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逃荒老妇,我抱回福宝旺全家 第19节
“不用,俺身子骨好的很,用不着你帮忙,乡亲们麻烦让一让,俺得回家给孩子们做饭了!”
“哎哎哎不打扰您,你赶紧回去吧。”
下过大雨不少地方都需要人手,官府给工钱聘用,村里有不少人都去了,家里边儿剩下的都是一些不能出去的老弱病残,包括像王狗子这样的懒汉。
村里人大部分都是很识趣的,看见苦夏能得到这么一只鹿眼馋是眼馋,但没有其他想法,他们家里的风干肉还没有吃完,山上也不只有这一只鹿,等家里的青壮年们回来了也可以让他们搭个伴儿去山上碰碰运气,笑笑闹闹的就各回各家了。
只有王狗子还留在原地看着苦下拖着鹿往家走的背影,低头琢磨了一会儿才转身离开。
“老大,老四!快点儿出来!”
离着老远苦夏就从家里喊,于大林他们没听见,在门口玩的于德于才听见了,欢快的跑出院外朝苦夏的方向看过来,见苦夏拖着那么大一个东西乌拉拉的就跑过来,一边跑还一边喊,“爹娘,你们快来看啊,看俺奶奶带啥回来了!”
于才这个小机灵鬼已经跑到后边的菜地去喊人了。
于大丫跟着于德跑过来,一人扯着鹿蹄子,一人扯着鹿尾巴和苦夏一起往家里抬。
苦夏从山上下来走一路歇一路,这会儿也累的够呛,她又不是大力士,只是有那么一把子力气,有两个小娃帮着,虽然不是特别顶用,倒也能省省劲儿。
于大丫和于德都没见过这新奇玩意儿,一个劲儿问,“奶!这是啥呀!”
“这叫鹿,浑身都是宝,肉能吃,鹿角和血能入药,皮能做袄子,甭管是自己吃还是拿去卖钱都好的很!咱家可是赚着了!”
于德夸张的叫,“这么厉害呀!俺还从来没见过呢,这玩意儿长得可真好看!”
于大丫流着口水问,“奶,鹿肉好吃吗?”
她只想知道肉好不好吃。
于大丫小馋猫的样子把苦夏给逗笑了,于大丫受的饥饿太多,无时无刻都会想到吃,“好吃啊,咋不好吃呢,没有比鹿肉更好吃的了,这鹿肉可是大补,吃上一块,保准第二天你就能长得比你四叔还高了!”
于大丫还没说话,于德先蹦起来了,“那我多吃长得比四叔还高,省的他老欺负我!”
于大林和于四林从屋后过来,一看苦下拉了这么大一头鹿,赶紧过去帮手,一人拎着鹿头,一人拎着鹿屁屁,就轻轻松松扛了起来到院儿里。
苦夏让于德把院门关上。
等关上院子门之后苦夏才去新盖的比原来大了许多的厨房,将背篓里的东西一样一样全拿了出来。
随着她把东西再拿出,于大林他们几个的嘴巴张得一个比一个大。
原以为那条鹿就已经够让人震惊了,没想到背篓里的东西更让他们震惊,这三只野鸡两只大肥兔子,还有数不清的蘑菇野果,他娘这哪是去山上找食啊?这简直是去山上丰收了!
于大林咽了咽口水,张口结舌,“娘……您这…这是都搁山上来的?”
这山上他去过好几回,咋从来没见过这些东西?他媳妇儿也经常去山上找野菜,蘑菇啥的也没说采回这么多来啊!
苦夏看不上他们这幅没见过世面的样子,特别不屑的说道,“俺早说了,咱家二丫是小福星,俺走之前特意去抱过她了,俺让二丫保佑俺去山上找回好吃的,你看这不就找回来一大堆!”
“这要不是二丫的福运显灵,你们给俺解释解释这些东西是为啥都跑咱家来了,你们都去了山上多少趟,你哪趟看见这些东西了?”
“哎呦,俺滴天老爷呀,俺的小侄女也太厉害了,不行!作为她四叔,俺得多抱抱她,让俺也沾一沾福气!”
苦夏一下就拽住想要脚底抹油溜了的于四林,“你上哪去!一看见干活就想跑是不?”
于四林转过身来,陪着笑脸,“哪有,娘,俺这不就是想去俺小侄女那儿蹭蹭福气嘛,哪能跑呢?你说是吧,大哥?”
于四林这个小机灵鬼想让大哥给他做说客。
于大林这个做大哥的,他一直觉得自己是个爱护弟弟妹妹的好大哥,所以,“娘说的对,你咋一干活儿就想跑啊?快过来跟俺一起把这些东西都收拾了,这鹿要是不赶紧收拾好了,不新鲜卖不出好价来。”
作为经常出去采买的老大,于大林对这些东西的市场价了解的很清楚。
于四林撇了撇嘴,抱怨着,“咋这样啊?你们不能这么欺负俺一个人!”
但脸上没有丝毫怨念,手脚麻利的上院子里和于大林一起去收拾鹿。
这些个活物都交给孩子们收拾,苦夏拿着她的木耳去了后院菜地里。
于德于才于大丫还有刚从菜地里过来的于小妮见苦夏手里拿着东西好奇便也跟着过去。
于才伸着脑袋问,“奶,你拿个木头棍子回来干啥?咱家有柴火呀。”
“这可不是简单的木头棍子,你听奶奶跟你说,这上边儿的黑色叶片看见了没,这可是好东西,既能炒着吃又能拌着吃,顶饿又解馋!”
一说吃几个孩子口水都流出来了,于大丫更是眼冒亮光!
她往回吸了吸口水,一连串的问,“奶,那这玩意儿咋吃啊?它为啥要长在树里?是树上的果子吗?”
第40章 种木耳
苦夏回答,“你要说它是果子也是,要说不是果子也不是,它有点像是蘑菇,是被种到这树干里的。”
于德兄妹三个同款惊讶,像是复制粘贴出来的“啊,把蘑菇种到树里?”
于小妮虚心求教,“咋能把蘑菇种进去啊?”
“你们跟着俺做,看俺咋做的,这件事儿不许告诉别人,只有咱们知道就成了。”
四个孩子都很听苦夏的话,一个个点头答应。
木耳这种东西苦夏暂时不想普及出去,种植木耳需要先培养出菌子,如果菌子培养不好,是会发霉的,发霉后产生出的很多有毒物质会危害人身体的健康,苦夏可不想成为千古罪人,因一个木耳就害死很多人。
木耳她只打算留着自己家吃,如果以后有机会,她再走一下高精尖路线,木耳的培植方法都放在自己的手里。
苦夏从空间里拿出来的是已经培养成功的菌种,她只需要再用锯木屑麦麸等物配制成培养基,然后再选取桦树或者槐树作为木耳以后生长的木桩,再将它们放进温棚里。
根据体表温度来调整木耳所在温棚的温度,让温度一直保持在二十几度左右一个最温暖适宜的温度上,这样木耳的菌丝才能发的又快又好。
只有发好菌丝,才能把缠着菌丝的木条移栽到木桩上,这样才算真正的来到能让木耳肆意生长的环境中。
听着就已经有点复杂了,更别说起操作过程中还要精准的控制他们生长的温度,这样才能保证菌丝不会因为温度的过高或过低被杀死。
苦夏上学的时候学的挺认真,在操作上根本不会难到她,但那是在现代,各种工具一应俱全,在这个异世界就不能确保了。
不过苦夏家里有小福宝,是以苦夏的担忧是多余的,几乎是一次木耳就发成了。
等到冬天的时候苦夏家添了一道新菜——木耳菠菜汤。
两样新鲜的东西放到一起,产生的化学反应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这么简单,凑在一起味道的碰撞和口感的交替,在冬天里让众人的胃口都好了不少。
他们心里想的是木耳可真好吃,冬天里能吃上一口新鲜的青菜,这生活一般的人家可没有。
苦夏心里想的是她再也不用担心家里人一个冬天拉不出屎了。
“于大叔,快别忙活了,过来吃饭吧。”
于大林朝自己的双手哈了两口热腾腾的白气,朝正在努力劈柴的于秀才于文渊喊道。
于文渊扬起手来动作熟练的砍下最后一根木柴,才把斧头往墙边一靠,回了一句,“这就来了!”
于大林笑呵呵的说,“看不出来呀,于大叔动作熟练了不少,就好像俺们成天砍柴的一样。”
于文渊温温和和的说,“你们收留了我,我总不能白吃白喝家里的,干点我力所能及的活儿是应该的,不会我可以学,干的多了,就熟练了。”
于文渊是位看起来很瘦弱的中年男人,穿着虽然破旧,但总是尽可能的让自己看起来干净体面,和苦夏如今差不多岁数。
他是在入冬之前晕倒在于家门口的,于大林好心就把他救了,得知他是家里边儿都没人了,想投靠其他村子的亲戚,结果亲戚的村子被水给淹了,亲戚也不在了,他没有落脚的地方,又累又饿,才晕倒在于家门口。
苦夏一打听知道于文渊竟然还是个秀才,就收留了他,她心里有自己的打算。
她想让家里的孩子们读书习字,于文渊没有其他的家人,自己孤寡一个,他们收留了他,让他在王家村里办学堂,不止他家的孩子能学习,王家村其他的孩子们也能跟着一起学习,这不只是习得两个字儿的事儿,更有可能改变这些孩子们的一生。
要是那些大人们愿意,也可以跟着学一学,读书的好处苦夏深有体会,大字不识一个,出门在外难免有些不便,有人骗你,你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于文渊得知苦夏的想法,左右一想,反正自己也没有地方可去,能在于家村里落脚那是再好不过,他觉得于家人都挺和善好相处。
于文渊是个讲究人,不会白白的在于家吃住,家里的活他都抢着干,还没开始办学堂,就已经开始把自己放在一个老师的位置,教导家里的孩子们读书,大人们认字。
每天于家又多了一项活动,就是跟着于文渊学习读书认字,苦夏也跟着一起,这个世界的文字和她的世界多少有些不同,有很多字她也认不全,还是一些繁体字,看起来更是费力。
家里浓厚的学习气氛延续到年末,不知不觉这一年就快过去了,苦夏在这个世界满打满算也四个多月了,马上迎来新的一年,苦夏不知道自己能在这个世界待多久,但是只要她是小福宝的奶奶一天,她就不会让一家人饿着。
入冬之前,按照剧情中的那样,刘家村和王家村合并到一起了,刘家村在水灾中的幸存者全部搬到王家村,其中就有在剧情中小福宝的养父刘大壮的家人。
这个冬天可是真热闹,这家人完全取代了剧情中于老太太折腾的戏份,简直就是极品担当,冬天里大家伙都没什么事,每天早上晚上的都在看这家人的热闹,茶余饭后也有了谈资。
刘大壮家住的和苦夏家挺近的,趴墙头上就能看见他们家的热闹,于三林于四林领着几个孩子没事儿就趴墙头那儿往外边看,就差拿把瓜子再端壶茶水了。
这不,今天又有热闹了。
一家人正坐在暖乎乎的屋里,围着炕桌吃饭,就听见外面有大吵大嚷的声音隐隐传来,于三林这个最爱看热闹的马上就爬到窗户那向外看,费了半天劲也没看清,裹上新做的棉袄穿鞋下地就往外边儿跑,早饭都不想吃了。
刘有香招手叫他,“哎,老三,你先吃饭啊!”
于三林已经跑没影了。
苦夏吸溜吸溜的喝了一口熬的香浓的藜麦粥说,“别管他,咱吃咱的,老三你还不知道,看见热闹就想过去凑。”
苦夏对于文渊抱歉的说,“不好意思啊,让先生见笑了。”
于文渊毫不在意,他笑了笑说,“三郎的性格跳脱外向,这样的人走到哪儿都吃得开,挺好的。”
苦夏面上笑的特别慈善,心里在啧啧赞叹,看看人家,再看看原主那个死鬼丈夫,同样是秀才,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这个于文渊任何时候都彬彬有礼,刻在骨子里的教养,也不假清高,就算自己是读书人,依然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让自己当个白吃饭的。
再看原主的秀才丈夫,那就差把他自己供起来了,整天白吃白喝不说,家里的活是一点儿不干,还要嫌弃原主这个供养他的妻子。
饭桌上一家人聚的挺齐,苦夏就说起了明年的规划。
第41章 秀才于文渊
苦夏一边吃饭一边说,“入冬之前咱翻了不少地,农家肥也吃进去不少,等冬天过去,雪一化这地就养肥了,来年一定是个丰收年。”
“新翻出来的地咱先种一茬大豆和红薯养养,养好了地再寻思种别的。”
“种过红谷子的地全都种上绿豆跟黄豆,等稍稍暖和点了咱去把地里的茬子刨了松松土。”
种过一茬藜麦的地里的营养已经被吸收的差不多,不能连着种两茬藜麦。
“暖棚里种的蔬菜长得挺好,后院的菜地开春的时候可以全撒上这一批种子,等乡亲们见着咱家菜长得好,自然会过来买,这就是家里的进项。”
“这两个月攒下的两百个鸡蛋就别卖了,一百个留着自己吃,另一百个咱留着孵小鸡儿,孵出了新的小鸡儿就把这些鸡仔子都卖出去,那些鸭子也是一样。”
这些鸡可是苦夏空间里的蛋鸡,只要喂的好,一天能下两个蛋,按照一只母鸡的生长周期内的产蛋量来看,两年半的时间一只鸡可以下九百多个蛋!
鸭蛋的蛋黄近乎橙色,腌成咸鸭蛋直流油!羽毛还柔软,摘下来的鸭毛用来做保暖的衣物都是极好的!
“哎哎哎不打扰您,你赶紧回去吧。”
下过大雨不少地方都需要人手,官府给工钱聘用,村里有不少人都去了,家里边儿剩下的都是一些不能出去的老弱病残,包括像王狗子这样的懒汉。
村里人大部分都是很识趣的,看见苦夏能得到这么一只鹿眼馋是眼馋,但没有其他想法,他们家里的风干肉还没有吃完,山上也不只有这一只鹿,等家里的青壮年们回来了也可以让他们搭个伴儿去山上碰碰运气,笑笑闹闹的就各回各家了。
只有王狗子还留在原地看着苦下拖着鹿往家走的背影,低头琢磨了一会儿才转身离开。
“老大,老四!快点儿出来!”
离着老远苦夏就从家里喊,于大林他们没听见,在门口玩的于德于才听见了,欢快的跑出院外朝苦夏的方向看过来,见苦夏拖着那么大一个东西乌拉拉的就跑过来,一边跑还一边喊,“爹娘,你们快来看啊,看俺奶奶带啥回来了!”
于才这个小机灵鬼已经跑到后边的菜地去喊人了。
于大丫跟着于德跑过来,一人扯着鹿蹄子,一人扯着鹿尾巴和苦夏一起往家里抬。
苦夏从山上下来走一路歇一路,这会儿也累的够呛,她又不是大力士,只是有那么一把子力气,有两个小娃帮着,虽然不是特别顶用,倒也能省省劲儿。
于大丫和于德都没见过这新奇玩意儿,一个劲儿问,“奶!这是啥呀!”
“这叫鹿,浑身都是宝,肉能吃,鹿角和血能入药,皮能做袄子,甭管是自己吃还是拿去卖钱都好的很!咱家可是赚着了!”
于德夸张的叫,“这么厉害呀!俺还从来没见过呢,这玩意儿长得可真好看!”
于大丫流着口水问,“奶,鹿肉好吃吗?”
她只想知道肉好不好吃。
于大丫小馋猫的样子把苦夏给逗笑了,于大丫受的饥饿太多,无时无刻都会想到吃,“好吃啊,咋不好吃呢,没有比鹿肉更好吃的了,这鹿肉可是大补,吃上一块,保准第二天你就能长得比你四叔还高了!”
于大丫还没说话,于德先蹦起来了,“那我多吃长得比四叔还高,省的他老欺负我!”
于大林和于四林从屋后过来,一看苦下拉了这么大一头鹿,赶紧过去帮手,一人拎着鹿头,一人拎着鹿屁屁,就轻轻松松扛了起来到院儿里。
苦夏让于德把院门关上。
等关上院子门之后苦夏才去新盖的比原来大了许多的厨房,将背篓里的东西一样一样全拿了出来。
随着她把东西再拿出,于大林他们几个的嘴巴张得一个比一个大。
原以为那条鹿就已经够让人震惊了,没想到背篓里的东西更让他们震惊,这三只野鸡两只大肥兔子,还有数不清的蘑菇野果,他娘这哪是去山上找食啊?这简直是去山上丰收了!
于大林咽了咽口水,张口结舌,“娘……您这…这是都搁山上来的?”
这山上他去过好几回,咋从来没见过这些东西?他媳妇儿也经常去山上找野菜,蘑菇啥的也没说采回这么多来啊!
苦夏看不上他们这幅没见过世面的样子,特别不屑的说道,“俺早说了,咱家二丫是小福星,俺走之前特意去抱过她了,俺让二丫保佑俺去山上找回好吃的,你看这不就找回来一大堆!”
“这要不是二丫的福运显灵,你们给俺解释解释这些东西是为啥都跑咱家来了,你们都去了山上多少趟,你哪趟看见这些东西了?”
“哎呦,俺滴天老爷呀,俺的小侄女也太厉害了,不行!作为她四叔,俺得多抱抱她,让俺也沾一沾福气!”
苦夏一下就拽住想要脚底抹油溜了的于四林,“你上哪去!一看见干活就想跑是不?”
于四林转过身来,陪着笑脸,“哪有,娘,俺这不就是想去俺小侄女那儿蹭蹭福气嘛,哪能跑呢?你说是吧,大哥?”
于四林这个小机灵鬼想让大哥给他做说客。
于大林这个做大哥的,他一直觉得自己是个爱护弟弟妹妹的好大哥,所以,“娘说的对,你咋一干活儿就想跑啊?快过来跟俺一起把这些东西都收拾了,这鹿要是不赶紧收拾好了,不新鲜卖不出好价来。”
作为经常出去采买的老大,于大林对这些东西的市场价了解的很清楚。
于四林撇了撇嘴,抱怨着,“咋这样啊?你们不能这么欺负俺一个人!”
但脸上没有丝毫怨念,手脚麻利的上院子里和于大林一起去收拾鹿。
这些个活物都交给孩子们收拾,苦夏拿着她的木耳去了后院菜地里。
于德于才于大丫还有刚从菜地里过来的于小妮见苦夏手里拿着东西好奇便也跟着过去。
于才伸着脑袋问,“奶,你拿个木头棍子回来干啥?咱家有柴火呀。”
“这可不是简单的木头棍子,你听奶奶跟你说,这上边儿的黑色叶片看见了没,这可是好东西,既能炒着吃又能拌着吃,顶饿又解馋!”
一说吃几个孩子口水都流出来了,于大丫更是眼冒亮光!
她往回吸了吸口水,一连串的问,“奶,那这玩意儿咋吃啊?它为啥要长在树里?是树上的果子吗?”
第40章 种木耳
苦夏回答,“你要说它是果子也是,要说不是果子也不是,它有点像是蘑菇,是被种到这树干里的。”
于德兄妹三个同款惊讶,像是复制粘贴出来的“啊,把蘑菇种到树里?”
于小妮虚心求教,“咋能把蘑菇种进去啊?”
“你们跟着俺做,看俺咋做的,这件事儿不许告诉别人,只有咱们知道就成了。”
四个孩子都很听苦夏的话,一个个点头答应。
木耳这种东西苦夏暂时不想普及出去,种植木耳需要先培养出菌子,如果菌子培养不好,是会发霉的,发霉后产生出的很多有毒物质会危害人身体的健康,苦夏可不想成为千古罪人,因一个木耳就害死很多人。
木耳她只打算留着自己家吃,如果以后有机会,她再走一下高精尖路线,木耳的培植方法都放在自己的手里。
苦夏从空间里拿出来的是已经培养成功的菌种,她只需要再用锯木屑麦麸等物配制成培养基,然后再选取桦树或者槐树作为木耳以后生长的木桩,再将它们放进温棚里。
根据体表温度来调整木耳所在温棚的温度,让温度一直保持在二十几度左右一个最温暖适宜的温度上,这样木耳的菌丝才能发的又快又好。
只有发好菌丝,才能把缠着菌丝的木条移栽到木桩上,这样才算真正的来到能让木耳肆意生长的环境中。
听着就已经有点复杂了,更别说起操作过程中还要精准的控制他们生长的温度,这样才能保证菌丝不会因为温度的过高或过低被杀死。
苦夏上学的时候学的挺认真,在操作上根本不会难到她,但那是在现代,各种工具一应俱全,在这个异世界就不能确保了。
不过苦夏家里有小福宝,是以苦夏的担忧是多余的,几乎是一次木耳就发成了。
等到冬天的时候苦夏家添了一道新菜——木耳菠菜汤。
两样新鲜的东西放到一起,产生的化学反应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这么简单,凑在一起味道的碰撞和口感的交替,在冬天里让众人的胃口都好了不少。
他们心里想的是木耳可真好吃,冬天里能吃上一口新鲜的青菜,这生活一般的人家可没有。
苦夏心里想的是她再也不用担心家里人一个冬天拉不出屎了。
“于大叔,快别忙活了,过来吃饭吧。”
于大林朝自己的双手哈了两口热腾腾的白气,朝正在努力劈柴的于秀才于文渊喊道。
于文渊扬起手来动作熟练的砍下最后一根木柴,才把斧头往墙边一靠,回了一句,“这就来了!”
于大林笑呵呵的说,“看不出来呀,于大叔动作熟练了不少,就好像俺们成天砍柴的一样。”
于文渊温温和和的说,“你们收留了我,我总不能白吃白喝家里的,干点我力所能及的活儿是应该的,不会我可以学,干的多了,就熟练了。”
于文渊是位看起来很瘦弱的中年男人,穿着虽然破旧,但总是尽可能的让自己看起来干净体面,和苦夏如今差不多岁数。
他是在入冬之前晕倒在于家门口的,于大林好心就把他救了,得知他是家里边儿都没人了,想投靠其他村子的亲戚,结果亲戚的村子被水给淹了,亲戚也不在了,他没有落脚的地方,又累又饿,才晕倒在于家门口。
苦夏一打听知道于文渊竟然还是个秀才,就收留了他,她心里有自己的打算。
她想让家里的孩子们读书习字,于文渊没有其他的家人,自己孤寡一个,他们收留了他,让他在王家村里办学堂,不止他家的孩子能学习,王家村其他的孩子们也能跟着一起学习,这不只是习得两个字儿的事儿,更有可能改变这些孩子们的一生。
要是那些大人们愿意,也可以跟着学一学,读书的好处苦夏深有体会,大字不识一个,出门在外难免有些不便,有人骗你,你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于文渊得知苦夏的想法,左右一想,反正自己也没有地方可去,能在于家村里落脚那是再好不过,他觉得于家人都挺和善好相处。
于文渊是个讲究人,不会白白的在于家吃住,家里的活他都抢着干,还没开始办学堂,就已经开始把自己放在一个老师的位置,教导家里的孩子们读书,大人们认字。
每天于家又多了一项活动,就是跟着于文渊学习读书认字,苦夏也跟着一起,这个世界的文字和她的世界多少有些不同,有很多字她也认不全,还是一些繁体字,看起来更是费力。
家里浓厚的学习气氛延续到年末,不知不觉这一年就快过去了,苦夏在这个世界满打满算也四个多月了,马上迎来新的一年,苦夏不知道自己能在这个世界待多久,但是只要她是小福宝的奶奶一天,她就不会让一家人饿着。
入冬之前,按照剧情中的那样,刘家村和王家村合并到一起了,刘家村在水灾中的幸存者全部搬到王家村,其中就有在剧情中小福宝的养父刘大壮的家人。
这个冬天可是真热闹,这家人完全取代了剧情中于老太太折腾的戏份,简直就是极品担当,冬天里大家伙都没什么事,每天早上晚上的都在看这家人的热闹,茶余饭后也有了谈资。
刘大壮家住的和苦夏家挺近的,趴墙头上就能看见他们家的热闹,于三林于四林领着几个孩子没事儿就趴墙头那儿往外边看,就差拿把瓜子再端壶茶水了。
这不,今天又有热闹了。
一家人正坐在暖乎乎的屋里,围着炕桌吃饭,就听见外面有大吵大嚷的声音隐隐传来,于三林这个最爱看热闹的马上就爬到窗户那向外看,费了半天劲也没看清,裹上新做的棉袄穿鞋下地就往外边儿跑,早饭都不想吃了。
刘有香招手叫他,“哎,老三,你先吃饭啊!”
于三林已经跑没影了。
苦夏吸溜吸溜的喝了一口熬的香浓的藜麦粥说,“别管他,咱吃咱的,老三你还不知道,看见热闹就想过去凑。”
苦夏对于文渊抱歉的说,“不好意思啊,让先生见笑了。”
于文渊毫不在意,他笑了笑说,“三郎的性格跳脱外向,这样的人走到哪儿都吃得开,挺好的。”
苦夏面上笑的特别慈善,心里在啧啧赞叹,看看人家,再看看原主那个死鬼丈夫,同样是秀才,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这个于文渊任何时候都彬彬有礼,刻在骨子里的教养,也不假清高,就算自己是读书人,依然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让自己当个白吃饭的。
再看原主的秀才丈夫,那就差把他自己供起来了,整天白吃白喝不说,家里的活是一点儿不干,还要嫌弃原主这个供养他的妻子。
饭桌上一家人聚的挺齐,苦夏就说起了明年的规划。
第41章 秀才于文渊
苦夏一边吃饭一边说,“入冬之前咱翻了不少地,农家肥也吃进去不少,等冬天过去,雪一化这地就养肥了,来年一定是个丰收年。”
“新翻出来的地咱先种一茬大豆和红薯养养,养好了地再寻思种别的。”
“种过红谷子的地全都种上绿豆跟黄豆,等稍稍暖和点了咱去把地里的茬子刨了松松土。”
种过一茬藜麦的地里的营养已经被吸收的差不多,不能连着种两茬藜麦。
“暖棚里种的蔬菜长得挺好,后院的菜地开春的时候可以全撒上这一批种子,等乡亲们见着咱家菜长得好,自然会过来买,这就是家里的进项。”
“这两个月攒下的两百个鸡蛋就别卖了,一百个留着自己吃,另一百个咱留着孵小鸡儿,孵出了新的小鸡儿就把这些鸡仔子都卖出去,那些鸭子也是一样。”
这些鸡可是苦夏空间里的蛋鸡,只要喂的好,一天能下两个蛋,按照一只母鸡的生长周期内的产蛋量来看,两年半的时间一只鸡可以下九百多个蛋!
鸭蛋的蛋黄近乎橙色,腌成咸鸭蛋直流油!羽毛还柔软,摘下来的鸭毛用来做保暖的衣物都是极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