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荣华录 第52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顾珍稍稍回神,从醒来后眼泪就没停过,身上的异样让她清晰地知道自己遭遇了什么,她抱着李氏哭噎着:“是顾瑾!顾瑾说泽表哥在这边的!”
  “母亲!母亲你要为我做主!是她害我!”
  李氏脑中轰的一声。
  湘王妃则厉声斥问着一众婆子们:“怎么回事?不认得人,衣裳也能认错吗?顾三姑娘走错了地方,你们就将人稀里糊涂的带来了?”
  婆子们怕被问责,连忙道:“王妃明鉴,奴婢等确实是看了衣裳才动手的,上好的梭织锦缎,翠蓝色的面料,上面绣了莲纹,正是王妃给奴婢等看过的料子啊!”
  “更何况这姑娘走路时脚步虚浮,看就是被下了药的样子,我们扶着她就过来了,半点儿反抗的力气都没有,奴婢们也就没多想……”
  李氏和湘王妃这才注意到已经被撕碎了的衣服。
  确实与早上顾瑾出门时所穿的一样。
  第87章 该怪谁呢?
  王府的婆子们没见过顾瑾,便只能靠着衣裳认人。
  这身梭织的翠蓝色面料是湘王妃送去侯府的,又经由李氏给了顾瑾。临来月老祠前,李氏特意将其制成衣裳,好一番夸赞哄劝才叫顾瑾今日穿了出来。
  这布料难得,是宫中赏赐下来的,样式花纹都很好分辨,不会与人撞了衣衫而坏事,只是没想到最后竟然穿在了顾珍的身上。
  李氏杀人的心都有了,她恨不得捅上顾瑾一刀,颤着声音问道:“这衣裳,这衣裳怎么会穿在你身上!”
  顾珍被她的神情吓到,嗫喏道:“她,她茶水打湿了我的衣裳,跟我换的……”
  茶水打湿了衣裳,特意换的……哪里来的这么巧的事情!分明是顾瑾看透了她们的算计,刻意换了衣裳!
  湘王妃冷哼道:“倒是咱们小瞧了这孤女了,原以为是只小羔羊,没想到却是个有利爪尖牙的狐狸!”
  她不在意顾珍,却不肯放过顾瑾,被这对母子哭哭啼啼声惹的心烦,只道:“夫人有这个功夫哭,倒不如想想后面该如何,你就真的甘心被个小姑娘算计了不成?”
  ……
  另一边,顾瑾叫人松开了被绑着看的李泽。看他惨白的面色,漠然道:“这就是表哥想要的原因。”
  “你的姑姑,我的二叔母,过往的苛待不论,现如今还想算计我的清白,有她在,表哥觉得我能嫁进李家么?”
  “到时候,公婆是她的哥嫂,祖父母是她的亲生父母,就连夫君都是她的侄儿,我若与她有什么冲撞,你们李家人是帮理还是帮亲呢?”
  娶进门来的媳妇,真比得过李家的亲女么?顾瑾若真嫁去,李氏总有千百种手段压制她。
  纵然李泽对她有那么点儿喜欢又如何?到时候他被夹在中间,怕是也只能为难。毕竟他不是个果决的人,虽有才华,做事却优柔寡断,纵有心也难护自己周全。
  这也是顾瑾为什么会应下了刘恒志,却如何都不愿跟李泽牵扯的原因。
  李泽性情温善,是个难得的好人。做个朋友知己还好,但若托付终身……她瞧不上这样的人。
  或许她喜欢的就该是那种有决断的人。
  “我,我不曾知晓……”
  今日所见已经颠倒了李泽的认知。
  原本在他看来,姑母虽偏宠顾珍,但也是个慈祥仁善的长辈,对顾瑾更有养育之恩,若自己与顾瑾能修成正果,大家都该是乐见其成才对。没想到……竟都是假象。
  怪不得顾元启只说和了一次,之后便三推四阻,再不肯帮忙……
  “表哥口口声声说喜欢我,但两家相交多年,你我也不止见过一面,你却连我在侯府过得如何都不知。可见这喜欢实在敷衍,望表哥日后还是莫要提了。”
  她转身要走,李泽却在身后叫住了她:“你……你明明知道这是姑母的算计,为何还要引三妹妹进去?”
  顾瑾笑了:“所以呢?我该拦住三妹妹,带着她一起远离是非,对么?”
  李泽欲言又止,明白自己没有立场开口,但却又觉得顾瑾的做法太过偏激,更对顾珍心怀愧疚。
  “是你用我的东西将她引来的……”
  “就算姑母有错……三妹妹却不知情。”
  顾珍在这事中是无辜的,顾瑾用他的玉佩将顾珍引了过去。如今顾珍所遭受的一切,不仅是顾瑾的蓄意报复,更是自己助纣为虐所造成的。
  李泽发现不对后想要去救人,平日里温温柔柔的顾瑾却突然命人绑了他,断了他出头的心思。
  “她不无辜,与我那二叔母,不过一丘之貉罢了。这算计要是提前让三妹妹知道,她怕是还会帮衬二叔母几分。”
  顾瑾不愿与他理论,仁义礼智信早就刻在他脑子里了。他坚守他的正义就随他去,左右与自己无关,只莫要再来烦自己就好。
  *
  事情了结后,顾瑾又在外面转悠了两圈才回府。
  前脚刚踏进府门,后脚就被李氏派人给请了过去,李氏虽缓和了一会儿,但看见顾瑾时还是难掩目光中的憎恨:“你去哪了?我不是叫你在月老祠里等我吗?”
  顾瑾装作不知:“我见二叔母迟迟不回来,便出去四处寻找了一番。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光天化日之下,又是盛京城里,不会有什么危险的,二叔母何必如此气恼?”
  “你!你!你……”
  顾瑾施施然入了坐,却将李氏气得指着她的手指都在发颤。
  “你为何要与珍儿换了衣裳!”
  顾瑾一副纯良的样子:“是三妹妹污了衣裙,强行要与我换的,我疼爱妹妹,有意让着她,这有什么不对么?”
  “我这可是遵着二叔母的教导行事呢。”
  李氏暴怒而起,冲到顾瑾面前,看着她似要动手,一旁的秋彤和青玉连忙上前挡住,秋彤更是怒声道:“二夫人这是要做什么?还想对我们姑娘动手不成?”
  “你个奴才!主子们说话有你什么事!来人!把这贱婢给我拖下去!”
  李氏怒急,却一时间忘了秋彤可不是侯府的奴才,更不是任人拿捏的。
  “二夫人怕是忘了,奴婢虽为奴仆,却也是长公主殿下赏赐给二姑娘的,代表着天家威严,您若敢叫人碰奴婢半分,奴婢便敢告到公主府去,请殿下为姑娘和奴婢做主!”
  秋彤言语凌厉,进来的婢女都被她吓得不敢动,李氏也被拿捏住了,一时还真不敢用强。就算自己有诰命在身,长公主的奴才也不能乱动。
  只是想着顾珍的惨状,她的心又在滴血。这一切本都该落在顾瑾身上的,凭什么!凭什么是自己的女儿给她顶了灾?
  “秋姑姑,不可无礼,退下!”
  秋彤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听了顾瑾的吩咐退到一边。
  顾瑾又拉开了青玉,缓步走到了李氏的面前:“二叔母的火气太重,可要小心伤了身子。您若是病倒了,谁人去照顾三妹妹呢?”
  她语中满是惋惜:“横遭祸事,真是可怜。可也应了那句老话,多行不义必自毙。只是二叔母,三妹妹这事儿,究竟该怪谁呢?”
  “这可是她的生身母亲,亲手送她走上了绝路呢。”
  第88章 见太后
  李氏被顾瑾的几句话气晕了过去,她是真的病倒了,但偏偏又不能躺下休养。
  顾珍遭逢变故,情绪不稳定,需要人时时看护,但她那一身青青紫紫的痕迹只消一眼就能让人知道发生了什么,绝不能叫外人看去,因而李氏只能屏退了奴仆,日日夜夜的亲自守着。
  她本打算等顾珍好些就跟顾瑾算账,却没想到顾珍还半死不活的躺在榻上,顾瑾就接了太后的懿旨,宣她入宫觐见。
  李氏面目赤红,看着顾瑾好一番梳妆打扮,上了入宫的马车,原本就没好利索的身体再度加重,没忍住呕了口血。
  *
  顾瑾是同长公主一同入宫的,上一次赴宴的时候还是一步步从宫门走进去的,这一回却借了长公主的光,乘坐轿撵到了寿康宫。
  太后早就派了贴身女官等在外面,见了两人从轿辇上下来,立时迎了过来。
  “奴婢参见殿下,见过顾二姑娘。”
  长公主伸手去扶,笑道:“怎么这回竟是姜姑姑亲自来迎?本宫来来往往这么多回,还是头一次有这面子呢。”
  “殿下惯爱玩笑,太后娘娘已经等候多时了,殿下与顾二姑娘快进吧。”
  长公主却没急着进去,反是对顾瑾道:“这位是母后身边的姜姑姑,在宫中的年景可就长了,是看着本宫和陛下长大的。”
  这是在有意提点她,如姜姑姑这样老资历的宫人,名为奴婢,实则更是宫里的半个主子,就连皇后见了都要客客气气的问候,不敢得罪。
  顾瑾自然明白,屈膝恭敬的行了个礼:“姜姑姑安。”
  姜姑姑侧身避开,脸上的笑容却比刚刚真切了许多:“当不得姑娘的礼,姑娘快请进,太后娘娘怕是已经等的心急了。”
  太后确实等的有些心急,皇帝瞒的严实,吊足了她的胃口,直到这几日才知道那姑娘是贤妃的妹妹,永定侯府的姑娘。
  刚知道时她还觉得多有不妥,毕竟宫里已经有了个贤妃,再多个宠妃,一家子既有子又有宠,难免会叫皇后心中失衡。但又想着皇帝这么多年来才主动纳了这么一个……罢了罢了,还是由着他吧,只要这姑娘是个好的就成。
  顾瑾可不知道太后心中所想,进殿后就恭恭敬敬的参拜,无论何时,都把礼数做足。
  “这就是永定侯府的顾二姑娘了吧?抬起头来,叫哀家瞧瞧。”
  顾瑾抬了头,目光却不敢乱看。
  太后则是细细将人打量了一遍。
  该说不说,这永定侯府还真是出美人,原以为贤妃的样貌已经是盛京中的一绝,没想到她这妹妹竟还稳稳压她一筹。自家那冷脸阎王似的儿子,眼界也是真不错。
  只是这小姑娘娇娇柔柔的,皇帝真的不会把人吓哭?
  长公主见太后出了神,迟迟没有动静,便一脸揶揄的提醒着:“母后这是看呆了?顾二姑娘再是好看您也要先叫人免礼不是?叫人一直跪着可不是回事儿。”
  太后这才反应过来,见顾瑾还端端正正的跪着,连忙道:“快快快!好孩子,快起来!是哀家糊涂了,竟忘了你还跪着,姜妤,给顾二姑娘看座。”
  顾瑾被姜姑姑扶着入了坐,又有宫婢给上了茶。
  太后不由感叹:“宫里可是少见你这样鲜妍的小姑娘了,哀家瞧着你,便觉得很是合眼缘。”
  “你该也记不得了,当初你刚回盛京的时候,哀家还曾见过你。那时看着你瘦小又可怜,还曾想过要将你养在身边呢。没想到当初虽差了些缘分,如今却又续上了。”
  长公主还真不知道此事,奇道:“还有这么一遭?”
  “是啊,皇帝当初也是同意了的,但永定侯府才是她的族亲,尚有亲眷在世,哀家就不好抢人了。”
  当初永定侯战死,膝下无子,爵位只能由兄弟来承袭,但其他的封赏都还没落定,太后和皇帝原本的打算都是给顾瑾一个县主的封号,接她入宫教养。
  但顾老夫人带着几个儿媳进宫哭的情真意切,直言顾瑾是大房仅存的血脉,又逢父母亡故的大变,性子变得胆小不敢见人,不好叫她现于人前。无需什么县主的封号,只求能接回府中由一众亲眷好生抚养长大。
  “不单是永定侯老夫人进宫来求,就连刚刚袭爵的永定侯都在前朝上表,说是长兄战死乃是为国尽忠,是为臣的本分,不敢以此来求恩赏。”
  “前朝的大臣们因着此事,多称赞永定侯府忠义呢!”
  郡主封号人家不要,孩子也无需皇家帮忙抚养,最后定的赏赐就是数不尽的金银财宝。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