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大厨[八零] 第209节
她拿了一把新鲜欧芹,让阿威打成酱。接着,她用一个小锅开小火,倒入橄榄油。阿威拿来一小碗绿色液体,岳宁问他:“知道怎么煎绿葱油吗?”
“知道。用煎绿葱油的方法煎绿色的欧芹油,低温慢熬。”阿威回答。
“对。”
阿威开始熬制绿色欧芹橄榄油。
等欧芹残渣沉底后,岳宁用上层的绿色油,混合梅子酱和调料,制作出了搭配章鱼片的酱汁。
“宁宁,北京来电话了。”李小姐来找她。
岳宁回到办公室接电话,来电的不是两位大厨,而是国宾馆的领导。领导表示,他们单位隶属于外交部,以单位名义参加比赛不太合适。在请示上级领导后,领导认为年轻厨师有必要进行交流,初步决定以北京一家酒楼的名义参赛。因为涉及国宾馆的厨师参赛,所以他们将派一支五人团队前来商讨细节。
如果是五人团队,那就更好了。等董大厨来了之后,再看锦莹姐的想法。
岳宁回到厨房时,午市已经结束,陈锦莹正在做奶汁全爆。随着她翻炒炒勺,奶汁全爆出锅。
陈锦莹夹起一块鸡胗送到岳宁唇边:“宁宁,来尝尝第一口。”
岳宁张嘴咬下这块鸡胗。锦莹姐凭借做油爆爽脆菜品的功底做出这道菜,奶香与蒜香浓郁,鸡胗脆嫩弹牙,岳宁竖起大拇指:“太棒了!”
大家品尝过陈锦莹的菜后,纷纷亲自下厨尝试。
岳宁拿出杜兰德出品的厚切培根,切成丁,又从冷柜里取出腌制好的牛肉,对大家说:“想看看勃艮第红酒炖牛肉怎么做吗?”
大家立刻围了过来。只见她将腌制料过滤,把牛肉挑出来铺在纱布上吸干水分,将与牛肉一同腌制的配菜放在一旁。
她在平底锅里倒入橄榄油,将牛肉四面煎出脆壳后取出,平底锅里留着底油,还带着牛肉的焦香:“别洗锅,这焦香是独特的风味。”
接着,她放入培根煎出油脂,再加入蔬菜翻炒。
一切准备就绪后,她拿出一个铸铁炖锅,倒入一瓶西拉子红酒,开火。待酒液微微沸腾,便将煎好的牛肉、培根和蔬菜倒入锅中。她往汤里放入几片月桂叶、几颗胡椒粒、一小把新鲜百里香,又捏起一小撮冰糖撒进去:“甜味能提鲜,但不能放多,多了会掩盖其他味道。”
调好味后,她盖上锅盖,将火候调至最小,让锅内保持微弱的咕嘟声。
“小火慢炖两小时,要时不时翻动一下,防止糊锅。”她叮嘱阿威。
岳宁转身又拿出一个小锅,倒入少许橄榄油,放入切好的口蘑块翻炒。当蘑菇表面煎出诱人的金黄色时,她把炒好的蘑菇块交给阿威,拍了拍他的肩膀:“出锅前二十分钟放入蘑菇,这里就交给你了。”
阿威应下。岳宁开始揉制法式酥皮,等她做好法式酥皮,晚市也开始了。
岳宁从冰箱里拿出已经定型的章鱼卷。章鱼腿经过保鲜膜卷制,变成了一个个圆柱体。
她说:“通知前厅,今天我做的凉菜有橄榄油章鱼薄片,限量供应十份、熟醉溏心富贵虾九份;热菜有勃艮第红酒炖牛肉三份、酥皮佛跳墙十例。”
没过多久,这些菜品就被早到的客人抢购一空。
岳宁将章鱼卷切成片,放在瓷盘的半边,淋上翠绿的酱汁;瓷盘的另一半,摆上已经入味的富贵虾。拆开外壳,虾肉雪白,里面的膏黄呈半凝结的溏心状态,再配上蔬菜色拉,这就是今天的前菜。
她准备好前菜,看了看时间,差不多该去门口迎接客人了。
第246章 蔡家姑侄
岳宁迎蔡家姑侄三人进包房。蔡美月姑婆是宁宴的熟客,早已熟门熟路,正跟侄女蔡宝儿介绍宁宴的菜品。
蔡致远笑着说:“姑婆,我让宁宁亲手做了菜,您就别点菜啦。”
姑婆笑道:“好,我们听宁宁安排。”
每个人座位前都摆放着一个酒杯,盛着清澄淡黄的酒体,餐位上摆着第一道凉菜。岳宁请他们坐下,蔡宝儿看着凉菜问道:“这是意大利章鱼薄片和咱们潮汕的溏心富贵虾?”
蔡致远将手指贴在唇边,示意岳宁先别介绍,说道:“姑姑,您尝了再说。”
蔡宝儿夹起一片章鱼片,章鱼足卷紧后呈现出大理石纹路,被切得薄如蝉翼,翠绿色的酱汁缓缓滴落。入口后,这味道与意大利餐馆里的同款菜肴大相径庭。
“姑姑,有普宁青梅酱的味道!酸甜爽脆,太好吃了!”蔡宝儿惊喜地对蔡美月说道。
蔡美月笑问:“还有呢?你这个小馋猫,不会尝不出来吧?”
蔡宝儿细细品味:“还有大地鱼干的鲜香。”她接着说,“姑姑,我在英国念书那几年,想家的时候,您就给我做云吞面,就是这个味道。”
蔡宝儿去英国念书时,蔡美月在英国的律师学院任职。蔡美月看向蔡致远回忆道:“以前你太奶奶还在世,我每次回来,她都会准备一堆潮汕调料,特别是她亲手晒的大地鱼干磨成粉,我就用这些给小馋猫煮面。”
“姑姑,我都四十五岁了,您还叫我小馋猫?”蔡宝儿拿起酒杯抿了一口,“姑姑,这是青梅酒吧?”
蔡美月看着侄女,想起四十多年前,奶声奶气的宝儿说要像她一样做大状。这么多年,她一路看着侄女成长,如今宝儿接下蔡家的律所,成了蔡家他们这一脉的顶梁柱。她微笑着饮下一口酒:“怎么?再等二十年,我照样叫你小馋猫。”
姑侄俩的对话,让岳宁心中不禁黯然。她暗想,如果父亲还在,即便自己三四十岁了,大概也仍是父亲眼中的小馋猫。
此时蔡宝儿已在品尝富贵虾,溏心部分软糯如凝脂,虾肉紧实清甜,醉卤的咸、酸、甜,混合着花雕的醇厚与白兰地的浓烈,渗入虾肉之中。她忍不住赞叹:“好吃,真好吃!”
“姑婆、姑姑,早上我跟你们提过那件事,现在让宁宁详细说说。”蔡致远说道。
岳宁将自己在路上遇到的小情侣,以及在鹏城听闻的事情娓娓道来。蔡宝儿边听边吃着盘里的配菜,先是吃完凉拌萝卜丝,接着又将目光投向莴笋片。
等岳宁说完,蔡宝儿放下筷子:“宁宁,这件事确实我来处理比较合适。”
这时,侍应生推门送来头汤。他双手捧着覆着金黄酥皮的陶制汤盅,放在众人面前。酥皮表面烤得泛起诱人的焦糖色,中间微微鼓起。
“我猜,肯定不是酥皮蘑菇汤。”蔡宝儿不等他人回应,便用勺子轻轻敲开酥壳。“咔嗒”一声脆响,浓郁的海味鲜香四溢,碎裂的酥皮跌入醇厚的汤汁中。只见金黄的汤汁里,鲍鱼、海参和鸽蛋若隐若现。
“佛跳墙!”她说道。
“姑姑,趁热尝尝。”岳宁说道。
蔡宝儿舀起一勺裹着酥皮的佛跳墙,浓稠的汤汁几乎能挂在勺壁。她咬下一块浸透汤汁的酥皮,感叹道:“这酥皮不仅锁住了汤的热气,和传统佛跳墙搭配得竟如此绝妙。”
她吃下一勺佛跳墙,随即正色道:“但是,宁宁,你得考虑这是否是合适的时机。英国人不愿放手港城,可全球殖民地纷纷独立,现存殖民地已不多。大陆多次强调港城必须回归,如今英国人却一直渲染中国政府无力管理港城,将港城当前的问题归咎于大陆。此时炒作此事,岂不正合英国人之意?蔡家自阿公起便深耕律政,阿公和姑姑都是少有的华人大法官,阿公获封kbe,姑姑是太平绅士。我回港接手蔡家律法事务,也会延续姑姑的道路。此事由我出面,既能为底层妇女发声,也能适当周旋于港英政府。然而,我虽持有英国国籍,但祖籍汕头,阿公临终前叮嘱,港城是中国的,蔡家一定要助力港城回归。我愿意为这些女性奔走,但……”
包房内陷入沉默。岳宁搅动着汤盅里的佛跳墙,深知姑姑所言极是,对中国而言,港城回归才是重中之重。上辈子铁娘子摔下台阶成为港城回归的序幕,自己这辈子这么个小人物,做这么一点事,想来也不会影响回归进程。
但是,自己即便无法直接助力回归,也绝不能添乱。可一想起那位小姐姐甜美的笑容,她又于心不忍。
蔡致远见她神情失落,劝慰道:“傻丫头,港城本就乱象丛生,咱们虽不是普通人,但也不是万能的。我会尽力帮你找李晚秋,别太为难自己。”
这时门被推开,蔡致远转移话题道:“快尝尝鸭子!这可是你在港城最出名的玻璃脆皮烧鸭。”
大瓷盘里交叉摆放着两片烧鸭,旁边搭配着清清爽爽的甜笋双椒羊肚菌。岳宁点点头说:“尝尝看,和广式烧鸭有什么不同。”
蔡宝儿夹起一块枣红色的烧鸭,轻咬一口,酥脆的鸭皮“咔嚓”裂开,油脂缓缓流出,鸭肉鲜嫩多汁,与记忆中的传统烧鸭大不相同。吃过丰腴的烧鸭,再咬一口脆爽的甜笋炒羊肚菌,两种口感相得益彰。
“致远。”蔡美月放下筷子。
蔡致远抬头:“姑婆。”
“中英谈判是个漫长的过程,既然知道了这件事,就不能坐视那些女孩子被骗。”蔡美月又看向岳宁,“我们两边同时行动。宝儿负责提出问题,我将它纳入立法局当前讨论的大陆移民问题中。宁宁,你和致远去跟乔老先生商议,再与粤省政府沟通,最好能让内地先抓到几个持有港城身份的人贩子,然后由我们这边曝光。这样一来,既能表明内地重视并打击此类犯罪,避免舆论风波;二来可以将话题引向内地与港城刑事管辖权的冲突讨论。”
她又看向蔡宝儿:“宝儿,这就是你需要召集研讨的方向。随着内地开放,人员往来频繁,这类问题会愈发常见。研讨刑事案件管辖权,也能为今后两地合作奠定基础,对你提升在港城律政圈的声望是个机会。”
蔡宝儿点头:“姑姑,姜还是老的辣。”
“那是!要不是我太爷爷临阵退缩,不愿意上法庭,直接跟我太奶奶离婚,姑姑当年都要给我太奶奶打离婚官司了!”蔡致远趁机拍马屁。
听见他提他太奶奶,蔡美月脸色一沉:“蔡致远,你知道你太奶奶一个小脚女人为什么要离婚吗?就你现在这吊儿郎当的样子,有什么脸面去给太奶奶磕头?”
蔡致远见侍应生端菜进来,急忙转移话题:“姑婆,您快闻闻这是什么香气?”
“别转移话题!当年你太爷爷被那个女人迷了心窍,受苦的可不只是你太奶奶,连你爷爷奶奶、你父亲都……”
话未说完,红酒炖牛肉已被端上桌,浓郁的酒香融合着肉脂香瞬间弥漫开来。白瓷餐盘简洁素雅,中间几块牛肉与配菜在暖黄灯光下泛着诱人的油润光泽。蔡美月的话戛然而止,目光被蒸腾的热气吸引过去。
蔡宝儿用银匙轻轻戳开一块牛肉,肉质软嫩得如同豆腐般颤巍巍分开,露出内里粉润的肌理。她舀起裹着红酒酱汁的牛肉送入口中,西拉子红酒的醇厚、文火熬煮的胡萝卜与洋葱的甜香,在舌尖层层绽放。
“宁宁,你连西餐都做得这么地道?”蔡宝儿惊叹道。
“她想做得地道就能地道,想创新也能创新。”蔡致远转头问岳宁,“今天的主食是和牛鹅肝鲍鱼捞饭吧?那绝对是中西合璧的美味。”
岳宁摇头:“牛肉既然作为主菜,主食就不重复用牛肉了。我让陆哥做了雪菜小黄鱼面。”
“那也不错!”蔡致远连忙向蔡宝儿推荐,“姑姑,宁宁这儿的陆大厨做的鱼汤面,汤底那叫一个绝!”
他又看向蔡美月,“姑婆,您说是不是?”
蔡美月懒得搭理他,蔡致远无奈地耸耸肩,低头吃起盘中的牛肉。
蔡宝儿看着蔡致远,忽然想起来:“之前跟着你的那个姑娘,漂亮又能干,我当时让你送她来律师楼给我当助理,你死活不肯。她现在怎么样了?离开你了?”
“他被人家甩了!你大伯母跟我唠叨了好久。我就说他活该。”蔡美月看向岳宁,“现在跑到宁宁这儿来了。”
蔡宝儿翻了个白眼:“活该。”
正说着,雪菜黄鱼面端上了桌。袅袅热气中,雪菜的鲜爽与黄鱼的醇香扑鼻而来。乳白的鱼汤在碗中轻轻晃动,拆骨后的嫩黄鱼肉安静地卧在面条上,星星点点的雪菜碎点缀其间,更衬得汤色清亮诱人。
蔡宝儿用筷子挑起一绺细面,裹着浓稠鱼汤的面条吸溜入口,弹牙爽滑,雪菜的咸鲜瞬间唤醒味蕾。她咬下一块黄鱼,鱼肉细腻绵软,几乎无需咀嚼便化作一腔鲜甜,只留下淡淡的回甘在口中萦绕。她忍不住又舀起一勺汤,醇厚的鲜味在舌尖散开,仿佛将东海的馈赠尽数浓缩其中。
蔡美月介绍道:“今天的菜大多是宁宁的手艺,下次你再来,一定要试试陆大厨的功夫。他家祖上可是北京城赫赫有名的陆家,传承两百年的陆家菜。当年汪伪政权的大汉奸请陆老爷子上门做菜,老爷子宁死不从,很有风骨。”
“真的吗?”蔡宝儿赞叹,“果然有气节!”
岳宁点头:“是啊,陆哥也很有风度。哦对了,最近还跟着苏菲姐姐学粤语呢。”
“你说什么?”蔡致远突然停下筷子。
“你不是让我转告吗?我跟苏菲姐姐说了,她现在有空就教陆哥粤语。”
蔡致远低头看着碗里剩下的一筷面,突然没了胃口。
第247章 保罗兄弟访港
保罗和卢卡斯兄弟俩一起来到港城。
哥哥保罗是法国知名食品集团的总裁,弟弟卢卡斯则是米其林三星大厨。兄弟俩刚下飞机,就受到港城媒体的热烈追捧。从岳宁和邱春明前往机场接机开始,记者们便一路跟随。
在卢卡斯的推荐下,保罗品尝了潮汕鹅肝。其实法国人并非只食用育肥鹅肝,普通的鸭肝、鸡肝也常出现在餐桌上,只是名气不如鹅肝响亮。保罗品尝后,对潮汕鹅肝感到惊艳。
借此机会,岳宁带着保罗参观了立德食品厂和崔记味业的工厂。在崔慧仪的协助下,崔慧文将崔记味业经营得焕然一新,内部管理井然有序。保罗参观后十分满意,第二天,在岳宁和进出口公司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他们前往粤省,计划参观水产、家禽、生猪养殖场,以及葛月芹所在的饲料厂。
给宝华楼供货的狮头鹅养殖基地位于澄海,但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往返一趟养殖场需要两天时间,行程安排不过来。
于是,进出口部门的领导安排他们参观粤城沿途的几个养殖场。原本计划先参观饲料厂,岳宁却调整了顺序。她认为,从繁华的港城直接前往现代化饲料厂,无法让客人直观感受到内地发展的层次感。她希望先向客人展示内地虽然基础设施落后,但始终在努力发展的现状。
因此,第一站定在了鹏城到东莞之间的一家养鹅场。东莞烧鹅久负盛名,周边养殖场众多,不少产品供应到港城。
面包车行驶在颠簸的土路上,扬起的尘土扑打在车窗上。卢卡斯用白手帕捂着口鼻,突然指着车窗外问道:“那些孩子在干什么?”
岳宁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几个赤脚少年正赶着鸭子蹚过浑浊的水渠,裤管高高卷到膝盖,竹梢在半空中甩出清脆的响声。
车子停下,一行人下车。
“知道。用煎绿葱油的方法煎绿色的欧芹油,低温慢熬。”阿威回答。
“对。”
阿威开始熬制绿色欧芹橄榄油。
等欧芹残渣沉底后,岳宁用上层的绿色油,混合梅子酱和调料,制作出了搭配章鱼片的酱汁。
“宁宁,北京来电话了。”李小姐来找她。
岳宁回到办公室接电话,来电的不是两位大厨,而是国宾馆的领导。领导表示,他们单位隶属于外交部,以单位名义参加比赛不太合适。在请示上级领导后,领导认为年轻厨师有必要进行交流,初步决定以北京一家酒楼的名义参赛。因为涉及国宾馆的厨师参赛,所以他们将派一支五人团队前来商讨细节。
如果是五人团队,那就更好了。等董大厨来了之后,再看锦莹姐的想法。
岳宁回到厨房时,午市已经结束,陈锦莹正在做奶汁全爆。随着她翻炒炒勺,奶汁全爆出锅。
陈锦莹夹起一块鸡胗送到岳宁唇边:“宁宁,来尝尝第一口。”
岳宁张嘴咬下这块鸡胗。锦莹姐凭借做油爆爽脆菜品的功底做出这道菜,奶香与蒜香浓郁,鸡胗脆嫩弹牙,岳宁竖起大拇指:“太棒了!”
大家品尝过陈锦莹的菜后,纷纷亲自下厨尝试。
岳宁拿出杜兰德出品的厚切培根,切成丁,又从冷柜里取出腌制好的牛肉,对大家说:“想看看勃艮第红酒炖牛肉怎么做吗?”
大家立刻围了过来。只见她将腌制料过滤,把牛肉挑出来铺在纱布上吸干水分,将与牛肉一同腌制的配菜放在一旁。
她在平底锅里倒入橄榄油,将牛肉四面煎出脆壳后取出,平底锅里留着底油,还带着牛肉的焦香:“别洗锅,这焦香是独特的风味。”
接着,她放入培根煎出油脂,再加入蔬菜翻炒。
一切准备就绪后,她拿出一个铸铁炖锅,倒入一瓶西拉子红酒,开火。待酒液微微沸腾,便将煎好的牛肉、培根和蔬菜倒入锅中。她往汤里放入几片月桂叶、几颗胡椒粒、一小把新鲜百里香,又捏起一小撮冰糖撒进去:“甜味能提鲜,但不能放多,多了会掩盖其他味道。”
调好味后,她盖上锅盖,将火候调至最小,让锅内保持微弱的咕嘟声。
“小火慢炖两小时,要时不时翻动一下,防止糊锅。”她叮嘱阿威。
岳宁转身又拿出一个小锅,倒入少许橄榄油,放入切好的口蘑块翻炒。当蘑菇表面煎出诱人的金黄色时,她把炒好的蘑菇块交给阿威,拍了拍他的肩膀:“出锅前二十分钟放入蘑菇,这里就交给你了。”
阿威应下。岳宁开始揉制法式酥皮,等她做好法式酥皮,晚市也开始了。
岳宁从冰箱里拿出已经定型的章鱼卷。章鱼腿经过保鲜膜卷制,变成了一个个圆柱体。
她说:“通知前厅,今天我做的凉菜有橄榄油章鱼薄片,限量供应十份、熟醉溏心富贵虾九份;热菜有勃艮第红酒炖牛肉三份、酥皮佛跳墙十例。”
没过多久,这些菜品就被早到的客人抢购一空。
岳宁将章鱼卷切成片,放在瓷盘的半边,淋上翠绿的酱汁;瓷盘的另一半,摆上已经入味的富贵虾。拆开外壳,虾肉雪白,里面的膏黄呈半凝结的溏心状态,再配上蔬菜色拉,这就是今天的前菜。
她准备好前菜,看了看时间,差不多该去门口迎接客人了。
第246章 蔡家姑侄
岳宁迎蔡家姑侄三人进包房。蔡美月姑婆是宁宴的熟客,早已熟门熟路,正跟侄女蔡宝儿介绍宁宴的菜品。
蔡致远笑着说:“姑婆,我让宁宁亲手做了菜,您就别点菜啦。”
姑婆笑道:“好,我们听宁宁安排。”
每个人座位前都摆放着一个酒杯,盛着清澄淡黄的酒体,餐位上摆着第一道凉菜。岳宁请他们坐下,蔡宝儿看着凉菜问道:“这是意大利章鱼薄片和咱们潮汕的溏心富贵虾?”
蔡致远将手指贴在唇边,示意岳宁先别介绍,说道:“姑姑,您尝了再说。”
蔡宝儿夹起一片章鱼片,章鱼足卷紧后呈现出大理石纹路,被切得薄如蝉翼,翠绿色的酱汁缓缓滴落。入口后,这味道与意大利餐馆里的同款菜肴大相径庭。
“姑姑,有普宁青梅酱的味道!酸甜爽脆,太好吃了!”蔡宝儿惊喜地对蔡美月说道。
蔡美月笑问:“还有呢?你这个小馋猫,不会尝不出来吧?”
蔡宝儿细细品味:“还有大地鱼干的鲜香。”她接着说,“姑姑,我在英国念书那几年,想家的时候,您就给我做云吞面,就是这个味道。”
蔡宝儿去英国念书时,蔡美月在英国的律师学院任职。蔡美月看向蔡致远回忆道:“以前你太奶奶还在世,我每次回来,她都会准备一堆潮汕调料,特别是她亲手晒的大地鱼干磨成粉,我就用这些给小馋猫煮面。”
“姑姑,我都四十五岁了,您还叫我小馋猫?”蔡宝儿拿起酒杯抿了一口,“姑姑,这是青梅酒吧?”
蔡美月看着侄女,想起四十多年前,奶声奶气的宝儿说要像她一样做大状。这么多年,她一路看着侄女成长,如今宝儿接下蔡家的律所,成了蔡家他们这一脉的顶梁柱。她微笑着饮下一口酒:“怎么?再等二十年,我照样叫你小馋猫。”
姑侄俩的对话,让岳宁心中不禁黯然。她暗想,如果父亲还在,即便自己三四十岁了,大概也仍是父亲眼中的小馋猫。
此时蔡宝儿已在品尝富贵虾,溏心部分软糯如凝脂,虾肉紧实清甜,醉卤的咸、酸、甜,混合着花雕的醇厚与白兰地的浓烈,渗入虾肉之中。她忍不住赞叹:“好吃,真好吃!”
“姑婆、姑姑,早上我跟你们提过那件事,现在让宁宁详细说说。”蔡致远说道。
岳宁将自己在路上遇到的小情侣,以及在鹏城听闻的事情娓娓道来。蔡宝儿边听边吃着盘里的配菜,先是吃完凉拌萝卜丝,接着又将目光投向莴笋片。
等岳宁说完,蔡宝儿放下筷子:“宁宁,这件事确实我来处理比较合适。”
这时,侍应生推门送来头汤。他双手捧着覆着金黄酥皮的陶制汤盅,放在众人面前。酥皮表面烤得泛起诱人的焦糖色,中间微微鼓起。
“我猜,肯定不是酥皮蘑菇汤。”蔡宝儿不等他人回应,便用勺子轻轻敲开酥壳。“咔嗒”一声脆响,浓郁的海味鲜香四溢,碎裂的酥皮跌入醇厚的汤汁中。只见金黄的汤汁里,鲍鱼、海参和鸽蛋若隐若现。
“佛跳墙!”她说道。
“姑姑,趁热尝尝。”岳宁说道。
蔡宝儿舀起一勺裹着酥皮的佛跳墙,浓稠的汤汁几乎能挂在勺壁。她咬下一块浸透汤汁的酥皮,感叹道:“这酥皮不仅锁住了汤的热气,和传统佛跳墙搭配得竟如此绝妙。”
她吃下一勺佛跳墙,随即正色道:“但是,宁宁,你得考虑这是否是合适的时机。英国人不愿放手港城,可全球殖民地纷纷独立,现存殖民地已不多。大陆多次强调港城必须回归,如今英国人却一直渲染中国政府无力管理港城,将港城当前的问题归咎于大陆。此时炒作此事,岂不正合英国人之意?蔡家自阿公起便深耕律政,阿公和姑姑都是少有的华人大法官,阿公获封kbe,姑姑是太平绅士。我回港接手蔡家律法事务,也会延续姑姑的道路。此事由我出面,既能为底层妇女发声,也能适当周旋于港英政府。然而,我虽持有英国国籍,但祖籍汕头,阿公临终前叮嘱,港城是中国的,蔡家一定要助力港城回归。我愿意为这些女性奔走,但……”
包房内陷入沉默。岳宁搅动着汤盅里的佛跳墙,深知姑姑所言极是,对中国而言,港城回归才是重中之重。上辈子铁娘子摔下台阶成为港城回归的序幕,自己这辈子这么个小人物,做这么一点事,想来也不会影响回归进程。
但是,自己即便无法直接助力回归,也绝不能添乱。可一想起那位小姐姐甜美的笑容,她又于心不忍。
蔡致远见她神情失落,劝慰道:“傻丫头,港城本就乱象丛生,咱们虽不是普通人,但也不是万能的。我会尽力帮你找李晚秋,别太为难自己。”
这时门被推开,蔡致远转移话题道:“快尝尝鸭子!这可是你在港城最出名的玻璃脆皮烧鸭。”
大瓷盘里交叉摆放着两片烧鸭,旁边搭配着清清爽爽的甜笋双椒羊肚菌。岳宁点点头说:“尝尝看,和广式烧鸭有什么不同。”
蔡宝儿夹起一块枣红色的烧鸭,轻咬一口,酥脆的鸭皮“咔嚓”裂开,油脂缓缓流出,鸭肉鲜嫩多汁,与记忆中的传统烧鸭大不相同。吃过丰腴的烧鸭,再咬一口脆爽的甜笋炒羊肚菌,两种口感相得益彰。
“致远。”蔡美月放下筷子。
蔡致远抬头:“姑婆。”
“中英谈判是个漫长的过程,既然知道了这件事,就不能坐视那些女孩子被骗。”蔡美月又看向岳宁,“我们两边同时行动。宝儿负责提出问题,我将它纳入立法局当前讨论的大陆移民问题中。宁宁,你和致远去跟乔老先生商议,再与粤省政府沟通,最好能让内地先抓到几个持有港城身份的人贩子,然后由我们这边曝光。这样一来,既能表明内地重视并打击此类犯罪,避免舆论风波;二来可以将话题引向内地与港城刑事管辖权的冲突讨论。”
她又看向蔡宝儿:“宝儿,这就是你需要召集研讨的方向。随着内地开放,人员往来频繁,这类问题会愈发常见。研讨刑事案件管辖权,也能为今后两地合作奠定基础,对你提升在港城律政圈的声望是个机会。”
蔡宝儿点头:“姑姑,姜还是老的辣。”
“那是!要不是我太爷爷临阵退缩,不愿意上法庭,直接跟我太奶奶离婚,姑姑当年都要给我太奶奶打离婚官司了!”蔡致远趁机拍马屁。
听见他提他太奶奶,蔡美月脸色一沉:“蔡致远,你知道你太奶奶一个小脚女人为什么要离婚吗?就你现在这吊儿郎当的样子,有什么脸面去给太奶奶磕头?”
蔡致远见侍应生端菜进来,急忙转移话题:“姑婆,您快闻闻这是什么香气?”
“别转移话题!当年你太爷爷被那个女人迷了心窍,受苦的可不只是你太奶奶,连你爷爷奶奶、你父亲都……”
话未说完,红酒炖牛肉已被端上桌,浓郁的酒香融合着肉脂香瞬间弥漫开来。白瓷餐盘简洁素雅,中间几块牛肉与配菜在暖黄灯光下泛着诱人的油润光泽。蔡美月的话戛然而止,目光被蒸腾的热气吸引过去。
蔡宝儿用银匙轻轻戳开一块牛肉,肉质软嫩得如同豆腐般颤巍巍分开,露出内里粉润的肌理。她舀起裹着红酒酱汁的牛肉送入口中,西拉子红酒的醇厚、文火熬煮的胡萝卜与洋葱的甜香,在舌尖层层绽放。
“宁宁,你连西餐都做得这么地道?”蔡宝儿惊叹道。
“她想做得地道就能地道,想创新也能创新。”蔡致远转头问岳宁,“今天的主食是和牛鹅肝鲍鱼捞饭吧?那绝对是中西合璧的美味。”
岳宁摇头:“牛肉既然作为主菜,主食就不重复用牛肉了。我让陆哥做了雪菜小黄鱼面。”
“那也不错!”蔡致远连忙向蔡宝儿推荐,“姑姑,宁宁这儿的陆大厨做的鱼汤面,汤底那叫一个绝!”
他又看向蔡美月,“姑婆,您说是不是?”
蔡美月懒得搭理他,蔡致远无奈地耸耸肩,低头吃起盘中的牛肉。
蔡宝儿看着蔡致远,忽然想起来:“之前跟着你的那个姑娘,漂亮又能干,我当时让你送她来律师楼给我当助理,你死活不肯。她现在怎么样了?离开你了?”
“他被人家甩了!你大伯母跟我唠叨了好久。我就说他活该。”蔡美月看向岳宁,“现在跑到宁宁这儿来了。”
蔡宝儿翻了个白眼:“活该。”
正说着,雪菜黄鱼面端上了桌。袅袅热气中,雪菜的鲜爽与黄鱼的醇香扑鼻而来。乳白的鱼汤在碗中轻轻晃动,拆骨后的嫩黄鱼肉安静地卧在面条上,星星点点的雪菜碎点缀其间,更衬得汤色清亮诱人。
蔡宝儿用筷子挑起一绺细面,裹着浓稠鱼汤的面条吸溜入口,弹牙爽滑,雪菜的咸鲜瞬间唤醒味蕾。她咬下一块黄鱼,鱼肉细腻绵软,几乎无需咀嚼便化作一腔鲜甜,只留下淡淡的回甘在口中萦绕。她忍不住又舀起一勺汤,醇厚的鲜味在舌尖散开,仿佛将东海的馈赠尽数浓缩其中。
蔡美月介绍道:“今天的菜大多是宁宁的手艺,下次你再来,一定要试试陆大厨的功夫。他家祖上可是北京城赫赫有名的陆家,传承两百年的陆家菜。当年汪伪政权的大汉奸请陆老爷子上门做菜,老爷子宁死不从,很有风骨。”
“真的吗?”蔡宝儿赞叹,“果然有气节!”
岳宁点头:“是啊,陆哥也很有风度。哦对了,最近还跟着苏菲姐姐学粤语呢。”
“你说什么?”蔡致远突然停下筷子。
“你不是让我转告吗?我跟苏菲姐姐说了,她现在有空就教陆哥粤语。”
蔡致远低头看着碗里剩下的一筷面,突然没了胃口。
第247章 保罗兄弟访港
保罗和卢卡斯兄弟俩一起来到港城。
哥哥保罗是法国知名食品集团的总裁,弟弟卢卡斯则是米其林三星大厨。兄弟俩刚下飞机,就受到港城媒体的热烈追捧。从岳宁和邱春明前往机场接机开始,记者们便一路跟随。
在卢卡斯的推荐下,保罗品尝了潮汕鹅肝。其实法国人并非只食用育肥鹅肝,普通的鸭肝、鸡肝也常出现在餐桌上,只是名气不如鹅肝响亮。保罗品尝后,对潮汕鹅肝感到惊艳。
借此机会,岳宁带着保罗参观了立德食品厂和崔记味业的工厂。在崔慧仪的协助下,崔慧文将崔记味业经营得焕然一新,内部管理井然有序。保罗参观后十分满意,第二天,在岳宁和进出口公司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他们前往粤省,计划参观水产、家禽、生猪养殖场,以及葛月芹所在的饲料厂。
给宝华楼供货的狮头鹅养殖基地位于澄海,但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往返一趟养殖场需要两天时间,行程安排不过来。
于是,进出口部门的领导安排他们参观粤城沿途的几个养殖场。原本计划先参观饲料厂,岳宁却调整了顺序。她认为,从繁华的港城直接前往现代化饲料厂,无法让客人直观感受到内地发展的层次感。她希望先向客人展示内地虽然基础设施落后,但始终在努力发展的现状。
因此,第一站定在了鹏城到东莞之间的一家养鹅场。东莞烧鹅久负盛名,周边养殖场众多,不少产品供应到港城。
面包车行驶在颠簸的土路上,扬起的尘土扑打在车窗上。卢卡斯用白手帕捂着口鼻,突然指着车窗外问道:“那些孩子在干什么?”
岳宁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几个赤脚少年正赶着鸭子蹚过浑浊的水渠,裤管高高卷到膝盖,竹梢在半空中甩出清脆的响声。
车子停下,一行人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