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大厨[八零] 第127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个时候画面里服务生取下了两块鸡胸肉,厨师过来刨上黑松露片,再加上一勺子秘制鹅肝酱。
  这会儿倒是细细说了的黑松露和鹅肝酱。吃这个鸡肉的人形容,这是如何难以言喻的美妙滋味。
  “有些美食,它自己会说话,比如铁板烧,厨师把铁板当成舞台,刀铲挥舞之间,食物在铁板上发出滋啦滋啦的响声,不用旁白,观众就能想象它的美味。”岳宁跟他们说,“刚才你说的鹅肝和惠灵顿牛排也是这样。但是像这个膀胱鸡,它是不会说话的,需要你适当的介绍,才能把观众带入到食物的美妙中来。你们说呢?”
  “你是一位大师!”那个质疑她的日本人说。
  “算不上,我就是爱做菜,想做好菜,让大家吃得高兴。”岳宁抬腕看表,跟蔡致远说,“致远哥哥,不早了,要不然鱼羊鲜濑布鳝就来不及做了。晚上还有其他人吗?没有的话,我就按照五个人的份,定菜单了?”
  “再加一个htv这个项目的联络人。六个人。”蔡致远说。
  “好!”岳宁跟他们几个说了一声。
  蔡致远送她出门,说:“拿出你的本事,让鬼子知道,中华饮食文化是祖宗。”
  岳宁以为蔡致远出生在港城,不像她这样,没想到也一样,她笑着点头:“知道。”
  李欣荣和阿辉已经先回到宁宴了,大家都知道今天的比赛结果,阿明在为阿辉惋惜,怪他为什么不争取一下,岳宁过去:“阿明叔,做人这块儿,你真要跟阿辉好好学学,有时候放弃能获得更多。你们自己想想前两届,除了厨王这个头衔,确实是个招牌之外,获得二三名的,有没有被人记住?但是今天这个自己退,我跟你说,肯定会让大家说一阵子。明年再参加,大家对他的期待就不一样了。”
  “那早知道我也退了,就我还能打败那个陆家后人?”
  岳宁一脚踢过去:“别想了,拿不拿厨王无所谓,你得给我撑到最后。跟我一起去准备濑布鳝了。阿忠,一起来。”
  张骏明认命地跟在岳宁身后,他问:“日本人是怎么回事?”
  “他们在拍一档中华美食节目,要在港城包一桌高级酒宴,全程卫星直播。立德要推广方便面,我要推广宁小厨,所以一定要下这次机会。让日本人知道立德方便面上的宁小厨代表什么。”
  “嗯。”虽然宁小厨跟阿明没有关系,可只要跟宁宁有关系的,他都会尽力。
  师傅待他们不薄,那时候他们跟别的酒楼比,拿的工钱也略微多一些,所以就算是丁胜强让他们过去,哪怕他同意楼家富的说法,师傅的儿子死了,师傅又老了,宝华楼迟早关门,他不想动,想着大不了等师傅关了宝华楼,他再出去找工。没想到宁宁来了,然后他们就发现了很多可能,最最实际的是,他们三个留下来的,现在大概算是港城工钱很高的厨子了。
  上个月,宁宁还宣布了在公司做满五年的职员,每个月有五百到一千五百不等的房屋补贴,以前要是有这个奖励,他会高兴地飞起来,现在他看看上个月到手一万出头的工钱,这些钱有也挺好。
  三人边聊边做着准备,岳宁问阿明:“上次小婶婶和雪莲婶婶都说要换房子,你们看好了没有?”
  “九龙的房子价格便宜能买大一点,港岛这里就贵一点。”
  “按照需求买,未来几年,内地会跟英国政府商谈港城回归的事,这几年不确定,地价上不去,还有时间可以等等。”岳宁跟他们说。
  港城房价也是几起几落,接下去几年港城的房价一直会低迷,要等靴子落地,八五年以后才会有一波升势。
  “那我暂时不动了,先住着。”
  “那我也暂时不买?”阿忠说。
  “不买,不容易找女朋友。”阿明跟他说。
  阿忠有些骄傲:“知道我在宝华楼当厨子,还是宁宁身边的厨子,想要找我的人,不少呢!”
  岳宁敲了一下他的脑袋:“别得意,好好干活。”
  第142章 日本客人
  傍晚,蔡致远和他的助手带着三个日本人一个翻译来到宁宴。
  穿着深灰色套装的迎宾小姐将他们带了进去,自有包厢专属服务生带他们进包厢。
  这间包房很有设计感,进门的地方设置了琉璃玄关,走过玄关,落地玻璃窗的窗帘拉开着,此刻天将暗未暗,天空带着些许蓝调,浅水湾的住宅已经亮起了灯,海面在灯光的映照下波光粼粼。
  包厢分成了用餐区和休息区,服务生带着他们去用餐区。
  每个餐位前放了白底蓝色缠枝莲纹的长条瓷盘,里面四个前菜,分别是一小撮的萝卜开会上顶了一片鲜鲍鱼,一个红白相间的山楂卷淋上了糖桂花酱,莴笋脆片打底上面是一小片烧鸭,一片潮汕鹅肝。
  骨碟餐盘上摆放着一份菜单。
  蔡致远请了客人落座之后,日本客人打开了菜单,里面字迹龙飞凤舞。
  一位日本客人问:“这份菜单出自哪位书画大家之手?”
  蔡致远表情正经:“岳大师之手,岳大师书画厨三绝。”
  中日书画相通,客人们认真看过菜单,一个客人念着菜单,前菜四碟已经在桌上,客人问蔡致远,第二道“鱼脍”是什么?
  这下把蔡致远给问愣了,他只能问侍应生,侍应生边给他们上酒边说:“就是鱼生,苏东坡的《将至湖州戏莘老》里说‘吴儿脍缕薄欲飞’就是说湖州的厨子把鱼生切得薄如蝉翼。”
  翻译把这话跟日本客人说完,日本客人一脸恍然:“就是刺身。”
  “我们港人称为鱼生。”
  酒已经上了,蔡致远敬了酒,他介绍:“先吃这个烧鸭。”
  这是一块玻璃脆皮烧鸭,鸭胸上最最酥脆的皮,入口即化,刚刚吃了这么一小口就没了。
  蔡致远再把下面的这一片莴笋吃了清清口,再去吃那块粉嫩的鹅肝,他介绍这块鹅肝的来历,用了岳宁的说辞,不输法式鹅肝。
  绵香软糯,鹅肝吃完,口中还残留着卤水的香气。
  这时侍应生开始上第二道,菜单上叫“鱼脍”,蔡致远叫“鱼生”,日本人叫“刺身”的菜。
  当盘子放到客人前面,深蓝色的瓷盘里,各色配菜围在外圈,边上配了一把蓝色的小壶,中间是切得薄如蝉翼的鱼生拼成了一条金鱼,关键是每个人的盘子里金鱼形状各不相同。
  日本料理,十分讲求刀工,跟它的发展历程分不开。初期日本饮食文化非常混沌,唐代日本人派遣了遣唐使来到中国,将唐文化带回了日本,在这个基础上有了日本的饮食文化,但是受限于日本的自然资源匮乏,当我们宋代发展出用油爆炒的时候,日本一来铁锅都没有普及,二来八世纪日本颁布了“肉食禁令”,日本人长达了一千两百多年不吃肉。直到明治维新才开始倡导吃肉。
  所以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食材简单,烹调方式简单,厨师们追求手艺精进,就往刀工和摆盘上走,会席料理就极度讲究这两样。
  这几位可能对全球美食只是知道个大概,但是对于自家的饮食文化烂熟于心,眼前这盘刺身也好,鱼生也行的菜品,刀工和摆盘就是放在日本国内,确实能跟大师一较高下。
  侍应生给客人看过菜品后拿了一把蓝色小壶把料汁倒在金鱼上,用筷子拌匀,请客人享用。
  蔡致远自己动手倒料汁拌,其他几个客人看见了也如法炮制,金鱼消失,一口鱼生进嘴里,不用芥末,就盐和花生油加上些许的调味,鱼肉鲜嫩滑爽,滋味美妙。
  人最容易接受跟自己吃惯的菜接近的菜系,这道鱼脍,他们自然爱吃,纷纷表示:“好吃,非常好吃。”
  侍应生撤掉了鱼脍的餐盘,给他们上了汤盅,揭开盖子,里面是清汤中一团洁白的豆花,上头点缀了些许粉色的火腿碎末,另有一根青菜芯,一粒嫣红的枸杞子。
  “鸡豆花,请慢用。”
  蔡致远拿起汤匙将一口鸡豆花送入嘴里,其他人也跟着尝,果然它犹如豆花一般细嫩,一抿就化,这个豆花,菜单上写了是鸡豆花。
  这个清汤,是鸡汤又有其他的味道,非常复杂,这几个人,自诩为美食专家,也不知道这个汤是用什么做的。
  问了翻译,翻译问侍应生。
  侍应生说:“鸡豆花是川菜中的一绝,讲究‘吃鸡不见鸡’、‘吃肉不见肉’,这口清汤要用老母鸡、火腿、瑶柱等物料,精炖八个小时,再用牛肉、猪肉和鸡肉三种肉茸放在汤里,澄清汤底,才得到这么一碗清汤。”
  “炖八个小时?”
  “是啊!岳大厨说中餐讲究老火靓汤,日料出汁则是讲究快速,各自不同。”
  日本客人还是摇头,表示无法理解,想不明白,这么清澈的汤底,怎么会是八个小时炖出来的呢?日本豚骨拉面也是熬八个小时的,但那是浓汤。牛肉、猪肉和鸡肉怎么澄清?
  “你们等下问岳大厨?”蔡致远跟他们说道。
  下一道菜品加了盖子,依旧是按位上,盖子打开,鳗鱼和羊肉的红烧酱香味道里,有一股清香,餐盘里确实除了一块鳗鱼一块羊肉,还多了一块。
  侍应生说:“鱼羊鲜濑布鳝。”
  “这块是什么?”
  “是柚子皮。这个季节的时令,吸收了鱼羊的汤汁。”侍应生解释。
  蔡致远跟他们介绍:“我们这里,柚子皮可以做好多菜,比如鲍汁柚子皮。”
  刚才看比赛的时候,他们就被现场的香气给吸引了,很难相信鳗鱼还有比蒲烧更加好吃的味道。
  丰腴肥润,没有经过炙烤的鳗鱼,汁水丰盈,蒲烧鳗鱼很好吃,但是也不能妨碍他觉得这个鳗鱼好吃,怎么一口就没了?
  夹起颤颤巍巍的羊肉,软烂柔滑,顺着喉咙很快就滑了下去,这还没完全品出滋味来,还剩下这块柚子皮了,柚子皮都能这么绵软,有鳗鱼和羊肉的鲜香,慢慢吃,也就两口。
  “岳大厨还有几种鳗鱼的做法,味道也不错。”蔡致远说。
  “是吗?那她会做蒲烧鳗鱼吗?”
  蔡致远想了一下说:“应该会,不过我想,她做的蒲烧鳗鱼,可能会跟你在日本吃的蒲烧鳗鱼不一样。”
  “我有点期待了,怎么办?”
  “你不如期待她的和牛筑前煮。”
  “她真的会做这个吗?”
  侍应生过来撤走了他们的盘子,看见又一道菜上来。
  “是筑前煮吗?”
  打开盖子,里面一只炸大虾配上了一点配菜,一个日本客人笑着说了一声,翻译问:“这是炸虾天妇罗吗?”
  “不是!”侍应生说,“这道菜叫元帅虾,是内地领导人招待蒙哥马利元帅的国宴菜。”
  这位客人用筷子夹起这只大虾,他咬了一口,焦脆的外壳,软嫩的虾肉里,居然还包裹了流心的芝士,还有颗粒感的酸黄瓜,这个丰富的口感,这个说不出是中餐还是西餐,只想说一句好吃了。
  热气腾腾一个大虾吃下去,嘴巴里是浓郁的芝士味道,好像……好像……有种说不出的迷人味道。
  “里面加了白松露酱?”翻译替客人问。
  “对,岳大厨从港城的意大利大厨那里借鉴来的。”侍应生回答。
  两个日本人说话,翻译跟蔡致远说:“山本先生说他要回去建议他的好朋友,也这样做。”
  “可能很难,这个菜难的地方就是把大虾切成薄片,还不破,我们这里的厨师大部分都不会做。”侍应生多嘴了一句。
  翻译就这么翻过去了,那个日本客人叽哩哇啦说了一句,翻译再翻:“我的朋友是日本厨艺大师。”
  侍应生知道自己多嘴了,今天是宁宁让她介绍,她才介绍的,平时客人吃饭,她都不会多话。她微笑着说:“抱歉。”
  下一道菜又来了,这次真的是他们期盼的筑前煮,而且千真万确,里面真有牛肉粒。
  牛肉粒带着特有的焦香,里面非常细嫩。而里面藕块、牛蒡、胡萝卜、蒟蒻等蔬菜却又有慢火炖煮的柔软,而且蔬菜确实吸收了牛肉的香气。
  他这一份菜里每一种食材就一块,他还没想清楚岳宁是怎么把炖煮的蔬菜和炙烤的和牛结合地这么完美的,又吃完了。
  他问了一句话,翻译问蔡致远:“石川先生记得中餐,一份量很大的,为什么这里的菜就一点点?”
  蔡致远差点就笑岔气,日本人到底没他那么直接,记得他第一次吃岳宁做的菜,一口一道,都快把自己给急疯了。
  “你们的怀石料理这样的高级美食不也量很少,平民美食牛肉饭量不也很大?”蔡致远看着桌面说,“这是中华高级料理,当然在精不在多。”
  具有日本九州风味的筑前煮上完,又是一个盖碗,打开碗,清汤里一团面上两个云吞。
  “和风港式云吞面。”侍应生说道。
  这下日本客人终于在汤里吃到熟悉的昆布味道,但是那个鱼干味道不一样,确实有日式的味道,又不太像,但是很合他们胃口。唯一的坏处,依然是太少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