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60章 选秀
  姐姐要给照儿找张家的姑娘?张鹤龄这话说出来都觉得有些恍惚:姐姐你的这个想法皇上知道吗?
  张皇后面上有些尴尬, 低声道:只要姑娘好,是谁家的又有什么要紧的,想来皇上看了也会同意的。
  张鹤龄却并不同意这个观点, 直接道:张家如今富贵已极,何必掺和进这种事情里头, 不管日后照儿娶了谁,张家也一样都是他的外家。
  张皇后却并不同意这一点:照儿在的时候, 你是他亲舅舅,宗说是他的亲表弟, 但是若是日后照儿的儿子当了皇帝, 那与张家的关系岂不就远了?
  张鹤龄听了这话忍不住苦笑:姐姐,这世上哪里有万世不移的富贵呢?
  他的这个姐姐想的也太远了,或许她还不知道, 历史上的正德皇帝,他本人对张家就没什么好感, 张家也没能在自己亲外甥的手上讨到什么好处。
  而且就算是康熙皇帝这样对母家亲厚的,连续娶了两个表妹入宫,佟家更是为了下一代的富贵牵扯进夺嫡之事中, 结果又有什么用呢?
  张鹤龄是决计不想再走一遍老路的。
  张皇后被弟弟这话气的脸色发白:你竟也是糊涂了不成,虽则这世上没有万世不移的富贵, 可是若是能有这样的机会,又何必放过呢?而且我只是让你留意几分, 也不一定真的要给照儿定张家的人。
  张鹤龄这次却是严厉的拒绝了张皇后的提议:不成,此事姐姐日后提都不要再提,张家决不能再出一个后妃。
  这不仅是张家的富贵问题,更是外戚的势力问题,你现在搞这些小动作, 一不小心就会给皇帝一个印象,认为你张家不满足于现在的富贵荣华,反倒想要牵扯进未来的储位之争上。
  张鹤龄是绝对不愿意给皇帝还有太子这个印象的,张家如今的权势已经够大了,不需要再大,否则到时候就不是富贵荣华而是遭人忌惮。
  张皇后件弟弟咬死了不松口,也有些生气:我这般筹谋到底是为了谁你难道不知道?如今倒都是我的错了。
  张鹤龄见姐姐生气,又立刻安抚姐姐:我知道您是为了张家考量,但是姐姐,如今张家的富贵已经足够多了,何必又再去贪心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呢?姐夫如今大病初愈,他心里最操心的就是照儿的婚事,姐姐也莫要因为这点事让姐夫操心。
  都说人最脆弱的时候是最容易胡思乱想的时候,张鹤龄这句话也是为了提醒姐姐,多少要考虑一下皇帝的想法。
  张皇后也不是白在后宫待这么多年,听到这话,也只能点了点头:行了,你不愿意就算了,算我白操这个心,只是选秀的事儿,你好歹也帮照儿操心着一些,给他挑个好的。
  见着姐姐终于松了口,张鹤龄也是松了口气,立刻答应了姐姐的要求:您就放心吧,我会多盯着些的,一定帮照儿选个好的。
  起码在性格上要和大外甥说得来,否则只怕也是一对怨侣。
  张鹤龄这边安抚完姐姐,转头就去了大外甥的东宫,找大外甥说话。
  他也想看看大外甥对这次选秀的看法,毕竟他才是正主。
  结果到地方的时候,大外甥正在写功课,他就没让人禀报,自己坐在外头等他。
  一直等太子写完功课,出来见着了张鹤龄,他这才一惊:舅舅怎么来了?然后他转头看向刘瑾,训斥道:昌国公来了,怎么也不禀报?
  刘瑾吓得急忙跪下来解释,张鹤龄也连忙帮他说话:是我让他没有禀报的,你正在写功课,耽误不得。
  见着张鹤龄帮刘瑾说话,太子这才饶了刘瑾,让他起身。
  自打上次购买大型野生动物被罚过之后,太子对于自己这个贴身太监,管理更加严格了一些。
  不过主仆俩的关系,却比往常更亲密了,或许这也是共患难之后的附带产品吧。
  略过刘瑾的事儿,舅甥俩个直接去了侧殿说话,太子对于张鹤龄今日上门还是有些小惊讶的,毕竟这段时间以来,他知道张鹤龄都在忙着虎贲卫的事儿。
  等进了侧殿,太子立刻道:舅舅今日过来,可是有什么要事?
  张鹤龄笑眯眯的看着自己这个大外甥,十四五岁,这还是半大孩子呢,竟也要开始准备选妃了。
  他心里叹了口气,但是面上还是直接问道:殿下,您对选妃的事儿可有什么想法。
  一听舅舅竟然问这个,太子一时皱起了眉,略微想了想便道:按照规矩办就成。
  这看起来还没有开窍啊,张鹤龄暗中想到,不过也正常,年纪这么小,还本来就是个爱玩的性格,咋可能会存着选妃的心思。
  张鹤龄心中叹了口气,继续道:选妃之事自然是按照祖宗规矩办的,只是臣想问问您,心中对未来的太子妃可有什么要求?
  太子这回听明白舅舅的意思了,这是想要帮着他把关呢,这回他皱着眉想了许久,这才道:活泼一点,漂亮一点就成。
  行吧,果真还是个爱玩的孩子。
  好,您的话我记住了。
  明朝选秀,要经历几轮的复选,最后才由皇帝定下正式的人选。
  这其中有好几道工序都能动手脚,其中也不免有人欺上瞒下,张鹤龄自然是要盯着这几道程序,然后将太子的喜好暗示给负责选秀的太监。
  这事儿虽然听着小,但是做起来也不是那么简单的,而且皇帝那边也得暗示,毕竟他才是最后拍板的人,张鹤龄一边思索着这件事,心里也逐渐有了个底。
  太子对于舅舅关心自己婚事的事情也没多惊讶,毕竟他也明白,自己的婚事虽然不能说万众瞩目,但也不能说是一件小事,毕竟太子大婚,那就是成年的标志。
  这般想着,太子看了张鹤龄一眼,突然道:舅舅,张家可有合适的人选?
  张鹤龄一下子愣住了,然后立刻拒绝:张家女并* 无适龄之人,而且张家已经是外戚,不适合再入太子后宫。
  张鹤龄在太子面前说话就很直白了,太子听完都愣住了,许久又忍不住轻笑:舅舅还是太小心了,若是远房亲戚,便是入选了也无妨。
  太子喜欢这个舅舅,也愿意给他几分情面。
  张鹤龄却依旧摆手:太子殿下的心意臣心领了,只是此事着实不妥,且不说张家并无适龄女子,单就说骨血回流不利子嗣,便已经是大大的不妥了。
  张家并无适龄女子当然是张鹤龄胡说的,张家并不止他们兄弟俩这一支,虽然他们兄弟俩如今的子嗣中并无适龄之人,但是这却并不代表其他的张家人没有合适的,这话也就是个借口罢了,后面那句才是重点。
  太子听了这话也愣住了,毕竟他受的教育一直都是亲上加亲,哪里能知道骨血回流不利子嗣这种事儿。
  亲上加亲的事儿,怎会不利子嗣?太子有些好奇。
  张鹤龄自然不能给他来个现代生物学讲座,他就算是想他现在也都把知识都还给老师了,因此只能道:陆放翁与舅家表妹成婚多年无有子嗣,两人和离之后,却都儿孙满堂,岂非正是这个道理。
  太子一听这话,恍然大悟:他们二人无有子嗣,原来是因为骨血回流吗?
  张鹤龄点了点头:正是如此。
  太子一下子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知识,笑着对张鹤龄道:那既然如此,此事就算了吧。
  太子一开始也是想接着这个机会拉拔一下母家,但是既然舅舅不愿意,而且此事还会妨碍子嗣,那还是算了吧。
  张鹤龄见太子松了口,便也不再多言,两人之后又聊了点其他事儿,主要是张鹤龄让太子最近读书虽然要紧,还是要注意一下身体,太子也都一一应了。
  等到时间差不多了,张鹤龄这才从东宫出来,先去乾清宫给皇帝告辞,然后便出宫回了家。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