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他给隆科多和马齐加了世职,又给怡亲王家里一个郡王衔位,让他随便找一个儿子继承。
怡亲王听到这个封赏立刻坚辞不受,说这件事在历史上都是没有先例的,自己微薄之身又无功于国家,怎么能受此重恩呢?
最后雍正见他果然不想要这个爵位,也不好勉强,只得改赏他一万两银子。
隆科多听说此事之后,心里都有些佩服怡亲王了,这样的诱惑都能拒绝,这心性,怪不得雍正皇帝这么看重了。
不过隆科多总看着,这位怡亲王的身体应该是不太好,第一是腿脚上仿佛是有什么毛病,第二是他工作太认真了,每天熬夜点灯的,再好的身体这么熬也熬坏了。
因此在此次事情之后,隆科多还提醒了他几回:王爷一心国事是好,但是也应该多多保重身体啊,否则岂不是因小失大。
怡亲王听了只是浅笑了一下:如今朝中大事纷繁复杂,就连皇上也是夙兴夜寐整日操劳,我又哪里闲的下来呢?
隆科多一时无语,但是却也趁着这个机会,给怡亲王推荐了几个比较好的西医。
皇帝犹豫了这么长时间,最后到底在满洲官学中加入了西洋科学,甚至给几个儿子的课程中也加入了西洋学说,而这件事就是隆科多负责的。
因此这段时间以来,隆科多也与许多西洋人打了很多交道,竟也结交了许多会医术的西洋人。
怡亲王自然也明白隆科多好意,笑着应下了。
雍正一番赏罚之后,很快就入了三月,但是就在三月时,京里突然出现了一个神奇的天文现象:日月合璧,五星联珠。
这个在现代当然有各种的天文学原理来解释,但是在古代就十分的简单粗暴,这是吉兆啊,意味着国家兴旺。
因此一时间大臣们都开始上表称贺。
但是就是这次上表,却惹出了麻烦。
这天,隆科多正在吏部处理事情,突然有人进来传召,皇帝要见他。
隆科多心里疑惑,最近也没出啥事啊,不过他也不敢耽搁,交代了一句,就急忙跟着小黄门入宫了。
他到养心殿的时候,只觉得整个养心殿的气氛十分紧张,太监们各个都是大气都不敢出,进进出出一点声儿都没有。
隆科多心里咯噔一下,知道只怕有什么事不好了。
很快他进了内殿,进去的时候,看见皇帝正盘腿坐在临窗大炕上,对着眼前案桌上放的一堆折子运气,脸色十分不好。
屋里还有怡亲王和马齐,两人也都是低着头,眼观鼻鼻观心。
见着他进来了,皇帝这才扫了一个眼神过来,见他行礼便摆了摆手:不必多礼,给舅舅赐座。
隆科多谢过,这才在凳子上坐下。
皇帝也没有和他打哑谜的意思,伸手就将一道折子递了过来,隆科多急忙接过,一看封皮,竟然是年羹尧给皇帝写的贺表。
他心说这个年羹尧动作还挺快,这才几天,贺表就送到京城里来了,看起来他也察觉到了危险。
只是不过是一道贺表折子,最多也就是拍马屁表忠心,皇帝这么生气做什么呢?
隆科多不敢耽搁,急忙打开贺表看了起来。
看完一遍,从头到尾好像都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就是一封普普通通拍马屁的折子。
要说有错,那就只有一个,他把朝乾夕惕写成了夕惕朝乾。
朝乾夕惕的意思是终日勤奋谨慎,不敢懈怠,这是赞美皇帝勤政的话。
而改换了一下词语顺序,要不说这人粗心,写错了,要不就说这人是个文盲,连成语都记错了。
年羹尧是进士出身,显然不是个文盲,但是他也并非一个粗心之人,因此隆科多都有些不知道,他写这个是什么意思了。
但是皇帝明显已经深入解读了,他怒声道:年羹尧写这个是什么意思?是觉得朕配不上朝乾夕惕这四个字吗?
这话当然是胡说,雍正的性格问题先不说,但是他本人的确是个十分勤勉的皇帝,这一点隆科多这个现代人,每天卷996的都必须承认。
因此隆科多三人一听这话,都站起身来告罪。
皇帝却有些烦躁的摆了摆手:你们不必如此,都坐吧。
几人又都坐下。
隆科多将那封贺表小心翼翼的放到了雍正的桌案上,一时之间竟是找不到什么词语来开这个口。
皇帝这明显是想要接着这件事来借题发挥了,他现在要是说年羹尧这只是一时失误肯定不合适。
幸好这个时候怡亲王开口了:年羹尧上贺表不用心,此事当罚。
怡亲王还是挺宽厚的,只说年羹尧不用心。
但是皇帝却并不满意这个用词,直接道:他这哪里是不用心,往常他办事,也从未有过如此粗心之举,他这分明是故意的,自持功高,便对朕生了大不敬之意!
这直接就把高度拔到了大不敬上。
隆科多一时间有些无语,最后还是马齐附和了一句:此语确实有不敬之嫌,还请皇上降罪。
说到降罪,皇帝却没有之前那么干脆了,或许他也知道,用这东西降罪属实离谱,他只是想借此表达自己的不满罢了,因此只是冷笑道:他不知感恩,朕却不是寡情之人,只是年羹尧如此居功藐上,却也不知,他在青海所立的功劳,也只在朕许与不许之间罢了!
**
在皇帝对年羹尧疯狂一段输出之后,隆科多几人终于从养心殿里出来了。
皇帝到底还是没有借此对年羹尧有什么实质上的处罚,只是当着几个重臣的面狠狠骂了他一顿。
隆科多明白,皇帝这是给自己以后的行为做铺垫呢。
怡亲王和马齐两人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因此这一路出去几人都是默默不语,怡亲王若有所思,马齐却早就有了定论,在他心中,年羹尧已经是个死人了。
几人在宫门口分了手,隆科多一路回了家。
等回去了之后,立刻召集了家里的子弟开会。
这一次,隆科多十分严肃的再一次明确了家规,日后不许任何佟家人持枪凌弱,贪赃枉法,拉帮结派,否则一旦被他知道,都会严惩不贷,绝不会有半分姑息。
他的这些话说出来,一时间许多人都是心有戚戚,因为他们都知道,隆科多这话还真不是场面话,自打佟国维去世之后,隆科多本人治家十分严格,已经有好几个家里人因为为非作歹被隆科多亲自惩处了。
现在大家对于隆科多都有点怕,对于他的这些要求也都不敢反驳,俱都应了。
隆科多此时也再一次意识到,在古代当官,你睡觉最好都睁着一只眼。
-----------------------
作者有话说:嗯,等处理完年羹尧,再收个尾,清朝篇就结束了,下一个写明朝,后面的大家有啥建议可以提一下,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Tags_Nan/TangChao.html target=_blank >唐朝我看好多人都在说长孙无忌,但是长孙无忌的话,就要正面刚武皇了,我还真有点拿不定主意。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0章 死亡
就在京城中对于年羹尧的口诛笔伐最严重的时候, 三月份,原本被年羹尧参奏,又被押解回京办罪的蔡珽终于到达了京城。
蔡珽原本是四川巡抚, 与年羹尧素有积怨,两人之前你来我往斗得很厉害, 但是后来年羹尧捉住了蔡珽的把柄,一举将他参倒, 当时皇帝对于年羹尧已经不是十分信任的,并没有按照部议将他处死。
而是让人将他押解至京城处置, 没想到就在押解回京路上的这一两个月, 事情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皇帝对于年羹尧彻底的丧失了信任,并且还要对付年羹尧。
那蔡珽可就撞上大运了, 一入京不仅免了之前的罪过,还被雍正大力提拔, 授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并且在免掉直隶总督李维钧之后,让蔡珽署直隶总督。
不仅如此, 皇帝又继续开始处置年羹尧的一些亲信,比如甘肃巡抚胡斯恒革职, 署理四川提督的纳泰调回京。
至于其他和年羹尧过从甚密的官员,也在这段时间被皇帝拉拢的拉拢, 处置的处置。
怡亲王听到这个封赏立刻坚辞不受,说这件事在历史上都是没有先例的,自己微薄之身又无功于国家,怎么能受此重恩呢?
最后雍正见他果然不想要这个爵位,也不好勉强,只得改赏他一万两银子。
隆科多听说此事之后,心里都有些佩服怡亲王了,这样的诱惑都能拒绝,这心性,怪不得雍正皇帝这么看重了。
不过隆科多总看着,这位怡亲王的身体应该是不太好,第一是腿脚上仿佛是有什么毛病,第二是他工作太认真了,每天熬夜点灯的,再好的身体这么熬也熬坏了。
因此在此次事情之后,隆科多还提醒了他几回:王爷一心国事是好,但是也应该多多保重身体啊,否则岂不是因小失大。
怡亲王听了只是浅笑了一下:如今朝中大事纷繁复杂,就连皇上也是夙兴夜寐整日操劳,我又哪里闲的下来呢?
隆科多一时无语,但是却也趁着这个机会,给怡亲王推荐了几个比较好的西医。
皇帝犹豫了这么长时间,最后到底在满洲官学中加入了西洋科学,甚至给几个儿子的课程中也加入了西洋学说,而这件事就是隆科多负责的。
因此这段时间以来,隆科多也与许多西洋人打了很多交道,竟也结交了许多会医术的西洋人。
怡亲王自然也明白隆科多好意,笑着应下了。
雍正一番赏罚之后,很快就入了三月,但是就在三月时,京里突然出现了一个神奇的天文现象:日月合璧,五星联珠。
这个在现代当然有各种的天文学原理来解释,但是在古代就十分的简单粗暴,这是吉兆啊,意味着国家兴旺。
因此一时间大臣们都开始上表称贺。
但是就是这次上表,却惹出了麻烦。
这天,隆科多正在吏部处理事情,突然有人进来传召,皇帝要见他。
隆科多心里疑惑,最近也没出啥事啊,不过他也不敢耽搁,交代了一句,就急忙跟着小黄门入宫了。
他到养心殿的时候,只觉得整个养心殿的气氛十分紧张,太监们各个都是大气都不敢出,进进出出一点声儿都没有。
隆科多心里咯噔一下,知道只怕有什么事不好了。
很快他进了内殿,进去的时候,看见皇帝正盘腿坐在临窗大炕上,对着眼前案桌上放的一堆折子运气,脸色十分不好。
屋里还有怡亲王和马齐,两人也都是低着头,眼观鼻鼻观心。
见着他进来了,皇帝这才扫了一个眼神过来,见他行礼便摆了摆手:不必多礼,给舅舅赐座。
隆科多谢过,这才在凳子上坐下。
皇帝也没有和他打哑谜的意思,伸手就将一道折子递了过来,隆科多急忙接过,一看封皮,竟然是年羹尧给皇帝写的贺表。
他心说这个年羹尧动作还挺快,这才几天,贺表就送到京城里来了,看起来他也察觉到了危险。
只是不过是一道贺表折子,最多也就是拍马屁表忠心,皇帝这么生气做什么呢?
隆科多不敢耽搁,急忙打开贺表看了起来。
看完一遍,从头到尾好像都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就是一封普普通通拍马屁的折子。
要说有错,那就只有一个,他把朝乾夕惕写成了夕惕朝乾。
朝乾夕惕的意思是终日勤奋谨慎,不敢懈怠,这是赞美皇帝勤政的话。
而改换了一下词语顺序,要不说这人粗心,写错了,要不就说这人是个文盲,连成语都记错了。
年羹尧是进士出身,显然不是个文盲,但是他也并非一个粗心之人,因此隆科多都有些不知道,他写这个是什么意思了。
但是皇帝明显已经深入解读了,他怒声道:年羹尧写这个是什么意思?是觉得朕配不上朝乾夕惕这四个字吗?
这话当然是胡说,雍正的性格问题先不说,但是他本人的确是个十分勤勉的皇帝,这一点隆科多这个现代人,每天卷996的都必须承认。
因此隆科多三人一听这话,都站起身来告罪。
皇帝却有些烦躁的摆了摆手:你们不必如此,都坐吧。
几人又都坐下。
隆科多将那封贺表小心翼翼的放到了雍正的桌案上,一时之间竟是找不到什么词语来开这个口。
皇帝这明显是想要接着这件事来借题发挥了,他现在要是说年羹尧这只是一时失误肯定不合适。
幸好这个时候怡亲王开口了:年羹尧上贺表不用心,此事当罚。
怡亲王还是挺宽厚的,只说年羹尧不用心。
但是皇帝却并不满意这个用词,直接道:他这哪里是不用心,往常他办事,也从未有过如此粗心之举,他这分明是故意的,自持功高,便对朕生了大不敬之意!
这直接就把高度拔到了大不敬上。
隆科多一时间有些无语,最后还是马齐附和了一句:此语确实有不敬之嫌,还请皇上降罪。
说到降罪,皇帝却没有之前那么干脆了,或许他也知道,用这东西降罪属实离谱,他只是想借此表达自己的不满罢了,因此只是冷笑道:他不知感恩,朕却不是寡情之人,只是年羹尧如此居功藐上,却也不知,他在青海所立的功劳,也只在朕许与不许之间罢了!
**
在皇帝对年羹尧疯狂一段输出之后,隆科多几人终于从养心殿里出来了。
皇帝到底还是没有借此对年羹尧有什么实质上的处罚,只是当着几个重臣的面狠狠骂了他一顿。
隆科多明白,皇帝这是给自己以后的行为做铺垫呢。
怡亲王和马齐两人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因此这一路出去几人都是默默不语,怡亲王若有所思,马齐却早就有了定论,在他心中,年羹尧已经是个死人了。
几人在宫门口分了手,隆科多一路回了家。
等回去了之后,立刻召集了家里的子弟开会。
这一次,隆科多十分严肃的再一次明确了家规,日后不许任何佟家人持枪凌弱,贪赃枉法,拉帮结派,否则一旦被他知道,都会严惩不贷,绝不会有半分姑息。
他的这些话说出来,一时间许多人都是心有戚戚,因为他们都知道,隆科多这话还真不是场面话,自打佟国维去世之后,隆科多本人治家十分严格,已经有好几个家里人因为为非作歹被隆科多亲自惩处了。
现在大家对于隆科多都有点怕,对于他的这些要求也都不敢反驳,俱都应了。
隆科多此时也再一次意识到,在古代当官,你睡觉最好都睁着一只眼。
-----------------------
作者有话说:嗯,等处理完年羹尧,再收个尾,清朝篇就结束了,下一个写明朝,后面的大家有啥建议可以提一下,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Tags_Nan/TangChao.html target=_blank >唐朝我看好多人都在说长孙无忌,但是长孙无忌的话,就要正面刚武皇了,我还真有点拿不定主意。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0章 死亡
就在京城中对于年羹尧的口诛笔伐最严重的时候, 三月份,原本被年羹尧参奏,又被押解回京办罪的蔡珽终于到达了京城。
蔡珽原本是四川巡抚, 与年羹尧素有积怨,两人之前你来我往斗得很厉害, 但是后来年羹尧捉住了蔡珽的把柄,一举将他参倒, 当时皇帝对于年羹尧已经不是十分信任的,并没有按照部议将他处死。
而是让人将他押解至京城处置, 没想到就在押解回京路上的这一两个月, 事情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皇帝对于年羹尧彻底的丧失了信任,并且还要对付年羹尧。
那蔡珽可就撞上大运了, 一入京不仅免了之前的罪过,还被雍正大力提拔, 授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并且在免掉直隶总督李维钧之后,让蔡珽署直隶总督。
不仅如此, 皇帝又继续开始处置年羹尧的一些亲信,比如甘肃巡抚胡斯恒革职, 署理四川提督的纳泰调回京。
至于其他和年羹尧过从甚密的官员,也在这段时间被皇帝拉拢的拉拢, 处置的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