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系学霸 第627节
仅临床课题,就有上下肢的毁损伤加功能重建术四大类,再加上一个微型循环仪以及后续的断肢栽植术课题,就是六大课题了。
如果再算上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功能重建术,就可以分出来七个大类的临床课题。
而基础科研领域,兰天罗那边有一个有机会直接拿到优青的大课题方向等着自己。
师父这边的hk2相关的骨肉瘤和骨巨细胞瘤的更深化,比如说snrna层面的通路逻辑分析。
还有就是hk2敲除后动物模型建立后的相关研究……
可以说方子业现在可以随便选择一个跟进进去,都是可以做出来很多东西。
袁威宏解释道:“是,我们的情况我自然是知情的,可问题是,我们知情,但一些比较热情的老大爷们不太知情。”
袁威宏对着办公室外面努了努嘴。
“这些退休的大爷大妈,对你感观挺好,知道你不收其他方面的礼,也不知道是谁,就给那边打了个电话。”
“然后就有了今天这一出,你说我们受还是不受呢?如果要接受的话,我们又要将哪一个课题拿出去让省科学基金委员会来给资助?”
“其实我们不缺课题,但有点缺经费。”袁威宏当着家,所以知道家里米缸的米到底有多少。
方子业超纲的课题搞了太多,他不去讨米根本不够方子业花的。
刘煌龙实在是受不了了,将翘起的二郎腿归正后,骂骂咧咧道:“不是,袁教授,方主治?”
“你们两个在干嘛啊?”
“现在是别人给你钱,不是问你们要钱,你们这么逼逼赖赖的好像不乐意似的。”
“如果再这么凡尔赛的话?给我滚出去!~”
tm的不要给脸不要脸啊,我这个杰青课题拥有者在这里,都没有听说哪个省级科学基金委员会的人给我给点科研经费,你们还有点不乐意起来了?
刘煌龙的笑骂用了滚字,足以见得心里是真的有点气了。
袁威宏马上闭口不言,笑嘻嘻地打开了烟盒,“刘老师,我们抽我们的。”
“别管他!”
刘煌龙接了袁威宏的烟,他也不是真的想生气,只是希望方子业和袁威宏二人拎清楚这是什么地方,你们闭着门凡尔赛没人管。
在我的办公室里,玩高级凡尔赛这一套,没这么侮辱人的。
方子业摆了摆手道:“师父,我们先不聊这个话题,我要告诉你们一个很重要的好消息。”
“算是,超好的消息。”
刘煌龙偏头正在点烟,咔哒一声,又是噗一声深吸一口:“给你五十万做科研,还不算超好的消息,你倒是说说,你所谓的好消息是什么?”
袁威宏也是斜眼看向方子业。
“师父,我们和聂明贤合作改装的微型循环仪的基础数据已经录取完毕了,现在他们正在过去。”
“嘭!~”袁威宏颤抖间,火机的油门开得太大,而且双手有点颤抖,直接把眉毛给烧了一点。
蛋白质变性的香味充斥开,伴随着烟味儿,有一种说不出的复杂。
袁威宏随意地刨了刨,便把火机和右手里的烟都直接往烟灰缸里一扔,去tm的黄鹤楼。
“你刚刚说啥?”袁威宏的语气如同老鸭子一般干硬。
刘煌龙憋了一口气,好不容易晃过神来,也是将手里的烟灭掉,生怕因为它影响到自己的视听。
方子业仔细地今天和聂明贤几个人看到的事情转述给了袁威宏和刘煌龙两人。
“师父,刘老师,根据我们最后一次测试的结果,微型循环仪可以供给断肢百分之八十的血氧含量,并且将代谢废物的清除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九。”
“肢体离体后八小时内,只要配置好营养与电解质的补充,患肢的留存完全没有问题,并没有坏死物质涌入到血液循环中。”
“现在他们正在去给其他的循环仪调试参数,相信不用几天,就可以批量地进行常规断肢离体栽植动物试验了。”方子业平静道。
刘煌龙是第一个坐不住的,左手拿起自己的烟盒就站了起来,呼吸急促,语气慌张:“走,带我过去!”
断肢栽植,严格来说属于手外科的业务,它是手外科目前断肢再植术的延伸,如果说手外科的天花板会被再造的话,这个术式无疑是新一轮医学革命。
第488章 保肢术的神器!
每个人都对自己本专业有特殊的情愫,方子业能理解刘煌龙此刻的急切。
到达动物试验室所在楼层外更衣时,方子业再一次仔细打量了一下刘煌龙。
刘煌龙完全不是靠脸吃饭的“老师”,长脸、粗鼻、小眼短眉的五官,方子业有理由相信,这位‘师母’估计看了都会本能的嫌弃。
这会儿刘煌龙的急切,更显得贼眉鼠眼。
袁威宏跟在身后,一言不发,只是偶尔看了看方子业,偶尔看看刘煌龙,整个人显得高深莫测。
方子业的手机震动一下后,方子业才打破了三人间的沉默:“刘老师,他们现在在1909房间里进行设备调试。”
刘煌龙点了点头,更换了动物试验室里专用的隔离衣后,即便是戴着口罩,依旧可以闻到动物试验室里的那种“尿骚味儿”。
“子业,这个微型循环仪,你打算如何用?”刘煌龙戴好口罩和帽子开始挪步后,面色迟疑问。
方子业看不清刘煌龙此刻的表情,只本能回:“刘老师,现在还没做出来的,所以就还没想好。”
“工具先生产了,或许才有更扩大化的应用。”
微型循环仪本意是用于断肢栽植术,刘煌龙并非不知此事,还多此一问,肯定不是脱了裤子放屁。
其实方子业的心里在从动物试验室出发去科室的路上,就有了想法和答案!
如果刘煌龙愿意去手外科的话,方子业愿意将这个东西的后续课题交给他。
方子业继续留在创伤外科,老老实实,纯粹地做自己的创伤外科医生。
把目前相应的课题都一一完善,有头有尾地做好一系列事,而这些事情,就足以让方子业忙活数年完全不会觉得枯燥无聊。
“那就等看过之后再说吧……”刘煌龙的语气和心情都难以淡定。
刘煌龙和袁威宏两人看到了方子业等人搞出来的小型器械后,仍觉震惊莫名。
方子业等人捣鼓微型循环仪的事情不是秘密。
但这玩意儿,哪里是那么好搞的,之所以没有任何一个人出面拒绝,主要是看在了方子业的面子上。
方子业都私下里捣鼓了这么多东西,即便是花个几十万去试错,那也无可厚非。
改装体外循环仪至下肢使用的难度,丝毫不亚于原创出来毁损伤的治疗。
那么多医药公司都想做这样的事情,最后都无疾而终,不是他们不愿意投入,而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需要的专业性非常非常强。
可以这么说吧,特别专业的医生,未必有比较好的器械改装功底,有器械改装功力的人,没有足够的专业素养。
而即便两者兼具,在改良的过程中,仅仅是数据的优化和调试,就能让他们怀疑人生。
就算是完成了以上所有,微型循环仪在临床上的使用进出装置,就需要一个非常专业的外科医生以及器械工程师思考许久……
方子业的思路,聂明贤的改装能力,聂明贤在血管外科操作、理论中的专业程度,兰天罗的数据处理和改良能力,就正好促就了这个东西的诞生。
聂明贤看到刘煌龙进门后,便主动热情地凑上前来热情汇报:“刘老师,这个微型循环仪,目前已经进行了多次动物试验……”
刘煌龙微微颔首,身子微颤:“嗯,做得很好!~”
刘煌龙的语气复杂,眼神也纠结,心情更是只能用毛线团来形容。
这样的微型循环仪,它比起毁损伤之所以更有意义,是因为它是独立的专利样品。
它是直接可以以‘商品’、工具的形式出现在临床和这个世界的。
工具这两个字,到底有多牛?
人类就是依靠着各种工具慢慢‘驯服’大自然的,最后才得以站在了食物链的相对最顶端。
比如说火种,就是让人脱离食生肉的工具。
比如说车的发明,就是人类相对脱离步行和只能负重的局面。
再比如很多……
这样的工具一旦面世,那么很多成熟的手外科医生就都能……
类似的思绪,再一次地在刘煌龙的脑子里转了一圈。
科技的发展,肯定不是将技术的难度推向复杂化,而是将其更加简化。
如果一个疾病,可以通过最朴素的方式就可以被治愈,越是朴素的方式,那么它的意义就最大。
好比结核的治疗,在最初期的静脉用药后,后续可以通过口服药物,就可以达到完全治愈状态,这就是结核治疗的牛掰之处。
如果有一天,肿瘤也可以做到如此的话,那么,能够做到这一步的人,绝对会被医学史记录于教科书中,永远被纪念。
再比如更加通俗的一个例子。
袁老没有指导很多农民种田,但他值得被所有人纪念,是因为他能让所有人不需要任何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就按照以往的种植方式,就可以产出更多的粮食。
这就是工具。
现在,这个小小的东西,或许就能爆发出让所有能够做断指再植的手外科医生做断肢栽植术,它的意义,必然非凡。
方子业、聂明贤、兰天罗三个人的名字,或许会永远被载入到手外科的史册。
与此相比,他刘煌龙拿下的周围神经治疗相关的杰出青年课题算什么?
华科协和医院的教授算什么?最年轻的教授又算什么?
方子业如今虽然还没有成长起来,但他做到的事情,已经足以被创伤外科和手外科两个亚专科永久铭记!
如陈中伟老院士一般,被永久铭记。
聂明贤于是继续和兰天罗两人开始探讨,方子业偶尔发表自己的意见。
旁边,吴轩奇只是看客。
完全没参与过课题的刘煌龙和袁威宏,就只能化身为局外人,规规矩矩地看着,不说一句。
直到刘煌龙到达将近半个小时之后,刘煌龙才患得患失地喃喃一句:“原来,手外科并不是上限被固定的专科。”
“一个亚专科的上限,怎么可能那么轻易地被定义?”
袁威宏此刻转头看了刘煌龙一眼,他距离刘煌龙非常近,自然把刘煌龙的呢喃听得清晰。
这一刻袁威宏甚至觉得刘煌龙也好可怜!
如果再算上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功能重建术,就可以分出来七个大类的临床课题。
而基础科研领域,兰天罗那边有一个有机会直接拿到优青的大课题方向等着自己。
师父这边的hk2相关的骨肉瘤和骨巨细胞瘤的更深化,比如说snrna层面的通路逻辑分析。
还有就是hk2敲除后动物模型建立后的相关研究……
可以说方子业现在可以随便选择一个跟进进去,都是可以做出来很多东西。
袁威宏解释道:“是,我们的情况我自然是知情的,可问题是,我们知情,但一些比较热情的老大爷们不太知情。”
袁威宏对着办公室外面努了努嘴。
“这些退休的大爷大妈,对你感观挺好,知道你不收其他方面的礼,也不知道是谁,就给那边打了个电话。”
“然后就有了今天这一出,你说我们受还是不受呢?如果要接受的话,我们又要将哪一个课题拿出去让省科学基金委员会来给资助?”
“其实我们不缺课题,但有点缺经费。”袁威宏当着家,所以知道家里米缸的米到底有多少。
方子业超纲的课题搞了太多,他不去讨米根本不够方子业花的。
刘煌龙实在是受不了了,将翘起的二郎腿归正后,骂骂咧咧道:“不是,袁教授,方主治?”
“你们两个在干嘛啊?”
“现在是别人给你钱,不是问你们要钱,你们这么逼逼赖赖的好像不乐意似的。”
“如果再这么凡尔赛的话?给我滚出去!~”
tm的不要给脸不要脸啊,我这个杰青课题拥有者在这里,都没有听说哪个省级科学基金委员会的人给我给点科研经费,你们还有点不乐意起来了?
刘煌龙的笑骂用了滚字,足以见得心里是真的有点气了。
袁威宏马上闭口不言,笑嘻嘻地打开了烟盒,“刘老师,我们抽我们的。”
“别管他!”
刘煌龙接了袁威宏的烟,他也不是真的想生气,只是希望方子业和袁威宏二人拎清楚这是什么地方,你们闭着门凡尔赛没人管。
在我的办公室里,玩高级凡尔赛这一套,没这么侮辱人的。
方子业摆了摆手道:“师父,我们先不聊这个话题,我要告诉你们一个很重要的好消息。”
“算是,超好的消息。”
刘煌龙偏头正在点烟,咔哒一声,又是噗一声深吸一口:“给你五十万做科研,还不算超好的消息,你倒是说说,你所谓的好消息是什么?”
袁威宏也是斜眼看向方子业。
“师父,我们和聂明贤合作改装的微型循环仪的基础数据已经录取完毕了,现在他们正在过去。”
“嘭!~”袁威宏颤抖间,火机的油门开得太大,而且双手有点颤抖,直接把眉毛给烧了一点。
蛋白质变性的香味充斥开,伴随着烟味儿,有一种说不出的复杂。
袁威宏随意地刨了刨,便把火机和右手里的烟都直接往烟灰缸里一扔,去tm的黄鹤楼。
“你刚刚说啥?”袁威宏的语气如同老鸭子一般干硬。
刘煌龙憋了一口气,好不容易晃过神来,也是将手里的烟灭掉,生怕因为它影响到自己的视听。
方子业仔细地今天和聂明贤几个人看到的事情转述给了袁威宏和刘煌龙两人。
“师父,刘老师,根据我们最后一次测试的结果,微型循环仪可以供给断肢百分之八十的血氧含量,并且将代谢废物的清除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九。”
“肢体离体后八小时内,只要配置好营养与电解质的补充,患肢的留存完全没有问题,并没有坏死物质涌入到血液循环中。”
“现在他们正在去给其他的循环仪调试参数,相信不用几天,就可以批量地进行常规断肢离体栽植动物试验了。”方子业平静道。
刘煌龙是第一个坐不住的,左手拿起自己的烟盒就站了起来,呼吸急促,语气慌张:“走,带我过去!”
断肢栽植,严格来说属于手外科的业务,它是手外科目前断肢再植术的延伸,如果说手外科的天花板会被再造的话,这个术式无疑是新一轮医学革命。
第488章 保肢术的神器!
每个人都对自己本专业有特殊的情愫,方子业能理解刘煌龙此刻的急切。
到达动物试验室所在楼层外更衣时,方子业再一次仔细打量了一下刘煌龙。
刘煌龙完全不是靠脸吃饭的“老师”,长脸、粗鼻、小眼短眉的五官,方子业有理由相信,这位‘师母’估计看了都会本能的嫌弃。
这会儿刘煌龙的急切,更显得贼眉鼠眼。
袁威宏跟在身后,一言不发,只是偶尔看了看方子业,偶尔看看刘煌龙,整个人显得高深莫测。
方子业的手机震动一下后,方子业才打破了三人间的沉默:“刘老师,他们现在在1909房间里进行设备调试。”
刘煌龙点了点头,更换了动物试验室里专用的隔离衣后,即便是戴着口罩,依旧可以闻到动物试验室里的那种“尿骚味儿”。
“子业,这个微型循环仪,你打算如何用?”刘煌龙戴好口罩和帽子开始挪步后,面色迟疑问。
方子业看不清刘煌龙此刻的表情,只本能回:“刘老师,现在还没做出来的,所以就还没想好。”
“工具先生产了,或许才有更扩大化的应用。”
微型循环仪本意是用于断肢栽植术,刘煌龙并非不知此事,还多此一问,肯定不是脱了裤子放屁。
其实方子业的心里在从动物试验室出发去科室的路上,就有了想法和答案!
如果刘煌龙愿意去手外科的话,方子业愿意将这个东西的后续课题交给他。
方子业继续留在创伤外科,老老实实,纯粹地做自己的创伤外科医生。
把目前相应的课题都一一完善,有头有尾地做好一系列事,而这些事情,就足以让方子业忙活数年完全不会觉得枯燥无聊。
“那就等看过之后再说吧……”刘煌龙的语气和心情都难以淡定。
刘煌龙和袁威宏两人看到了方子业等人搞出来的小型器械后,仍觉震惊莫名。
方子业等人捣鼓微型循环仪的事情不是秘密。
但这玩意儿,哪里是那么好搞的,之所以没有任何一个人出面拒绝,主要是看在了方子业的面子上。
方子业都私下里捣鼓了这么多东西,即便是花个几十万去试错,那也无可厚非。
改装体外循环仪至下肢使用的难度,丝毫不亚于原创出来毁损伤的治疗。
那么多医药公司都想做这样的事情,最后都无疾而终,不是他们不愿意投入,而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需要的专业性非常非常强。
可以这么说吧,特别专业的医生,未必有比较好的器械改装功底,有器械改装功力的人,没有足够的专业素养。
而即便两者兼具,在改良的过程中,仅仅是数据的优化和调试,就能让他们怀疑人生。
就算是完成了以上所有,微型循环仪在临床上的使用进出装置,就需要一个非常专业的外科医生以及器械工程师思考许久……
方子业的思路,聂明贤的改装能力,聂明贤在血管外科操作、理论中的专业程度,兰天罗的数据处理和改良能力,就正好促就了这个东西的诞生。
聂明贤看到刘煌龙进门后,便主动热情地凑上前来热情汇报:“刘老师,这个微型循环仪,目前已经进行了多次动物试验……”
刘煌龙微微颔首,身子微颤:“嗯,做得很好!~”
刘煌龙的语气复杂,眼神也纠结,心情更是只能用毛线团来形容。
这样的微型循环仪,它比起毁损伤之所以更有意义,是因为它是独立的专利样品。
它是直接可以以‘商品’、工具的形式出现在临床和这个世界的。
工具这两个字,到底有多牛?
人类就是依靠着各种工具慢慢‘驯服’大自然的,最后才得以站在了食物链的相对最顶端。
比如说火种,就是让人脱离食生肉的工具。
比如说车的发明,就是人类相对脱离步行和只能负重的局面。
再比如很多……
这样的工具一旦面世,那么很多成熟的手外科医生就都能……
类似的思绪,再一次地在刘煌龙的脑子里转了一圈。
科技的发展,肯定不是将技术的难度推向复杂化,而是将其更加简化。
如果一个疾病,可以通过最朴素的方式就可以被治愈,越是朴素的方式,那么它的意义就最大。
好比结核的治疗,在最初期的静脉用药后,后续可以通过口服药物,就可以达到完全治愈状态,这就是结核治疗的牛掰之处。
如果有一天,肿瘤也可以做到如此的话,那么,能够做到这一步的人,绝对会被医学史记录于教科书中,永远被纪念。
再比如更加通俗的一个例子。
袁老没有指导很多农民种田,但他值得被所有人纪念,是因为他能让所有人不需要任何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就按照以往的种植方式,就可以产出更多的粮食。
这就是工具。
现在,这个小小的东西,或许就能爆发出让所有能够做断指再植的手外科医生做断肢栽植术,它的意义,必然非凡。
方子业、聂明贤、兰天罗三个人的名字,或许会永远被载入到手外科的史册。
与此相比,他刘煌龙拿下的周围神经治疗相关的杰出青年课题算什么?
华科协和医院的教授算什么?最年轻的教授又算什么?
方子业如今虽然还没有成长起来,但他做到的事情,已经足以被创伤外科和手外科两个亚专科永久铭记!
如陈中伟老院士一般,被永久铭记。
聂明贤于是继续和兰天罗两人开始探讨,方子业偶尔发表自己的意见。
旁边,吴轩奇只是看客。
完全没参与过课题的刘煌龙和袁威宏,就只能化身为局外人,规规矩矩地看着,不说一句。
直到刘煌龙到达将近半个小时之后,刘煌龙才患得患失地喃喃一句:“原来,手外科并不是上限被固定的专科。”
“一个亚专科的上限,怎么可能那么轻易地被定义?”
袁威宏此刻转头看了刘煌龙一眼,他距离刘煌龙非常近,自然把刘煌龙的呢喃听得清晰。
这一刻袁威宏甚至觉得刘煌龙也好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