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系学霸 第1164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方子业点了点头,反问:“但事实呢?”
  林方忠瞪大了眼睛,没懂方子业的意思。
  “事实就是,韩元晓教授的博士,更可能是韩元晓老师的硕士,我们组的博士,更可能是我们组的硕士。”
  “其他的师兄弟们,能拼就拼上来了,没拼上来的,也就都走了。”
  “想要做到绝对公平是不可能的。只能是客观的公平。”
  “那就是在留院、考博的那一刻,保证机制公平。”
  “现实也是如此。”
  “有人连饭都吃不起,有人却天天请家教,上各种培训班。”
  “但是,不管再怎么不公平,为人父母者,有能力的情况下,都不会在能让孩子上补习班的前提下,让自己的孩子去体验饭都吃不饱状态下还要学习的感受。”
  “医院之间也是如此。”
  “同济医院创伤外科每年能拿到的省级科研经费与我们医院创伤外科就有很大的差距。”
  “高校之间也不可能公平。”
  “华清与京都大学得到的经费支持,远比其他高校高。”
  “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这些高校,也不是从第一开始,就是全国第一流的。”方子业回。
  林方忠接道:“但师兄,华清和京都,不就是占了地利优势,优秀生源资源集中优势么?”
  “那又如何呢?这已经是客观的局面,你改变不了,京都大学和华清大学也不会容忍你去改变现状。”
  “我们能做的,要么就是去加入它们,要么就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搜罗一些真正懂行的优质生源,完成新一轮又一轮的生生不息。”
  “有什么本事吃什么饭。”方子业说。
  “到门诊了,以后再聊这个话题吧……”
  方子业主动结束了话题,不过,他才进到骨科门诊所在楼层,手机就闪起了信息——
  来自湘雅医院的周彦教授。
  第703章 这里有人装逼。
  “谢谢方教授团队的基础研究支持,之前调研的癌症村事件已经另有眉目。”
  周彦教授的话不多,浅尝辄止。
  方子业看完暂时站定,快速编辑道:“周教授,我只是提供一个思路,任务的完成人还是实验室的一线人员。故此不敢居功。”
  “方教授你要谢,实验室里的老师们也要谢。”
  “想要从茫茫多的未知成分和结构中寻到关键节点,没有方教授你梳理线条还是不行的。”
  “方教授今天要门诊吧,我就不打扰了。”周彦的心思还颇为细腻。
  方子业也就没再多回话。
  华国的癌症村数量不少,原因未明者也不只有之前周彦教授框给方子业的那几个。
  调研中,如果未发现已证实的致癌物超标,那么就需要寻找新的致癌物,并且对其致癌性进行定格,到底是一类还是二类或者三类,这是公卫必须要做的事情……
  这件事方子业的确没有那么大的功劳,但也实在地帮忙梳理过,在主框架搭建上有一定贡献,但都只是猜测,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数据支撑。
  ……
  中午,十二点四十分。
  方子业才送走‘上午场’最后一个加号的病人,闭合诊室门后,方子业与林方忠二人抬起盒饭开始扒拉。
  大概十二点五十分,有病人与家属拿着检查单尝试着推开诊室的门。
  推门的吱呀声响起后,林方忠回头,方子业抬头,两人的嘴里挂着菠菜和才送进嘴里的辣椒。
  八目对望后,是病人和家属默默地关上了门。
  吃饭最大的规矩,在华国是畅行无阻的。
  方子业现在是门诊的坐诊医生,并非急诊科的值班医生,按道理该享受准时吃饭的权利。
  方子业继续默默干饭,倒是林方忠立刻起身到了门边将门反锁上。
  坐下后,趁着嘴里暂时清空低声开口:“师兄,按照你这加号的节奏,一天恐怕要看六七十个病人。”
  门诊正常的工作时间就是七个半小时,上午的八点到十二点,下午的两点到五点半。
  一共就是四百五十分钟。
  六七十个病人,算上初诊与看结果,至少也有一百来次。
  每一次就算是用五分钟时间,也得加班。
  或许人次更多。
  “林方忠,我现在的门诊结构还是比较单一的,熟悉了流程,看起来就比较简单。”
  “如果是复杂的综合型病种,那看起来更不容易!~”方子业道。
  林方忠没再继续回话,而是等扒完了饭后,才把点好的咖啡端上桌,清理好了桌子后,两人各自后靠斜躺暂时休息。
  林方忠暗笑道:“师兄,听科室里的老师说,就算是看单一病种,功能障碍病种的阅片和诊断复杂性也很高。”
  “邓勇老师每次的平均看诊时间都要在十分钟以上。”
  “所以,一天能看诊的最大容量也就是四十个左右,有一次加号到五十个,听说加班到了晚上的七点半。”
  “还是师兄你厉害啊,六七十个号,一般下午六点就干完了。”
  能进汉市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捕捉力都没问题。
  横向对比看诊的时间,就能略窥两人的实力差距。
  也能比较客观地猜测方子业目前的综合水平。
  “说不定是你师兄我看得比较毛糙呢?”方子业笑着问。
  “那怎么可能?这种病种看得毛躁,师兄你都被投诉多少次了?”
  “其实跟师兄你的门诊,我觉得自己的阅片水平也有不错的提升,但很多时候还是有些云里雾里,不够通透。”林方忠主动给方子业说着自己的提升。
  方子业的体感并不大,林方忠才进创伤外科,他的阅片能力短短两三个月也就是从1级5/20提升到1级15/20左右。
  都还没提升到2级。
  这样的提升,在如今方子业眼里,真的没太多区别。
  不过该勉励的还是要勉励:“有提升就好啊,这样就会觉得生活比较充实。”
  “你现在的水平,比起我当年可提升得快多了。”
  林方忠点头,有些窃喜:“托师兄你的带教,我在这方面的提升,的确比同一届同学要提升得略快一些。”
  “虽然在练功房里找不到提升感,但在查房的过程中,我自己能感觉得到自己看得到的结构会比其他人更多一些。”
  “这还才两个月。”
  方子业回了中南医院后,林方忠才开始跟方子业的门诊。
  两个月时间,能够拉开其他同学一截距离,林方忠已经很满意了。
  积累这种东西,就是要靠着时间和效率慢慢去磨,才能拉开差距。
  虽然主要目的并非是拉开与其他人的距离,但拉开距离后的成就感回馈,会让人有些着迷。
  否则的话,林方忠此刻不与自己的同学比,反倒是与自己的师兄们比,那不是纯粹找虐么?
  “诊断框架的三大阅片术、查体、基础理论,是医学最硬核的基底。”
  “临床操作中,我们创伤外科的止血术与清创术,也绝对是最通用的货币,更提纯点理解就是一般等价物。”
  “这些节点,你再怎么花费时间去务实都不为过的。”
  “而且,与理论学习一样,你最开始要做到的就是记忆与初步理解!~”
  “如果你都记不住关键的解剖是什么,那你肯定阅不好片,如果你连查体术怎么做都不知道,那你肯定也做不好查体。”
  “类比到外科操作中的清创与止血,如果你连做都做不到,你就无法体会它们可以在临床综合术式中的应用与目的。”
  “所以,你也不要怪师兄现在不告诉你为什么在练功房里为什么要那么练,你就先跟着练,等到练好后,自有你体会的时间。”
  “而且林方忠,现在你的机会还算好,等到我的学生回来后,可能你们就要均分跟诊的时间了。”
  方子业是一个说话很直接的人,不藏着掖着。
  现在胡青元不在,你跟着我我愿意倾心而授,可以后,我也有自己的学生。
  林方忠憨笑点头。
  谈未来太远,现下能跟着方子业看门诊的机会就弥足珍贵,除了自己之外,邓勇的其他学生都没有这样好的待遇。
  一方面是自己争来的,另一方面,就是方子业是自己的直系师兄。
  ……
  下午,六点十分。
  方子业将住院证推给坐在自己对面的青年:“你父亲的这个情况,你不用纠结这么多。”
  “如果可以通过吃药就能吃好的话,那么我可以向你保证,我以后可能要改行了。”
  “因为我所学的东西都变得毫无意义。”
  “你不用纠结,吃药肯定吃不好。结构性的问题,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是没办法通过单纯的药物进行改善的。”
  “他的肌肉之间已经粘连,他的神经出现了卡压,如果不予以松解术处理,肯定好不了……”
  方子业让林方忠把青年的父亲带出去后,说话非常直接。
  青年犹豫好一阵,才道:“方教授,其实我也不想这么纠结,只是您也知道,我们都是普通的打工人。”
  “您可能不知道,我为了抢你的这个号,我抢了快一个月,上周六才抢到。”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