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系学霸 第574节
这一众老教授,就是给方子业撑场面的,万一有方子业控制不住的地方,那么他们肯定会出马帮忙扛一扛。
至少,如果有人要倚老卖老的话?
上从七十多岁的老家伙,下到三十几岁的青年俊杰,都可以出面吵架。
虽然未必会遇到这样的人,但也要以备不时之需。
袁威宏带方子业离开时,侧身说:“杜教授开小专场讲座或者私教班的时候,都请不来这么大的老教授团,看来你在练功房里,颇得他们的宠爱啊。”
“这些老教授的权限是很大的,医院默许着这些老教授们,掌握着监管病区主任和骨科行政大主任的建议权。”
“之前邓勇教授之所以从创伤外科行政大主任位置下来,就是这些老前辈们搞的。”
“当然,你也不用怕这些人沆瀣一气地针对某一个人,到了他们这个年龄,已经无所外求,就只是想有点事情做而已……”
“想要达成一致,基本上是触碰到了底线才可能一致的站队。”
方子业点头,只是把这些话记在心里,并未回话。
而后,袁威宏又带着方子业见了一波自己医院各个专科的主任。
关节外科的杜新展,骨病科的杜英山,手外科的倪耀平,运动医学的屠坤教授,创伤外科的刘煌龙……
这是中南医院现任的各个专科的扛鼎之人,方子业想要从中南医院走出去,必然是要与这些人相熟,甚至得到他们的支持,才会得到一定的助力。
骨科虽然分为了专科,但走出了中南,其实代表的就是一个“标签”‘中南医院’。
本院的人虽然几个专科的主任都来了,可其他医院的参与人员,就多是创伤外科的大咖了。
同济医院的段宏教授以及其所在的团队,比如说钟文渊,龙源、吴轩奇、宋毅、陈泰临、郭海超。
这也是一大波高手聚集的超级团队。
同济医院的创伤外科,除了段宏外,还有两位教授,薛宇辉,陶城。
不过薛宇辉老教授因为年纪太大,与董耀辉老教授处于同一年龄,就没有亲自到场,但跟着他的副教授胡小山还是带着团队过来猎奇。
方子业甚至只来得及关注这些比较重要的人,其余的,比如说协和医院的齐巧文教授、刘波教授、段云教授,也是省内的巨擘。
他们团队的实力,比之前韩元晓团队是肯定要强的,甚至比董老教授团队都要稍胜一筹。
省人民医院的团队里,方子业同样看到了自己熟悉的申涛老师、曾泰等人。而他们挤在了安陆明、廖航空、丁普教授的大佬身侧,就显得颇为不显眼。
可即便如此,申涛依旧是分别给了袁威宏和方子业一人一拳:“好小子,好老不死。”
袁威宏在朋友面前一改之前在教授面前的规矩,叉着腰:“叫爹。”
这是玩笑!
真正玩得比较好的,比如说一个宿舍的室友,什么大爹,好大儿之间的玩笑话基本上都是不会生气的。
“滚!~”
“好嘞。”袁威宏赶紧把方子业送回到邓勇的身边,因为接着方子业要去见识的人,就不是他可以触及的层面了。
没爬到那个阶梯之前,就不要硬着头皮往里面挤。
邓勇本来在和段宏聊天,说的什么内容方子业和袁威宏来不及追听,但可以看得到段宏教授的脸色并不是很好看。
方子业和袁威宏到时,吴轩奇就非常客气地与方子业打着招呼,子业子业的叫得非常亲切。
邓勇看到方子业来后,便道:“段老师,给你的师侄引荐一下那三位教授呗?”
“华西医院的张岳教授,魔都六院的郑海东,还有湘雅医院的王诚教授,您应该都熟悉啊?”
段宏戏谑地抱胸转头:“邓教授刚刚直接叫我名字,现在又开始叫段老师了?”
“好歹也是教授级人了,能不能稍微控制一下自己的嘴脸?”
邓勇直接转身推方子业侧身:“你段老师不愿意帮你,我们自己硬着头皮凑吧。”
段宏闻言,翻了翻白眼,轻声骂了两句不要脸,混蛋之后,站起了身子,一改之前的傲娇之色。
……
方子业本以为啊,见识了这些大教授就完了,可没想到的是,邓勇教授还带着方子业来到了省中心、省肿瘤、市一、宜市中心医院,襄市中心医院等比较强的省市级医院的队伍里也露了个面。
等方子业转完一圈再“出神”时,脑子略有点迷糊,他一个人要记住这么多人,着实不容易。
而且方子业很愧疚的是,自己的记忆深刻程度,与对方的名气有关。
张岳教授、郑海东、王诚教授等教授级别的人物,基本可以认全,但是什么什么主任,什么什么副教授?什么什么副主任医师……
方子业也只能在心里默默地给他们道歉了。
鄂省很大,医院很多,人才也很多。
方子业也终于得知,自己站在如今的层次,到底是穿越了多少个层级。
而这些教授主任,如今就坐在报告厅里,听方子业在上面进行“讲座式”的教学。
……
一圈下来,时间已经来到了晚上六点四十七分,距离讲座正式开始,已经不足一刻钟。
方子业终于是回到了讲台。
基础医学院的学术报告厅内的投影仪,因为经常需要使用,所以内部是每日必自检的。
方子业只要试试自己的电脑能否通过type-c转接头连接好投影仪。
如果是以前的电脑,自然是可以直接连接的,但上个月的月末,也就是七月初,方子业收到了一份‘礼物’,就是洛听竹给他买的水果电脑。
有一说一,在处理办公软件时,水果电脑真要比windows是的电脑稍微好用一些。
方子业将自己的ppt投影到一大两小三张屏幕上后,就把内容固定在了首页位置。
标题:“毁损伤的定义与治疗原则的个人体会”
这个题目,是非常谨慎的。
虽然团队已经有了成熟的理念,但并未发表成论文,就不是经验分享。
即便是发表了一篇集合式的病例报道,但那也是个人体会,不能直接从一般到普遍适用,直接说自己有非常成熟的理论进行分享。
相应原理并未成文发表,就还只能描述成个人体会。
当然,内行人都知道,所有毁损伤普遍治疗的开始,都是从这样的个人体会分享开始的。
比起有原则,有定义,自己去慢慢摸索的速度会慢非常多。
毁损伤课题的前景非常巨大,因此,越早接触和进入到这个领域,就越能提升自己科室的综合实力,这是一块新的战场。
六点五十五分,学术报告厅里的声音就逐渐堙灭。
很多人都非常有素质地保持沉默,并且将自己的录音、提词等设备拿了出来,方便拿回去再看或者再听一遍。
方子业依旧是站在了讲台上,默默地看着电脑屏幕上,只有自己才看得到的倒计时。
心里则是在梳理着一些基础信息。
这时,方子业忽然看到,洛听竹的倩影从左后通道款步走进后,远远地对着方子业摆了摆左手,然后她并未靠近,而是找了最后一排的空隙。
拿出了自己“零食包”里的零食,再拿了一只垃圾袋子,就在那里开啃起来。
看到这一幕,方子业忍俊不禁的同时,心里的紧张情绪完全消散。
七点整一到。
方子业就迈步走到了学术报告厅的中央,半鞠躬后又走回。
“各位前辈,各位老师,各位同道,大家晚上好。非常荣幸能够受邀站在这里,给各位老师汇报一下我们团队在做病例的一些总结和个人心得。”
“同样,也很抱歉是在这样一个比较特殊的时间节点,与各位前辈和同道相聚。”
“受邀时间相对比较仓促,准备不足,内容不精,讲解不全,耽误了大家的时间,辜负了各位老师和前辈们的热情,万请谅解。”
“现在,我正式分享一下,我们团队对毁损伤的定义。”
“这个定义,我曾经,在我们鄂省的年中学术会议中,提及过一次,这一次,我们团队对其进行了一定的优化……”
“诊断是治疗的前提!”
“如果把毁灭伤当作毁损伤理解,那肯定是不行的。比如说,下肢都成了一滩圆饼状的肉泥,神经和血管都已经离断到面目全非,全下肢的骨骼粉碎非常严重的情况下。”
“我们团队依旧建议截肢处理。这是毁灭伤,不是毁损伤。”
方子业首先缩窄了自己团队对毁损伤的定义,不是所有稀巴烂的腿,都可以救得过来的。
而这样的情况,在大部分大货车从前轮到后轮全都轮一遍后,司空见惯。
“至于治疗原则……”
(相应的内容前面开会的时候已经提及,在此不予赘述。)
方子业慢条斯理地一点点进行解析。
这是一个面向大范围的讲座,尽量要考虑到每一个人,所以不能省略之前已经讲过的东西。
如果省略了,那上一次没听过的人,那就完全是听天书。
这一次讲座的时间是两个半小时,方子业讲解的内容充实但时间也相对充裕。
“我可能浪费了各位同道接近四十分钟的时间,听我讲述了一遍基础原理,但我认为,以上的铺垫十分重要。”
“在我们目前的认知中,创伤的治疗原则,依旧不变。但治疗的具体形式,会发生改变。”
“我们需要在这些小型操作面前,再缩窄他们的定义。”
“比如说清创术,我们可能会定义为毁损伤清创术,比如说缝合术,我们要将其定义为毁损伤缝合术,以此类推。”
“为何要如此定义?”
“我相信在坐的各位老师,都比我有更加丰富的临床经验。”
“清创过的患者,比我都要更多,但是我们以前施展的朴素清创术,在毁损伤面前,是不适宜的。”
“按照传统的清创术定义,我们治疗毁损伤的结果就是截肢……”
“但在这里,我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说明清楚毁损伤清创术和毁损伤缝合术,到底是个什么形式,具体该如何操作。”
“因为我们还有后续的一些问题要聊。时间有限,就不在今天分享和探讨的范围内。”
“我来汇报几个我们团队做过的毁损伤的病例以及他们的转归!”
“在此说明,我们团队已经问询过患者的个人意愿,他们愿意我们展示他们的图片用以教学与临床交流。”
至少,如果有人要倚老卖老的话?
上从七十多岁的老家伙,下到三十几岁的青年俊杰,都可以出面吵架。
虽然未必会遇到这样的人,但也要以备不时之需。
袁威宏带方子业离开时,侧身说:“杜教授开小专场讲座或者私教班的时候,都请不来这么大的老教授团,看来你在练功房里,颇得他们的宠爱啊。”
“这些老教授的权限是很大的,医院默许着这些老教授们,掌握着监管病区主任和骨科行政大主任的建议权。”
“之前邓勇教授之所以从创伤外科行政大主任位置下来,就是这些老前辈们搞的。”
“当然,你也不用怕这些人沆瀣一气地针对某一个人,到了他们这个年龄,已经无所外求,就只是想有点事情做而已……”
“想要达成一致,基本上是触碰到了底线才可能一致的站队。”
方子业点头,只是把这些话记在心里,并未回话。
而后,袁威宏又带着方子业见了一波自己医院各个专科的主任。
关节外科的杜新展,骨病科的杜英山,手外科的倪耀平,运动医学的屠坤教授,创伤外科的刘煌龙……
这是中南医院现任的各个专科的扛鼎之人,方子业想要从中南医院走出去,必然是要与这些人相熟,甚至得到他们的支持,才会得到一定的助力。
骨科虽然分为了专科,但走出了中南,其实代表的就是一个“标签”‘中南医院’。
本院的人虽然几个专科的主任都来了,可其他医院的参与人员,就多是创伤外科的大咖了。
同济医院的段宏教授以及其所在的团队,比如说钟文渊,龙源、吴轩奇、宋毅、陈泰临、郭海超。
这也是一大波高手聚集的超级团队。
同济医院的创伤外科,除了段宏外,还有两位教授,薛宇辉,陶城。
不过薛宇辉老教授因为年纪太大,与董耀辉老教授处于同一年龄,就没有亲自到场,但跟着他的副教授胡小山还是带着团队过来猎奇。
方子业甚至只来得及关注这些比较重要的人,其余的,比如说协和医院的齐巧文教授、刘波教授、段云教授,也是省内的巨擘。
他们团队的实力,比之前韩元晓团队是肯定要强的,甚至比董老教授团队都要稍胜一筹。
省人民医院的团队里,方子业同样看到了自己熟悉的申涛老师、曾泰等人。而他们挤在了安陆明、廖航空、丁普教授的大佬身侧,就显得颇为不显眼。
可即便如此,申涛依旧是分别给了袁威宏和方子业一人一拳:“好小子,好老不死。”
袁威宏在朋友面前一改之前在教授面前的规矩,叉着腰:“叫爹。”
这是玩笑!
真正玩得比较好的,比如说一个宿舍的室友,什么大爹,好大儿之间的玩笑话基本上都是不会生气的。
“滚!~”
“好嘞。”袁威宏赶紧把方子业送回到邓勇的身边,因为接着方子业要去见识的人,就不是他可以触及的层面了。
没爬到那个阶梯之前,就不要硬着头皮往里面挤。
邓勇本来在和段宏聊天,说的什么内容方子业和袁威宏来不及追听,但可以看得到段宏教授的脸色并不是很好看。
方子业和袁威宏到时,吴轩奇就非常客气地与方子业打着招呼,子业子业的叫得非常亲切。
邓勇看到方子业来后,便道:“段老师,给你的师侄引荐一下那三位教授呗?”
“华西医院的张岳教授,魔都六院的郑海东,还有湘雅医院的王诚教授,您应该都熟悉啊?”
段宏戏谑地抱胸转头:“邓教授刚刚直接叫我名字,现在又开始叫段老师了?”
“好歹也是教授级人了,能不能稍微控制一下自己的嘴脸?”
邓勇直接转身推方子业侧身:“你段老师不愿意帮你,我们自己硬着头皮凑吧。”
段宏闻言,翻了翻白眼,轻声骂了两句不要脸,混蛋之后,站起了身子,一改之前的傲娇之色。
……
方子业本以为啊,见识了这些大教授就完了,可没想到的是,邓勇教授还带着方子业来到了省中心、省肿瘤、市一、宜市中心医院,襄市中心医院等比较强的省市级医院的队伍里也露了个面。
等方子业转完一圈再“出神”时,脑子略有点迷糊,他一个人要记住这么多人,着实不容易。
而且方子业很愧疚的是,自己的记忆深刻程度,与对方的名气有关。
张岳教授、郑海东、王诚教授等教授级别的人物,基本可以认全,但是什么什么主任,什么什么副教授?什么什么副主任医师……
方子业也只能在心里默默地给他们道歉了。
鄂省很大,医院很多,人才也很多。
方子业也终于得知,自己站在如今的层次,到底是穿越了多少个层级。
而这些教授主任,如今就坐在报告厅里,听方子业在上面进行“讲座式”的教学。
……
一圈下来,时间已经来到了晚上六点四十七分,距离讲座正式开始,已经不足一刻钟。
方子业终于是回到了讲台。
基础医学院的学术报告厅内的投影仪,因为经常需要使用,所以内部是每日必自检的。
方子业只要试试自己的电脑能否通过type-c转接头连接好投影仪。
如果是以前的电脑,自然是可以直接连接的,但上个月的月末,也就是七月初,方子业收到了一份‘礼物’,就是洛听竹给他买的水果电脑。
有一说一,在处理办公软件时,水果电脑真要比windows是的电脑稍微好用一些。
方子业将自己的ppt投影到一大两小三张屏幕上后,就把内容固定在了首页位置。
标题:“毁损伤的定义与治疗原则的个人体会”
这个题目,是非常谨慎的。
虽然团队已经有了成熟的理念,但并未发表成论文,就不是经验分享。
即便是发表了一篇集合式的病例报道,但那也是个人体会,不能直接从一般到普遍适用,直接说自己有非常成熟的理论进行分享。
相应原理并未成文发表,就还只能描述成个人体会。
当然,内行人都知道,所有毁损伤普遍治疗的开始,都是从这样的个人体会分享开始的。
比起有原则,有定义,自己去慢慢摸索的速度会慢非常多。
毁损伤课题的前景非常巨大,因此,越早接触和进入到这个领域,就越能提升自己科室的综合实力,这是一块新的战场。
六点五十五分,学术报告厅里的声音就逐渐堙灭。
很多人都非常有素质地保持沉默,并且将自己的录音、提词等设备拿了出来,方便拿回去再看或者再听一遍。
方子业依旧是站在了讲台上,默默地看着电脑屏幕上,只有自己才看得到的倒计时。
心里则是在梳理着一些基础信息。
这时,方子业忽然看到,洛听竹的倩影从左后通道款步走进后,远远地对着方子业摆了摆左手,然后她并未靠近,而是找了最后一排的空隙。
拿出了自己“零食包”里的零食,再拿了一只垃圾袋子,就在那里开啃起来。
看到这一幕,方子业忍俊不禁的同时,心里的紧张情绪完全消散。
七点整一到。
方子业就迈步走到了学术报告厅的中央,半鞠躬后又走回。
“各位前辈,各位老师,各位同道,大家晚上好。非常荣幸能够受邀站在这里,给各位老师汇报一下我们团队在做病例的一些总结和个人心得。”
“同样,也很抱歉是在这样一个比较特殊的时间节点,与各位前辈和同道相聚。”
“受邀时间相对比较仓促,准备不足,内容不精,讲解不全,耽误了大家的时间,辜负了各位老师和前辈们的热情,万请谅解。”
“现在,我正式分享一下,我们团队对毁损伤的定义。”
“这个定义,我曾经,在我们鄂省的年中学术会议中,提及过一次,这一次,我们团队对其进行了一定的优化……”
“诊断是治疗的前提!”
“如果把毁灭伤当作毁损伤理解,那肯定是不行的。比如说,下肢都成了一滩圆饼状的肉泥,神经和血管都已经离断到面目全非,全下肢的骨骼粉碎非常严重的情况下。”
“我们团队依旧建议截肢处理。这是毁灭伤,不是毁损伤。”
方子业首先缩窄了自己团队对毁损伤的定义,不是所有稀巴烂的腿,都可以救得过来的。
而这样的情况,在大部分大货车从前轮到后轮全都轮一遍后,司空见惯。
“至于治疗原则……”
(相应的内容前面开会的时候已经提及,在此不予赘述。)
方子业慢条斯理地一点点进行解析。
这是一个面向大范围的讲座,尽量要考虑到每一个人,所以不能省略之前已经讲过的东西。
如果省略了,那上一次没听过的人,那就完全是听天书。
这一次讲座的时间是两个半小时,方子业讲解的内容充实但时间也相对充裕。
“我可能浪费了各位同道接近四十分钟的时间,听我讲述了一遍基础原理,但我认为,以上的铺垫十分重要。”
“在我们目前的认知中,创伤的治疗原则,依旧不变。但治疗的具体形式,会发生改变。”
“我们需要在这些小型操作面前,再缩窄他们的定义。”
“比如说清创术,我们可能会定义为毁损伤清创术,比如说缝合术,我们要将其定义为毁损伤缝合术,以此类推。”
“为何要如此定义?”
“我相信在坐的各位老师,都比我有更加丰富的临床经验。”
“清创过的患者,比我都要更多,但是我们以前施展的朴素清创术,在毁损伤面前,是不适宜的。”
“按照传统的清创术定义,我们治疗毁损伤的结果就是截肢……”
“但在这里,我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说明清楚毁损伤清创术和毁损伤缝合术,到底是个什么形式,具体该如何操作。”
“因为我们还有后续的一些问题要聊。时间有限,就不在今天分享和探讨的范围内。”
“我来汇报几个我们团队做过的毁损伤的病例以及他们的转归!”
“在此说明,我们团队已经问询过患者的个人意愿,他们愿意我们展示他们的图片用以教学与临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