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系学霸 第1184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我们也不用……”
  “唐教授他们聊完了,我们过去吧。”方子业的目光时刻盯着唐福培教授,见到对方与郑海东教授等人结束聊天后,就赶紧停止了对话。
  兰天罗则赶紧快步跟上——
  两人接到了唐福培教授后,唐福培非常干脆地把自己身边的两个人给打发走了。
  方子业见状,马上道:“天罗,你过去引一下那两位老师。”
  唐福培也没有其他意见,跟着自己的两个教授,只是不方便掺和进他今天要进的饭局,倒也不是完全不够被接待的规格。
  “方教授,精气神很好啊?”唐福培摸了摸方子业的肩膀,捏了捏方子业的三角肌,很满意方子业的肌肉和体格。
  方子业知道唐福培有军医经历,所以喜欢个子壮的,便陪笑道:“一直都有锻炼,所以身体还算好。”
  “还有唐老师你们的抬爱,精气神自然好了。”
  “唐老师,您和张教授约过吗?我们要一起过去,还是我单独带您过去呢?”方子业赶紧问。
  “坐不下吧,你带我过去就行了。”唐福培也不希望方子业太过于吸睛。
  树大招风,过刚易折。
  一路走过,与唐福培打招呼的人不少,也有与方子业熟悉的人会顺带叫一声方教授。
  不过方子业在全国年会露面比较少,之前的学术报告,则是有一定的参与门槛,并非所有人都见过方子业,因此也有不认识的人。
  唐福培如果予以引荐,方子业就规规矩矩、懂事地打个招呼,再加个微信,如果没有说话,那么方子业就假装是唐福培教授的小助理了。
  到了停车场,唐福培上车后觉得有些好笑:“小方你刚刚拍马屁拍马腿上了啊?”
  “湘雅医院的王华教授你不认识啊?亏得你们还有好友。”
  方子业启动了车,表情略觉窘迫:“唐老师,让您见笑了,上几次加好友交换电话的老师们太多。”
  “我会给王华教授打电话道歉的。”
  方子业也尴了尬啊,他本来是本着多交朋友的目的交换联系方式的,可没想到,这位王华教授已经加了好友,是方子业把对方给忘记了。
  全国有份量的教授实在太多了,方子业哪怕这么久,也不可能完全熟悉。
  这群体可比一个医院所有的教授正高加起来都还要多。
  “道歉也不至于,不过以后可以多多沟通一下!~避免再发生这样的尴尬。”
  “而且,相对别人而言,认识你一个新人,只需要记住你一个,你则需要记住很多人。”唐福培教授的体态端正。
  方子业点头说好。
  而后方子业就驱车带着唐福培教授来到了国际中心附近的一家别院内包厢中。
  里面,段宏教授,张岳教授、陶城教授、齐巧文教授等人都到了。
  张兴泽教授也站起了身,上前来与唐福培教授对握:“唐教授,晚上好。请上座。”
  “张教授好。先来后到,不必太讲究了。”
  “论起来,张教授可是我的前辈了。”唐福培客气地笑了笑后,开始与其他人打招呼!
  张兴泽比唐福培大了十岁,只是早唐福培六年当选院士,资历的确挺老了,目前已经有七十岁。
  “各位教授都坐吧,今天是个普通纯饭局。也不必特别拘谨了。”张兴泽也没有继续端着,而是吩咐大家就坐。
  方子业进门后的第一时间就与袁威宏一起走向了开酒台。
  这里面这么多人,兰天罗的资历最小,省人民医院的张文尚其次,方子业和袁威宏的副教授职称也不够看。
  一群小辈只能先陪侍。
  方子业几人正在给匀酒器里分酒,唐福培教授正好把话题引到了方子业身上,便问:“诶,小方呢?去哪里了?”
  “上厕所去了吗?”
  唐福培道:“我和小方来的路上,他把湘雅医院的王华教授给忘了,要加王华教授的电话。被拒了。”
  张兴泽眯了眯眼睛:“这不对啊?应该不至于啊。”
  “王华教授说一年前就加了小方,两人的电话和微信都有,那肯定不愿意加了啊。”唐福培说。
  方子业被袁威宏从倒酒位置推了出来,而后走到了末座上,与唐福培等人遥遥相对。
  “唐老师、张老师,各位老师。”方子业客气地微微躬身。
  张兴泽和张岳都姓张,他也只能一并带过。
  “哦,对了,小方,今天找你是先有一点事情要说。”张兴泽教授道。
  方子业立刻竖起耳朵恭听。
  邓勇则是轻轻地扫了方子业一眼,依旧紧张无比,不敢插话,也不敢如同张兴泽二人那般随意,格外拘谨。
  “我们创伤外科近几年发展得不错,所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给我们创伤外科列出了一些独属的操作系。”
  “这些操作系,都纳入了医保体系,也算是为我们专科内的患者和同事都挣到了一些福利了。”
  “我们创伤外科对外出口,销售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税收,会有一部分涌入到我们专科内的专项研发资金。”
  “因此啊,以后方教授你们在申报科研经费的时候,可以稍微大胆一点。”
  “这个话可不能往外面说的。”张兴泽先警告了一番。
  科研经费偏向,说起来总归是不够公平公正的,但交易过程中的税收,可能有一部分返流向创伤外科的专项经费,这就是一笔非常高额的经费了。
  而且还是分配之后的额外经费。
  唐福培闻言也点了点头,这种事情,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内部开会的时候,他们专门提出来的。
  倒也不是秘密,可唐福培与张兴泽等人在私下里交流中,也会多考虑一些这种问题:“医学的本质是为患者服务的。”
  “但患者终究还是分了地域性和国籍,有了国别,就有政策性的不同,也就有了贸易差。”
  “目前,我们国内省级之间的医疗成本差异化并不大,可在国际间的医疗成本差异依旧很大,基本上都有本国和系统内的保护。”
  “所以专利、高精尖的产品研发,是未来必须要加大投入的。”
  “我们创伤外科,是整个骨科的基础,也是外科系统里相对比较大的分属支,所以我们也必须要面临一些挑战。”
  “要作好面临竞争的准备,最好是可以占得一些先机。”
  “当前,医疗系统里面的热门方向,主要有三大方向,一个是新诊断器械,一个就是ai大数据,还有就是个体化与人工智能的结合。”
  “再细化的话,就有3d打印假体,假体材料构造等诸多分支了。”
  “同济医院的段宏教授在这方面带队带得非常不错啊?”唐福培把目光转移向段宏。
  同济医院带队研发的人工智能义肢,目前虽然未形成产业化,但它的存在,对骨科业界的冲击,是不容忽视的。
  而且,目前华国同济医院带队研发的人工智能义肢,在全世界的技术层面,都属于领衔级,可以说是比国外的人工智能义肢,要略智能一些。
  这将会是一个非常热门的医疗科技爆点。
  段宏闻言,憨厚如故,点了点头:“谢谢唐教授的勉励,我们医院在薛宇辉老教授的带领下,再加上省内诸多教授的支扶下,也做了一点边缘化的东西。”
  “这个课题,协和医院的齐巧文教授,省人民医院的安陆明教授和中南医院的邓勇教授,也是核心成员。”
  “我们医院,主要就是占了一点提名优势。”
  段宏并未直接说这个课题就是方子业一个人做的,这样说太过于妄自菲薄,却也没有说自己独占魁首。
  纵观任何一种新兴的医疗产出,都不是一个小团队,一个人可以托举起来的,必然是需要一个超级团队,乃至一个地区,一国之力的托举,才能让其领航于全世界。
  小课题可以竞争,但大方向一旦出来,就不能太过于自私,这点大局观都没有的话,段宏早就被人翻下去了。
  “汉市自古多雄杰,也一直都是我们医学界不可忽略的高端战力,同济与协和医院,在全国也是大名鼎鼎。”
  “能够看到诸位教授这么**协力地合作,也让我们羡慕不已。”张兴泽感慨道。
  倒不是他所在的医院不够强,而是冀省没有这么多有实力的医院可与他们一起托举。
  话题到了这里,其实已经算是引入正路了。
  唐福培就很直接地问道:“方教授,你以你自己的角度来看,你对创伤外科的未来发展,有哪些看法?”
  “抛开与医保、制度有关的其他因素。”
  创伤外科固然隶属于骨科,是骨科的亚专科,但创伤外科也有自己的专业主骨架方向。
  方子业没有提前准备,所以打算随机应变,也就是照实说:“唐老师,张老师,还有各位老师。”
  “就从我们创伤外科而言,主要的框架就这么些。”
  “论结构,一个与骨折相关,一个与软组织损伤有关。”
  “论方向,一个与保肢相关,一个与重建相关。”
  “论性质,一个与参与人体的材料有关,一个与辅助人体诊断的器械功能有关。”
  “其余还有一些方向,我自己也没有思考过,也就不班门弄斧地将其提出来了。”
  方子业这话一出,张岳以及段宏等人暗自心惊。
  这方子业的总结和凝练不凡,必然是有过更高层面的见识,他是从哪里知道这些的?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将眼界提升至这一步的?
  方子业的思维层次,竟然再次攀升,超越了所谓的学科带头人层级,而是来到了业界最前端的框架层。
  这可不是一般人可以考虑的事情。
  邓勇与袁威宏二人一坐一站,听着方子业侃侃而谈,却有十分严谨的分类体系,也是脸色沉肃,他们在考虑,自己的思维到底跟不跟得上方子业的思维层级。
  “你继续说。”张兴泽和唐福培两人都很愿意方子业可以出口有落点。
  “骨折相关,一个是固定器械,一个是填充器械,其实都与材料息息相关。”
  “材料是根本,而后就是个体化、智能设计等假体类型的获取。”
  “比如说,当前比较热门的3d打印假体,比如说个体化3d打印假体,其实都是假体的形态设计。”
  “至于材料的研发,除了要考虑材料的本类,还要考虑它与力学结构,与传统钢板流线之间的类比性,优越性,如何将新型耗材结合进传统耗材。”
  “当下,比较热门的方向有这么些,一个是陶瓷和非陶瓷,一个是惰性金属,以及新兴的cc材料。”
  “如何将这些材料,灵活地应用和架构于骨折的治疗体系中,只能是一步一步地往前走。”
  “同济医院的段教授、薛教授等人,还有国内的很多教授在这方面都比我更有经验,我更不敢夜郎自大。”
  “不过,在3d打印假体设计的更细节方面还是有可进一步研发的地方,这也是一条非常漫长的拉锯战。”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