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大厨[八零] 第130节
看到飞机,哦吼!这飞机也没多少差别。
登机进入机舱,岳宁才发现了时代差异,也知道了为什么这个时代,会有人在头等舱跟大老板搭讪,从而走上人生坦途了。
这个年代的头等舱座位和座位之间没有隔板,也不能拼成床铺,就是两人并排,比较宽敞的座位,互相交谈很方便。
穿着和服的小姐姐用软糯的声音欢迎着乘客,岳宁和乔君贤刚刚坐下,就有欢迎饮品送上。
这次飞机起飞,岳宁就非常熟悉,完全没有第一次坐飞机那种难受。
“真不一样。我都怀疑我晕机药都没必要吃。”上飞机的前,乔君贤给岳宁塞了晕车药。
“吃一下又没什么。”乔君贤说,“内地的飞机都太老了,机舱加压系统不好,所以人很难受。我上次回内地,从粤城坐飞机去上海,我第一次坐那种飞机,又颠又难受。”
想着他一程又一程地飞过去,再坐火车到他们市里,然后坐汽车山路一路颠到小杨沟。一时间岳宁心里有些软软的,岳宁温柔地看着他:“辛苦你了!”
她整日风风火火,乔君贤很少见她这种温柔地能出水的眼神,他有些不好意思:“我很开心能去西北,我想那应该是老天让我们相遇。”
“嗯!”岳宁点头,自己既然能有前世记忆,那肯定冥冥之中有安排。
想到这里,她的头靠在乔君贤肩头。
乔君贤轻声地说:“让你第一眼就能见到我。”
这句话就很有意思了!岳宁离开他的肩膀,看着他问:“你在想什么?”
“想我见到你的第一眼,那个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的女孩。”乔君贤在她耳边说,“你给我的一眼,印象很深。”
“哦!是这样啊!”岳宁还以为他们家的遗传病犯了呢!
乔君贤轻轻地吸了一口气。
空姐送上菜单,乔君贤说:“吃东西了。”
岳宁翻看菜单,知道日航的餐食好,没想到这个年代的餐食这么好,还有伊势龙虾?算了,算了!接下去全程都在吃日本菜,还是选西餐吧!
而且西餐她都要控制,不能多吃,按照计划,她今天下飞机的第一顿要去吃大阪烧。
第146章 大阪烧
飞机到达,两人和htv的工作人员一起出了海关。
一出海关就看到日方高举着一块《畅游日本》的牌子。
沈文琪带着翻译快步走过去,日方来接机的队伍里有个漂亮的妹子,她鞠躬用带着台湾口音的中文说:“欢迎来大阪,我是ts电视台的中岛雅子,岳小姐这次拍摄由我做向导和联络。”
日方还真贴心找了这么一个人。
“我们先去机场边的酒店,岳小姐需要化妆和换装。”
“好!”
他们上了日方安排的面包车,去了就几步之遥的一家酒店。
房间已经安排好了,房间里,桌上摆了一个礼袋,礼袋里是一台全新的pn相机。
电视台的项目都要有收益的,htv联系了几家进入港城的日企,这家pn株式会社听说是岳宁和乔君贤同游,立马要求独家赞助,给出了惊人的报价,唯一的要求,想请乔君贤拿着他们的相机记录这次日本之行。
听到他们给出的赞助数额,饶是岳宁这样,上辈子发过大财的人,听了也是咋舌。
她想起上辈子大家聊起经济泡沫,不免就要拿日本对比,说起泡沫时期的日本,八十年代的日本公司为了招揽人才,财大气粗到去面试报销车马费,入职赠送奢侈品大礼包,职员打车不打表。
这些她总以为是博人眼球的个例,直到亲见这家公司如此一掷千金。
难怪石川他们可以一拍脑袋就去法国拍膀胱鸡,而且拍得好不好无所谓。
上辈子国内互联网热潮的时候,只要有个略微像样的项目,压根就不愁拿不到钱,烧别人钱去补贴,一点都不心疼。
岳宁换衣服,造型师给她化妆,乔君贤换好了衣服,拆开了赞助商的相机,把赞助商品牌的电池装进了相机里,拿起相机对着窗外起降的飞机调试。
岳宁化好妆,两人再次上了喷着赞助商商标的汽车,开启这段商业性极浓的日本之旅。
车子进大阪市中心,这林立的高楼,跟记忆中的景象重合,这是1979年底的大阪市区,和她上辈子去的大阪可以说有六七成的相似,甚至很多建筑都很新,所以显得很摩登。
上辈子她跟日本朋友聊天,他们都无比怀念昭和时代,哪怕有些人出声在平成时代。
这样欣欣向荣的社会,谁能不怀念呢?
大约是为了这家公司出镜,他们特地选了一条经过他们公司大楼的路,岳宁仰头看那个巨大的广告牌,乔君贤用他们的相机拍下了那个巨大的logo。
“大阪在1970年举行了万国博览会,很多建筑是在那个时期建起来的。”乔君贤指了一栋特别有风格建筑,“那是……”
乔君贤说起年少的他和家人一起来看万博会的情形。岳宁只记得上辈子自己参观上海世博会的景象。
两者何其相似,都是在一个国家快速上升中开了这样一次盛会。
“希望港城也能有机会申办万博会。像大阪这样,能发展出这么多国际知名品牌。”乔君贤不无羡慕地说,却也忧虑“港城一直做纺织,电子组装,甚至像我这样做小家电,可替代性太强,如果没有很好的规划……”
岳宁想起上辈子港城那些老牌家族,最后一家家都跑去做房地产了,在港城房地产发展和内地房地产发展中一家家赚得盘慢钵满,然而制造业全跑完的港城,发展得很好的金融行业,不是普罗大众能够得上的,往下能吸收大量就业的行业越来越少,最终就连港城的餐饮业,也变得戾气越来越重。
像她这样会说粤语的粤城人去港城,都会被餐厅的服务员刁。
“一家企业有时候会在一个城市带起一个行业。谁说小家电没有大机会?”岳宁跟他说,“别忘了,中国有十亿人口,巨大的市场就有巨大的潜力。”
岳宁可是记得上辈子,新世纪一零年的时候国人还跑日本来买马桶盖,到了二零年以后,她做智能家电的朋友说,日本市场前十的扫地机器人,中国占了八个品牌,而且他们在日本销售的扫地机器人是国内售价的2-3倍,日本消费者想到中国来人肉背回去。那个朋友得意地说:“我们的扫地机器人中国版本是锁区的,就算买到日本去,日本人也没办法连上网络。”
“但是,我听说中国很穷啊!他们连饭都吃不起,怎么可能买得起家用电器?”雅子小姐很有礼貌地问,这样温雅的表情里却有着不屑。
要是上辈子,岳宁一定把她当成绿茶手撕了,她现在不行,因为中国是真穷,真的特别穷。
“我们现在去吃大阪烧?”岳宁问出了台词。
雅子小姐立马接上:“是啊!那是已经开了三十来年的一家大阪烧店。味道非常好。”
岳宁饶有兴趣地问:“雅子小姐知道大阪烧的历史吗?”
“是遣唐使吉備真備从唐朝带回日本,经过发展从一开的点心,后来加入蔬菜成了一道料理,成了文字烧。二战以后,又加入了美乃滋就形成了今天的大阪烧。”中岛雅子说道。
岳宁点头说:“确实是这样,大家都知道,二战以后,日本物资极度匮乏,甚至很多人家连锅都没有,为了能够增加饱腹感,人们就把自己能找到的食材加进文字烧里,比如大量的卷心菜,或者任意一种食材的,也就形成了大阪烧特别自由的搭配。其实,刚开始,就像我在西北的时候,做的洋芋饼饼一样,就是果腹的食物。随着战后日本重建,日本的经济渐渐复苏,食材越来越丰富,大阪烧跟随着日本战后复兴的脚步走进了店堂,成了大阪这样一个大城市的代表性料理。”
中岛雅子示意导演停止拍摄。
中岛雅子翻出稿纸跟港城导演说:“没有这段台词。”
“那为什么不加上呢?我在介绍大阪烧的文化。你感受一下,你的那一句台词有多空洞,我的这段台词是不是详实多了。”岳宁问,“还是你们觉得哪一句话不合适?”
中岛雅子低头再看稿纸,沈文琪说:“我们签约的时候,就写明了,我们不会完全按照你们上次拍摄来拍,肯定要拍出港城自己的特点。我们蔡先生的意思,岳小姐可以按照她的心意改剧本。”
“好的。”
岳宁抬头问中岛雅子:“我刚才的话,刚好又回答了你的问题,去问问你们的长者,我记得日本战后,由于粮食的缺乏,只得实行配给制,每天每天定额食物297克,而且都是白薯,大豆之类的,几乎没有米面,肉食都不用想了。就是这样底子上,日本重新发展起来,用了十年的时间,超过了战前水平,再用了十年时间,国民总产值超过了联邦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强国。到今天,东京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亚洲金融和商业中心。日本可以这样发展起来,作为日本曾经的老师的中国为什么不可以?”
“这怎么可能?”
“为什么不可能?”岳宁问她。
“日本有明治维新的成功经验。”
“韩国有吗?我们的台湾省和港城有吗?新加坡有吗?不也都发展起来了?”岳宁跟她说,“明治维新之前,日本一千三百多年在干什么?”
“希望你们能成功。”中岛雅子虽然眼里有些不屑,嘴上还是这么说。
“历史的必然。”岳宁说。
别人可能没这个信心,岳宁是亲历中国发展的人,她自有信心。
她的身份实在犯不着跟这么一个小职员去计较,但是她就是应激了。
道顿堀已经到了,中岛雅子拉开了车门,岳宁和乔君贤下车。
镜头对准了岳宁,岳宁身后商店招牌五花八门,而且一个比一个夸张,岳宁说:“各位观众,今天我来日本大阪的道顿堀。”
她仰头看那个面目狰狞的厨子招牌,又转过去看那只大螃蟹,再去看头上飘着一个大河豚,她身边有店员很大声地在招揽顾客,整条街热闹非凡。
“听说来到大阪,吃到破产。我现在选择困难了怎么办?”岳宁有些无奈地说,“不过,已经定下吃大阪烧了。那就先请我们本次节目的向导,雅子小姐带我们去吧!”
中岛雅子又是那种谦恭温雅的表情,带着他们往里走。
这条街道跟宝华楼所在的街道差不多宽,两旁挤满了餐馆,今天要探访的这家店铺,名字不同,但是店铺风格跟岳宁上辈子吃过的那家拿了很多年米其林评级的大阪烧店家差不多呢!
进入店铺空气里弥漫着铁板炙烤食物的香气,食客们围着铁板,那滋啦滋啦的声音,感觉就来了。
节目组已经预约了位子,他们一起上楼去,楼下食客们围着铁板吃,楼上则是四个人一桌,每桌有一块铁板。岳宁和乔君贤面对面坐下,她拿了菜单,按照节目安排,选了一个传统的豚肉玉子大阪烧和一个炒面大阪烧。
第147章 逛百货公司
厨师端了一个盘子上来,从盘子里拿出了一个碗,碗里有混合好的料,他在铁板上浇上油。
岳宁对着镜头介绍:“刚才在车上,我介绍过了大阪烧的历史,大阪风烧是食材混合在一起,在铁板上煎成一张是什锦饼。”
铁板上的油热了,厨师把一碗拌好的料铺在铁板上,用铲子把面糊摊开。
“大阪烧,看上去简单……”岳宁停顿了一下。
乔君贤抬头看她:“实际上很难做吗?”
“实际上一点都不难。”
“你……”乔君贤笑了一声。
厨师正在添加目鱼、虾仁和章鱼腿等小海鲜,岳宁说:“然而就像干炒牛河一样,最最日常食物,但是好的厨子,就能把平凡的食物做成绝顶的美味。”
雅子把岳宁的话,翻译给厨师听。
厨师听了,脸上露出笑容:“是,我们大阪人认为,把贵的食材做成美味,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能把普通的食材做得好吃,才是一个厨师的荣耀。”
“一样的想法,所以我们探寻的第一站就是大阪烧,这样的街市食物。”岳宁说。
“了解。”厨师把一条一条的五花肉片铺在大阪烧上,五花肉上淋上一层面粉浆。
阪烧被翻面,五花肉在铁板上炙烤,香味飘了出来。刷上酱料,淋上美乃滋,这个大阪烧算是完成了。
厨师把这个大阪烧铲子到里面,他继续做另外一个,乔君贤拿起铲子要从中间把大阪烧给切开,岳宁立马阻止:“入乡随俗,在大阪应该把大阪烧切成方格。”
她接过铲子,把这块大阪烧切成了九宫格,这下那个厨师愣了,问了一句话,中岛雅子翻译:“他问,你怎么知道大阪烧应该怎么切?”
“关西人不是认为大阪烧应该切成方格吗?据说关东人喜欢像披萨一样切。”岳宁问厨师。
很明显这话让厨师高兴了,他说:“听说你们还要去东京拍摄?”
登机进入机舱,岳宁才发现了时代差异,也知道了为什么这个时代,会有人在头等舱跟大老板搭讪,从而走上人生坦途了。
这个年代的头等舱座位和座位之间没有隔板,也不能拼成床铺,就是两人并排,比较宽敞的座位,互相交谈很方便。
穿着和服的小姐姐用软糯的声音欢迎着乘客,岳宁和乔君贤刚刚坐下,就有欢迎饮品送上。
这次飞机起飞,岳宁就非常熟悉,完全没有第一次坐飞机那种难受。
“真不一样。我都怀疑我晕机药都没必要吃。”上飞机的前,乔君贤给岳宁塞了晕车药。
“吃一下又没什么。”乔君贤说,“内地的飞机都太老了,机舱加压系统不好,所以人很难受。我上次回内地,从粤城坐飞机去上海,我第一次坐那种飞机,又颠又难受。”
想着他一程又一程地飞过去,再坐火车到他们市里,然后坐汽车山路一路颠到小杨沟。一时间岳宁心里有些软软的,岳宁温柔地看着他:“辛苦你了!”
她整日风风火火,乔君贤很少见她这种温柔地能出水的眼神,他有些不好意思:“我很开心能去西北,我想那应该是老天让我们相遇。”
“嗯!”岳宁点头,自己既然能有前世记忆,那肯定冥冥之中有安排。
想到这里,她的头靠在乔君贤肩头。
乔君贤轻声地说:“让你第一眼就能见到我。”
这句话就很有意思了!岳宁离开他的肩膀,看着他问:“你在想什么?”
“想我见到你的第一眼,那个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的女孩。”乔君贤在她耳边说,“你给我的一眼,印象很深。”
“哦!是这样啊!”岳宁还以为他们家的遗传病犯了呢!
乔君贤轻轻地吸了一口气。
空姐送上菜单,乔君贤说:“吃东西了。”
岳宁翻看菜单,知道日航的餐食好,没想到这个年代的餐食这么好,还有伊势龙虾?算了,算了!接下去全程都在吃日本菜,还是选西餐吧!
而且西餐她都要控制,不能多吃,按照计划,她今天下飞机的第一顿要去吃大阪烧。
第146章 大阪烧
飞机到达,两人和htv的工作人员一起出了海关。
一出海关就看到日方高举着一块《畅游日本》的牌子。
沈文琪带着翻译快步走过去,日方来接机的队伍里有个漂亮的妹子,她鞠躬用带着台湾口音的中文说:“欢迎来大阪,我是ts电视台的中岛雅子,岳小姐这次拍摄由我做向导和联络。”
日方还真贴心找了这么一个人。
“我们先去机场边的酒店,岳小姐需要化妆和换装。”
“好!”
他们上了日方安排的面包车,去了就几步之遥的一家酒店。
房间已经安排好了,房间里,桌上摆了一个礼袋,礼袋里是一台全新的pn相机。
电视台的项目都要有收益的,htv联系了几家进入港城的日企,这家pn株式会社听说是岳宁和乔君贤同游,立马要求独家赞助,给出了惊人的报价,唯一的要求,想请乔君贤拿着他们的相机记录这次日本之行。
听到他们给出的赞助数额,饶是岳宁这样,上辈子发过大财的人,听了也是咋舌。
她想起上辈子大家聊起经济泡沫,不免就要拿日本对比,说起泡沫时期的日本,八十年代的日本公司为了招揽人才,财大气粗到去面试报销车马费,入职赠送奢侈品大礼包,职员打车不打表。
这些她总以为是博人眼球的个例,直到亲见这家公司如此一掷千金。
难怪石川他们可以一拍脑袋就去法国拍膀胱鸡,而且拍得好不好无所谓。
上辈子国内互联网热潮的时候,只要有个略微像样的项目,压根就不愁拿不到钱,烧别人钱去补贴,一点都不心疼。
岳宁换衣服,造型师给她化妆,乔君贤换好了衣服,拆开了赞助商的相机,把赞助商品牌的电池装进了相机里,拿起相机对着窗外起降的飞机调试。
岳宁化好妆,两人再次上了喷着赞助商商标的汽车,开启这段商业性极浓的日本之旅。
车子进大阪市中心,这林立的高楼,跟记忆中的景象重合,这是1979年底的大阪市区,和她上辈子去的大阪可以说有六七成的相似,甚至很多建筑都很新,所以显得很摩登。
上辈子她跟日本朋友聊天,他们都无比怀念昭和时代,哪怕有些人出声在平成时代。
这样欣欣向荣的社会,谁能不怀念呢?
大约是为了这家公司出镜,他们特地选了一条经过他们公司大楼的路,岳宁仰头看那个巨大的广告牌,乔君贤用他们的相机拍下了那个巨大的logo。
“大阪在1970年举行了万国博览会,很多建筑是在那个时期建起来的。”乔君贤指了一栋特别有风格建筑,“那是……”
乔君贤说起年少的他和家人一起来看万博会的情形。岳宁只记得上辈子自己参观上海世博会的景象。
两者何其相似,都是在一个国家快速上升中开了这样一次盛会。
“希望港城也能有机会申办万博会。像大阪这样,能发展出这么多国际知名品牌。”乔君贤不无羡慕地说,却也忧虑“港城一直做纺织,电子组装,甚至像我这样做小家电,可替代性太强,如果没有很好的规划……”
岳宁想起上辈子港城那些老牌家族,最后一家家都跑去做房地产了,在港城房地产发展和内地房地产发展中一家家赚得盘慢钵满,然而制造业全跑完的港城,发展得很好的金融行业,不是普罗大众能够得上的,往下能吸收大量就业的行业越来越少,最终就连港城的餐饮业,也变得戾气越来越重。
像她这样会说粤语的粤城人去港城,都会被餐厅的服务员刁。
“一家企业有时候会在一个城市带起一个行业。谁说小家电没有大机会?”岳宁跟他说,“别忘了,中国有十亿人口,巨大的市场就有巨大的潜力。”
岳宁可是记得上辈子,新世纪一零年的时候国人还跑日本来买马桶盖,到了二零年以后,她做智能家电的朋友说,日本市场前十的扫地机器人,中国占了八个品牌,而且他们在日本销售的扫地机器人是国内售价的2-3倍,日本消费者想到中国来人肉背回去。那个朋友得意地说:“我们的扫地机器人中国版本是锁区的,就算买到日本去,日本人也没办法连上网络。”
“但是,我听说中国很穷啊!他们连饭都吃不起,怎么可能买得起家用电器?”雅子小姐很有礼貌地问,这样温雅的表情里却有着不屑。
要是上辈子,岳宁一定把她当成绿茶手撕了,她现在不行,因为中国是真穷,真的特别穷。
“我们现在去吃大阪烧?”岳宁问出了台词。
雅子小姐立马接上:“是啊!那是已经开了三十来年的一家大阪烧店。味道非常好。”
岳宁饶有兴趣地问:“雅子小姐知道大阪烧的历史吗?”
“是遣唐使吉備真備从唐朝带回日本,经过发展从一开的点心,后来加入蔬菜成了一道料理,成了文字烧。二战以后,又加入了美乃滋就形成了今天的大阪烧。”中岛雅子说道。
岳宁点头说:“确实是这样,大家都知道,二战以后,日本物资极度匮乏,甚至很多人家连锅都没有,为了能够增加饱腹感,人们就把自己能找到的食材加进文字烧里,比如大量的卷心菜,或者任意一种食材的,也就形成了大阪烧特别自由的搭配。其实,刚开始,就像我在西北的时候,做的洋芋饼饼一样,就是果腹的食物。随着战后日本重建,日本的经济渐渐复苏,食材越来越丰富,大阪烧跟随着日本战后复兴的脚步走进了店堂,成了大阪这样一个大城市的代表性料理。”
中岛雅子示意导演停止拍摄。
中岛雅子翻出稿纸跟港城导演说:“没有这段台词。”
“那为什么不加上呢?我在介绍大阪烧的文化。你感受一下,你的那一句台词有多空洞,我的这段台词是不是详实多了。”岳宁问,“还是你们觉得哪一句话不合适?”
中岛雅子低头再看稿纸,沈文琪说:“我们签约的时候,就写明了,我们不会完全按照你们上次拍摄来拍,肯定要拍出港城自己的特点。我们蔡先生的意思,岳小姐可以按照她的心意改剧本。”
“好的。”
岳宁抬头问中岛雅子:“我刚才的话,刚好又回答了你的问题,去问问你们的长者,我记得日本战后,由于粮食的缺乏,只得实行配给制,每天每天定额食物297克,而且都是白薯,大豆之类的,几乎没有米面,肉食都不用想了。就是这样底子上,日本重新发展起来,用了十年的时间,超过了战前水平,再用了十年时间,国民总产值超过了联邦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强国。到今天,东京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亚洲金融和商业中心。日本可以这样发展起来,作为日本曾经的老师的中国为什么不可以?”
“这怎么可能?”
“为什么不可能?”岳宁问她。
“日本有明治维新的成功经验。”
“韩国有吗?我们的台湾省和港城有吗?新加坡有吗?不也都发展起来了?”岳宁跟她说,“明治维新之前,日本一千三百多年在干什么?”
“希望你们能成功。”中岛雅子虽然眼里有些不屑,嘴上还是这么说。
“历史的必然。”岳宁说。
别人可能没这个信心,岳宁是亲历中国发展的人,她自有信心。
她的身份实在犯不着跟这么一个小职员去计较,但是她就是应激了。
道顿堀已经到了,中岛雅子拉开了车门,岳宁和乔君贤下车。
镜头对准了岳宁,岳宁身后商店招牌五花八门,而且一个比一个夸张,岳宁说:“各位观众,今天我来日本大阪的道顿堀。”
她仰头看那个面目狰狞的厨子招牌,又转过去看那只大螃蟹,再去看头上飘着一个大河豚,她身边有店员很大声地在招揽顾客,整条街热闹非凡。
“听说来到大阪,吃到破产。我现在选择困难了怎么办?”岳宁有些无奈地说,“不过,已经定下吃大阪烧了。那就先请我们本次节目的向导,雅子小姐带我们去吧!”
中岛雅子又是那种谦恭温雅的表情,带着他们往里走。
这条街道跟宝华楼所在的街道差不多宽,两旁挤满了餐馆,今天要探访的这家店铺,名字不同,但是店铺风格跟岳宁上辈子吃过的那家拿了很多年米其林评级的大阪烧店家差不多呢!
进入店铺空气里弥漫着铁板炙烤食物的香气,食客们围着铁板,那滋啦滋啦的声音,感觉就来了。
节目组已经预约了位子,他们一起上楼去,楼下食客们围着铁板吃,楼上则是四个人一桌,每桌有一块铁板。岳宁和乔君贤面对面坐下,她拿了菜单,按照节目安排,选了一个传统的豚肉玉子大阪烧和一个炒面大阪烧。
第147章 逛百货公司
厨师端了一个盘子上来,从盘子里拿出了一个碗,碗里有混合好的料,他在铁板上浇上油。
岳宁对着镜头介绍:“刚才在车上,我介绍过了大阪烧的历史,大阪风烧是食材混合在一起,在铁板上煎成一张是什锦饼。”
铁板上的油热了,厨师把一碗拌好的料铺在铁板上,用铲子把面糊摊开。
“大阪烧,看上去简单……”岳宁停顿了一下。
乔君贤抬头看她:“实际上很难做吗?”
“实际上一点都不难。”
“你……”乔君贤笑了一声。
厨师正在添加目鱼、虾仁和章鱼腿等小海鲜,岳宁说:“然而就像干炒牛河一样,最最日常食物,但是好的厨子,就能把平凡的食物做成绝顶的美味。”
雅子把岳宁的话,翻译给厨师听。
厨师听了,脸上露出笑容:“是,我们大阪人认为,把贵的食材做成美味,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能把普通的食材做得好吃,才是一个厨师的荣耀。”
“一样的想法,所以我们探寻的第一站就是大阪烧,这样的街市食物。”岳宁说。
“了解。”厨师把一条一条的五花肉片铺在大阪烧上,五花肉上淋上一层面粉浆。
阪烧被翻面,五花肉在铁板上炙烤,香味飘了出来。刷上酱料,淋上美乃滋,这个大阪烧算是完成了。
厨师把这个大阪烧铲子到里面,他继续做另外一个,乔君贤拿起铲子要从中间把大阪烧给切开,岳宁立马阻止:“入乡随俗,在大阪应该把大阪烧切成方格。”
她接过铲子,把这块大阪烧切成了九宫格,这下那个厨师愣了,问了一句话,中岛雅子翻译:“他问,你怎么知道大阪烧应该怎么切?”
“关西人不是认为大阪烧应该切成方格吗?据说关东人喜欢像披萨一样切。”岳宁问厨师。
很明显这话让厨师高兴了,他说:“听说你们还要去东京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