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逃荒老妇,我抱回福宝旺全家 第26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于三林摸着下巴思索,分析道,“醉香楼在县城里开了十五年不到,县城里不管有多少家酒楼,起来的还是没起来的都打不过醉香楼,坊间流传这些只要和醉香楼相似的酒楼开不了多久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事故。”
  “时间久了,也没什么人愿意在县城里开酒楼了,醉香楼就一直保持如今,现如今咱家新开的酒楼势头这么猛,醉香楼一定是慌了,才想再次用手段把咱家给挤下去。”
  于二林还是很气,“这醉香楼也太霸道了!酒楼只能他一家开,别家就不能开?县城里还有其他饭馆,他咋不把那些饭馆也给挤掉?这么一来要是有人再想去外边吃饭,只能去他们醉香楼吃!”
  于三林说,“那是因为醉香楼只做有钱人的生意,咱们平民百姓的生意他不屑去做,不然你以为县城里那些小饭馆儿都是咋开到现在?”
  苦夏说,“醉香楼这么嚣张,还一嚣张就是十五年,他身后肯定有人,或许比县令的官还要大,一次没得手醉香楼还会再次出手,你们可要小心点儿,一旦发现酒楼里有可疑人物,就多加注意,早早防范,宁可错杀一千,不能放过一个!”
  李欣瑶抱着小福宝盘腿坐在炕沿上,温声答应,“我知道了,娘,我肯定跟老四好好盯着。”
  第64章 醉香楼背后有人
  于文渊同样盘腿坐在炕上,穿着紧袖紧腿方便干活的粗布麻衣,手掌也因为经常干农活变得粗糙,要是不说话,还真跟普通的农民没什么两样。
  文渊学堂也不是一天一夜都在教书,闲着的时候,他除了备课以外就是帮于家干农活。
  他道,“老姐姐,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我们总这么防着醉香楼得防到什么时候去?还是得想办法解决根本问题,或者咱们能找到更大的靠山,让醉香楼不敢得罪我们。”
  “大丫她娘说,那些人在衙门里被刑讯逼供,都没有招出背后的主使醉香楼,这说明醉香楼背后的人根本就不怕县令,醉香楼在那几个找茬的人眼里比县令还要可怕。”
  “这个范围可就广了,敌在暗,我们在明,我们再怎么防范说不准哪次没防住就遭了他们的暗算,做生意的讲究的就是诚信,只要出现一次失误,再想要把这个生意做起来就是难上加难。”
  苦夏很赞同于文渊的话,“理儿是这么个理儿,但咱们怎么知道醉香楼背后的人是谁?”
  于文渊寻思了一会儿,沉声说道,“或许咱们可以找县令帮帮忙,虽说县令的官不大,但不代表县令认识的人没有官大的,醉香楼背后的人一定是朝廷的人,朝廷的人来对付朝廷的人最好不过,咱们就是普通的平民百姓,和朝廷对着干一定没有好果子吃!”
  已经九岁的于才举手表示自己要加入大人们的话题,大家长苦夏点了点头,鼓励的看着他,示意有什么想法尽管大胆说出来。
  地上和哥哥于德蹲着的于才站起身来,条理清晰的说,“我觉得先生的话可行,奶奶因为培育的优良种子已经在皇上那儿挂了名号,上次皇上给咱家赏赐,再从县官老爷对咱们家的种种优待来看,一定是已经交代过县官老爷对咱们家特别照顾,咱们只要和县官老爷说清楚,请求县官老爷的帮忙,县官老爷一定不会看着不管。”
  “醉香楼在南岭县盘踞十多年,我们的大胆猜测,他们不一定只有醉香楼这一家产业,或许还有其他的产业同样是他们家的,说不准整个县城的商业早就在他们手里!”
  “如果他们的背后真的有某个‘大人物’,‘大人物’的野心绝对不止于一个小小的醉香楼。”
  “醉香楼行事霸道,不容许其他的酒楼出现,已经挡了其他人的财运,也挡了县城的财运,县官老爷一定也在头疼。”
  “但因为醉香楼背后的势力比县官老爷要大,有些地方他没有办法下手,咱们送个由头到县官老爷的手上,他也好对上面请示,上面的人就算不给县官老爷面子,也一定会给奶奶这个能培育出优良种子的人的面子!”
  民以食为天,苦夏现在把种子已经散到整个郡县,皇帝那边也有意把这整个郡县当做对苦夏的种子的一个实验场,要不了几个月,粮食就能丰收,就算现在还没有看到太大的成果,但有苦夏这整个村子作为基础,皇上那边也不会放着苦夏这个能解决粮食问题的能人不管。
  于文渊夸赞于才,“不错不错,头脑清晰,将事件本身分析的头头是道,看样子最近跟你讲的课你都听进去了,继续多加努力,争取参加明年的县试。”
  得了先生的夸奖于才有些不好意思的低头挠了挠脸,“嘿嘿嘿,多谢先生夸奖,小子是班门弄斧了。”
  苦夏拍板决定,“那就这么着,先生改天跟俺去县里找县官老爷,跟他好好说道说道,争取早点把醉香楼的事儿解决。”
  等晚上于大林回来,一家人一起吃饭,苦夏说道,“等老二媳妇儿回酒楼的时候,你看你们几个谁跟着去?不能总在这王家村里待着,你们得出去见见世面,酒楼里迎来送往,啥样的人都有,能去看看挺好。”
  “家里的几个孩子不能去,读书要紧。”
  于小妮儿咽下一口油亮红润的红烧肉,试探的说道,“娘,俺能不能去?”
  她还挺想出去看看的,总听家里的几个哥哥说外头咋有意思,她可是还没去过。
  苦夏看了看她,点头,“行,那你就跟着你二嫂去,去那儿待上半个月,再回来换别人。”
  “等再过一段时间咱家里这养猪圈都盖好了,就留两个人在这看家,然后咱都搬到县城里去,左右咱家的存款早就够买个大宅子了,你们没事儿也在县城里留意留意,看有没有合适的。”
  李欣瑶答应着,“好嘞,娘,我们几个会注意的。”
  于二林有些犹豫,“娘,咱家的钱够在县城里置办宅院吗?俺听说在县城里置办一套两间小房的宅院就得要百两纹银!”
  苦夏微微一笑,心说傻儿子你对咱家的钱财一无所知。
  “你就放八百个心,别说是一套宅院,两套宅院也置办的起,钱在俺这握着,有多少俺还能不清楚?”
  收获的第一茬粮食就让他们家有了一千多白银,买酒楼花去六百两,装修添置一应家伙事儿,杂七杂八的东西花掉将近五十两,又给酒楼里进货花掉五十两,家里盖猪圈,花掉快一百两,剩下的不足二百两。
  家里又不是只花不进,酒楼里这半个月纯赚就有百两,不过这个收入也只是因为酒楼刚开,客人们吃个新鲜,县城里经济没那么发达,百姓富裕的也不多,哪能天天吃高档酒楼。
  等酒楼稳定下来,苦夏还是得开小饭馆和小摊位,让普通百姓偶尔也能吃上一顿解馋的那种。
  县城的房价没有于二林说的那么邪乎,不是买酒楼那样的商业地段,四间正房的宅院顶多五十两白银就能买下!
  于二林嘿嘿嘿的傻乐,“没想到俺有一天能住上县城里的大房子!”
  刘有香拍苦夏的马屁,但也是实话,“那都得感谢咱娘,要不是咱娘带着咱们开荒种地,又开酒楼,咱哪能过上这好日子!”
  于二林附和,“对对对!得感谢咱娘,是咱娘领着咱们过上了好日子!还让咱家里的孩子有学上!就连咱大丫都能读书,你们看别家哪有让女娃子读书的!大丫,你可得记住,都是奶奶才能让你读书,让你懂得道理!”
  于大丫用力的点点头,“我知道了,爹,咱家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都是奶奶的功劳!”
  于大丫看着苦夏认真的说道,“奶,我一定好好孝顺您!把好吃的都给您吃!等我以后找婆家一定要找一个孝顺奶奶的!”
  对于她来说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好吃的,能有吃不完的好吃的就是最大的幸福,而她愿意把自己吃到的好吃的都留给奶奶,因为她现在能吃到好吃的都是奶奶给她的!
  七岁的于大丫带有童真的话,逗的一家子人笑个不停,苦夏轻轻掐了一把于大丫早就已经被养的肉乎乎的小脸儿,颇感欣慰,“你倒真是把奶奶的话记住了,好吃的东西你还是留着自己吃,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好好长大,就是孝顺奶奶了。”
  第65章 日常
  对于家里的几个孩子苦夏一直在潜移默化着他们的想法,家里除了小福宝以外的女孩子,眼看着就到了这个世界应该嫁人的年纪,尤其是于小妮,这已经有人在向她明里暗里的打听给于小妮说婆家了。
  苦夏有意识的给孩子们灌输一些不让自己受委屈的婚恋想法,于小妮更是,苦夏经常和她讲一些负心汉的故事,天下渣男千千万,各有各的渣,苦夏能讲一年都不带重样儿。
  她告诉于小妮她们,不用勉强自己嫁人,自己家里有的是钱,有条件,有资产,完全能让于大丫她们去好好选择!
  李欣瑶和于二林故意逗于大丫,“只孝顺奶奶,不孝顺爹和娘?”
  于大丫着急的反驳,“不不不!奶奶要孝顺,爹和娘也要孝顺!都孝顺!俺还要照顾妹妹呢!”
  一着急家乡话又忍不住说出来了。
  于大丫的妹妹于二丫,坐在李欣瑶的怀里和娘亲热,听到姐姐提她,扑腾着小手想让姐姐抱。
  于大丫就走过来,用比小福宝大一点儿的手握住她的手上下晃了晃,凑到她耳朵边自以为小声的说,“妹妹,你可要乖乖的,不然等你以后长牙了,姐姐就不把好吃的留给你了!”
  不知道小福宝有没有听懂,看她嘴角向两边咧起露出牙花子的高心样儿,估计听懂了也不能在意,她很喜欢于大丫这个姐姐,有时家里的大人要干活,都是于小妮帮忙带着的。
  看小福宝这么亲近姐姐,李欣瑶就把小福宝放在炕上,让她和姐姐去玩,小福宝四肢并用,扑通扑通的像个青蛙一样爬着就贴近了于大丫。
  于大丫今年已经七岁了,家里生活条件好了起来,营养跟得上,小姑娘的个头一个劲儿的往上蹿,从最开始干瘦干瘦的刚到苦夏的膝盖处,这会儿已经快长到大腿根了,抱着小福宝完全没问题。
  苦夏看着于大丫他们姐妹两个的亲近模样,心里再一次感叹,于老太太真是不知道修了哪辈子的福!她自己不咋地,底下的小辈儿一个比一个性格好。
  儿子女儿都是老实本分的人,孙辈一个个品德不错,家里自从有了小福宝后,家里人不可避免的对这个给他们带来好运的孩子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小福宝又是早产,李欣瑶和于二林也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她身上,肯定会忽略了在他们眼里已经长大了的于大丫。
  就这,于大丫也从来没有抱怨过,不吃小福宝的醋,不嫉妒小福宝,反而很是乖巧,听话,勤快,帮着家里干活,帮着照顾妹妹,不作也不闹,知道李欣瑶生妹妹辛苦,坐月子的时候还给李欣瑶端饭送水的照顾她。
  苦夏看着这么懂事的孩子都觉得心疼,她才七岁呀,她自己七岁的时候,还整天只知道缠着妈妈跟家里人撒娇,远远没有于大丫这么懂事。
  李欣瑶他们对于让于大丫照顾妹妹并没感觉出有什么不妥当,在他们的观念里,大的带着小的都是应当应分的,因为他们小时候也是这么过来的。
  但是在苦夏看来却不然,本来他们家只有一个孩子,父母所有的关爱都只给于大丫,现在又来了一个比她小了六岁的小妹妹,父母又将很多的关注放在她身上,于大丫还能不争不抢,这已经说明这孩子的好品性了。
  苦夏会在平时多关心着于大丫,这孩子喜欢吃,她变着法儿的给她找好吃的,家里有什么好东西也不缺了她,每次出去她都带于大丫爱吃的东西回来,这也是于大丫能从原来怕奶奶怕的不行,转变成现在和她这个奶奶很亲近的主要原因。
  当然苦夏也不忘了于德和于才兄弟两个,人心总是有偏有向,苦夏只能尽量让自己一碗水端平。
  吃过晚饭后,苦夏把小福宝留了下来,让小福宝和她一起睡,于大丫一直是和于小妮一起睡的,给于二玲和李欣瑶足够的私人空间。
  婆母主动把小闺女从自己怀里抱走,就让她赶紧回屋歇着,李欣瑶还年轻着的脸一红,赶忙跑开了。
  于三林冲着他嘿嘿傻乐的二哥不屑的翻了个白眼,切,不就是有媳妇儿吗!他以后也会有!
  苦夏轻轻踢了于三林一脚,驱赶道,“去去去,赶紧的,你也回去睡觉去,明天一早你跟着你二嫂和小妹一起去酒楼,多帮着打听打听那边儿的事儿!”
  有时候还真的要看天赋,于三林的八卦能力与生俱来,什么事都能给他挖的清清楚楚,醉香楼那边儿正好让他过去着重深挖,这要是放到现代,绝对是公众人物们怕的要死的狗仔。
  翌日一早,一家人吃过早饭之后,李欣瑶伴着于小妮和于三林一起返回酒楼。
  于二林抱着自己的小闺女和她的娘亲告别,小福宝精神头好,睡得早醒的也早,坐在于二林的怀里咿咿呀呀的和坐着马车已经远去的娘亲挥手,好像在说着让娘亲早点儿回来。
  于二林抱着小福宝往屋里走,“行了,闺女,你娘都走远了,今天你和大伯娘在家待着给盖猪圈的叔叔们做饭,别和你大伯他们去地里干活,等中午的时候我们就回来了,你在家里可要乖乖听你大伯娘的话。”
  “啊呀呀!”
  小福宝两只藕节式的小胳膊抱住于二林的脖子咿咿呀呀的回应着他的话,口水蹭了于二林满身,给于二林看的直笑,“咱家小闺女就是聪明,说啥都能听懂!”
  于文渊领着几个孩子去学堂上课,苦夏去选好的盖猪圈的地方,她去的时候那儿已经有工人开始干活儿了,看见她来,纷纷热情的和她打招呼。
  “于大娘,您早起啊!”
  “于大娘,吃了吗?”
  “于大婶子,咋来的这么早?”
  苦夏拎着两瓦罐的绿豆汤来的,说是绿豆汤,但熬的挺浓稠,米和绿豆已经在汤里化成了沙,喝起来既解渴又管饱。
  苦夏先给这几个工人一人盛了一碗,“先喝点解解渴在接着干!”
  苦夏画出了一亩地,一半用来盖猪圈,一半用来盖鸡棚和鸭棚,院子里是挺大的,但不能总养着鸡鸭,太脏了不说,还容易有鸡瘟。
  如今刚给猪圈盖出一个雏形来,离竣工还差得远,按照这些工人们的能干劲儿来说,半个月之内肯定能完成。
  倒时苦夏先去县城里进一批种猪,然后再在这些猪里掺上她自己从空间里拿出来的小猪崽儿,两下一掺和,不会有人发现她拿出来的猪有什么异常,只会以为是她家喂料特殊,家禽家畜才长的壮实。
  第66章 郡首万清风
  半个月的时间,一晃眼就过去,已经进入七月末。
  苦夏家的养殖场已经全部盖好,为了不打扰到人类的居住环境,她把养殖场选在离王家村比较偏远的位置,临近后山,这样给这些鸡鸭找草料也会比较方便。
  其实苦夏更想把这些动物扔到后山散养,但后山有野兽,这些鸡鸭太弱小,怕是只能沦为那些野兽的食物的份儿。
  这中间苦夏去了县城一趟,为了解决醉香楼的事情。
  醉香楼那里,于三林去了县城之后,直接进了醉香楼当伙计,打算深入敌方内部打探军情。
  于三林没怎么露过面,醉香楼的人也不知道于三林和客云来的关系,没有任何防备,成功让于三林当了店小二。
  于三林就一边挣着醉香楼的钱,一边打听着醉香楼的消息。
  在里边儿混了十多天,还真让他打听着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