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750节
第922章 【王家有女已长成】
通过这名秘卫的陈述,王初珑大致清楚江南朝廷的暗流汹涌。
抗景是朝堂大势,宁太后、薛南亭和许佐的态度都非常坚定,军事院这边又有萧望之坐镇,明面上自然不敢有人作乱。
而陆沉早就敲打过江北三州刺史,更不必说如今定州刺史丁会将身家性命寄托在他身上,更不敢胡作非为。
看起来局势一片大好,但是这不代表江南各方势力能做到万众一心。
最初陆沉在太康城先声夺人,阵斩兀颜术并且一战剿灭三万景军,江南那些阴沟里的虫豸只敢老老实实地躲起来。
然而随着景军主力南下,江北战局陷入僵持,且庆聿恭在西线取得突破,目前正在攻打西冷关,风向逐渐开始发生变化。
没人敢公然质疑陆沉的帅才,问题在于景国这次摆出的阵势着实吓人,大有孤注一掷的决然之意,陆沉手中的兵马看似也不少,分散到各处防线却不太够。
放眼望去,竟是处处敌优我劣的格局。
一旦某处防线被破,极有可能牵连全局,导致一发不可收拾!
譬如靖州西线之西冷关,若守军无法挡住庆聿恭,景军便会径直冲向平阳城。虽说两地相距数百里,但中间无险可守,如何能迟滞来去如风的景军骑兵?
王初珑暗自忖度,或许这就是陆沉让洛九九立刻启程前往沙州的缘由。
大体而言,现在局势对大齐来说不太安全,倘若庆聿恭能取得进一步的优势,齐军的处境就会更加艰难。
故此,江南难免生出风波。
那些站在权力核心的大人物固然支持边军,可是他们无法控制住下面所有官员,即便几经清扫,江南门阀势力的影响依然存在,并未彻底根除。
再加上陆沉这些年在江南杀得太狠,或直接或间接死在他手里的人不计其数,于是便有一帮人暗中串联,意欲对边军后勤下手。
他们当然没办法直接影响大局,但是拖后腿这种本来就很简单,譬如仓储重地放把火,又如转运路上出点意外,亦或是在物资中以次充好,林林总总不胜枚举。
哪怕后勤粮草及时送到边军手中,当将士们发现米面中混杂着石子、棉袄里塞着干草、刀枪砍几下就卷刃、饷银被克扣六七成,他们哪还有士气去迎战强悍如虎狼的景军?
这是足以改变战局的无耻之举!
王初珑心中怒极,但她极力克制下来,看向秘卫问道:“织经司没有反应?”
秘卫恭敬地答道:“回王妃,谭、宁二位头领都说苏提举在织经司的日子不太好过,太后娘娘似乎不太信任苏提举,再者织经司的力量如今大多放在江北,为王爷探查敌军动向,对京城的监控力度不及以往。另外一个,织经司平时注重的对象都是高官,对于中下层官员和各家门阀的监视反倒不如我们这边。”
他口中的两位头领便是谭正和宁不归。
京城乱局平复后,陆沉将陆家秘卫做了一番调整,定下谭正、江晟、渠忠和宁不归四人并立的格局,其中江晟负责定州以及北面那一大摊子,谭正负责监控江南官场,宁不归负责盯梢各家门阀势力。
渠忠手里的人则转为内卫,专司内部纠风,同时隐藏得更深,连谭正等其他头领都不清楚详情。
这四人直接对王初珑负责,除非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不必额外向陆沉禀报,以此表明陆沉对王初珑的信任。
“织经司的情况很正常,暂时不必惊扰那些人,以免苏提举的处境更尴尬。”
王初珑对此其实一点都不意外,早在陆沉决定亮明苏云青这张牌的时候,她就知道苏云青在朝中很难再有作为。
原因很简单,不论宁太后是真心信任陆沉还是暂时虚与委蛇,她都不会容忍苏云青继续执掌织经司,毕竟这支力量太特殊,从古至今哪个掌权者能坐视密探头子和军中权臣穿一条裤子?
只不过如今景国大军压境,宁太后出于对陆沉的尊重,不会立刻解除苏云青的职务,暗中疏离、打压和削权却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秘卫连忙应下,又小心翼翼地问道:“王妃,此事是否要告知王爷?”
然后他便看到王初珑清冷的眼神,心中一紧,请罪道:“属下妄言,请王妃恕罪。”
“王爷军务繁忙,莫要让他因为这些腌臜的事情烦心。”
王初珑微微垂下眼帘,继而道:“你先下去吧,等我思量一阵,再做定夺。”
“是,属下告退。”
秘卫行礼退下。
这时站在旁边的锦书才气呼呼地说道:“王妃,那些人实在太可恨了,王爷和边军在前线厮杀,他们却要在后方算计,真该死!”
“这世上从来不会缺少这种卑鄙小人。”
王初珑淡淡说了一句,然后起身道:“走吧,随我去一趟陆园。”
王府西边就是陆园,虽说陆家人丁简单,但早在陆沉举行大婚的时候,陆通便做出分家的决定。
两座府邸内有角门相连,王初珑自然不需要从外面过去。
片刻过后,她带着一众丫鬟仆妇来到陆园正厅,其他人随即停下,只有锦书相随而入。
陆通这段时间同样十分忙碌,毕竟江北战事如火如荼,如山压力置于陆沉的肩上,陆家商号自然要尽力发挥作用,协助三州官府保障后勤供给。
二人见礼之后,王初珑便将秘卫所报简略复述了一遍。
陆通眉头微皱,随即释然道:“意料之中的事情,即便高宗皇帝和你夫君反复清扫过几次,江南依然是鱼龙混杂,那些无能之辈总是杀不完的。”
王初珑道:“公公所言极是,只是目前家中秘卫还未查明究竟有多少人暗中串联,以及他们打算何时动手。等到查明之时,或恐后勤问题已经出现,届时必然会影响到边疆战局。”
陆通沉吟道:“朝中诸公不可能毫无察觉,宫里那位宁太后固然缺了点理政经验,对于人心却有洞悉之能,想来他们应该有所准备。不过你说的也对,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若是被那群卑鄙小人干碍到大局,就算事后将他们抽筋扒皮也是得不偿失。”
王初珑明白他的意思,也知道这位以商贾之道立足的公公杀伐决断,但她有不一样的看法。
思忖片刻后,她镇定地说道:“公公,家中商号是否另有储备?”
“自然是有的。”
陆通点头道:“除军中制式军械和甲胄之外,粮草药材等物一直在收集,从去年就开始做了,这也是你夫君的安排,毕竟要防一手江南那些人拖后腿,或者是出现意外的情况。如今江北三州各处重镇都有陆家商号的仓储,虽然做不到供应数十万大军长久之用,至少可以短时间内应急。”
他忽地停了下来。
这一生久经风雨,陆通在察言观色这四个字上可谓无比精深,很快就领悟儿媳这个问题的深意。
当他得知江南有人要在边军后勤上弄鬼的时候,他的第一想法是通知朝廷防微杜渐,毕竟两位宰相和萧望之都值得信任,但是如今看来,王初珑应该是另有所谋。
王初珑见状便坦然道:“这场国战不知要持续多久,像这种情况难以禁绝,即便这一次朝廷压制住那些人的蠢蠢欲动,难保往后不会再次生乱。公公,这世上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再者也不能将太多的精力浪费在那些人身上,因此儿媳觉得不妨暂时放任,等他们悉数暴露,再将王爷的仇人一网打尽。”
“王妃之谋确实可为。”
陆通对儿媳妇们都很满意,不过细论起来,他不得不承认面前这位世家嫡女更能担当大妇之责,只不过陆沉主意极正,既然他要偏向林溪一点,陆通作为长辈倒也不好多说什么。
今日王初珑这番话,更让陆通暗暗惊讶。
王初珑继续说道:“儿媳觉得此策有三个好处,其一是用那些人的首级震慑心怀不轨之辈,保证在这场国战结束之前,没人再敢拖边军的后腿。其二是让南边朝廷的公卿们对王爷心存愧疚之意,将来说不定有可用之处。其三便是让天下人看明白,即便后方出现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王爷依然率领大军与强敌对抗,因为他心怀苍生,不忍大江南北陷于景军铁骑蹂躏之境。”
陆通颇为意外,不是因为王初珑考虑得这么周全,而是这番话隐约透露出几分大胆的意味。
为何要让天下人看明白?
自然是值此局势艰难之时,得让世人知道是谁在扛鼎山河!
王初珑垂下眼帘,平静地说道:“儿媳亦知轻重缓急,若家中商号无法支撑边军一时之用,此策断不可行,毕竟王爷的大局最重要。”
“不必担忧,就按你说的办,总不能每次都是我们陆家吃亏,平白被人算计。”
陆通笑容温厚,这件事对他来说确实不难,毕竟当年他就负责帮杨光远打理后勤,后来又帮萧望之解决了很多困难。
即便南边有人搞鬼,他也不会让陆沉麾下的将士们饿肚子,当然这只能是一时应急,时间长了肯定不行。
两人议定细节之后,王初珑便起身告辞,随即在锦书和外面丫鬟仆妇的簇拥中返回东边的王府。
陆通独坐良久,并未立刻去安排人做事。
他回想着方才的谈话,难免会有些长远之忧,毕竟陆沉的其他妻妾看起来心思都比较简单,王初珑虽然不会武功,可论谋略恐怕要比其他人加起来还强,更不必说她身后还站着一个翟林王氏。
“罢了,让臭小子自己去斟酌头疼吧……”
陆通笑着摇摇头。
第923章 【血犹未冷】
靖州西部,有雄关名西冷。
靖州从北至南,大略有三条路可走,其一是从西边高唐城南下过西冷关,其二是从中线雍丘城往南过白马关,其三便是经由东北角上的新昌城南下,沿着双峰山脉西边的旬阳、江华等地一路而下。
这三条路都可绕至平阳城外。
若从地理而论,景军从东边那条路打开局面最容易,毕竟地形平坦一马平川,没有西冷关和白马关这样的阻碍,沿路城池也可困而不攻。
但是以庆聿恭丰富的带兵经验,自然一眼能看出这条路的凶险所在,那便是南齐定、靖、淮三州兵马都可直接出现在这条路上,陆沉不需要耗费太多精力就能包围景军。
这就是庆聿恭从西边这条路展开攻势的缘由,即便景军随着一路往南攻城拔寨、存在孤军深入的风险,陆沉却不能悄无声息地将其他地方的兵马调过来,而且就算他有这个想法,终究路途遥远靡费时日。
西冷关的城池依山势曲折蜿蜒,东南有雀山、定云山和鼓山,西南囊括夹山和翠峰山,犹如一道枷锁困住景军南下之路。
三丈多高的城墙之上,靖州副都督范文定凝望着北方景军延绵不断的营寨,神情略显晦暗。
对于高唐城的失守他很无奈,正常情况下他本可以率领广济军坚持很长时间,然而面对庆聿恭几乎不计损失、精锐大军轮番上阵的战法,他最终只能弃城而走。
总不能偏执地等到兵力不足,继而被景军一网打尽。
好在他已经完成陆沉交代的任务。
“副都督,胜败乃兵家常事,切莫在心里结成疙瘩。”
旁边一位老将见他面色沉郁,便出声宽慰。
范文定叹道:“广济军乃魏国公一手所建,十多年来屡胜强敌,如今在我手中损失大半老卒,怎能不心怀愧疚?”
老将神色不变,唯语气昂扬几分:“马革裹尸战死疆场便是我辈宿命,为国而死更称得上军人荣耀。打仗不死人当然最好,问题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你率广济军先阻景军重骑虎豹营,又挡住庆聿恭麾下大军十一日,完成王爷的战术布置,足以问心无愧!”
范文定终究不是伤春悲秋之人,只是与这老将单独相处时稍微吐露心迹,其他时候不会在将士们面前表现出沮丧之意。
他点头说道:“多谢康老将军开解。”
老将便是泰兴军都指挥使康延孝,他爽利地摆手道:“你我之间无需客套。”
范文定按下心中苦恼,思考起当前局势,缓缓道:“老将军觉得庆聿恭在打什么算盘?”
康延孝沉吟道:“其实他的选择也不多,走东面那条路肯定会被我们王爷装进口袋里,中间雍丘和太康又连成一体,而且南边还有白马关,那里跟西冷关一样易守难攻。这样一算,他也只有西边这条路能走,所以王爷才让你去守高唐城。”
范文定微微皱眉道:“庆聿恭总不会是一条道走到黑的人。”
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景军已经对西冷关发起过五次攻势。
泰兴军的实力其实要比太康之战过后的广济军略逊一筹,因为几年前边军整编的时候,泰兴军被陆沉调整为淮州厢军之列,这足以证明他们在边军中所处的实力档次,康延孝也因此消沉过一段时间。
但是面对同样凶狠的景军庆聿恭部,泰兴军守得相对简单一些,盖因西冷关地势险峻,仅有一面向敌,城墙高耸坚固,又有极其完备的防御体系,景军连登上城墙都做不到,几次进攻都被泰兴军轻松打退。
康延孝自然明白这个道理,脸上毫无自得之色,道:“景军没有倾尽全力,我觉得庆聿恭是在等。”
“等?”
通过这名秘卫的陈述,王初珑大致清楚江南朝廷的暗流汹涌。
抗景是朝堂大势,宁太后、薛南亭和许佐的态度都非常坚定,军事院这边又有萧望之坐镇,明面上自然不敢有人作乱。
而陆沉早就敲打过江北三州刺史,更不必说如今定州刺史丁会将身家性命寄托在他身上,更不敢胡作非为。
看起来局势一片大好,但是这不代表江南各方势力能做到万众一心。
最初陆沉在太康城先声夺人,阵斩兀颜术并且一战剿灭三万景军,江南那些阴沟里的虫豸只敢老老实实地躲起来。
然而随着景军主力南下,江北战局陷入僵持,且庆聿恭在西线取得突破,目前正在攻打西冷关,风向逐渐开始发生变化。
没人敢公然质疑陆沉的帅才,问题在于景国这次摆出的阵势着实吓人,大有孤注一掷的决然之意,陆沉手中的兵马看似也不少,分散到各处防线却不太够。
放眼望去,竟是处处敌优我劣的格局。
一旦某处防线被破,极有可能牵连全局,导致一发不可收拾!
譬如靖州西线之西冷关,若守军无法挡住庆聿恭,景军便会径直冲向平阳城。虽说两地相距数百里,但中间无险可守,如何能迟滞来去如风的景军骑兵?
王初珑暗自忖度,或许这就是陆沉让洛九九立刻启程前往沙州的缘由。
大体而言,现在局势对大齐来说不太安全,倘若庆聿恭能取得进一步的优势,齐军的处境就会更加艰难。
故此,江南难免生出风波。
那些站在权力核心的大人物固然支持边军,可是他们无法控制住下面所有官员,即便几经清扫,江南门阀势力的影响依然存在,并未彻底根除。
再加上陆沉这些年在江南杀得太狠,或直接或间接死在他手里的人不计其数,于是便有一帮人暗中串联,意欲对边军后勤下手。
他们当然没办法直接影响大局,但是拖后腿这种本来就很简单,譬如仓储重地放把火,又如转运路上出点意外,亦或是在物资中以次充好,林林总总不胜枚举。
哪怕后勤粮草及时送到边军手中,当将士们发现米面中混杂着石子、棉袄里塞着干草、刀枪砍几下就卷刃、饷银被克扣六七成,他们哪还有士气去迎战强悍如虎狼的景军?
这是足以改变战局的无耻之举!
王初珑心中怒极,但她极力克制下来,看向秘卫问道:“织经司没有反应?”
秘卫恭敬地答道:“回王妃,谭、宁二位头领都说苏提举在织经司的日子不太好过,太后娘娘似乎不太信任苏提举,再者织经司的力量如今大多放在江北,为王爷探查敌军动向,对京城的监控力度不及以往。另外一个,织经司平时注重的对象都是高官,对于中下层官员和各家门阀的监视反倒不如我们这边。”
他口中的两位头领便是谭正和宁不归。
京城乱局平复后,陆沉将陆家秘卫做了一番调整,定下谭正、江晟、渠忠和宁不归四人并立的格局,其中江晟负责定州以及北面那一大摊子,谭正负责监控江南官场,宁不归负责盯梢各家门阀势力。
渠忠手里的人则转为内卫,专司内部纠风,同时隐藏得更深,连谭正等其他头领都不清楚详情。
这四人直接对王初珑负责,除非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不必额外向陆沉禀报,以此表明陆沉对王初珑的信任。
“织经司的情况很正常,暂时不必惊扰那些人,以免苏提举的处境更尴尬。”
王初珑对此其实一点都不意外,早在陆沉决定亮明苏云青这张牌的时候,她就知道苏云青在朝中很难再有作为。
原因很简单,不论宁太后是真心信任陆沉还是暂时虚与委蛇,她都不会容忍苏云青继续执掌织经司,毕竟这支力量太特殊,从古至今哪个掌权者能坐视密探头子和军中权臣穿一条裤子?
只不过如今景国大军压境,宁太后出于对陆沉的尊重,不会立刻解除苏云青的职务,暗中疏离、打压和削权却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秘卫连忙应下,又小心翼翼地问道:“王妃,此事是否要告知王爷?”
然后他便看到王初珑清冷的眼神,心中一紧,请罪道:“属下妄言,请王妃恕罪。”
“王爷军务繁忙,莫要让他因为这些腌臜的事情烦心。”
王初珑微微垂下眼帘,继而道:“你先下去吧,等我思量一阵,再做定夺。”
“是,属下告退。”
秘卫行礼退下。
这时站在旁边的锦书才气呼呼地说道:“王妃,那些人实在太可恨了,王爷和边军在前线厮杀,他们却要在后方算计,真该死!”
“这世上从来不会缺少这种卑鄙小人。”
王初珑淡淡说了一句,然后起身道:“走吧,随我去一趟陆园。”
王府西边就是陆园,虽说陆家人丁简单,但早在陆沉举行大婚的时候,陆通便做出分家的决定。
两座府邸内有角门相连,王初珑自然不需要从外面过去。
片刻过后,她带着一众丫鬟仆妇来到陆园正厅,其他人随即停下,只有锦书相随而入。
陆通这段时间同样十分忙碌,毕竟江北战事如火如荼,如山压力置于陆沉的肩上,陆家商号自然要尽力发挥作用,协助三州官府保障后勤供给。
二人见礼之后,王初珑便将秘卫所报简略复述了一遍。
陆通眉头微皱,随即释然道:“意料之中的事情,即便高宗皇帝和你夫君反复清扫过几次,江南依然是鱼龙混杂,那些无能之辈总是杀不完的。”
王初珑道:“公公所言极是,只是目前家中秘卫还未查明究竟有多少人暗中串联,以及他们打算何时动手。等到查明之时,或恐后勤问题已经出现,届时必然会影响到边疆战局。”
陆通沉吟道:“朝中诸公不可能毫无察觉,宫里那位宁太后固然缺了点理政经验,对于人心却有洞悉之能,想来他们应该有所准备。不过你说的也对,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若是被那群卑鄙小人干碍到大局,就算事后将他们抽筋扒皮也是得不偿失。”
王初珑明白他的意思,也知道这位以商贾之道立足的公公杀伐决断,但她有不一样的看法。
思忖片刻后,她镇定地说道:“公公,家中商号是否另有储备?”
“自然是有的。”
陆通点头道:“除军中制式军械和甲胄之外,粮草药材等物一直在收集,从去年就开始做了,这也是你夫君的安排,毕竟要防一手江南那些人拖后腿,或者是出现意外的情况。如今江北三州各处重镇都有陆家商号的仓储,虽然做不到供应数十万大军长久之用,至少可以短时间内应急。”
他忽地停了下来。
这一生久经风雨,陆通在察言观色这四个字上可谓无比精深,很快就领悟儿媳这个问题的深意。
当他得知江南有人要在边军后勤上弄鬼的时候,他的第一想法是通知朝廷防微杜渐,毕竟两位宰相和萧望之都值得信任,但是如今看来,王初珑应该是另有所谋。
王初珑见状便坦然道:“这场国战不知要持续多久,像这种情况难以禁绝,即便这一次朝廷压制住那些人的蠢蠢欲动,难保往后不会再次生乱。公公,这世上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再者也不能将太多的精力浪费在那些人身上,因此儿媳觉得不妨暂时放任,等他们悉数暴露,再将王爷的仇人一网打尽。”
“王妃之谋确实可为。”
陆通对儿媳妇们都很满意,不过细论起来,他不得不承认面前这位世家嫡女更能担当大妇之责,只不过陆沉主意极正,既然他要偏向林溪一点,陆通作为长辈倒也不好多说什么。
今日王初珑这番话,更让陆通暗暗惊讶。
王初珑继续说道:“儿媳觉得此策有三个好处,其一是用那些人的首级震慑心怀不轨之辈,保证在这场国战结束之前,没人再敢拖边军的后腿。其二是让南边朝廷的公卿们对王爷心存愧疚之意,将来说不定有可用之处。其三便是让天下人看明白,即便后方出现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王爷依然率领大军与强敌对抗,因为他心怀苍生,不忍大江南北陷于景军铁骑蹂躏之境。”
陆通颇为意外,不是因为王初珑考虑得这么周全,而是这番话隐约透露出几分大胆的意味。
为何要让天下人看明白?
自然是值此局势艰难之时,得让世人知道是谁在扛鼎山河!
王初珑垂下眼帘,平静地说道:“儿媳亦知轻重缓急,若家中商号无法支撑边军一时之用,此策断不可行,毕竟王爷的大局最重要。”
“不必担忧,就按你说的办,总不能每次都是我们陆家吃亏,平白被人算计。”
陆通笑容温厚,这件事对他来说确实不难,毕竟当年他就负责帮杨光远打理后勤,后来又帮萧望之解决了很多困难。
即便南边有人搞鬼,他也不会让陆沉麾下的将士们饿肚子,当然这只能是一时应急,时间长了肯定不行。
两人议定细节之后,王初珑便起身告辞,随即在锦书和外面丫鬟仆妇的簇拥中返回东边的王府。
陆通独坐良久,并未立刻去安排人做事。
他回想着方才的谈话,难免会有些长远之忧,毕竟陆沉的其他妻妾看起来心思都比较简单,王初珑虽然不会武功,可论谋略恐怕要比其他人加起来还强,更不必说她身后还站着一个翟林王氏。
“罢了,让臭小子自己去斟酌头疼吧……”
陆通笑着摇摇头。
第923章 【血犹未冷】
靖州西部,有雄关名西冷。
靖州从北至南,大略有三条路可走,其一是从西边高唐城南下过西冷关,其二是从中线雍丘城往南过白马关,其三便是经由东北角上的新昌城南下,沿着双峰山脉西边的旬阳、江华等地一路而下。
这三条路都可绕至平阳城外。
若从地理而论,景军从东边那条路打开局面最容易,毕竟地形平坦一马平川,没有西冷关和白马关这样的阻碍,沿路城池也可困而不攻。
但是以庆聿恭丰富的带兵经验,自然一眼能看出这条路的凶险所在,那便是南齐定、靖、淮三州兵马都可直接出现在这条路上,陆沉不需要耗费太多精力就能包围景军。
这就是庆聿恭从西边这条路展开攻势的缘由,即便景军随着一路往南攻城拔寨、存在孤军深入的风险,陆沉却不能悄无声息地将其他地方的兵马调过来,而且就算他有这个想法,终究路途遥远靡费时日。
西冷关的城池依山势曲折蜿蜒,东南有雀山、定云山和鼓山,西南囊括夹山和翠峰山,犹如一道枷锁困住景军南下之路。
三丈多高的城墙之上,靖州副都督范文定凝望着北方景军延绵不断的营寨,神情略显晦暗。
对于高唐城的失守他很无奈,正常情况下他本可以率领广济军坚持很长时间,然而面对庆聿恭几乎不计损失、精锐大军轮番上阵的战法,他最终只能弃城而走。
总不能偏执地等到兵力不足,继而被景军一网打尽。
好在他已经完成陆沉交代的任务。
“副都督,胜败乃兵家常事,切莫在心里结成疙瘩。”
旁边一位老将见他面色沉郁,便出声宽慰。
范文定叹道:“广济军乃魏国公一手所建,十多年来屡胜强敌,如今在我手中损失大半老卒,怎能不心怀愧疚?”
老将神色不变,唯语气昂扬几分:“马革裹尸战死疆场便是我辈宿命,为国而死更称得上军人荣耀。打仗不死人当然最好,问题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你率广济军先阻景军重骑虎豹营,又挡住庆聿恭麾下大军十一日,完成王爷的战术布置,足以问心无愧!”
范文定终究不是伤春悲秋之人,只是与这老将单独相处时稍微吐露心迹,其他时候不会在将士们面前表现出沮丧之意。
他点头说道:“多谢康老将军开解。”
老将便是泰兴军都指挥使康延孝,他爽利地摆手道:“你我之间无需客套。”
范文定按下心中苦恼,思考起当前局势,缓缓道:“老将军觉得庆聿恭在打什么算盘?”
康延孝沉吟道:“其实他的选择也不多,走东面那条路肯定会被我们王爷装进口袋里,中间雍丘和太康又连成一体,而且南边还有白马关,那里跟西冷关一样易守难攻。这样一算,他也只有西边这条路能走,所以王爷才让你去守高唐城。”
范文定微微皱眉道:“庆聿恭总不会是一条道走到黑的人。”
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景军已经对西冷关发起过五次攻势。
泰兴军的实力其实要比太康之战过后的广济军略逊一筹,因为几年前边军整编的时候,泰兴军被陆沉调整为淮州厢军之列,这足以证明他们在边军中所处的实力档次,康延孝也因此消沉过一段时间。
但是面对同样凶狠的景军庆聿恭部,泰兴军守得相对简单一些,盖因西冷关地势险峻,仅有一面向敌,城墙高耸坚固,又有极其完备的防御体系,景军连登上城墙都做不到,几次进攻都被泰兴军轻松打退。
康延孝自然明白这个道理,脸上毫无自得之色,道:“景军没有倾尽全力,我觉得庆聿恭是在等。”
“等?”