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大厨[八零] 第218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258章 弄堂里做菜
  庄宝如正在剥蚕豆,一个年轻人拿着稿纸快步走过来,边走边叫:“老师,您帮我看看,我这么计算,对不对?”
  庄宝如放下蚕豆,接过稿纸。沈大姐往年轻人身上看去,今天天气很热,小邹穿了一件白色短袖汗衫,这件汗衫上上下下破了好几个洞。
  小邹正弯腰用手指着稿纸,跟庄宝如解释自己的计算过程,沈大姐用手里的蚕豆壳往小邹肩膀上的破洞里戳,小邹抬头看她:“沈阿姨。”
  沈大姐说:“小邹啊!你老师刚刚还在跟我说,要给你介绍对象。你看看你这个样子,哪个小姑娘会看上你?出门不能穿件完整的衣衫。真是作孽哦!”
  “你剥蚕豆就剥蚕豆,小邹这几天肯定都没睡好,睡得晚,一睁眼又想着设计了,从床上爬起来就过来。”沈大姐的爱人,陈教授端着两个碗过来。
  庄宝如抬头:“维文啊,家里还有豆腐浆和油条,给小邹拿来,这孩子肯定又没吃早饭。”
  莫维文放下手里的芹菜,到家里拿来一个搪瓷杯,还有一根油纸包着的油条,递给小邹:“小邹,早饭不能不吃,胃要坏掉的。”
  “谢谢莫老师!”小邹接过。
  邻居拿来一张方凳放在庄宝如面前:“庄老师。”
  “谢谢哦!”庄宝如把稿纸放在方凳上,边写边跟小邹讨论。
  这个年代公用厨房没什么抽油烟机,除非大风大雨,否则都是开着窗。岳宁开始烧甲鱼了,香味顺着窗口飘出去。
  “莫老师,你干女儿烧的菜太香了。”
  “小家伙是大厨,他们家祖孙三代都是大厨。”莫维文看着岳宁,想起岳志荣,不免有些伤情,要是志荣在就好了。
  “宁宁是大厨啊?”沈大姐放下蚕豆,跑到窗口,对着正在切肉的陈教授说,“老陈啊!你今天的鳗鱼干烧肉,让宁宁教你。”
  “只会吃的人,要求还很高。”陈教授把五花肉放进碗里,嫌弃地看了一眼爱人。
  沈大姐叫起来:“你上次做的,齁死了,孩子们都吃不下,舍不得扔,我吃了一个礼拜。”
  “鳗鱼干是咸的,这次我放水里泡了一整晚。不咸了呀!”
  陈教授话是这么说,可在厨房里,冰糖甲鱼的味道,还有桌上已经做好的几道菜香,香得让人口水泛滥。
  陈教授走过去:“小姑娘啊!”
  “老师好。”岳宁放下锅铲,“我听见您要做鳗鱼干红烧肉是吧?”
  岳宁接过他手里的鳗鱼干,用手指沾了一下表皮,尝了尝咸淡,说:“浸泡得差不多了。我教您一步步做吧!很家常的做法。”
  岳宁自己手里没停,教陈老师做鳗鱼干烧肉,说:“猪油煸出来,还能炒菜,鳗鱼干要进锅里煎到有点焦黄,才香。”
  “小姑娘,老是吃肉末豆腐吃得腻了,有什么办法做得好吃点吗?”另外一位老师问岳宁。
  岳宁说:“锅塌豆腐也不难,我教您?”
  “好啊!好啊!”
  外头,莫维文扛过来一个折叠的圆桌,邻居帮着拉开圆桌。
  几家邻居从家里拿来方凳,莫维文拿了碗筷过来,他手里还拿了一个饭盒:“宁宁,有多余的菜吗?我给小邹装一点,让他带回家去吃。”
  “伯伯,您稍微等一下,咸肉菜饭马上好了。”岳宁正在炒锅里炒青菜,她拿着铝锅把锅里加了咸肉丁的饭倒进炒锅里。
  “小姑娘,原来咸肉菜饭不是把菜放进去一起煮啊!难怪我做的菜饭,菜叶子很黄。”
  岳宁边调味边炒:“这样做的菜饭,青菜碧绿,吃起来也香。”
  她接过饭盒,装了半盒菜饭,又去夹了一个鸡腿,淋了一点料汁,还夹了几块糖醋排骨、一点河虾,把饭盒装得满满当当,递给莫维文:“给。”
  莫维文盖上饭盒盖子,走出去,跟小邹说:“小邹。”
  “莫老师、老师,那我先回去了。你们忙!”小邹连忙收起稿纸。
  莫维文把饭盒塞到他手里:“拿着,再忙也记得准时吃饭。”
  “不了,不了。”小邹摇头。
  “拿着,拿着。”庄宝如跟自己的学生说。
  庄宝如送走了小邹,进厨房洗了手,看见岳宁忙得头上冒汗,孩子来做客,自己还忙着工作上的事,说:“宁宁,不好意思哦!”
  “大妈妈,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你知道的呀!我喜欢做饭。”岳宁指着桌上的铝锅说,“菜饭在铝锅里。”
  陈教授揭开锅盖,鳗鱼干和五花肉红烧后的香气扑面而来。他说:“宁宁啊!你这个本事,可以去锦华宾馆做大师傅了。太厉害了!”
  岳宁笑得开心:“谢谢陈老师夸奖。”
  “真的,真的。我做的这个,比饭店里吃到的还要好。我都不知道我的手艺能这么好。”
  “朱老师,你想让你们徐老师夸夸你就直说。”沈大姐进来,看见鳗鱼干烧肉做好了,拿了筷子夹了一块肉吃进嘴里。
  沈大姐嚼着五花肉,陈老师看着爱人问:“怎么样?”
  沈大姐竖起大拇指:“好吃的,比正德楼的鳗鲞烧肉还要好吃,囡囡肯定喜欢。”
  “宁宁啊!谢谢哦!”
  “您客气了。”
  “小姑娘,这个酱爆猪肝,你帮我看看要怎么炒?”一位爷叔拿着碗过来问。
  “这个有点复杂,光靠说不清楚,我炒给您看?”岳宁问。
  “好的呀!”爷叔把猪肝给她。
  岳宁先用酱油、葱姜酒加上淀粉给猪肝上浆,她在锅里加上水:“要是在饭店里,我们要把猪肝用油锅滑散,可家里,谁家舍得用那么多的油?”
  “就是哦!那肯定舍不得。”爷叔说道。
  这下岳宁教大家做菜,厨房间里的男人们全都围了过来。
  趁着烧水的时候,岳宁又去调了个料汁,上海人喜欢吃甜,糖就略微多放一点。
  岳宁看见水开了,先把蒜薹段放进去汆烫熟捞起,再烫猪肝,她把猪肝在水里滑散说:“变色就捞起来。”
  “跟用油比起来哪个好吃?”一位老师问。
  “那肯定油多的好吃。”
  岳宁说:“用油滑,口感肯定好,但是用水滑,其实更健康。油吃多了不好。”
  “我觉得还是油多些好,什么时候油敞开供应了,我炒菜放它两斤油。”
  岳宁清洗了锅子,烧热后倒油下锅,葱姜炝锅,立刻把水里滑过的猪肝和蒜薹倒进去,一个颠勺倒入料汁,料汁里的淀粉迅速变得黏稠,紧紧裹住猪肝,酱油和黄豆酱的酱香味道变得浓郁起来。
  酱爆猪肝刚出锅,瓷盘边缘还腾着热气,爷叔已经夹了块猪肝塞进嘴里,舌头被烫得直哈气:“乖乖!比我在正兴馆吃的酱爆猪肝还嫩,还香。”
  爷叔叫:“张老师,你来尝尝味道。”
  张老师连忙摆手,哪怕再香,他也不吃。这年头一家子平时就一顿饭一个荤菜,楼里人多,这个一口,那个一口,家里人还吃什么?
  爷叔对着岳宁说:“小姑娘,谢谢哦!”
  “不客气。”
  岳宁把冬瓜倒进汤锅里,在锅里倒了一点点油润锅,下了葱姜,把新鲜的五花肉片和咸肉片放进锅里煸炒出油,肉片先捞出来,用煸炒出来的油煎了一个鸡蛋,铲成大块之后,她提起热水壶,倒入热水。
  “小姑娘,你怎么加开水进去的啦?”陈老师问。
  “哦呦,陈老师,你做了这么多年的饭,都不晓得。加热水炖出来的汤才白呀!”朱老师抢着说。
  “是啊!”岳宁把冬瓜汤端到桌上,借了邻居的锅子,打了鸡蛋,把菜花塘鲤炖上。
  这个时节的菜花塘鲤鱼丰腴细嫩,用来炖蛋最鲜美。
  塘鲤鱼炖上后,她又揭开刚才烧着鸡蛋咸肉的那个锅的锅盖,把黑木耳和蚕豆瓣倒进去。
  庄宝如和莫维文进来把岳宁做好的菜都端到外面的圆桌上,碗筷也摆在桌上,还拎了一篮子汽水过来。
  都准备妥帖了,庄宝如说:“宁宁,我们到弄堂口等你外嫲去了。”
  “好。”
  岳宁揭开锅盖,奶白色的汤汁里,粉色的咸肉、鲜肉、黄色鸡蛋、碧绿的蚕豆瓣和黑木耳在翻滚,她把刚才留下的河虾放进锅里,等河虾边成橙红色,江南这个季节才有的蚕豆烧河虾就做好了。
  “看上去就是鲜得眉毛都要掉了。”沈大姐说道。
  本来莫伯伯就买了不少蚕豆,她又加了杂七杂八的配菜,做了一大盘,还有多的,岳宁倒在一个碗里说:“有得多,大家尝尝,这个菜没难度,又特别鲜。”
  这下邻居们也就不客气了,一个个伸了筷子。
  “这河虾的鲜甜全渗进豆瓣里了!”沈大姐嘬着虾头,连汤汁都舍不得浪费。
  陈教授索性拿了小勺,连着汤汁带着蚕豆和一片肉片送进嘴里:“鲜是鲜得来,没得话说了。”
  “小姑娘,你这个手艺真可以去上海顶顶有名的饭店了。”
  “到接待领导的西郊迎宾馆肯定也可以的。”
  好吧!他们从锦华宾馆升级到了西郊迎宾馆了。
  厨房里正热闹,外面人也往里走,岳宁听见庄宝如的声音:“您不知道,他今天早上去买了只甲鱼,不会杀。让宁宁来杀甲鱼。他怎么好意思的?”
  “怎么了?我不会你也不会,我只能叫会的人来做。”
  人已经走近了,岳宁跟他们挥手招呼。
  叶老太太满头银发,身着一席墨绿色织锦缎旗袍,脖子上戴着一串颗颗滚圆的南洋珍珠项链,通身透着富贵气派。
  老太太看向岳宁,笑着说:“我们都知道了。今天是换个地方吃宁宴。”
  “外嫲,您不要瞎说。”岳宁从厨房窗口探出头来,“我今天做的每一道都是上海本帮菜。”
  厨房里的邻居纷纷为她做证:“正宗,绝对正宗的本帮菜。”
  庄宝如伸手请老太太说:“妈,我们先吃饭吧?”
  看着一张简陋的圆桌,以及形状差不多、尺寸颜色却有区别的凳子。
  叶老太太小时候家里穷,父母把她卖给戏班子学粤剧,后来才被叶家少爷看上,作了叶家少爷的二姨太,进了叶家,才算是结束了为肚皮担忧的日子。
  时至今日,她生的一儿一女,儿子已经是叶家的掌门人,女儿嫁入乔家,依然经营着叶家最大的百货公司,她现在是叶家的老太太了。不过早年吃过苦,她在新加坡,也时常上街吃吃街边小摊,倒也丝毫没有嫌弃路边摊的意思。但是宝如过这样的日子,她就很难接受。
  老太太看向庄宝如,庄宝如知道老太太在想什么,她说:“家里地方小,光线还暗,还闷热。外头亮堂又凉快。”
  岳宁端着蚕豆烧河虾出来:“外嫲,咱们在粤城的时候,您不是还跟我去街边吃小食吗?我全做好了,开饭了。”
  夫妻俩招呼着大家一起坐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