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小眉毛像小毛毛虫一样蠕动起来。
他的手好像短胖短胖的,没有韩信的手好看诶。
韩信说道:“此乃信之家常兵书,小世子看完,信大约就能回来了。”
刘盈双手捧住这卷兵书,抱到自己怀里。
韩信准备上马的动作又一次顿住,原来是从后面的军队中冲出来一个人。
胡子花白的张耳手里握着一柄锋利的青铜戟,出列向刘邦请求:“汉王,请允许我与韩将军一同破魏。”
刘邦不怎么明显地皱了一下眉,上前将张耳搀扶:“您是老将,素有名望,以后需要用到您的地方还多着,请您务必耐心等待战机。”
张耳一把鼻涕一把泪:“我没有什么要求,只希望能将赵地重新拿回来。但是我也不能白白借汉王的兵,好歹让我在破赵之前出点力吧。”
“赵国虽然被丢了,但现在还是他的,是这个意思不?”小凹跟他哥嘀咕,刘邦也听见了,感觉就很复杂。
谁知道儿子跟着就又来了一句:“现在给他以后还得拿回来,不如就不给。”
刘邦的耳朵动了一下,小凹说的二十一世纪那也是未来啊,都能看到他和吕雉是汉高祖、汉高后,应该也能知道他整个的建国历程吧。
谁能用谁不可用,谁会有什么阴谋,还不是一问儿子就知道的事?
目前小凹说的这句话,就是说那个赵国会被他们拿回来的,但是给张耳管了,后来又被他给拿回来了。
赵国那么大一片地方他当然不会舍得给别人占领着,现在打下的地盘都标上他的姓名才好。
刘邦有些得意,小凹跟他简直是太像了。
在军前安抚好张耳这个旧主,表示自己一定帮他夺回赵国,然后交代韩信不可伤害魏王豹,才举手一挥让大军出发。
韩信上马,再拜。
心中非常为刘邦的有情有义触动。汉王的确是个大方讲义气的人,自己当初能拜将不也得益于此吗?
小凹跟在他哥回到军营后,就催促着打开竹简外面的袋子,想看看韩信送的是什么兵书。
刘邦跟两个孩子前后脚进的门,看见透明得能够把竹简后面的两个字透出来的小凹,用他圆胖的小手指头指着上面笔画圆润的字,说道:“系子兵法。”
刘盈:---
刘邦沉默地连脚步声都没有了,什么玩意系子?
小家伙叽叽喳喳的声音还挺头头是道:“哥,我就说韩信不是个好人,他肯定是担心我学了他的兵书以后能打过他,才送给我们一本假的,还说我们是他儿子。”
怎么就成韩信的儿子了?
刘邦抽抽嘴角,走上前说道:“韩信行军布阵的能力,当世很少能有人与他相提并论。你要跟他比,还早了点。”
小凹:“等我长高了就能打得过他了。”
刘盈提醒弟弟:“小凹,这就是兵书,名孙子兵法。孙子是孙膑,一位很值得我们尊敬的人。”
刘邦拍拍小家伙:“孙子兵法可是好书,一般的人还接触不到。小凹,你对韩信的偏见为什么这么大?难道他会在以后做什么背刺你爹的事?”
韩信这个人小凹知道的还不算多,都是他有名的一些事迹,完整的人生轨迹还没有人给他讲过。
不过他牢记着小昀哥说过的不能进行分封,为此他自己都决定在后不当王给他哥拖后腿了。
但是韩信在以后就是一个不给他当王会撂挑子不干,而且威胁到汉军的人。
这次去攻打魏国,韩信会在一个叫蒲板的地方大胜利,曹参俘虏渣爹的豹弟回来,然后韩信请求增兵继续向东北攻打赵国。
打完赵国打齐国,然后把渣爹派出去说服齐王的一个人给撂在了空里,齐王把他给煮煮做丸子汤喝了。
“那个人叫什么名字来着?”
小凹叭叭的说着,整个人越说越含糊,吓得刘邦和刘盈赶紧捂他的嘴,刚才听着他的舌头开始秃噜的时候,刘邦刘盈就已经喊小凹了。
小凹被捂嘴之后才清醒了,看着渣爹和亲哥,问道:“我怎么了?哥,你的眼睛跟兔子的一样红。”
咦,渣爹好像也挺害怕的。
刘盈抱着弟弟,“小凹,你刚才说起来韩信就一直说,好像停不下来一样,以后不许说这些了了。”
隐隐感觉到以后的事情不能就这么的说出来,小凹会消失不见的。
刘邦着急地看着两个孩子:“之前说汉高祖、汉高后的时候怎么没事?”
不待两个小家伙说什么,就自言自语:“是了,那只是透露两个名号。现在定然是说得太具体,老天爷在上面看着不乐意了。”
说着板过来小凹的肩膀,这次就感觉上次抓住小家伙的胳膊都很实在的感觉,一下子虚飘了很多。
刘邦看着儿子叮嘱道:“小凹,以后谁问你未来发生的事,你都不要说,知道吗?”
小凹:---
渣爹好像有点好的样子,从小没爸的他又一次感受到骑大马时候的那种自豪踏实的感觉。
小凹点点头,问道:“你问也不能说吗?”
“是的。”刘邦的眼神很坚定,“还有你娘,她问也不说。要不然小凹就再也看不见爹娘了。”
小凹看向哥哥,是这样吗?
刘盈心有余悸,说道:“小凹你要听话。”
小凹说道:“我不说,还有哥能说啊。”
刘盈想说关于韩信的事,张嘴却是无声。
刘邦一手抱一个儿子,“你们都不用说,你们老子就是皇帝命,这辈子咋都能当上皇帝。韩信有二心也不怕,老子能用他就能收拾得了他。”
片刻后,陈平有事求见,刘邦把俩儿子放到屏风隔出来的内间就起身,站着擦擦眼睛才走了出去。
刘盈拉住又想乱跑的弟弟,推开韩信送的兵书,说道:“哥哥教你认字。”
小凹:“哥,为什么我们俩的时候能说?”
刘盈说道:“我能去爷爷家,本来就什么都知道。好了,我们来看书,历史书和未来的事以后绝对不要再说了,也不要让知道你说这些会糊涂知道吗?”
小凹被哥哥叮嘱的点着小下巴。
“看书。”
其实这么厚一卷书只有几千个字,小凹被他哥带着看,也是看得两眼发昏,拖着下巴问道:“哥,他什么意思啊?”
刘盈伸出小手指头,点这上面的一行字,叫小凹看。
小凹:“才(将)在外---”
刘盈看着认真的弟弟,有点头疼了,但还是耐心地等着他念完,才给他刚才念错的几个字纠正了一下。
小凹也是很无语,他马上就能上一年级了,爷爷给他买的不注音故事书他能通读的都有两本了,为什么这几个字就念出来三个错别字?
“哥,你以后当了皇帝,把这里的字改成和现代一样的。”念叨完了又问,“这是什么意思啊?”
刘盈知道这句话,平平静静的眼神让他小小年纪就流露出来一股平稳的气势,跟弟弟说道:“叔孙先生讲过,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将领在外面打仗形势变化多端,这时君主传给他的命令他可以不接受,这样才能打好仗。”
小凹几乎趴在竹简上研究这一行字,看向他哥:“哥,韩信是不是用这句话告诉我们,他打了胜仗之后可能不回来?”
刘盈小小的叹气一下:“可能就是这样吧。”
小凹立即护食的抗议起来:“韩小心眼信,我要去跟渣爹说他以后虽然很会打仗但是他以后总会要挟渣爹给他总指挥权,大围攻项羽的时候他也是这样。”
刘盈一把捂住了弟弟的嘴,看了看外面:“让阿父听到,你又要更透明了。”
小凹才想起来他不能跟渣爹具体的说这些事。
刘盈说道:“我们如果像相面师一样说出一些大而笼统的话,应该就不会有事。韩信,人还是可以的,小凹你不能太要求完美了。以后他如果真的做什么,我们提前给阿父阿娘提醒就好了。”
况且刚才小凹说的也不少。
小凹:“好吧。”
但是他对小昀哥说过的渣爹和项羽最后大决战的时候,韩信不拿到总指挥权不出兵的事到现在都记着。
小昀哥说,他渣爹能成功就是因为无论处境对他多么糟只要能苟就能苟过去,秋后算账玩得超级溜。
他的手好像短胖短胖的,没有韩信的手好看诶。
韩信说道:“此乃信之家常兵书,小世子看完,信大约就能回来了。”
刘盈双手捧住这卷兵书,抱到自己怀里。
韩信准备上马的动作又一次顿住,原来是从后面的军队中冲出来一个人。
胡子花白的张耳手里握着一柄锋利的青铜戟,出列向刘邦请求:“汉王,请允许我与韩将军一同破魏。”
刘邦不怎么明显地皱了一下眉,上前将张耳搀扶:“您是老将,素有名望,以后需要用到您的地方还多着,请您务必耐心等待战机。”
张耳一把鼻涕一把泪:“我没有什么要求,只希望能将赵地重新拿回来。但是我也不能白白借汉王的兵,好歹让我在破赵之前出点力吧。”
“赵国虽然被丢了,但现在还是他的,是这个意思不?”小凹跟他哥嘀咕,刘邦也听见了,感觉就很复杂。
谁知道儿子跟着就又来了一句:“现在给他以后还得拿回来,不如就不给。”
刘邦的耳朵动了一下,小凹说的二十一世纪那也是未来啊,都能看到他和吕雉是汉高祖、汉高后,应该也能知道他整个的建国历程吧。
谁能用谁不可用,谁会有什么阴谋,还不是一问儿子就知道的事?
目前小凹说的这句话,就是说那个赵国会被他们拿回来的,但是给张耳管了,后来又被他给拿回来了。
赵国那么大一片地方他当然不会舍得给别人占领着,现在打下的地盘都标上他的姓名才好。
刘邦有些得意,小凹跟他简直是太像了。
在军前安抚好张耳这个旧主,表示自己一定帮他夺回赵国,然后交代韩信不可伤害魏王豹,才举手一挥让大军出发。
韩信上马,再拜。
心中非常为刘邦的有情有义触动。汉王的确是个大方讲义气的人,自己当初能拜将不也得益于此吗?
小凹跟在他哥回到军营后,就催促着打开竹简外面的袋子,想看看韩信送的是什么兵书。
刘邦跟两个孩子前后脚进的门,看见透明得能够把竹简后面的两个字透出来的小凹,用他圆胖的小手指头指着上面笔画圆润的字,说道:“系子兵法。”
刘盈:---
刘邦沉默地连脚步声都没有了,什么玩意系子?
小家伙叽叽喳喳的声音还挺头头是道:“哥,我就说韩信不是个好人,他肯定是担心我学了他的兵书以后能打过他,才送给我们一本假的,还说我们是他儿子。”
怎么就成韩信的儿子了?
刘邦抽抽嘴角,走上前说道:“韩信行军布阵的能力,当世很少能有人与他相提并论。你要跟他比,还早了点。”
小凹:“等我长高了就能打得过他了。”
刘盈提醒弟弟:“小凹,这就是兵书,名孙子兵法。孙子是孙膑,一位很值得我们尊敬的人。”
刘邦拍拍小家伙:“孙子兵法可是好书,一般的人还接触不到。小凹,你对韩信的偏见为什么这么大?难道他会在以后做什么背刺你爹的事?”
韩信这个人小凹知道的还不算多,都是他有名的一些事迹,完整的人生轨迹还没有人给他讲过。
不过他牢记着小昀哥说过的不能进行分封,为此他自己都决定在后不当王给他哥拖后腿了。
但是韩信在以后就是一个不给他当王会撂挑子不干,而且威胁到汉军的人。
这次去攻打魏国,韩信会在一个叫蒲板的地方大胜利,曹参俘虏渣爹的豹弟回来,然后韩信请求增兵继续向东北攻打赵国。
打完赵国打齐国,然后把渣爹派出去说服齐王的一个人给撂在了空里,齐王把他给煮煮做丸子汤喝了。
“那个人叫什么名字来着?”
小凹叭叭的说着,整个人越说越含糊,吓得刘邦和刘盈赶紧捂他的嘴,刚才听着他的舌头开始秃噜的时候,刘邦刘盈就已经喊小凹了。
小凹被捂嘴之后才清醒了,看着渣爹和亲哥,问道:“我怎么了?哥,你的眼睛跟兔子的一样红。”
咦,渣爹好像也挺害怕的。
刘盈抱着弟弟,“小凹,你刚才说起来韩信就一直说,好像停不下来一样,以后不许说这些了了。”
隐隐感觉到以后的事情不能就这么的说出来,小凹会消失不见的。
刘邦着急地看着两个孩子:“之前说汉高祖、汉高后的时候怎么没事?”
不待两个小家伙说什么,就自言自语:“是了,那只是透露两个名号。现在定然是说得太具体,老天爷在上面看着不乐意了。”
说着板过来小凹的肩膀,这次就感觉上次抓住小家伙的胳膊都很实在的感觉,一下子虚飘了很多。
刘邦看着儿子叮嘱道:“小凹,以后谁问你未来发生的事,你都不要说,知道吗?”
小凹:---
渣爹好像有点好的样子,从小没爸的他又一次感受到骑大马时候的那种自豪踏实的感觉。
小凹点点头,问道:“你问也不能说吗?”
“是的。”刘邦的眼神很坚定,“还有你娘,她问也不说。要不然小凹就再也看不见爹娘了。”
小凹看向哥哥,是这样吗?
刘盈心有余悸,说道:“小凹你要听话。”
小凹说道:“我不说,还有哥能说啊。”
刘盈想说关于韩信的事,张嘴却是无声。
刘邦一手抱一个儿子,“你们都不用说,你们老子就是皇帝命,这辈子咋都能当上皇帝。韩信有二心也不怕,老子能用他就能收拾得了他。”
片刻后,陈平有事求见,刘邦把俩儿子放到屏风隔出来的内间就起身,站着擦擦眼睛才走了出去。
刘盈拉住又想乱跑的弟弟,推开韩信送的兵书,说道:“哥哥教你认字。”
小凹:“哥,为什么我们俩的时候能说?”
刘盈说道:“我能去爷爷家,本来就什么都知道。好了,我们来看书,历史书和未来的事以后绝对不要再说了,也不要让知道你说这些会糊涂知道吗?”
小凹被哥哥叮嘱的点着小下巴。
“看书。”
其实这么厚一卷书只有几千个字,小凹被他哥带着看,也是看得两眼发昏,拖着下巴问道:“哥,他什么意思啊?”
刘盈伸出小手指头,点这上面的一行字,叫小凹看。
小凹:“才(将)在外---”
刘盈看着认真的弟弟,有点头疼了,但还是耐心地等着他念完,才给他刚才念错的几个字纠正了一下。
小凹也是很无语,他马上就能上一年级了,爷爷给他买的不注音故事书他能通读的都有两本了,为什么这几个字就念出来三个错别字?
“哥,你以后当了皇帝,把这里的字改成和现代一样的。”念叨完了又问,“这是什么意思啊?”
刘盈知道这句话,平平静静的眼神让他小小年纪就流露出来一股平稳的气势,跟弟弟说道:“叔孙先生讲过,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将领在外面打仗形势变化多端,这时君主传给他的命令他可以不接受,这样才能打好仗。”
小凹几乎趴在竹简上研究这一行字,看向他哥:“哥,韩信是不是用这句话告诉我们,他打了胜仗之后可能不回来?”
刘盈小小的叹气一下:“可能就是这样吧。”
小凹立即护食的抗议起来:“韩小心眼信,我要去跟渣爹说他以后虽然很会打仗但是他以后总会要挟渣爹给他总指挥权,大围攻项羽的时候他也是这样。”
刘盈一把捂住了弟弟的嘴,看了看外面:“让阿父听到,你又要更透明了。”
小凹才想起来他不能跟渣爹具体的说这些事。
刘盈说道:“我们如果像相面师一样说出一些大而笼统的话,应该就不会有事。韩信,人还是可以的,小凹你不能太要求完美了。以后他如果真的做什么,我们提前给阿父阿娘提醒就好了。”
况且刚才小凹说的也不少。
小凹:“好吧。”
但是他对小昀哥说过的渣爹和项羽最后大决战的时候,韩信不拿到总指挥权不出兵的事到现在都记着。
小昀哥说,他渣爹能成功就是因为无论处境对他多么糟只要能苟就能苟过去,秋后算账玩得超级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