。”
“你中午也一直没休息啊?你吃午饭了没?”方子业左右看了看,发现诊室门口只有候诊的病人和家属,其他导诊护士都已经离开休息。
虽然现在的线上挂号系统已经发达,排位叫号也比较成熟,但这里是华国,如果没有导诊护士维持秩序,你永远可以相信国人的‘自恋气质’!
谁都想让自己处于“优先级”!
“方教授,你这边门诊病人挺多的,我已经吃过午饭了,从家里带来的。”
“要不,我去帮你吧。”唐婉笑得很热情。
虽然说,方子业已经名草有主,可为这样一个帅哥,大教授帮帮忙,其实也挺开心的,以后说不定还有能求到他的时候。
拉近关系的机会就在这样的日常中。
方子业掂量了一下外卖盒,摇头:“没有冷透,就这样吧,我吃完后趴着眯一会儿,两点十五分你就放下午的病人进来吧。”
五十个号,不是靠着口号看完的。
因为上午的时间凌乱,所以就需要方子业熬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今天的接诊任务,估计下午还要加班。
加完班后,方子业还要回科室里看一眼住院患者有多少,做到心里有数,新开病区和院区,要做的事情也不只是当一个‘行政主任’装逼,而是要做具体到点的具体事务……
唐婉看着方子业走进诊室,叹了一口气。
他本来是想加一个方子业的微信好友的,只是刚刚有点紧张,没好意思开口。
等方子业进门后,唐婉才轻叹道:“像方教授这样优秀的人,果然都早早地被其他‘骚蹄子’内定了,我以后也要稍微大胆一些。”
唐婉说完,又想,倒也是也有人为她主动过,可一般人自己也看不上。
只是在中南医院里当一个导诊护士,哪里有那么多机会接触单身优质男青年的机会啊……
下午,三点二十分。
方子业看诊完先化名徐墨楷,又更名为林朝山的大叔后,在给对方住院证时,才问道:“你之前挂的那个号,多少钱啊?”
“啊?哦。”
林朝山挠了挠头:“倒是也不蛮贵,才五百。听他说,方教授你的一个号,一千块钱有的人是买,这才是真正的行情价。”
“这样的特价仅限今天一天,而且总共才三个名额。”
方子业现在的挂号费是15元,翻到别人手里后,就是五百。
这钱挣得真舒服。
“方教授,如果下次我来复诊,你能不能还给我加号啊?”林朝山又细声问道。
方子业说:“我其实不敢轻易加号,主要是自己也扛不住,我每天门诊的时间,中午都是一点之后才下班,下午更是六点到七点不等。”
“加号太多了,会影响看诊的质量。”
“外面还有二三十号初诊复诊的人。”方子业说。
方子业一天五十个号,基本上都需要初诊和复诊,算上偶尔的加号,一天至少要接诊一百一到一百二人次。
这是看病,不是找人聊骚,是要动脑子的。
林朝山往外看了一眼,道:“辛苦你了,方教授,主要是像你这样高技术的教授数量还是太少了。”
“其他地方,都找不到可替代的。”
“如果差一点还可以接受,但据说差了有百分之十,这就有点让人难受了。”
都是花一样的钱,所有人都想买个更好的服务。
“抱歉啊,谢谢你们的认可。不过这个不是官方数据,不要以讹传讹,其他教授们的技术也挺好。”方子业道。
自己的老师可能会坦认自己的水平就那样,可其他教授们未必愿意这么坦诚。
说多了大家就信了,也不是一件好事,不利于科室里的团结。
除非有一天,自己的积累可以达到另一类高度,可以无视所有的闲言碎语。
否则的话,方子业还是不愿意独秀于林。
来找方子业看诊的人,除了功能障碍、做过手术但效果不好的,也有少量得到风声的骨肿瘤患者。
因为是新院区,方子业也暂时来者不拒,该看都看,该收治住院都开了住院证。
等到下午的六点五十三分,方子业拉伸着背部站起来时,整个人的精气神都有点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